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月封存: 九月 2013

iPhone5s

以前在8月就企盼9月的來臨,因為9月便是新iPhone的發佈會,我們又可看看蘋果教主的風釆。但是自從教主離我們而去,這發佈會的吸引力便每況愈下,少了中心人物,又沒有驚喜的產品或創意十足的新功能,真的已不值得我們捱夜看直播。

以前蘋果產品的保密功夫做得十足,那些網上的謠言,十個有九個是假。每次聽到教主說:One more thing,總是拿出一些意想不到好東西出來,我們回報一個讚歎。但是這二年,網上的流傳的相片已經不是謠言,是洩密,十個有九個是真。去年說iPhone5會變長一點,就真的長一點;今年說會有金色的iPhone,就真有金色出來。缺乏了驚喜,又沒有亮點,怪不得引不起新用戶加入,反之舊用戶亦開始沒有耐性而轉投其他陣營。

說回今次的iPhone發佈會,蘋果第一次採取雙線發展,高檔的有iPhone5s,低檔一點的有iPhone5c。策略的概念是對的,可以網羅多一些用戶;可是兩者的價錢只相差只有數百元,分別太少了,何況兩機的內涵差得遠,而且iPhone5c的矽膠殼,變得厚厚,不甚瀟洒;如要色彩,加一個外殼就可以,真不明白蘋果公司是怎樣思維的。怪不得,iPhone5s賣個滿堂紅,而iPhone5c則乏人問準。

iPhone5s,CPU是A7,而且運行64Bit,速度快是不用置疑,這把mobile CPU 推上另一境介。再配M7 Motion Co-processor,效能更是如虎添翼。外觀上,我會選取金色的,黑色和白色已看得多有些悶,而金色是香檳金,不會太俗氣。原先還考慮應該買16G或是32G?但是看過一些文章,已拿定主意,都是32G安全一些,否則日後如果不夠容量就麻煩了。我的iPhone 第1代是8G,iPhone 4 是16G,順理成章,所以新的iPhone也應該升級到32G了。

自己不是一個狂熱分子,並沒有加入第一輪搶購行列,看來還是等候多一、二個月才行動。
iphone-5s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8 九月, 2013 英吋 興趣

 

標籤: ,

山頂半日遊

中秋節的假期,早上起來已和太太商量今天去那裡逛。一輪商議後,決定去山頂。今天的氣溫有30度,但是畢竟已過了中秋,雖然未有秋風送爽的清涼,但是總比炎夏好得多。到山頂的交通工具不外是纜車、巴士或的士。每逢節目,纜車的人龍一定非常長,輪候時間也會久一些,濃烈的興致也會轉淡。最後還是選擇乘的士前往,車程約20分鐘,車資是95元。全程也沒有遇到什麼紅燈,交通十分順暢。

到山頂閒逛,通常我們都會選盧吉道的繞山頂一圈,很少真的走上山頂公園。那段長命斜的斜路,看了也不想走上去,更何況山頂公園的風光也不及盧吉道。至於山頂廣場、凌宵閣,我們又不是遊港旅客,還是留待日後才陪境外朋友閒逛。於是我和太太就直接走入盧吉道入口。走入盧吉道,不久便可回望整個凌宵閣,外型獨特,新的旅遊景點是好是壞,真的是見人見智。第一段路的樹木頗高,完全看不到山下的風光。走了一大段路,才到達開揚的觀景點。可是來山頂前已看過天氣預告,天陰間中有陽光,有霧霾。從這裡看山下的景色絕不美麗,灰濛濛一片,近山腳的中環或上環的建築群還可以,隔岸的尖沙咀或更遠的青衣就真的看也看不清。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我們是來閒逛,不是來觀光,所以也沒有太大的失望。陽光就像天氣預告般,久不久從雲霧中走出來和我們打招呼。就這樣向前走,一路前行,來到一個特別的景點。老實說,這繞山的盧吉道自己也走了不知多少次,但是善忘的我,竟然對這風景毫無印象,真是奇怪。一棵印度橡樹,跨越盧吉道,高高的樹梢垂下一條一條的氣根,氣根的數量十分多,有些氣根更粗壯得像樹幹,從遠處觀望這棵樹,這棵樹就像一個樹林,獨木成林。再往前行,轉瞬便來到一個大公園,從這裡可以走另一小路到薄扶林水塘。在這裡休息一會便繼續前行,20分鐘後便返回山頂廣場的大路。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在大路旁,正是歷史悠久的太平山餐廳。這時已是下午二時,亦是找地方吃午膳。於是就和太太在太平山餐廳享受一頓豐富的下午茶。點了一客牛肉三文治餐和印度薄餅。
photo (33)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4 九月, 2013 英吋 旅遊

