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月封存: 五月 2013

風雨中的巨鴨

在五月,香港最紅的要算巨鴨游到維港這個盛事。早在四月中已有報紙報導,這隻巨鴨是由荷蘭設計師霍夫曼設計的,身高16.5米,有6層樓這麼高。這巨鴨曾到到過荷蘭、美國、日本和澳洲,每處也都大受歡迎,正是人見人愛,車見車載。5月2日,正式從青衣船廠游出維港,再停泊在海運大厦旁供遊人觀賞。一下子,就引來數以萬計的遊人來到尖沙咀海旁觀看。香港地少人多,看熱鬧的人特別多,巨鴨的到來,人人都趕往朝拜,一賭她的風彩。再加上祖國同胞的遊客,熱鬧的情況比任何的展覽更墟冚,更擠擁。那數天的報紙和雜誌都是那黃黃的橡皮鴨充滿各版面。

本人對藝術家十分佩服,憑他們的豐富創意,可以把平凡的東西變身成藝術品,雅俗共賞。就如這隻巨鴨,Rubber Duck這隻陪伴大多數人的入浴的良伴,大家赤裸相對,應該絕不陌生。(自己兒時沒有這隻橡皮鴨伴浴,但是就買過給兒子)。經設計師的無限放大(200倍),就變成一件特別的藝術品。橡皮充氣,再配合浮箱及發電機,即可在海上緩緩游走,把只能在浴盆或浴缸載沉載浮的橡皮鴨,放在更大的維港游走,想想也可愛。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經過半個多月的展示,盛況依然。在月中,由於漏氣的原因,24小時無間的展品終於要維修。這次巨鴨變成片皮鴨,休息數天後,才能再展姿采。避過了最擠擁的時段,上星期六,我和太太早上也到海運大厦實地觀看。那天早上,天色並不太好,出門前已經烏雲密佈,天文台還發出雷暴驚告。來到海旁,人潮並不算多,可能是時間尚早或是天氣不穩定的原故吧。第一眼的感覺,橡皮鴨真的很大,應該說比想像中還要大,6層樓高的橡皮鴨真的不容小看。那時,天還未下雨,連忙拿出相機,為這橡皮鴨拍照留念。沒有藍天,就只有灰濛濛的中環眾大厦作背境,但是橡皮鴨仍然在海上嘻戲,黃黃的橡皮鴨,配上鮮橙色的鴨嘴,和黑白分明的雙眼,繼續展現它的俏麗的姿態。在海旁完成第一輪拍攝,便找路上海運大厦的天台,想從高角度再看再拍橡皮鴨。路是不難找,可是上到停車場時,天終於下起雨來,而且是傾盤大雨,一發不可收。這樣的雨勢,露天的天台是上不得的,唯有在停車場俯瞰橡皮鴨。角度是有所限制,但是總好過給漫天的風雨戲弄。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在海港城閒逛一會,再到海旁看雨後的橡皮鴨。已為它拍了很多照片,是時候慢慢欣賞。細看下,感覺橡皮鴨像有生命一樣。它隨著海上波浪輕輕晃動,這晃動亦令橡皮鴨的前胸如呼吸般時漲時縮,充氣的橡皮鴨的頭部亦上下擺動,就像和我們點頭一樣。真的是俏皮可愛,為這5月添上姿采。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9 五月, 2013 英吋 時事

 

標籤: ,

重看【情書】

今年已計劃在六月中到北海道旅行,由於第一次到北海道,主要的地點都是最熱門的景點,扎幌、小樽、美瑛、富良野等等。忽然,太太說想重看【情書】,因為【情書】電影正是在小樽拍攝的。但是在我印象中,劇情雖然在小樽發展,但是只有小量的景點可看到,如真的想欣賞小樽的美,會有點失望。當然自己也有很久沒有重看【情書】,亦是一個好的理由去重溫。

