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月封存: 一月 2015

2015渣打全馬賽後檢討

IMG_0088
自2004年開始,不知不覺已參與這渣馬有12年了。雖然跑了10多年,但是真的用心跑還是這近3年的事。首5年,只是參與10公里賽事,而且那時長跑還沒有像現在那麼普及,一年只參加一個賽事。那時參加渣馬的總人數是2萬多,而今年則7萬多。曾說過,自己在學生年代不是運動健兒,加入長跑行列,只求身體健康,不會把目標訂得太高,能完成賽事已感滿意。第一年,以67分鐘完成10公里。那時,每星期六或日早上只練一次長跑,由九月開始練跑,由初時的15分鐘練習,到比賽前提升到40分鐘。試過第一年自己真的可以完成10公里,第二年便更有信心,到第三年,已把成績推前到60分鐘。可是練習的方式沒有太大的改變,成績就停留在60分鐘左右。到第五年,成績終於突破59分鐘,成績理想,或許是那年渣馬改變賽道,10公里賽事是在港島東區走廊,沒有了西隧的長命斜坡,時間快一點是應該的。

那時參者者的人數開始增加,10公里賽事就像嘉年華會多一些。太多人跑10公里了,根本在首2公里全在人群中,實力難以發揮,於是在第六年,改跑半馬,而自己也開始找其他的10公里賽事,於是一年中會跑幾個賽事。轉跑半馬,也沒有加多少在訓練上,又是以完成賽事為目標。第一年半馬,成績是2小時35分。第二年的半馬,由於霧霾情況嚴重,那年更跑出2小時50分鐘,成績大退步。另一方面,由於要跑半馬,長距離練跑多了(那時的標準),10公里的成績已到達57分鐘。其後兩年半馬的成績都是在2小時25分完成,而10公里已到達55分鐘。

老實說,半馬的成績進步不多,而且到達終點時總是非常辛苦,這樣的狀態真的很難再向全馬挑戰。可是在2012年完成半馬賽事後,遇到一位舊同事,經他的鼓勵和看到他手上的全馬完成牌,終於下定決心來年挑戰全馬。雖然仍然抱著完成賽事為目標,但是也報名參加訓練課程,希望透過教練的指導,把這任務順利完成。2013年,人生第一個馬拉松終於完成,成績是4小時52分。其實,基本的疲勞和半馬差不多。成績雖然不是亮麗,但是由於每星期多了一天跟教練練習,練習的次數和長度都比以前多了,所以10公里和半馬的成績都進步了。10公里已到達52分鐘,而半馬亦能在2小時13分完成。今年更跟隨教練的指示,再加一天練跑,把平均1星期30K提升到40K。在狀態大勇下,10公里已可跑到49分鐘,而半馬更能在2小時內完成(1小時56分)。

長跑的技術性不高,就是看熱愛度。參加長跑訓練班,教練從未在跑步姿勢作出任何改善議見,只是按各人的以往的成績訂下跑步速度。自己盡量按照教練的指示,完成當晚的訓練。今年的長跑訓練比前多,而感覺自己的力量又增強,滿以為今年跑全馬的成績雖然未到4小時內,總相信應該不會相距太遠。可是,落場後,過了半馬便發覺力量未夠,想一口跑到終點已知沒有可能,在25公里後已放慢腳步,到30公里後還是要停下來休息一會。雖然勉強捱過西隧的路段,但是過後還是要跑跑停停。停留的時間和次數是減少,而且跑的速度亦比以前進步,但是這樣的跑跑停停還是不理想。期望,明年要早一點安排長課,今年只得一次長課真的不足夠,明年要有3、4次長課,明年的目標應定在4小時5分鐘。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30 一月, 2015 英吋 興趣

 

標籤:

2014-2015第八戰-渣打全馬

1月25日,又是渣打馬拉松的一年一度的國際盛事。今年渣馬是第一年改在新年前舉行,天氣預測,氣溫由原先的15至18度升到17至20度,應該算比較熱。今年全馬也是分三組出發,挑戰組是6時10分,第二組是6時40分,第三組是7時10分。而今年經教練的跑會報名,所以入了挑戰組。天氣熱,早一點起步也是比較好。第一次和國際級選手同場競技,可惜是頂尖的選手全在前面精英區起步,再給他們領放後,亦無緣看到他們的雄姿,而且賽道的安排是不跑回頭路,只有小段的青馬和汀九橋可以看到對線選手,可是自己的速度也沒有那麼快可以緊貼他們而看到他們迎面而過的一刻。