 

標籤: ,

納米毛巾

在以前的原子年代(1940),什麼東西都會灌上原子,原子彈、原子粒收音機、原子筆,原子襪,原子褲,彷彿沒有了原子便會和時代脫節。或許我們輕笑他們的無知,可是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二、三年前,大家一窩蜂推廣納米科技,甚麼產品都會以納米(nano) 作為旗號,納米水、納米油、納米雪櫃、納米洗衣機等等,真的甚麼東西都可和納米掛勾。

自己每天起床都會洗臉擦牙,洗臉會用一條綿製的小方巾。在以前,這小方巾通常都在3個月內便要更換,有時甚至一個月也不到,小方巾便完全解體。大約年半前,在吉之島的家庭用品部閒逛,看到納米毛巾的展銷,已記不得那時的推銷員如何說它的工能和好處,就是本著一試無妨的心態,而且價錢又相而,於是買了一套3件。回家後,拿出一條納米毛巾,取代已開始爛的小方巾。

初用時,覺得它的質感不及綿製的小方巾,不夠柔軟。當然也不是粗糙到不能接受。日子久了,納米巾亦開始變得柔軟,和綿製的沒有兩樣了。就這樣這納米巾就佔據了浴室的一角。買毛巾這種小事當然沒有刻意記錄。只記得,三個月後,它仍如新毛巾一樣。自己經常跑步,大汗臨漓的我都會用這納米巾洗臉抹汗,又三個月後,納米巾沒有解體的跡象。事實上,一點兒的損耗也不覺,就只有正中央部份多了淺黃色的汗漬。用了半年多已覺得物有所藉,如是者又過三個月,再過三月。一年後,納米巾依然絲毫無損,就只是淺黃色的汗漬變得深色一點。那時已經開始覺得驚異,它的耐用性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一星期前,太太整理一些雜物,偶然發現遺失多時的餘下2條納米巾,太太拿了一條給我換。巾是拿了,但是自己就是不想換。因為自己真的想知道這納米巾用了年半後,還可用多久?如更換一條新的,就永遠無答案了,何況,多汗的我,就算換了新巾,它也會很快變黃。
NanoCloth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8 九月, 2013 英吋 家庭

 

標籤: , ,

記錄人生

不知從何時開始,(相信也有十多年),我開始做了很多一點一滴的記錄。實際上,有多少項也沒有計算過,相信是多。當然這些記錄是覺得有用才記錄下來,這些記錄可以作日後參考之用,或作為自己記憶的延伸。

在2003年10月,那時想知道自己的消費模式,於是每天記下自己的消費。在一張Excel Workbook,每月一張Worksheet,記下早午晚三餐膳食費(食) ,交通費(行) ,娛樂費,家庭用品開支、孩子開支,和其他雜項,不知不覺,這個習慣已行了整整十年。記錄下來就可以作比較(每月或全年),亦可以看到自己消費的趨勢。另外,既然記下消費,當然想知道自己的總流動資產,於是每月便記下各銀行各戶口的結餘,從這張Worksheet我可以看到總流動資產的走勢。

跑步的記錄是最齊全的,在2003年4月,自己剛開始練習跑步,每次跑完步,都會記下,日期、地點和跑步時間。由第一年,跑了724分鐘,到今年跑了3256分鐘,這十年多,總共跑了15090分鐘。由一年參與1個賽事,到現在一年參與8至10個賽事。這些記錄,可以讓我充分掌握自己跑步的進度。而每次參與比賽,我更記下每公里的段速時間,這樣更可以了解自己跑步速度,從而改善。