第一次看【情書】已是很久遠了,老實說真的記不起在何時,在何地看。從網上的資料,電影是在1995年日本上映的,香港則在1996年上映的,但是在模糊的印象中,第一次看這電影並不是到戲院看的,而是看影碟的,是LD大影碟(或許是VCD)的年代。看後就被她的故事吸引,一個在冰天雪地裡的愛情故事,沒有什麼悲壯的場面,只是淡淡的,而最吸引的就是如何和女主角一起發掘一段沒有人知道的戀情。女主角是中山美穗,那時的她只有25歲,正是她最美麗的時光,清純可愛,短髮的她和現在長髮的她正代表她的兩個年代。在戲內,她分別飾演兩個角色,博子(中山美穗)在參與未婚夫-藤井樹的二週年死忌悼念會,無意間看到藤井樹的中學畢業紀念冊。於是她偷偷地抄下他少時在小樽的地址,再寫了一封信寄給藤井樹。其實那時她已知那地址已變成公路,人和地址都不存在,寫信只是她作自我的安慰,希望可以放下內心的牽掛。信的內容非常簡潔:你好嗎?我很好,博子上。誰知,這封寄往天國的信竟然得到藤井樹的回覆:你好嗎?我很好,只是有小許感冒,藤井樹上。另一位藤井樹(也是中山美穗) 對不明來歷的信遲疑了一會才回覆 ,故事亦正式在這裡展開。
220px-Love_Letter_poster (1)
整套電影有兩幕是非常深刻,第一幕:是當博子真的飛往小樽想和女藤井樹相見,弄清真相,可惜緣慳一面。在飛回神戶前,博子和女藤井樹竟然在小樽的路上,擦身而過。跟著一個內心的呼叫,藤井樹連忙回頭看,可是在人潮中並沒有發現任何熟識的朋友,於是她回頭繼續騎單車走。這一幕,鏡頭是用上慢動作,那一刻我的內心也渴望她們相會。
SS-2013-05-23_22.00.46
另一幕:男主角(豐川悅司)陪博子到男藤井樹葬身的雪山。在登山的小屋渡過一晚後,早上博子一個人對著白茫茫的雪地,大聲呼喊:你好嗎?我很好。再一次把內心的悲傷釋放出來,把對藤井樹的牽掛真真正正的放下,而好使她自己能接受男主角的新戀情。
SS-2013-05-23_22.17.49
那時看完【情書】後已對自己說,日後一定要重看。在未買DVD時,已重看過一次,買了DVD碟後,更是每年重溫一次。自己的記憶力並不強,每年看一次,都能被劇情所吸引,當然當看過幾年後,劇情太熟識,味道就失去了。於是每年翻看的計劃便停下來,終於隔了這麼多年,才再重看,戲味仍然濃厚。經典的電影,正是能經時間的考驗,不會因年代的轉變,而失去光彩。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3 五月, 2013 英吋 興趣

 

標籤: ,

三月、五月天

每年三月、五月都會寫一下天氣,如寫上十年,便可知道香港的天氣變化。今年的三月就沒有霧春的情況,印象中只有一天有一些薄霧。(如買了抽濕機的又要把它收藏了,所以我認為抽濕機是最沒有用的家庭電器用品)。雖然沒有了霧水,天氣並不是乾乾爽爽的。根據天文台的數據,今年的三月、四月是最潮濕的,來的不是薄霧而是雨水,今年在這時段的下雨天比以往多,總雨量更入20大(1884年至2013,天文台網站的資料) 。所以在三、四月間,很少看到陽光,記得在四月的某一天,看到艷麗的陽光,也覺得久違了,原來不知不覺,整個四月都是甚少陽光。雖然三月、四月的下雨天這麼多,但是又很少在星期日早上下雨,我每星期日的練跑也沒有因天雨的關係而要放棄,上天真的待我不薄。

到了五月,天氣又起變化。月初,一個遲來的冷風,把氣溫推低到18度左右。又好似破了甚麼五月最冷的紀錄。到月中,氣溫又急速上升,超過30度,這幾天的天氣非常飄拂,一時陽光,一時下雨,下雨有時更是傾盤的,這樣的天氣像盛夏多過初夏。家裡通常過了30度才開冷氣的,想不到五月中氣溫已達標,潮濕、悶熱,動一動都有汗水,想不開冷氣也不行。已開了一、兩天的冷氣了,看來天氣真的越來越反常,過了5月後,我會再到香港天文台網站,看看這年的五月是否又有新紀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8 五月, 2013 英吋 隨筆

 

標籤:

【還珠格格2】

自己是哈日和哈韓二族,看了日劇超過15年,已看過150套日劇。看韓劇也超過11年。當2001年韓劇剛在中國大陸開始風行時,大陸同事介紹韓劇,那時自己也說沒有興趣,還是喜歡日劇多一點。但自從2002年1月初看【藍色生死戀】,到現在已不知不覺看了43套韓劇。這證明,人是不會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流轉,轉變的是絕對的,只是轉變的快慢和深淺,有所不同吧了。

今年年初(1月18日),無線在晚上11時45分高清台播放【還珠格格2】,緊接【包青天的開封奇案】。從2008年,我已多次看這時段的劇集。這時段以前也有播放日劇、韓劇和中劇。但在這一年裡,多是中劇,有三國,射鵰英雄傳,神鵰俠女……。【還珠格格2】是重拍的。第一次播放是遠在1998年,那時也廣受歡迎,而且紅了趙薇和林心如。那時自己只沉醉在日劇的懷抱裡,覺得瓊瑤筆下的故事,會老套一點,所以沒有看過。初看【還珠格格2】時,還不帶什麼期望,首星期還不是每天追看。但是看下去,就給它的故事劇情和場面所吸引。先說場面,差不多整個故宮也已在橫店複製一個出來,所以無論大殿(太和殿) ,或是各大城門,都給人一個宏大的感覺,這絕不是無線在廠房所搭建的廠景可比擬。至於劇情,更是好戲連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非常緊湊,更不像我們印象中的大陸劇集。

整個【還珠格格2】分為三部份,第一部,燕兒翩翩飛,第二部,風兒陣陣吹,第三部,人兒何處歸。自己沒有看過1998年的版本,所以對以前的故事內容沒法比較,但是好處亦是沒有知道內容,看起來更容易被劇情牽引。燕兒翩翩飛,是敘述小燕子如何誤打誤撞進入皇宮,還變成還珠格格。而真格格紫薇則變成宮女,後來在宮內她們又如何和皇后鬥法。老實說,自己錯過了首幾集(日後還要翻看錯過的幾集) ,當然相對長篇的還珠格格,這只是一小部份。劇內的小燕子自少在民間長大,性格率直,做事敢作敢為,有時更是粗心大意。但是她的性格就如一瓢的清泉吸引了一些性格相近的宮內人物(五阿哥永琪,畫師班杰明和福爾康)。而最重要她爽朗的性格帶來皇宮內少有的歡樂笑聲,甚得皇上寵愛。在第一部,就把所有主要人物的性格和關係定下來,在結尾前如何把兩位真假格格的真實身份互掉,更把劇情推向高峰。第二部,是乾隆帶大班人一起微服出巡,再把各人的愛情和友情,父女情作多方面更立體的發展,好使在第三部各人要劫法場而遠走他方來得合理。

在這裡,並不是要細說他的劇情,只是自己真的很少這樣的追看劇集。劇集在11時45分開始播放,每晚要看完一集,都要到12時45分,上床時也差不多1時正了。以前看那些中劇,通常都只看半集便關電視。三國,射鵰英雄傳,神鵰俠女…等的情節,自己絕對清楚,不看完整集也可以繼續追看。就算看【美人心計】,不知內容,劇情也未吸引到要追看的地步。可是【還珠格格2】則不同,少看一節有時就跟不上她的劇情,每天晚上都會按時收看。這三部【還珠格格2】共98集,差不多陪伴我4個多月,現在已到了尾聲,期望下一部劇集不要太精彩,這樣我就不用追劇,可以早一點睡覺,重回正常的生活。

p.s. 劇集內的攝影和歌曲都有其吸引力。
电视剧新还珠格格_2010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3 五月, 2013 英吋 興趣

 

標籤: ,

四週年


第一年,寫了73篇網誌;第二年,寫了69篇;到第三年,又上升到74篇;今年第四年,只寫了60篇;成績還算平穩,仍未跌破每星期一篇的下限。

回看這一年的網誌內容種類,跑步佔了12篇,家庭佔了10篇,和以往差不多,而旅行則急升到19篇,多了11篇,理由是去年去多了旅行。而電影只寫了1篇,而日劇更是沒有,沒有日劇,因為沒有新的貨源,而且電視上無線又多播中國的劇集,少了突出的劇集來閒談。回顧佔4篇,這45篇已佔了全年的7成5。