今年賽前的睡覺並不太好,對大賽心情有點緊張是少不免,十二點上床,二點便第一輪醒了,隨著朦朦朧朧再睡,到5時正給鬧鐘叫醒。一如既往,穿上跑步衫褲便輕裝上路,並不會帶任何防寒物品因為不想寄存行李,而終點又有太太照顧。我在5時45分準時地步出尖沙咀地鐵閘口,在地鐵大堂內做5分鐘熱身運動,我便走出地面。在車內,看到一些跑手的裝備,才發現自己漏帶了能量包。於是在站內和站外,嘗試找便利店買朱古力,可是海防道一帶也找不到,唯有放棄,我知道大會在半馬汀九橋也有朱古力派給跑手。進入起步區,由於時間比較遲,只能站在遠遠地等候。

6時10分,天還未亮,各運動健兒都隨著司令員的最後倒數而漁貫地踏上起步地氈,向前進發。由於挑戰組的參與人數眾多,到我踏上地氈的一刻,已經過了2分鐘。順著人潮跑,到了1公里路標,用了6分30秒,人數真的太多了,十分擠擁,比預計中更慢。可是對全馬來說,首段慢也沒有太大的關係,教練也說首十公里要慢一點。到了2公里路標,用了5分38秒,人潮也沒拉得太開了,繼續保持不太快的步伐。到第3公里路標,已跑上西九龍公路了,用了6分0秒。今天的天氣比較熱,氣溫17度,可是不時有清風吹來,又覺清涼。第4公里前有水站,以前覺得時間還早,我是不會停下來飲水的,但是今年擔心天氣熱,還是飲了水才再上路。到了4公里路標,用了6分6秒。到第5公里的路標時,用了5分56秒。首5公里的速度在自己控制下,這時,路已開始轉上,向昂船洲大橋進發。有了去年的經驗,已知道這段路的斜度和長度,跑來有信心得多。從斜路一步一步地往上跑,過第8公里路標已在大橋橋面,於是加點速度,到第9公里路標,時間是5分4秒。隨後便減慢速度,以免過快。已跑入隧道了,到10公里路標,時間是5分45秒。而首10公里,用了59分鐘,和去年一樣時間。

第11公里,全在隧道中,用了5分12秒。跑出隧道,路段又開始微微向上,但是一陣清風吹來,精神為之一振。第12公里,用了5分54秒。在未到13公里路標前,忽然看到對線的非非洲選手(日本的五十嵐真悟,當晚看電視才知道他的名稱),遙遙領先眾非洲選手這時。由於事出突然,想拿出手機拍照時,大隊人馬已遠去。他們已完成汀九橋,跑回程了,路段大約是23公里。繼續向前跑,在未到13公里的路標時,我又看到另一批跑完青馬,準備跑向汀九橋的跑手,這時我開始留意這些跑回頭的跑手,終於我看到舊同學(邦)他身穿英國國旗跑衫,十分易認,於是大聲叫他,可是他正在低首跑步,還沒有來得反應,我們又擦身而過。看到非洲選手和舊同學,心情非常興奮,這路段雖然少許斜度,自己的步伐並沒有慢下來。到13公里路標,時間是5分39秒。轉瞬我便踏上青馬大橋。今次是參與挑戰組,整條橋也是挑戰組的跑手,感覺並不太擠擁,這不像去年,整條橋擠滿了挑戰組(給我追上的)和第二組的跑手。在青馬大橋的盡處掉頭,就是15公里。而整條橋都有多個水站,地面相對濕滑。跑出青馬,便是17公里路標,再轉了一大圈才向汀九橋進發。汀九橋的盡處,便是第2個折返點(感覺上,那轉折點比去年更遠,差不多到橋的盡處),亦是20公里路標。首20公里,只用了1小時56分鐘,第二個十公里只用了56分鐘,今年的平均速度保持得非常好。回頭跑了不久,來到橋中央,便到達第21公里路標再跑前一些,半馬的時間是2小時2分。

