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月封存: 八月 2015

炎夏狂奔

3年前參加馬拉松比賽,在10月才開始跟教練練跑,去年已推前9月開始,今年再把它推前到8月。希望早一點準備,成績可以再進步。可是今年的夏天特別熱,六月的炎熱亦破香港開埠以來最熱的六月,反而7月不像6月那麼熱,可是到8月,再度持續高溫,又有香港最熱一天的紀錄,氣溫竟高達36度,基本上今年的8月,還是蠻熱的。真的是熱氣迫人,極容易中暑。

8月6日(星期四)晚上,再到跑馬地跟教練練跑。記得,教練的第一課的要求是5x2K @5:15。教練真的對我的期望過高,休息差不多4個多月,自己的速度一下子還未回得來,所要跑的長度和速度也未必應付得了是,何況8月的晚上,氣溫還在30度以上,怕熱的我,更不能太拼博。跑了2x2K,已感到力量消耗盡了,於是勉強再跑2x2K,跑跑停停的,速度更遠遠不達標。
8月13日,第二課的要求是4x3K @5:33,教練終於把要求降低。速度雖然要求沒有那麼高,可是自己也只能完成3x3K,而在跑過第三3K後,也覺得沒有餘力再完成餘下的3K。
8月20日,第三課的要求是5x2K @5:35。其實,對上兩個星期四的晚上,氣溫不但高,還十分悶熱,因為一股颱風在台灣集結,風暴的橫流把整個香港的上空氣壓壓下來,跑來特別辛苦。在這個情況下,出汗多,體力消耗特別快,也是只能完成4x2K。
8月27日,第四課的要求是10x1K @5:30。那天的氣溫下降到28度,而且不時有涼風吹來,終於今次我可以完成教練的堂課,速度和長度都達標。

今年在8月我已報了8個賽事:
9月5日,中環街馬,5K;
10月1日,國慶長跑,10K
11月1日,Asics 天水圍10K;
11月15日,Mizuno 城門10K
11月29日,Unicef 半馬;
12月6日,澳門半馬;
12月13日,皇者之戰,半馬;
1月17日,渣打馬拉松,全馬;

大致上,和去年大同小異,期望可以報名參加1月初的厦門馬拉松,作為衝出香港的第一炮。
IMG_6010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31 八月, 2015 英吋 興趣

 

標籤:

Time Square 的高達展覽

上次說過,今年商場的重頭展覽應以時代廣場的高達展覽為最具氣勢。記得二年前,在時代廣場也有高達展覽,是一個高達和一個紅渣古,面對面對戰,那時,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大高達,感覺是超大的,應該是可與日本台場的高達相比。可是今年的高達感覺是小一號的,但是查過紀錄,兩次也是1比3,同樣也是7米高。今年是白色獨角獸高達(Unicorn Gundam),而渣古也只有大頭擺放。但是,今年的最精彩之處是時代廣場內的飛天高達。

乘電梯到時代廣場的商場內,便會被飛天的高達所震懾。今年,白色帶藍的飛翼高達(Wing Gundam)是整個吊起,站在下面,就像高達正飛越你的頭上。再伴襯著商場天花的燈,氣勢真的是一時無兩。

IMG_5801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6 八月, 2015 英吋 時事

 

標籤:

妹妹的小型歌唱會

上星期六是妹妹的小型歌唱會(清新樂韻贈知音),地點是在上水北區大會堂演奏廳。熱愛唱歌的她,自數年前退休後,她便加入了一個歌唱㑹,不時舉辧一些歌唱音樂晚會,以歌會友和爭取上台唱歌的經驗。去年,她也曾在這裡登台,而我只在灣仔那次登台才作台下觀眾。

每次登台,妹妹也要下一翻功夫選歌和練歌,當然還要選購登台服裝,準備功夫真的是一絲不苟。妹妹登台,眾哥哥和二姐也來支持。本來每次的登台,都由二哥負責拍攝錄影,可是今次因為二哥要到廣東旅遊,未能出席,於是我就做了槍手,負責錄影。可是,自己的相機,我只用來拍照,很少作錄影,或者是從未拍過。在上星期五,自己亦拿出相機試機,相機的電池可以拍2至3小時,而那張SD Card亦有足夠的容量,而試拍亦看到拍的影像。再拿了大仔的單腳腳架,總以為自己的準備已充足。

大伙兒在上星期六5時半到達上水,原先想在酒樓先吃晚飯,才去聽歌唱會。可是那間酒樓剛好在7月底結業,於是匆匆在附近找了一間食肆吃晚飯。晚會在7時15分開始,而我們也是剛好進場,腳架也還未準備好,大會司儀已走出台前,而妹妹正是第一位歌手出台,唱的是:在水一方。由於還要花一點時間準備,這首歌就只拍了下一半。今天晚上,妹妹會唱4首半,而她的女兒也會上台唱2首半,而她們還不時分擔大會司儀的工作。今次的歌唱會,除了她們二個,還有許多其他的歌手,有的是經驗豐富,有的是初試啼聲,十分粗糙。可是,每位歌手上台,台下都有他們的親友支持。

