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澳門二日遊—第二天【歷史文化之旅】,【朝聖之旅】

26 三月


聖老楞佐教堂–>聖奧斯定教堂–>聖安東尼教堂–>聖母玫瑰堂

順著路線走,5分鐘後便來到下一個景點,聖老楞佐教堂(St. Lawrence’s Church) 。站在路邊從遠處望過去,已覺得他的外觀甚討好。再過馬路,踏上一小段梯級,我們便可正面仰望整座聖老楞佐教堂,氣勢不凡。它的外牆主要還是淺黃色的,外觀上是典型的歐洲教堂,正中是大門和樓頂的十字架,左右有三層高的鐘樓,左邊是大時鐘,右邊是大撞鐘。在這裡完全沒有其他遊人,我們四處捕捉靈靜閒適的氣氛後,便進入教堂祈禱念經,身為一位天主教徒在聖堂內祈禱是最理所當然的事情。除了外觀討好,它亦有內涵。在聖堂內祭台前,從天花之上垂下數個華麗的枝型大吊燈,十分奪目,左右兩旁還設置多個小祭壇供奉天主教聖徒,而最吸引我的是它淺藍色一間一間的天花,天花的兩旁有數個小天窗,光線自然地投進來,也能把聖堂照得明明亮亮,自然光萬歲。我們從教堂另一出口再往前走,才發覺今年是它的復修150週年紀念,真的是歷史悠久。

在這條文化徑是不會迷途的,沿著馬路,在路邊都有一條一條綠色的鐵柱欄杆指引我們。5分鐘後,那引路的欄杆指引我們往上走,轉瞬便來另一景點,崗頂劇院。這是一座仿歐式的劇院,外牆是淺綠色、窗和大門則是深綠色,而在綠色中,還有白色的大柱和羅馬圓拱式門廊,外觀殺食。很可惜它現在維修,不會對外開放,我們只能從外拍照,無從一看內部的佈局。

路的盡頭是何東圖書館大樓和聖若瑟修院,而崗頂劇院的對面則是聖奧斯定教堂, St. Augustine’s Church。在正門,只有簡僕四條石柱,外牆也是淺黃色,沿路上也看了不少淺黃色的建築物,走在路上這並不那麼起眼。外觀上,沒有梯級台階,沒有寬敞的前庭,它比不上聖老楞佐教堂那樣的雄偉。走進教堂內,則被它的祭壇所吸引。那祭壇差不多佔了整個聖堂的四分一,那寬闊的祭壇上再有主祭壇,而主祭壇則由六條粗壯的大理石大柱支撐著,直上教堂頂部。正中央底部放了耶穌苦難像。從網上的資料所得,這耶穌苦難像在復活節時便會舉行遊行儀式。在這裡念經祈禱後,便走出教堂。從崗頂前地再向前走是下坡路。轉瞬便又回到大馬路和議事庭。連忙返回酒店辦理Check-out手續。

在離開索非特酒店之前,還到一個必去的地方—MJ博物館。這裡除了放置很多MJ生平的相片和一些富記念性的物品,一個時光幻彩走廊展示MJ生平的重要點滴,而鎮館之寶當然是Michael Jackson 第一次穿戴水晶閃閃的白色手套,我們可以近距離透過玻璃保護蓋看那閃閃生輝的手套。
隨後,到附近的十月初五街,簡單地吃過午餐,便繼續下午的探索之旅。這十月初五街,除了名稱特別外,其餘的沒有什麼看頭,只是一條陳年的舊街,這樣的舊街,澳門多的是。在附近,有白鴿巢公園和聖安東尼教堂是比較有名氣的地方。於是再次拿出手機地圖,向前探索。走了一般上坡路,我們便來到聖安東尼教堂。

聖安東尼教堂 (St. Antony’s Church) 的外牆是樸素的灰色石牆,不像其他教堂粉飾得美侖美奐的外觀。墨綠色的大門和左右對稱的兩扇則門,在最右方還有一個三層高的撞鐘樓,從寬敞的前庭看過去,外觀是樸實無華。進內看,它的祭壇也很宏大。四條白色大理石石柱轟立,而柱的頂部再配置多角形的天花線,在正中央是一個大型的十字架聖像。這聖安東尼教堂和聖老楞佐教堂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二。午飯後,天色已變陰暗,不時還洒下薄薄的霧雨。沒有陽光投進來,聖堂內顯得暗淡一些,祈禱後便往一街之隔的白鴿巢公園流連。隨後再走回來聖堂前的回旋處,向另一橫街走去。下一站是澳門的地標大三巴牌坊,那裡真是人山人海。沿著石板路走下,到了議事庭附近,再走進聖母玫瑰堂祈禱和休息。走了這麼多的路,雙腿有點酸軟,在這裡休息足夠便繼續行程,乘船回香港。

走了一天,原來已差不多走遍了這條路徑三的所有景點。一天內遊走了四個聖堂,感覺像遊客一樣。每個聖堂不算大,但每個都有自己的特式,比我在香港經常參與彌撒的聖堂好看得多,從遊客的角度來看,可觀性是很重要的。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6 三月, 2011 英吋 旅遊

 

標籤: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