我說過在汀九橋中央有食物補給站,半隻香焦和朱古力。由於漏帶能量包,當我跑過這些補給站,連忙拿了四小排朱古力,而且馬上吃一排。補充了能量,繼續向前跑。轉瞬便又跑入長青隧道。印象中,去年在這段隧道甚有力氣,超越多人,但是今年就不覺自己的力氣,只是順勢而下。餘下的路是下山路,跑來十分舒服。在隧道中,我又看到一個師兄(同一個跑會的),雖然在隧道中超越他,但是未出隧道前又被他反超前。這是當然的,據教練的預測他應該是4小時內完成全馬,比我快。我只是在第二段加快了才有機會追到他。過25公里(在隧道中),已感覺力氣不足,只是自己的平均速度提高了,還可保持約6分鐘的速度向前推進。到28公里時,亦與半馬的健兒會合,一下子跑道又變得擠擁。到30公里時,第三個十公里是59分鐘。而首30公里在2小時55分,是我理想的時間。

過了30公里,吃了最後一排朱古力,而吃了朱古力後,要馬上飲水,否則口像是漿著。而且自己覺得力量不足,每次到水站都休息多了。在33公里後,更走了一段路才再起步,所以34K,竟用了7分半的時間。經過西隧收費亭,便往西隧跑下去,在隧道口附近正是35K路標。往下跑,只要順勢而行,到36K路標,用了7分12秒,隨後路段慢慢向上,感覺是辛苦,但是覺得自己也能應付,走出隧道口,便是37K路標,時間是7分48秒。走出西隧,連忙打電話給太太約定中環的會合點的時間。西隧後,還有一個大廻旋,斜度也高的。總算捱過西隧,但是還是跑跑停停到向終點前進。當然今年的每次停步只是停一會兒便再提步,所以餘下的里數都在7分鐘左右。約了太太在中環蘋果店附近見,停下來,拍過照,便匆匆向灣仔進發。今年這段龍和道的特式,就是多了大學生的打氣隊,黃色的貼紙,我要真普選,要多少有多少。經灣仔碼頭再跑上天橋,便是最後一公里的路段。那一小段斜路是辛苦的,可是落坡段更危險,大腿的肌肉作抽筋,幸好沒有真的發出來。到銅鑼灣廣場,今年就轉出軒尼斯道。這樣的安排比較好,往時在內街經常有遊人要過馬路。最後這段路並沒有去年那麼辛苦,看看手錶,知道無法達到教練的成績,而又不會慢過去年,所以沒有太大的壓力。經過糖街,直往維園進發,在踏入維園,選對了跑道,便向最後的50公尺衝刺,以高速衝線。總時間是4小時19分。這比去年只進步了9分鐘,成績不是太滿意。原來長課真的是很重要。看來,來年還要更準備多一些長課才能把加紀錄再推前。
2015CharterMarathon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7 一月, 2015 英吋 興趣

 

標籤: , ,

備戰渣打全馬

一年中參加不少賽事,但是最主要的賽事還是渣打馬拉松。跑過第一年全馬,就知道要完成全馬並不太難,就只看跑出來的成績要多好。當然我不是說跑全馬十分容易,而是做足準備功夫,跑畢全馬也不是如想像中難。

2013年,為了全馬,還上了長跑訓練課程,慕求在安全情況下完成賽事。最後,以4小時52分完成,比教練的預計還早10分鐘。第一年,以安全至上,跑畢全馬為目標。第二年,2014年,就想把成績推前,於是再把每週的訓練里數由20K增加到30K,去年的成績是4小時28分,進步了24分鐘。每次參加比賽,總想成績進步,當然單單想是不行的,還得身體力行才成事,今年再把每週的訓練里數由30K增加到40K,一週跑二天增加到三天。由於訓練多了,基本的平均步伐也快了。今年的半馬(三次賽事)都能在2小時內完成,所以對今年全馬應該會接近4小時完成,合理的預計是4小時10分鐘,正負5分鐘。