有了Anobii這網站,自己便開始記下看過的書本。只要輸入isbn code,書名,作者,出版社等便自動跳出來,再記下分類、開始日期、完成日期和作出評級,真的十分簡單。每年我更會下載那年已看過的書本,再選出十本最喜愛的書。在2007年開始記錄,在2009年最清閒時,看了96本;而每年平均看60本書。

除了書本,自己還記錄看過的日劇、韓劇等。記錄在2001年開始,我會記下劇名,開始和完成月份,男主角、女主角,和我給與的評級。日劇,由1997年的戀愛世紀到2012年,我看了150套日劇。而韓劇則在2002年的藍色生死戀開始到2011年,我看了43套韓劇。而這一、二年已沒有看韓劇。

除了劇集,我也會記錄我所看的電影。那時在大陸買了很多DVD的電影,我只記下片名和自己的評級,沒有記下觀看日期。在那9年裡,我看了251部韓片,126部日片,98部港片,32部大陸片,7部泰國片,300部西片。現在看電影的方法很多,到戲院看,或租影碟,上網看,於是在2011年開始再從新記錄自己每年看的電影,一年之內,平均看了56部電影。如果有一個像anobii的網站來記錄電影就好了。

在2002年開始記錄兩個兒子的身高和重量。可是由於記錄不太定期,有點兒凌亂,現在兩個兒子已長大,這個記錄便在2010年已停下來。但是翻看記錄,細兒子由2002年6歲的他有60磅,到2010年15歲的他有150磅,真的穩定地每年重10磅。沒有這些記錄,印象就會慢慢模糊。

另外,旅遊和工幹也有記錄。記下年份,離港日期,回港日期,天數,國家、地點。由1983年第一次到黃山旅遊,到今年北海道旅遊,共有197次離港記錄。當然這個記錄不是在1983開始記錄,而是在2002年左右開始,以前的離港就靠自己的記憶和護照的蓋印。翻看記錄,最繁忙的是在2007年,一年內有17次工幹和3次家庭旅遊,總離港日數是80天。

買3C產品(Camera, Cell Phone, Computer) 也有記錄,我會記下購買日期、品牌、型號、規格和價錢。原來自己曾擁有過7部手機,第一部是Ericsson的 PH777,是公司買給員工的,隨後是NEC DB2000, Siemen 6166,SonyEricsson T610 (彩芒) ,SamSung E906, 到2007年的Apple iPhone (第一代) ,而手上還用的Apple iPhone 4(已用了3年) 。除了3C外,還記錄購買的大型家庭電器,如Hifi, 電視機、雪櫃等等,日立29吋畫王看了10年,飛利蒲的42吋Plasma電視看了8年。

每年過年後一家四口都會一起點算所收的利是,記下10元、20元、50元、100元和500元的張數,四人的利是總和便一目了然。基本上,每年拜年都是那些親友,所以變化也不大。

其實,自己記錄的還有一些(真的未能盡錄),但是主要的,常記錄的也說了七七八八。記錄這功夫其實只要用一點時間來記錄,並不會佔用太多時間,而且越即時越有效越準確,日後可作參考或分析,並沒有太大的壓力。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4 九月, 2013 英吋 興趣, 家庭

 

標籤:

送機

送機、接機已是久遠的日子。現今社會,坐飛機就像坐巴士這麼方便,坐飛機的次數也多(細兒子也說今年是第三次坐飛機了,比我還多),真的沒有需要或藉口去送機、接機。但是今次細兒子到台灣的淡江大學讀書,怎樣也是一個充分的理由去送機。兒子到台灣讀大學,原先還考慮要不要陪兒子到台北,但是到過簡介會後,就覺得不需要了,因為淡江大學有港澳同學會,基本上已打點一切。兒子這麼大,又有學長的照顧,做家長的還擔心甚麼。何況自己又不是一個緊張的家長,就讓兒子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才能令他真正成長。雖然自己不陪兒子飛去台灣,送機還是覺得有需要的。