去年寫過【寫這個網誌,主要是寫給現在的我和將來的我看,就像寫日記一樣,記下一些生活點滴,一些感覺,讓現在的我作一個思想整理。到未來時,再讓未來的我(那時已轉變的我)再番看,一定很有意思。】這個想法自己仍然堅持,期望十週年後,可以一篇一篇重溫。

寫網誌,越寫越少,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文筆粗疏,要花一點時間慢慢潤飾,所以一星期寫一篇是最舒服。而最容易寫的題材,莫過於旅行文章。一整天的行程,通常都非常豐富,加上照片,一天的描述都可分上下二篇。所以3日2夜的番禺長隆寫了5篇,5日4夜的杭州上海寫了7篇,3日2夜的丹霞山也寫了4篇。如像其他Blogger放多一點相片,少一些文字,相信可以將篇幅增培。而寫這類遊記並不太花時間,而最花時間還是整理所拍攝眾多照片和揀選適當的照片。

去年眾多的文章中,比較喜歡的有【轉變中的購買習慣】和三篇【教仔方程式】。【轉變中的購買習慣】的內容在心中盤旋已久,始於第一件事,到第三件事發生後,便下定決心寫下來。原先還擔心,寫得過詳細,缺乏趣味。後來寫來又覺得寫得頗暢順,而要說的東西都能表達出來。而【教仔方程式】則總結了幾個教仔的原則。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6 五月, 2013 英吋 回顧

 

標籤:

黃家家庭旅行—南丫島BBQ

上星期六(4月27日),是黃家大旅行,地點是南丫島。這個節目早在新年期間拜年時已定下來的。趁著天氣還未轉熱,黃家作一次戶外的大型活動。我們黃家在一年中總有幾次大型聚會,但是也以室內居多。這樣的總動員的大型戶外活動,就幾年才一次,在過去有石澳和大潭燒烤。而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黃家船河,那已是十多年前的活動了。那時兩個兒子還是小學生,那載沉載浮的影象還歷歷在目。

上星期,天氣變化非常大。每天看著手機上的天氣預告,星期六的天氣將會是狂風雷暴,不禁為星期六的BBQ擔心。到星期三,接到四哥的訊息,如天氣真的不佳,BBQ就變成海鮮晚宴,時間和地點絕不延期,作好兩手準備。星期四晚,還是黃雨警告,下著傾盤大雨;星期五晚忽然又翻起北風,就把那些烏雲吹散。星期六早上,只是天陰陰,看來又不像會下雨,真是天公造美。

下午3時半,我們一家四口準時到達中環港外線碼頭,會合其他黃家大軍。今次,除了大哥大嫂未能參與,其他成員都赴會。渡輪準時在3時50分開出。感覺上,渡輪的速度比以前快,不用20分鐘,我們便來到榕樹灣。今次的BBQ的地點是在洪聖爺沙灘,但是時間尚早,我們一行人先到表弟家坐一會兒。吃了表弟婦的兩個Home made蛋糕。隨後大軍推著手推車往沙灘,途中再購買BBQ的食物和飲品,一段十多分鐘的路最後走了半個多小時。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來到洪聖爺沙灘,沙灘上只有十多個遊人在,或坐或卧,或玩沙或在岩石看浪濤。我們的燒烤地點就在遠遠的石灘旁,沿著小徑也可到達,當然可以踏過沙灘,在沙灘上留下自己的足印。由於天氣的不穩定,沒有其他聯羣結隊的燒烤人仕,整個燒烤場,就只有我們黃家親友,如包場一樣。在日落前(基本上,太陽早已躲起來) ,把二個爐生起火,一個是西式燒烤,把食物放在鐵線網上燒烤;另一則是港式燒烤,各人拿著燒烤叉作傳統燒烤。燒烤,最怕就是太熱,但是今天真的完美,氣溫在20度左右,不太熱。在海邊,更有源源不絕的海風給我們消暑。原先還擔心天氣不穩定,會忽然下起雨來,幸好整晚就只有那些清風送爽。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今次的BBQ,除了家庭聚會,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預祝姪兒維仔(四哥的兒子)將會在7月中到美國深造,為四年的博士生拼搏,展開人生的新一頁。閒談中,得知他期望畢業後可以回港在大學教學。想不到黃家將會出一個博士生,或許更會出一位大學教授。人生就是這麼多的不可預知。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 五月, 2013 英吋 家庭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