今年渣打馬拉松賽事提前在新年前,不知是好或壞?好方面,一月底天氣比較的清涼,適合長跑。而且因為今年新年在2月19日,如新年後才舉行,差不多是3月初,那時的天氣隨時是大霧潮濕,那樣就大問題。壞方面,當然比賽在1月底而不是2月中,小了數星期的練習時間,實力或許尚未到達最高峰,自己也因為時間短促,只練過一次30K的長課。少了一個長課,自己覺得並不太大問題,因為自己平均速比較去年快得多,而且30K長課雖然只有一次,但是20K就不少了。可是教練則說30K長課是重要,看來明年要早一點計算和安排長課練習。

以往的戰略,通常按自己的平均步速前進,看看自己能捱多少公里,所以會越跑越慢,跑過30K後,體力便不足以應付,過西隧時便要跑跑停停。今年希望自己可以真的跑畢全程,把原先定55分鐘完成首10公里的目標改為58鐘,保留實力,待過半馬後,在下坡路才開始發力,以先慢後快為自己的策略。

IMG_9760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1 一月, 2015 英吋 興趣

 

標籤: ,

又見十四屆大班房

自去年9月28日的35週年舊同學聚餐晚宴後,這個WhatsApp群組不斷擴大,由香港的小組,變成國際組,把身在海外的眾舊同學拉在一起,有北美(加拿大東岸和美國東西岸),澳洲雪梨、星加坡、英國和國內北京,現在已有50多人了,Whatsapp的上限50人也或許因我們而增多了。網上聊天,還是和相識的比較有意思。或許我們真的隔了太久沒有聯絡,真的有說不完的往事和近況。和雨傘運動在9月底一齊起步,雨傘運動為香港帶來翻天覆地的爭論,二個多月後,隨著金鐘的清場行動,終於由璀燦回歸平靜。可是我們這個大班房還是沒有停下來,繼續以一天500多個MSG衝擊各同學的手機。

原先我以為各人都是一時興起,柴娃娃地談天說地,個多月後也會回歸平靜。可是,每一天,除了幾十個早晨和早睡的訊息外,很多的對答,真的能讓各同學抱腹大笑,而且在班內的能人異仕也多,只要說出一個問題,如失眠、腳腫、耳水不平行,總回收到其他同學的好意見,各人都憑自己過往的經驗和學識提供意見,分享心得。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老板無理取鬧,工作上的朋友的背叛,或者生病(當然要在群組內說出來),更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慰問和開解,溫馨濃情,點滴在心頭,不開心的心情也會給這些正能量的支持慢慢淡化。

感人的事真多,遠在加拿大的鄭同學,自己是Digital Printing的老板,二話不說,就把我們個多月來上載的相片,打印成月曆,再寄給各同學作為聖誕禮物。香港的同學當然中央處理,由鍾同學收了再分派給各同學,中環幫又弄了一個午餐聚會分發月曆;而李同學更備了自家製的腰果,剪了個新髮,才到北角區取月曆;總之,各同學都會為這份珍貴的聖誕禮物而感動。除夕夜,周同學提議玩WhatsApp倒數,參加者各自選取號碼,再按時逐一發出,玩法頗有趣。首先是香港時間9時,先和澳洲幫一起倒數,隨後當然是香港倒數。那時,自己沒有參與只是旁觀。誰知第二天起來,再看MSG,才發覺各同學玩得不奕樂乎,而且食髓知味;再為星加坡倒數,然後是英國、美加東岸,最後是西岸,終於完成這個Round the World的倒數大行動。身在澳洲的曾同學,花園大而夫人種花,於是每日一花,把那些花的美態拍下來,和我們分享,現在曾同學已變成我們的花神了。

除了網上聊天,在這幾個月內更有多個的聚會,首先是加拿大的Reunion聚餐,繼而澳洲幫的Reunion聚餐,最後香港在12月28日也再有一個聚餐,因為有三個海外同學(加拿大和美國東西岸)剛好回港。其實,還有午餐短聚;Karaoke齊高唱,盡唱當年首首金曲;大嶼山分流郊野行,盡吸香港山水的靈氣。每次的聚會,照片總會快速地放到群組,讓未能出席或身在海外的同學們也可分享各人的歡愉。

上次曾寫過:就讓我們瘋癲一個星期、一個月吧!!
時間已過了3個多月,各人還未有任何意願退下來,就看這個群組可延伸到何時。

舊的新同學,新的舊同學。就讓大家從新認識吧!