差不多2個半小時的晚會完成,把那張SD Card交給妹妹,便隨大隊乘車回家。可是晚上看到妹妹的Whatsapp,錄影是有畫無聲。連忙翻查說明書和看相機設定,才知道相機的設定是Mic Off。一看到這設定,心也急墮。自己真的是百密一疏,只看錄影影像而沒有留意聲效。無奈地回答妹妹自己的失誤。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9 八月, 2015 英吋 家庭

 

標籤:

跑步年結(2014-2015)

又是一年一度的跑步年結。從去年9月1日到今年還未過的8月31日(今年的年結,在8月中便寫了),在這52個星期天中,差不多每星期日都和江家到維園跑步。去年這段時間,我們維園跑步的隊伍日益增長。在以前,就只有我和江小弟,其後是江表妹和江表姐,再加上兩個江家小將,又加上鍾同學夫婦,在去年8月中更改了日出長跑會這個充滿動力的名稱。其後再招攬了陳同學,而我太太也在今年3月加入跑步大軍。6月,不太跑步的譚同學也帶了她的老公到維園跑步,7月麥同學也帶了她的老公和女兒行圈,而最後一個成員,就是去年剛跑完半馬的胡同學也加入了這個跑步大家庭。人多了,跑步的氣氛更是高漲,最大的問題是跑步後的早餐安排。以前人數少(只有5、6人),而現在則每每12、13個,有時齊人時更達16人。平時常去的榮記餐廳一下子也無法接下這張大單,我們唯有一批一批地進場,可以的時候再合拼。江小弟(我們的半馬小王子)在7月底到加拿大讀書,星期日的練跑就少了一個和我差不多速度的跑手了。
IMG_5575
說回自己,今年度參與的比賽賽事有12場:共有8場十公里,1場15公里,3場半馬和1場全馬,比去年度少2場。今年度為了爭取全馬好成績,在9月便開始跟教練在跑馬地練跑,把跑步訓練推前一個月。今年的總練跑間約5700分鐘(950公里),比去年再多了近1200分鐘(150公里)。正是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成。整體上成績是滿意的。每年第一個10公里賽事都是10月1日的國慶長跑,由於早了一個月的訓練,在27高溫下,以57分鐘破了自己在這個場地紀錄。而隨著氣溫轉涼,在12月初已能把10K的推到50分鐘內,而最佳成績是48分鐘33秒。而半馬的成績更超越想像,第一戰Unicef,我已能在2小時內完成,而最佳成績是1小時55分鐘。而難度最高的美津濃半馬(新娘潭往鹿頸),亦能在2小時內完成,遠超我預計。可是全馬分面,由於今年推前1個月,跑了3個半馬就沒有時間,只跑了一課長課,最後的表演強差人意,只比去年快9分鐘,所以今年一定要多一點長跑,其實全馬的進步空間還多。期望兩、三年內可以突破4小時內。

前年的目標是: 十公里50分鐘,半馬125分鐘,全馬4.5小時。這些目標全達標。
去年的目標再向前推: 十公里48分鐘,半馬118分鐘,全馬4小時5分鐘。十公里和半馬都達標,反而全馬則太過進取,未能達標。
來年的目標是: 十公里47分鐘,半馬113分鐘(去年進步太多了,沒有太多的進步空間),全馬4小時10分鐘。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3 八月, 2015 英吋 興趣

 

標籤:

再見荔園

闊別20多年的荔園,終於可以再見了。就在中環的海濱,近摩天輪旁,邱氏家族要在66週年重現荔園的昔日光輝。可是自己對荔園的懷念只是一般,或許兒時家住柴灣,沒有地鐵的年代,去荔園是蠻遠。就算自己長大成家立室後,帶著小小的兩個兒子,也只是到過荔園一、兩次吧。所以總次數並不會多,而太太也有差不多的同感。當然,現在新荔園再度重現,怎樣也要來看一看。避過高峰期的第一個月,在7月25日的黃昏時間,我們來到中環海濱,再遇荔園。

今年的六月非常熱,而七月反而好一點。那天的天氣是風雲際會,烏雲在天邊翻湧,有欲雨未雨之勢。門前是大大的平面堡壘畫板。老實,自己對荔園的印象亦是模糊,我想這個門口應和以前近似吧。入會處是機械大象,伸鼻張口吃蕉,吃遊人投過來的香蕉。由真象變成機械大象,屬好屬壞,則是見仁見智。再往前走,是一個個的攤位,投幣博香口膠,射槍遊戲,等等。今天到荔園只是想逛逛看看,拍拍照,看到那些粗糙的攤位更不會有一絲的衝動。再往前走,小汽艇、咖啡杯、碰碰車,又轉回50週年的小露寶的大陣。

