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月封存: 七月 2011

書展2011


每年書展已成為我家的暑期節目。星期六早上十時許已走出灣仔地鐵站,來到灣仔入境處大樓,還未到中環廣場,人龍已擠在一起,人龍比想像中還早出現。由於手握VIP門卷,便向左方走,穿過政府大樓,向會展正門進發。順利地,轉瞬便進入會展會場內了。

今年一如往年,努力找尋一些合適的特價書。台灣版東野圭吾的書真的太貴了,於是今年選了簡體版的,買了他的成名作【放學後】和最新作品【布谷鳥的蛋是誰的】。這本【放學後】是我找尋多年的書,想看這位大師初出道的作品。另外,還買了韓寒的【他的國】和【青春】,繼續追看年青獨特的作家。另外,在20元的特價書叢中,我也成功找了3本的日本翻譯小說。和用了87元買了3本台灣書(再買3送1) ,實際上是買了四本書。老實說,如果用正價,我是不會買下這4本書的,但價錢實在太吸引了,看看日後有沒有意外驚喜。

總括,今年在書展買了12本書,用了400多元,消費和以前差不多。最滿意的是【放學後】和一本沖繩旅遊書。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7 七月, 2011 英吋 興趣, 家庭

 

標籤:

哈利波特—終極篇


哈利波特的電影終極篇終於在這個暑期上畫,原著的最後一集分為二年上映。上年看了上篇,今年再看下篇,終於可以為這系列電影畫上完美的句號。在上星期六,和細仔到太古城UA觀看。自己的記性有限,看這最後一集的書本時(中文版),已是差不多四年前,很多的情節已經忘得一乾二淨,所以看電影時,基本上和沒有看過原著一樣。故事內容當然沒有特別驚喜,但劇情的推進仍然十分緊湊,身為一位哈利波特的書迷,這最後一集是必看的。

我說過Toy Story的男主角伴著我的二個兒子一起成長,而【哈利波特】也是一樣。翻查紀錄,【哈利波特】第一集在1997年初版,那時只有英語版,在2000年時【哈利波特】才開始受到熱捧,推出不同語言的版本,我們一家人也隨大眾一齊投入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記得那時,細兒子年紀還少,【哈利波特】的第一集【神祕的魔法石】,我還是每天晚上在床邊朗讀給他聽。厚厚的書本,一頁一頁的讀下去,不知用了多少個晚上,(或許兩個多月) ,才完成這朗讀行動。現在,細兒子已長大了,再問他是否記得這床邊伴讀【哈利波特】。他說我只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和其他書本,【哈利波特】是他自己大了才開始閱讀的,或許是我朗讀給大兒子。於是再問大兒子,他也說是自己閱讀的。到現在,當然是無從證明,但我相信是細仔的機會多一些。

小說系列是7集為一總結,這樣的長度還容易接受,看武俠小說也會有一些很長篇幅的。每年看完一集後,便要等一年,等下一集的出版。但把7集的小說變電影便用了差不多11年才完成,真是太長了,怎樣看也不能有一氣呵成的感覺。所以我還是喜歡3集9小時的【魔戒】電影。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2 七月, 2011 英吋 興趣

 

標籤: ,

女兒的來信


我說的女兒,當然是我其中一個助養的女兒。參與助養的活動差不多有10年,每年也會收到她們的簡短報告,身高多少,體重多少,還會附有近照一張和她們畫的一張圖畫。看到她們一年一年的長高,由一個個的小女孩,到現在已經變身成為少女了,真覺得時光過得快。

今次是第一次收到這樣的通訊,一封信。其實,助養她們,除了可以幫助她們的生活,也希望可以和她們多一點溝通,了解她們的世界。自己曾嘗試過寄過一、二封短信給她們,但由於沒有回應,只好放棄。或許她們年紀少,也不懂如何和我這個資助人溝過。每年我只會隨大會的要求,寫下賀年咭寄回宣明會罷了,這當然不是我期待的溝通方法。現在收到這封信,內心有一定的欣喜,短短的一篇信,字寫得十分整齊。在信中,她告訴我她的一些校園生活。這是好的開始,就讓我下星期回信給她,希望可以持續下去。