IMG_9566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6 一月, 2015 英吋 朋友

 

標籤: ,

美荷樓半日遊

說美荷樓,或許許多香港人也不知是什麼,如果說石硤尾邨是第一個公屋屋邨,或許年長的港人就有點印象。1953年的聖誕夜石硤尾木屋區大火,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災場廣及41英畝,引至約58,000人頓成災民,無家可歸。香港政府為安置災民,於災場附近興建兩層高的平房,之後在火災原址再興建29棟七層高H型的徙置大廈。自此之後,政府開始興建公共房屋,香港公共房屋亦正式誕生。而美荷樓正是保留第41座,再加以活化而成的青年旅舍。
IMG_9277 (3)

乘地鐵去美荷樓,要在深水埗站下車,D2出口,出口正是海外有名的深水埗黃金電腦廣場,再經過長長的桂林街,走到路的盡處,就可看到美荷樓在對面馬路,石硤尾邨41座(美荷樓的原名)已清晰可見,依著紅綠燈的指示,跨過大埔道,再走一段小斜坡,便來到美荷樓的正門。現在活化的美荷樓是一間青年旅舍,保留H型的佈局,還在右翼改建一個二層高的美荷樓生活館,讓遊人參觀,了解公屋歷史。自己自細也是從柴灣屋邨長大的,在柴灣,有各式各樣的舊屋邨,有早期的H型七層高的公屋,公共廁所,厨房在走廊;而我家則住在較新款的公屋,廁所和厨房都在單位內,樓高16層,屬第四型徒廈。參觀這個美荷樓生活館,就可以重溫以往住在屋邨的日子。

這生活館的地下,展示當年石硤尾大火的新聞圖片及徒置大廈落成後居民生活的點滴。走上一樓,更可看到早期公屋的內部間隔和當時的傢俱,吊床、帆布床、尼龍床、五桶木櫃、呠櫃、木疏化等,這些久遠的物件,一下子又在眼前晃動,好像又返回兒時的住處。而最難忘的,還是地下展區,那些大大的牆紙,展示當時遊樂場的設施。那些古舊的遊樂設施當然難以保留,不復存在,只留下它們的影像。氹氹轉、大鐵馬,方形鋼架和大海。首三個舊設施,正是兒時住13座時樓下遊樂場的設施。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還記得兒時玩氹氹轉是非常危險的,通常會一隻腳踏著氹氹轉,另一腳卻在地上推,把氹氹轉的轉動越推越高,最後才雙腳全踏上。在運行中,是停不了的,就算已經轉得暈跎跎也要堅持下去,因為中途跳車是更危險,所以有人加快轉動前便要連忙下來,否則後果自負;大鐵馬是非常重,通常一個人坐上去是搖不動,總要一個人在馬尾推或馬頭拉;方形綱架,通常的玩法是鬥快攀上中間的頂部,記得自己兒時的身手也頗敏捷,雖然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的。另外大海(或是大浪,已記不清真正名稱)也是危險,如果大海慢慢轉動,坐上去便有如坐小舟輕搖,小小飄浮的感覺;可是如人大力搖動,就會變得驚濤駭浪,令坐者如在大海大浪飄盪,而最危險當然從座位站起來,再飛躍中間的大鐵柱。成功的,當然可以展示自己的身手如何靈活敏捷,失敗的,小則輕傷,重則頭破血流。自己亦記得自己有一次飛躍不成功,頭撞鐵柱,要到醫院縫針。在那時,各小朋友的玩具都不多,而且家裡地方小,要玩就得到遊樂場,所以對這些設施印象特別深刻。那時,還會玩兵捉賊遊戲,就連設施也不需要,大家分組後就在遊樂場奔馳。

