RSS

每月封存: 六月 2010

我看2010世界杯

四年一度的足球界的盛事世界杯在6月11日揭開序幕。由於今年全由有線電視獨家包攬,無線和亞視亦分不了一杯羹,只能播放四場賽事,而且還要不得刪剪他們的評述和廣告,要照單全收,於是廣大的市民便要【焗】看這些差勁的評述和煩擾的有線廣告。這就是自由商業世界帶來的苦果。

如非有線觀眾而又想收看世界杯的足球賽事,便要加入他們的大家庭。每月二百至三百多元,而合約還要二年,全期差不多要6000元。不看馬,又不看足球的我,當然不會因世界杯而付出這些非必要的金錢,真是:錢不是這樣花的。沒有了有線電視,不能如常安坐家中觀賞,於是打游擊般到朋友家中觀看。最理想的時段是十時正的賽事,在星期五、六、日舉行,比賽的球隊是喜愛的或熟識的,看完便回家,感覺也蠻方便。

不去朋友家,便要在家中PC上觀看,在那小小的視窗中觀看,(放大視窗又會因質素變得太差,還比小視窗差勁。) 感覺是一般,聊勝於無,就像聽波一樣,完全沒有現場氣氛,小視窗只能帶來結果,不能帶來正式觀賞的感覺。如又不想看PC上的小視窗,便只能看無線的電腦動畫的Simulation,在新聞時段或賽後評述,無線便會播出如電腦遊戲的足球的模擬片段,除了不是真人外,他也模擬了整個入球的片段,又是聊勝於無。初看時,還有一點新鮮感;看多幾次後,便會覺得不是味兒。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8 六月, 2010 英吋 時事

 

標籤:

哈日族和哈韓族

兩個兒子喜歡看美國劇集,而我自己則喜歡日本或韓國劇集,是正宗的哈日族和哈韓族。早在1998年我已經開始觀看日劇,第一、二套日劇是戀愛世紀(LoveGeneration)和沙灘小子(Beach Boy)。十多年來由VCD版到現在的DVD版日劇,差不多看了120套,平均每年看10套。至於哈韓則始於2002年,而始於當時最瘋魔的是藍色生死戀,不知不覺韓劇亦看了34套,平均每年看4套。

看起來,看日劇比韓劇多很多,但觀賞的時間是差不多。韓劇是每一集60分,而每一套韓劇有16集(早期的是20集) ,所以一套韓劇要花960分鐘。而日劇是每集45分鐘,而每一套日劇有11集(早期是10集) ,所以一套日劇要花約500分鐘。所以看一套韓劇的時間相等二套日劇。

由於每套日劇只有10至11集,所以劇情的進展相當明快,通常在第一集完結前,主要的脈絡大致部署完成,而第二集便開始向前推進。而且日劇的題材比較豐富,多元化,不像韓劇以愛情為主,看得多亦會覺得有點麻木。喜歡愛看愛情片的我在近來亦覺得韓劇難有驚喜之作。

看了那麼多日劇,簡單的日語亦聽得懂一些,看起來已有一點親切感;反過來,看韓劇這麼多套,就只懂最簡單的幾句,沒有了字幕,就是另一個世界。雖然如此,大部分劇集我都會選擇字幕和原味語言(日語或韓語) ,而不會選擇配音,就怕差的配音破壞故事的味道,就算聽不懂,也可以感受主角要表達的感情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5 六月, 2010 英吋 隨筆

 

標籤:

歪理中的歪理

在網上、在報紙上,經常看到一些歪理。高官說歪理,見怪不怪;民主派人仕說歪理也屢見不鮮。基本上他們各自為自己的立場而歪曲了一些理念。在上星期五,我看到一段新聞片段,聽到一則歪理:香港鐵路公司的五大工會要求公司今年加薪 5%,而其中的一個理據是這麼大的公司,每年賺那麼錢,如果也不能加 5%,那麼其他公司怎樣追隨。他們正努力為他人爭取加薪,如果成功,他們只是早一點,其他的香港市民亦會因他們成功而隨後獲得大幅度的加薪。在電視機前,那位女士的嘴臉十分討厭,聲大大的詳述她的理據,就像什麼人欠她的。我不知道這個女士的工作態度,但相由心生,面相多少也能反應那人的處事態度。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7 六月, 2010 英吋 時事

