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舊物的回憶

13 十一月


雖然這次是外母搬屋,不是自己搬屋,但參與的成分則如自己搬屋一樣。從外母收拾衣服雜物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舊物藉得懷念。

第一件是超8厘米錄影機及播放機。自己和太太拍拖時已聽聞這東西的存在,但由於這播放機已不能操作多時,放在舊屋最隱蔽的地方—厠所的上層架。傳說始終是傳說,從未看過它的真身,終於在今次的搬屋大行動,它終於首次曝光於我面前。那天,帶了兩個兒子到外母家幫手把要的東西放進紙箱。但當發現這放映機後,大兒子便如獲至寶,愛不釋手,連忙研究怎樣操作和它的結構。大兒子心底裡亦以電影工作者為他的志願,對超8厘米當然想認識多一點。在那箱內還有多套狄士尼的陳年舊片,雪姑七友、三儍和大恐龍,當然還有一些是太太和大舅兒時的菲林。雖然現在還保存這些一餅一餅的超8厘米錄影帶,但是沒有了能正常操作的放映機,我們也只能背著燈光看底片,幻想它的連貫動作。這麼珍貴的東西,掉了真的可惜,於是又把它放進紙箱內運往新居,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可以看到真的影像展現眼前。

第二件是大兒子初生時的孭帶,是中國傳統式的孭帶,藍底紅字,在正中央是一個大大的雙喜,再在四角寫著分別寫了小小的【幸福兒童】。大兒子出世時,我和太太住在牛池灣,由於我們兩個都要工作,所以照顧新生的大兒子就由外母負責。第一年,星期一至星期五,大兒子都住在外母家,星期五晚上我們才領大兒子回家照顧。這樣的按排,雖然不能每天看到兒子,但亦免了每天要交收的煩惱。一年後,我們亦搬到鰂魚涌和請了菲傭照顧兒子。在那一年間,由於由外母照料,一切都按她的意願辦事。所以一些老式方法亦會實行,孭帶和尿布就出現了。尿布到最後也是沒有用過,現在還是光潔如新;但孭帶外母就不時用來背大兒子到街市買餸了。這樣舊式的孭帶在那時已不流行,大多數的父母也會用日式的孭帶。這孭帶看似老套但卻實用,自己兒時也是用這類的孭帶,越看就越有親切感。

第三件是一張手繪的素描,大小如一張百元鈔票,上面畫著我穿著厚厚的大衣,左邊是低著頭依傍身旁的女友(現在的太太) ,在下方還有一個簽名和日期。這張素描是在1987年12月29日畫的。那年,我和女友和未來外母三個人到中國東北三省旅行時,其中一個團友所畫下來的,他的名字或樣貌已記不起,只記得在當時有三個團友(2男1女的年青人)蠻合得來,而其中一個就趁我女友半睡時,快速地畫下這情景。1987年(24年前),中國旅遊並不發達,那時去大陸旅遊大多數是自助式的。只會訂下回來機票,和首天的酒店,其餘的行程全是到當地再作打算,東北三省之旅是自己第五次的中國旅行,對這類的旅行十分了解,最重要是做足功課。首站是瀋陽,在瀋陽觀光時已留意有那些港客可以作伴,其後再到吉林、哈爾濱和齊齊哈爾等地方。已記不起在那段時加入他們這三位團友(應該是瀋陽至吉林),只記得其後再加了多名團友,到最後一行十多人到哈爾濱和齊齊哈爾旅遊。結識了這麼多的團友,最友好的還是這三位團友。其後一年多也有不時的聚會。

看到這些舊物,很多的回憶便會湧回腦海。雖然說:人要往前看;但是有時美好的回憶才能人生活得有意義,活得更起勁。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13 十一月, 2011 英吋 回顧, 家庭

 

標籤: , ,

1 responses to “舊物的回憶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