大女兒朱彩紅已經長大了,出來工作,再不需要我的資助。而今次的來信是二女兒農秀妹寫的。從信中得知她今年也升讀中二。翻查紀錄,她的年紀應和我的細仔一樣。細仔今年升中五,但在山區的女兒才升讀中二,不同的世界就有不同的事情。

ps我的四位女兒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4 七月, 2011 英吋 家庭

 

標籤:

教仔方式程-順勢而行


如果世上真有這方式程,為人父母當然少了很多煩惱。結婚、生兒育女,是重自然不過。對母親而言,懷胎十月當然辛苦,生產過程更是死去活來。可是相對於教育,生的過程只是短暫的,教育則是漫長的。所以當那小生命開始慢慢孕育的時候,我們便要深思自己日後怎樣教育這未來主人翁。

對我來說,自己的子女自己教,別人的子女別人教。人是一個很獨特的個體。由於每一個人家庭背境不同,父母遺傳的性格也不同,日後的際遇更是千變萬化。所以強加他人成功的個案於自己的子女是非常危險的。他人的成功,並不代表自己也會成功。所以每位家長都會【摸著石頭過河】地教育自己的子女。

最近看到一個電視節目,介紹現今的父母怎樣教育自己的兒女。今日的個案,父母為了自己的兒女懂得如何照顧自己,很早就帶他們去上學習班,讓老師教他們怎樣穿衣穿襪,……。看了嚇了一跳,如果在家裡不讓他們多接觸多練習,就盼望他們上了堂後就什麼都懂,這樣的父母實是捨本逐末,本末倒置,不用看也知道成效有限。早幾個星期,又看到另一則個案:為了讓兒子可以容易適應英語環境,父母決定把家裡變成【明珠台】,做一個人造的假母語,讓他從小就在英語環境下生活。開始時還可以,但一、二年後,兒子的學習能力便出現問題。在這裡不是探討失敗的原因,而是想討論他父母的手法。這樣的人造的假母語相信不是唯一的個案,在香港還有很多父母正在走這條路,可是在實踐中,有多少會成功呢?當然我絕不讚成,而且我還覺得這樣的做法太過人功化,過份扭曲,成功的機會也絕不高,但他的後遺症卻是深遠的。失敗後,不是金錢的損失,他的兒子就失去了一、二年的【母語】,二年多的混混沌沌,不開心是少不免。如果父母醒覺遲,或者一意孤行,那傷害會更大。

幾個月前看到一段訪問,父母十分追求名校,兒子還未出世,已打好關係。入讀名校後,更按排了排山倒海的課外學習班,令兒子透不過氣來。兒子的成績本來不差,但對要求高的媽媽還是不達標,繼續在高壓下追求永遠達不到的目標。一、二年後兒子已懂得回響,但固執的媽媽還是要堅持下去。最後,兒子活著沒有歡愉的空間,偷偷地用剪刀剪媽媽的相片,以發洩內心的不滿。這是虐兒,是精神虐待,能令兒子有仇殺的意向,它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幸好,那媽媽在數年後得到什麼啓發,改變教育兒子的方法,不將追求卓越成績,兒子才能再過正常的生活。真的是不幸中的大幸,他只是失去了一個應有的快樂童年,而不是變成性格扭曲的青年。

老實說,自己不是追求名校的父母,幼稚園和小學階段,只希望他們愉快地學習,不要討厭書本。當然我也會按排一些課外學習班給兒子,希望找到那些他們可發揮的技能。但我會不時檢討,如發覺成效不彰便會放棄。【順勢而行】是我的心得。

 
2 則迴響

發文者為 於 7 七月, 2011 英吋 家庭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