9月5日(星期四),兒子乘11時的長榮航空去台北。早上8時前,天氣灰濛濛一片,和兒子一同乘的士到香港機鐵站,上車下車都沒有下雨,但是不久整個上午都下起連場大雨。當然坐進機鐵,雨水已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30分鐘內,我們便到達機場,長榮航空的櫃檯在正中央,十分容易找到,時間還未到9時正的集合時間,兒子覺得還是先辦理寄存行李和登機證。長榮的旅客不算多,輪候一會,便直接到櫃檯了,拿出護照、入台證,eTicket,兒子選了個窗口的座位,手續簡便,轉瞬便完成,拿著登機證離開櫃檯。再向同學會聯絡人報到,聯絡人說10時正再回來集合,一起入閘登機。於是我和兒子到麥當努吃早餐,時間非常充餘,點了兩個早餐,選了吧臺的座位,一邊吃早餐,一邊閒聊。

10時前便返回集合點,看到負責人拿了一張個橫額(寫著淡江校友會),要求所有學生拍張全體照,身為家長的我當然贊成,拍照留念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學生們卻有點抗拒,排列也不甚整齊,便匆匆拍照,也不知有沒有學生未站出來。最後兒子隨著大隊步向離境閘口,開始他的人生新旅程。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8 九月, 2013 英吋 家庭

 

標籤:

2013-2014第一戰十公里-泰基西貢北潭涌

以往第一場賽事,總是十一的國慶長跑,可是今年竟然有一個在9月1日舉行的賽事,就是泰基長跑會在西貢北潭涌舉行的長跑。場地是全新,還有一段上斜的路段,而且9月初的天氣應比10月更熱,難度更高,但為了爭取今年更佳成績,早一點比賽應該早一點提升比賽實力,於是也報名參賽。

西貢北潭涌,地點屬於遍遠,所以大會按排在9時正起步,讓參賽者有多一點的交通時間。可是起步越遲,天氣就越熱。乘江大哥的專車到北潭涌,發覺自己太久沒來這裡了,相信最少也有10年8年了。拿了號碼布,便安心地等候起步。人數不算太多,參賽者都不急於擠在前排,十分禮讓。起步前,司儀宣佈,各參賽者要小心,因首一公里全是上山路段,聽了不禁洩氣,斜路的長度比想像中更長。

9時正,準時起步,隨著人潮跑,整條馬路都給跑手佔滿,真的十分寬敞,不用爭路。跑了一小段平路,路便開始向上。氣溫雖是26度,但是我覺得應有28度,比想像中熱。這段斜路並不好跑,斜度慢慢加高。在第一段路,當然有力氣,但是也不能太用力,否則消耗過多體力,末段就會沒有力氣去完成。跑了8分鐘有多,差不多來到頂部,但是還看不到1公里的標誌,看來因人多而走漏眼。上頂後,便轉右繞著水塘跑,不久便看到2公里的標誌。原來路標只有A4大,放在路邊,並不顯眼,怪不得過1公里時也留意不到。到2公里路標時,時間是13分26秒。平均是6分半,成績還是預想中,希望今天可以在60多分鐘完成。繞著萬宜水庫跑,路不是平旦一遍,不時都有少許斜坡,過3公里時,時間是6分20秒。萬宜水庫是郊遊的好地方,文化遺產六角奇石就在大壩的盡頭,慕名而來的人不少。而往大壩的方向正是我們的賽道,所以這條路不時有綠色的士乘載遊客到大壩,當然司機們都會慢駛,這對我們跑手只有少許影響。到4公里時,6分37秒,這時已來到創興水上活動中心的側壩,左邊是水塘,右邊是水上活動中心,風景是美麗,可是在炎熱的天氣下,體力已消耗得七七八八,過了壩後,還有一小段上斜的路,來到5公里的轉折處,時間已用了8分鐘。這首5公里,竟用了34分鐘,相信已破最慢紀錄。

回頭跑是下坡路,可以跑快一點,所以到6公里的路標時,用了6分40秒。可是再往前跑,又有很多上坡路,斜度雖不高,但是沒有鬥志的我(基本上,江小姪是和我一起跑,感覺是一樣),第7公里用了9分12秒,第8公里用了9分20秒。超過9分鐘是因為自己停下來的次數過多,感覺上比自己跑全馬的末段更慢。到第9公里,因有一半路段是落斜,時間用了8分10秒,到最後的1公里,再用了7分47秒,總成績是76分24秒,比最慢那次72分鐘更慢,破了本人十公里的最慢紀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4 九月, 2013 英吋 興趣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