美荷樓生活館並不算大,參觀當然不用半天。完成參觀,還可看一看她的小賣部,佈置就像兒時的士多,讓你又多一分回憶。士多旁,便是露天茶座,不喜歡坐露天的,還可進入她的餐廳,呼吸冰室。冰室內的裝修甚具特式,只可惜食物的質素只是一般。青年旅舍就在市區內,對海外的年青旅客非常吸引,步行5分鐘便可到達地鐵,交通亦非常方便。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3 一月, 2015 英吋 家庭, 旅遊

 

標籤: ,

2014一年回顧-圖書篇

今年全年看了72本書,這比2013年多了15本。本數多的主要原因是看了很多細細本的書。由於在網上下載書本,通常都沒有厚薄的念,直至在iPad Air打開時才知道有多少頁。

在這72本中,有14本的評分為5星。

而今年印象比較深應該有三部書:東野圭吾的【異變13秒】、郭良蕙的【早熟】和莫言的【豐乳肥臀】。

先說【異變13秒】,其實原先還擔心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怎樣能超越他的顛峰之作2005的【嫌疑犯X的獻身】,但是擔心還擔心,2006年,他寫【使命與心的極限】;2008年,他寫了【聖女的救贖】,這兩本都是我去年最喜愛的書本。2009年,他寫了【異變13秒】和【新參者】。而【異變13秒】亦是今年最喜愛的書。老實說,以上幾本書還是沒有超越【嫌疑犯X的獻身】的境界,但是沒有超越也不成問題,只要繼續保持高水平的作品就行。東野圭吾只從更多方面去展示他的視野而不再局限於推理解迷。【異變13秒】應該不是推理小說,而是奇幻小說。但是無論任何題材,最重要的還是怎樣描述人類的內心世界。一羣人突然間跌進一個另一次元的東京,面對這樣死寂的東京和世界沒日的環境中,怎樣團結,怎樣求生,便成為各人的共同目標。各人的背境不同,對事與物的看法都不同,怎樣求同存異下地克服一個一個的困境。日本的小說通常都有良好的佈局,大作家更是說故事的高手,透過不同的場境來突顯人性,而最佩服的所有的謎團都能真的自圓其說而不會出現尾大不掉或草草收場的結局。

【早熟】。不知是不是在沒有期望下,份外覺得故事吸引。故事是說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愛上了自己的長輩石小叔,又結識組織搖滾樂隊的洪森而不幸懷孕,後來在石小叔的幫助得以重新做人,用功上進,描寫細緻,故事高潮迭起。上網翻查郭良蕙的資料,才發現她是在2013年去世的老作家,享年86歲,而她1962年的作品【心鎖】,由於內容描述是亂倫的婚外情被禁,是一個前衛的女作家。這本小說【早熟】寫於1980年,那時她已是50多歲了,但是從內容來看,很難想像作家是上了年紀的,因為作者還能捕捉那時16歲少女的心境。

【豐乳肥臀】,作者是莫言,在2012年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其實他的著作不算多,而他的著作主要是描述他的故鄉,山東省高密市。在1997,他寫了這本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本人,其實很喜歡看中國大陸的書,尤其喜愛看描述文革期間的事,在這段期間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可作題材。而這書從抗日戰爭、國共內戰、韓戰、大躍進、大飢荒、反右、文化大革命、一直寫到改革開放,給我們看了一段我們不會知道的歷史片段。

Seq  書名           作者        標籤

1     異變13秒     東野圭吾 推理小說

2     早熟         郭良蕙     小說

3     豐乳肥臀     莫言        中國小說

4     解憂雜貨店   東野圭吾 推理小說

5     謎宮蛛       鬼馬星     推理小說

6     假面飯店     東野圭吾 推理小說

7    神隱的雷季   恆川光太郎 推理小說

8    遠方有個女兒國 白樺   中國小說

9    火車          宮部美幸  推理小說

10   蒸發          夏樹靜子  推理小說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7 一月, 2015 英吋 Uncategorized, 回顧

 

標籤: ,

2014一年回顧-電影篇

在2011年我看了56套電影,而2012年,再多看3套,總數是59套,而2013年則只看了46套,到今年則看了89套。這一年,多看了這麼多電影,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買了iPad AIr,用App看電影真的很方便,而且電影可以下載在iPad Air,就算身在海外也可以觀看已下載的電影。在四月去雙牙旅行,就看了6套電影;11月去韓國也看了3套電視。第二,今年下半年,又開始放悠長的假期,喜歡看電影的我,有時間還是看電影,所以,下半年,平均一個月看10電影,於是今年就看了89部這麼多。