在場內,大部份的地方都舖蓋著大大的綠色布(地氈),看似綠油油,但是場地不平,如果下雨天來這裡,水窪的問題會十分嚴重。看過大大的King Kong,就來到舞台場地,還未到有表演節目,只有工作人員作檢查設備的工作。我們進入一個簡陋的紀念館,看一看荔園往昔的舊貌,和梅艷芳在那時登台的點滴。在附近再轉了一個圈,看了另一邊的多個攤位遊戲,天已經黑齊,我們便走出荔園。

沒有太大的期望,所以也沒有失望。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1 八月, 2015 英吋 時事

 

標籤:

F11攝影博物館

香港的博物館不算多,也不算少。可是私人的博物館而又供人參觀的就真的可算是少中又少。上星期五,我和太太就到了這間私人的博物館—F11攝影博物館。F11攝影博物館,故名思義,這間博物館是以展覽攝影有關的東西:相片、相機展覽或講座。太太從一些雜誌的介紹得知這間博物館的存在,主人翁以9千萬買下這棟三級歷史建築,再以千多萬裝修,令這博物館可以作為展覽場所之地。這些都一次過的支出,還有每月聘請專人或Part Time的人員負責打理整個博物館,少一些財力也不行。當然香港有錢人甚多,但是要找一個有心有力,有攝影理想的有錢人就真的少了,所以這樣的博物館真的可遇不可求。


這間F11攝影博物館並不如普通的是博物館有定時的開放時間,參觀者要到它的網頁預約參觀時間,一天一個時段開放,我們就訂下午5時至6時,有導賞員會負責介紹展品和展館。博物館位於跑馬地毓秀街,那天四時許我們便來到毓秀街,先到其旁的市政大樓的昌記,品嚐其聞名的油砂厚多士。五時前便來到這座博物館前,這是一座三層高(後來介紹,原來是前三後四,比較特別的建築物),有80多年的歷史,外牆是淺黃色(日落的色調)。外觀上,一看就知歷史悠久了,二、三樓都有一個大露台。在這條毓秀街還有兩座這種年紀的舊樓。正面是一大幅玻璃,而大門的圖案是Leica的M6外形。主人翁是以收集Leica相機為興趣,所以大門也以此為圖案。在起初,這博物館常被誤稱為Leica相機博物館,因為藏量豐富,就連Leica也問他借藏品做展覽。

因為我們是第一次來這博物館,不知這裡的規矩。想5至6的時段會有專人導賞,自己如果早一點來也可以隨意看看各展品。可是,原來早一點來是沒有用的,大門還是緊緊關上,到5時前才有工作人員(吳小姐)開門和登記訪客,理論上,Walk-in的遊客是不會接受的。每一段的導賞,以20人為限,而今天就只有10多人。而這團人大多是港人,亦有中西遊客。而原先是以粵語導賞的,亦因為有外國人參與,吳小姐又再問各人可否改為英語導賞。人齊了,就便由一位年輕的攝影師(Timm)負責導賞。今天的展館,地下和二樓是Bruno Barbey的攝影展,而三樓則Instant 相機展。自己很少在博物館跟隨導賞員,因怕各人的節奏和興趣不大相同。可是今次的導賞就覺得有賓至如歸的感覺,Tim不但介紹每張相片的小許故事,還會說出一些攝影師的觀感,如何看一張相片,那個主體如何捕捉,主體的佈局,光暗的層次,走一段路,聽他的導賞就如上了一課免費攝影技巧堂。Bruno Barbey是法國攝影師,曾在1973年隨法國總統到訪中國,拍下一些珍貴的相片。而這展覽就展示1973那次和其他多次到訪中國的相片,從相片中,可看到大師的敏銳觸角,拍下不少剎那的光影,亦可看到中國這幾十年的轉變。


從木樓梯再上三樓,這裡是Instant相機展,我們可以看到第一代的Instant Camera,十分珍貴。當然還有不少Instant Camera在這裡展示,有舊也有新。不說不知道,收集這是Instant Camera並不太難,原來最難的是那些相機盒,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在這裡,吳小姐更用現在的Instance Camera為我們逐組拍照留念。

Timm不但會介紹各展品,還會作古物建築導賞。帶我們走出露台,看一看露台門的蝴蝶鉸和外牆的日落的圖像。又帶我們走上天台,感受一下舊日三層樓房的佈局和後樓梯。真的,這博物館一天只開放一小時,而參觀是全免費。據Timm說:這樣的按排是考慮了防火條例。再且如全日開放,更要投放更多資源。參觀完畢,我們便返回地下,吳小姐再替我們這團人拍大合照。

ps在星期六早上,在高清台我們竟然看到Bruno Barbey走訪韓國,拍下鄉間農民的一點生活片段,真的非常巧。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5 八月, 2015 英吋 興趣, 時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