 

標籤:

電影迷—一個美麗的延續

我說過我是一個電影迷,二個兒子在我的薰陶下,慢慢地也變成二位電影迷。其實他們各自受他們的老師的影響。反叛的中學生通常受老師的影響,多於父母的影響。我說一百句好,也不及他老師的一句。(當然他們只接受某位他們敬愛的老師)

他們開始喜歡電影是始於二年前的美式連續劇,甚麼的Season One, Season Two, 影畫的大門從此便大開了。慢慢地開始再涉獵其他種類的影畫作品。今年他們兩個各自向自己喜愛的題材追求。在三月初,大兒子拿我的信用咭在網上訂購國際電影節的電影,在一個復活節假期便看了五部電影,香港、日本、法國、希臘電影……。記得我剛出來做事,亦嘗試過看這類型的電影節的電影。看後發覺藝術味太重,很難消化。年代不同,電影節選片的質素不同,而且大兒子的文學修養當然比當年的我為高,同學們結伴同欣賞電影,看後的感受比想像中好。看來明年又會參與這國際電影節的盛事。

小兒子則喜歡看懷舊的電影。在2008年,已和他一同所欣賞【洛奇】1至5集,【教父】1至3集,【第一滴血】1至3集、等等…。看他那認真的態度,就知道這棵幼苗(對電影的喜愛)必然茁壯成長。今年他從老師借回來【2001太空漫遊】和【北非諜影】,這兩部電影我亦從未看過。於是一家三口(大兒子不大喜歡太舊的電影) 便安坐大廳,細心欣賞這兩部經典電影。記得以前也曾看過這部【2001太空漫遊】,但看了半小時亦放棄了。在那時對半小時全無對白的電影還是接受不了。到了今天,雖然還有很多情節不明白的地方,我和小兒子也能看完整部電影。最後我還是跑到圖書館借了【2001太空漫遊】那部小說,把那些不明白的地方也弄清楚。

ps/ 【2001太空漫遊】是 1968推出, 【北非諜影】是 1944推出。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5 六月, 2010 英吋 興趣

 

標籤:

最低工資—馬前炮

事後才說三道四,這樣馬後炮的態度最要不得。所以在聽了一論雙方的意見,自己亦作馬前炮,在未有結果前說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待日後有了結果之後再作討論。

經過一輪漫長的探討,勞方要求最低工資是時薪33元,而資方則以時薪24元為底線。我個人認為通常委員會得出的結果是中間偏下,所以我估計最後以時薪26元至27元立法。

上星期四,看了一個電視特輯探討最低工資。若以時薪33元為計算基礎,每天8小時工作,一個月工作26天,那麼月薪為6800元,這樣勞動者才可以照顧家庭,活得有專嚴。張議員的論點就針對,低下階層的人普遍會找多一份兼職以幫補家計,最重要是有工做,不要因為最低工資的立法,而打爛他們的飯碗,結果是好心做壞事。商界亦做了分析,如時薪24元立法,將會有三萬六千人失業,如以時薪32元立法,又有十七多萬人失業。雖然這些數字全是一些估計,但是失業人數絕對會因時薪拉高而增加失業人數。

今天在網上搜尋有關資料,看到民間爭取最低工資聯盟的網站,列舉七間連鎖快餐集團的低下職位的時薪,21.4元 至 23.7元,平均是22.6元。每間公司都賺到盤滿砵滿,但員工就繼續收取可恥低薪。但我相信當最低工資立法,他們亦會在價格上反應出來,最後他們亦是賺到盤滿砵滿。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們擔心的應該是普羅大眾的接受能力和小型食肆的生存能力。大公司可以反應在價格上,但小型的食肆就沒有這麼多的競爭能力,尤其是那些食肆的生意已經在淘汰邊沿,所以倒閉潮應以這些小型食肆居多。而且年老的長者如仍努力工作,通常他們因為體力方面,未能拿到20多元的時薪,當最低工資立法,他們必會是第一批遭淘汰的,無奈地退回家裡靠家人或公援過活。最令人頭痛是每年如何再重新釐定最低工資,每年必有一番漫罵,香港真的永無寧日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3 六月, 2010 英吋 時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