2011 2012 2013 2014
戲院                   16     8      12    11
DVD                   22    15     1      18
DVD-Rent           0      0       0      2
Blue-ray Rent      0      12     14    2
iPad                  16     24     16    50
In-flight              2      0       2      0
TV                    0      0       1      1
小米盒子                                   4
Grand Total       56    59     46    88

國家                  2011 2012 2013 2014
中國或香港        14    10     5      4
日本                  12    12     5     21
韓國                  9      12    17    44
法國                 1       0      1     1
德國                 1       1      0
英國                 2       0      0
美國                 17     20    16    18
台灣                 0       3      1
印度                 1       1      0
意大利              0       0     1
Grand Total      56      59   46   88

在這88套電影中,最喜愛的10套電影 :

Seq 名稱 國家 感想
1 海嘯奇績 美國
2004年南亞海嘯拍成電影,重點不是拍攝海嘯,但是導演也為了這數分鐘片段重現那衝擊的一刻,真的很震撼。而主要的情節是講述兩母子在災難後怎樣求生,怎樣互相照顧。

2 慾愛彌彰 韓國
女主角是我老婆是大佬的申恩慶,在結婚週年時發現丈夫有婚外情。其後她嘗試接觸這第三者,更成為這第三者的好友。故事的推進和結局都編排得很有心思。

3 風之谷 日本
看了宮崎駿的最後遺作風起了,覺得太普通。太平實的內容並不適宜卡通片。於是翻看他的其他作品,才發現風之谷這套電影應該未看過,而且內容豐富,劇力萬均,真是佳作中的佳作。

4 華頤:吞噬怪物的孩子 韓國
一個少年自小便被一羣殺手養大,成為他們的接班人。在一次執行任務時偶然知道了自己本人的身世秘密,於是開始另一場鬥志鬥力的生死拼博。

5 我是殺人犯 韓國
一個犯下連環殺人案的殺人犯始終逍遙法外,直到訴訟有效期截止當天,一名受害者家屬跳樓自殺,使得負責該案件的刑警崔邢久一直耿耿於懷。兩年後,自稱該案件的兇手李斗石因所出版的自傳書《我是殺人犯》成為暢銷書而一舉成名,自然也引起崔邢久的注意。

6 變種特攻:未來同盟戰 美國
拍了這麼多集的變種特攻,還是有題材。上次的第一戰,是眾主角的青年版。而今次就以未來的他們回到這個時空幫手,一樣拍得吸引。

7 傳說的拳頭 韓國
把以前學生打架高手放到擂台上作格鬥比賽,劇情輕鬆,有人情味。

8 哈比人—荒谷魔龍 (3D) 美國
保持水準

9 光海成為王的男人 韓國
韓國的古裝片也有一定的水準。

10 鐵絲蟲入侵 韓國
韓國的災難片。比雲海台(海嘯),摩天樓(火災)好。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5 一月, 2015 英吋 回顧

 

標籤: ,

2014一年回顧——3C篇

又是一年一度的回顧。2014年,大部份的購買都在下半年發生,而且整體上和去年相比,今年就失色許多了,主要原因是去年大兒子在蘋果工作時,買了一些新產品和更換一些舊產品,已經沒有藉口在今年再買蘋果產品,要忍手一年。以下是我家在2014年所購買的3C產品:

1. LG G2- 32G, 13M Camera, 5.2″, 4G Quardcore 2.2GHz 2G Ram (April)
太太的手機也用了2年多,電池的老化困擾多時。Full Charge後,用一會又轉瞬下跌到20%,看來亦是要換手機的時候。經過一輪的篩選,就選了 LG G2。雖然G2是LG去年的型號,但是性能絕不比今年新出的手機差。而且由於LG將會有新型號推出(G3),G2的價錢下跌得甚快,跌到非常吸引的地步,只賣HKD3490。太太拿著這部新手機去遊雙牙,拍照和拍影片的質素都非常好,感覺非常滿意,絕對物超所值。而舊電話SamSung Nexus則給細仔用,到SamSung購買新電池後,電的問題就解決了。

