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2 九月, 2011

我們的龍神父

龍家禧神父是我們堂區的主任神父,他來了聖十字架堂也有二年多。他的身材高大,是意大利藉的神父。老實說,身為天主教教友幾十年,對外國神父並不太喜愛,當然這絕對不是種族歧視。記憶中的外藉神父,雖然能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但畢竟不是自己的母語,在表達方面流於淺易,內容不甚吸引。而且由於文化背境不同,總有格格不入的感覺。

但聽了龍神父二年多的道理,發覺他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慢慢地對外國神父的印象也改觀。老實說,他講道的技巧和內容比其他華人神父更為吸引。但在這二個多月中,每次去聖堂望彌撒,也正巧不是他主持彌撒,開始有點兒掛念他。
他的性格率直,對我們一些教友的行為(在彌撒前的細語)也會直斥其非,來聖堂是為了祈禱,不是來閒話家常。由於是外國神父,當然還會帶來一些我們不會遇到的景況。在去年,他的父母也來到聖堂觀看他們的兒子主持彌撒。雖然他的父母不懂廣東話,不知道我們說什麼,但我覺得場面十分溫馨,年齡已長的父母千里迢迢來到香港,就是想了解自己兒子的近況,看看也是開心的。另外,他又嘗試邀請了幾位到訪的意大利神父共同主持彌撒,分聖體,感覺是面對一隊意大利足球隊而不是神父。

當然,吸引我的還有他的講道。有一次,他說:「參與彌撒,主角是耶穌基督而不是神父。在聖堂內,教友可以經祈禱直接和上主溝通,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時刻。而身為教友不應該像追星一樣,只參與像明星級的神父所主持的彌撒。」這正好與我的見解不謀而合。自己每次搬家,就會融入當地的堂區,絕不會為追星而跨區望彌撒。

我們一家人常常參與的是星期六的彌撒,而星期六就是兒童彌撒。一大班的未領洗的慕道班同學和已領洗的主日學同學放學後,濟濟一堂,參與彌撒。龍神父一如以往的神父,在講道時向小朋友發出提問,互動的效果和氣氛的控制都掌握得好,不會流於表面或過於艱深。

龍家禧神父2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2 九月, 2011 英吋 家庭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