2. Lenovo Z510 Notebook – i5 4200U (3.2G), 8G Ram, 1T HD + 8G SSD, 15.6 LCD nVidia Geforce GT740-2G (Jun)

用了5年多的舊Notebook,終於忍不住要替換了。每次買電腦,都會考慮買Notebook還是買Desktop,而最後總選上大一號的Notebook,貪其進可攻,退可守,彈性一點,而這彈性也只是想當然的,實際上,大一號的Notebook還是沒有拿過出街,安在家中五年多。只是Desktop會放在檯底,Notebook則放在檯面。 今次也不例外,最後還是選了15.6的大Notebook,價值HKD6150。這Notebook會再接連一個螢光幕,一於雙螢幕操作。由於新Notebook的速度快,而且有8G SSD,開機和關機的超快感覺是舊機不能相比。其實如果不是要寫網誌和寫Program,大部份電腦的工作都已可以在平板(iPad Air)完成,理論上,一般用家真的不需要PC Desktop or Notebook。不知5年後,平板是否能完全取代Notebook或Desktop PC。

3. MS Wireless Keyboard and Mouse (Jun)
Levono Notebook上的鍵盤雖好,但是要按Fucntion Key總覺不方便,而且在家裡操作Notebook,用Mouse也比用跟機的Pad好,於是選了一款微軟的Keyboard and Mouse 的套裝。價錢是超平宜,價值HKD180。

4. iPhone 6 (64G, 8.0M Camera, 4.7” 4G A8 CPU) (Oct)
iPhone4 已經用了4年多,速度越來越慢。而今年蘋果終於推出大螢幕的iPhone6 or iPhone6 Plus。於是在網上開賣的當天,就跟隨著各果農和果粉上網購買,經過差不多一小時,才成功登陸網頁而選購iPhone6。選擇是64G的,因為16G真的會很快不夠用。價值HKD6388。這比那時購買iPhone4的HKD4480貴很多。老實說,多功能的智能手機4、5千元是合理的,但是現在價錢上6000以上,就真的太貴了。身為果粉唯有變身果農,購買多一部作轉售,以幫補這超高的價錢。說回iPhone6,外形不及iPhone4,但是在大螢幕的趨勢下,本人也覺得大螢幕是必須的,因為手機已經不只是用來打電話了,很多資訊還是用大螢幕好一點。

5. LG Nexus 5 – (16G, 8.0M Camera, 4.95” 4G Qualcomm MSM8974 Snapdragon 800) (Oct)
大仔在雨傘運動期間,覺得一部手機不夠用,於是買了多一部手機用。已有iPhone的他,當然想試Andriod手機,對平機的大陸手機沒有太大信心,最後選上 LG Nexus 5。價值 HKD 2750。

6. PS 4 (Nov)
已有一台電視遊戲機(Xbox One)放在外婆家裡。但是玩了近兩年,兩個仔已覺有點悶,要多一點刺激。於是大兒子和細兒子商量換機行動。電視遊戲機,只有三個商品:微的Xbox One、Sony的PS4和任天堂。在這年,任天堂已式微,所以要玩的就只是Sony的PS4。價值HKD3000。在我來看,xBox One or PS4的分別不算大,遊戲的畫質是進步,但是是否足夠去換一台主機真的見人見智。而我最不喜歡電視遊戲機的Games是超貴的,每個Games都要300元左右,有機必定要買Games,買Games也不會只買一個半個,所以它的Running Cost是十分貴的。在他們少年時(小學和中學),我也堅持家中不買電視遊戲機,就是怕他們過份沉迷,心在遊戲內。現在兩個兒子已大,零用錢怎樣分配就讓他們自己決定。

7. Nissin Flash Di700 (GN54, for 24-200mm)
配置了這個大型閃燈,大兒子對室內攝影便可更加容易掌握。姪子結婚那天,這部新閃燈便充分發揮它的功用,拍出來的效果亦相當滿意。

總計
3490+6150+180+6388+2750+3000+1400=23358
合共:23358元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3 一月, 2015 英吋 回顧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