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月封存: 九月 2015

十四屆大班房之五(一週年)

去年的9月27日是我們十四屆大班房的第一個晚宴聚餐,那時香港的雨傘運動剛剛開始,應該是說那場運動剛開始,還未正名為雨傘運動,而我們的大班房的名稱也同樣還未正名,Group的名稱是SGSS14屆同學。那一夜,除了和一些常見的同學聚首一堂,還看到一些特別少見或畢業後從未相見的舊同學,更有三位老師來臨,這次的聚餐真的意義重大。大家都相當珍惜這次的重聚,隨後,各人都在WhatsApp Group內繼續暢談舊日往事,妻(夫)兒子女的軼事,自己的趣事,有同學又起了新的花名,真的有說不完的話題。群組每天有500多個Messages,在那時,我也說這樣的激情應該不能維持得太久,二、三月後便會淡下來。可是雨傘運動也在三個月無奈地退下來,而我們的大班房還繼續向前,繼續招攬一些失散的舊同學。或許人生過了半百,忽然重遇一班往日的舊同學,那五年的中學生活,各人的性格大致上也有一定的了解,對這些新的舊同學不用再摸底,談話內容更可無拘無束,真的是談天說地,什麼也可說一番。而各人都會在班內找到自己的位置:每日一花,澳洲的同學把自己花園內的花朵每天上傳一張相;天氣男郎,每天報告香港天氣,提醒各人小心酷熱或有雨時要帶傘;又有每日一歌,讓各同學重溫一些經典名曲。去旅行時,分享照片更是少不免的動作。就這樣,這大班房不知不覺就到了一週年了。

去年的聚餐是慶祝畢業35週年,而今年再不說36年,而說一週年,這有點像從新開始,從新起航的味道。今年的出席人數只有20多人,不及去年。這是難免的,因為要遷就各人的行程日期是超高難度的,就讓隨緣吧。而每年總有海外的同學回港探親,我們總可找個藉口出來聚會,真的是今次不見下次見。今次的聚會,有三位同學是去年沒出席的。四野美人之一已在上次Karaoke出現過;另一個是肥熊,S1的班長,剛剛加入大班房二個多月,是植物科的專才,解答一切栽種植物的問題。一入班房就變成活躍份子,可是個月多前又突然退組。而為了一週年聚餐又再次入組;另外一個神秘同學,到了當晚才知道,原來現在是律師的林同學。又是一個36年來完全沒有相遇過的舊同學。大致上的輪廓還在,就是頭髮短少了,身形和以前差不多精強,閒談間得認他已跑9年馬拉松,資歷比我還高。在當晚,他亦正式加入我們大班房,可是,在翌日,他又退組了,成為我們最短時間的同學,或許他並不習慣大班房內胡趨的習慣,畢竟,身為律師字字珠璣的。

一輪的美食,中場後又是我們唱校歌的環節,有同學更邀請海外的同學一起唱。還有不用幸運的抽獎遊戲和最重要的大合照。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5 九月, 2015 英吋 朋友

 

標籤:

初訪西營盤

雖然自己在香港出生,而且也在這裡生活了這麼多年,但是在香港還是有很多地方自己從未去過的。自己居住在港島,但是經常走動的,還是港島東。有時也會走到金鐘、中環或上環,可是再往西走遠一點的西營盤或是西環堅尼地城,就真的少去或從未到過。記得早幾年(2011)第一次到數碼港,回程時乘坐一架綠色小巴經薄扶林,瑪莉醫院,香港大學等回到中環。那一次,看到很多名字熟識但是感覺陌生的地方,感覺上,自己是一位旅客多過一位本土市民。

上星期日下午,原先想去西九的看露天展覽,可是坐上地鐵,我和太太的心思又轉變了。看到堅尼地城這新地鐵站是自己從未到過的,於是和太太商議改行程。打開手機找找堅尼地城的附近有什麼可遊覽,發覺很少,反之西營盤則有更多選擇,於是目的地再改為西營盤。堅尼地城,還是多做一點功課才去探索。這個地鐵新支線,香港大學站已去過數次,而西營盤地鐵站的內部設計,大致上和香港大學站一脈相承,在站內、走廊的牆壁上都掛滿西營盤週邊的景物圖片。地鐵站是深在地底,要乘搭升降機到地面,這是這地鐵支線的特色。在升降機前,更有在數個浮雕彩圖展示西營盤的特色景點,十分奪目。
IMG_6076
我們從B1出口走出西營盤,這裡正是第一街。第一街,這名稱是聽得多了,就是沒來過。在出口的對面正是佛記麵家的分店,太太說要買一些麵回家罷,當然,今天的行程剛開始,沒道理就這樣背著它走,還是回頭再買。時間是2時許,是午膳的時間,可是第一街的食肆不多,於是往前走,走向正街。經過正街街市,再往上走,來到第二街,還是沒有什麼食肆,再往上走,到第三街前,看到一個鐵絲網掛了數個小盆栽,用廢棄的盛物作花盆,種上一點綠色小植物,為這平凡的角落變成不平凡的環保鬥士的小天堂。
IMG_6077
在第三街終於找到數間食肆:阿原來了(台式食肆),有條小小人龍,一個非日式的麵店,一間韓國西式餐廳,等等。選了韓國西餐廳,店內十分細小,只有數張細枱。可是這小餐廳竟有一個隱蔽的露天茶座,又有數張小枱。環境別緻,食物的質素也不錯,是藉得下次再光臨的食肆。
IMG_6090
飽肚後,便找我們今天的第一個景點:高街鬼屋。由第三街再上一條街正是高街,再轉左往盡處走便是高街鬼屋。原以為鬼屋應該陰氣沉沉,但是觸目所見的是一座宏大的古色古香的花崗石外牆的大樓。以前曾作精神病院,而現在則是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外圍設有拱形長廊和厚實的花崗石外牆仍然保留著。在路口還有一棵大榕樹,在陽光普照下,份外宏偉,完全沒有一線鬼屋的味道。

 

看過鬼屋,再往上走到般咸道,到那四棵古榕樹被錯斬的地方拍照留念。雖然自己少去西環,但是到港大的次數也不少,對這四棵大榕樹倚在牆上也有深刻的印象。現在,站在那路口旁,沒有那摭蔭的大樹,培感空寂,只能看見有小小的新枝從那斷幹中奮勇長出來。百年的樹木一夜間被人斬掉,我們又要等一百年才能看到這小枝再變成參天古樹,何其無奈。


再原路返回高街鬼屋。今次我們再向下走,往另外兩個景點:左治五世公園和贊育醫院。沿著東邊街向下走,在醫院道右轉,經過菲臘牙科醫院(又是聞名已久的建築物),便來到贊育醫院。來這裡的主要原因,印象中,自己是在這間醫院出生的,一於作為自己尋根之旅。在醫院門前拍過照後,自己的信心開始動搖,於是打電話給大哥求證。原來,我應該是東華醫院出生,和贊育醫院拉不上關係,今次的尋根只是美麗的誤會。


再沿著第二街、第一街,返回來時的地鐵入口,當然回程時再到佛記麵家買了一斤麵回家。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 九月, 2015 英吋 家庭, 旅遊

 

標籤:

我們的莊神父

記得幾年前寫過一位龍神父我們的龍神父,自他返回意大利老家,本堂的主堂神父或助理神父,輾轉幾年後,又有一個外國人神父來到本堂區。

他自2005便來到香港,取了一個很中國化的名字,莊子謙神父。在中大學了兩年中文,便開始到多個堂區服務,來到聖十字架堂也有二年了。他皮膚黝黑,禿髮而頭頂光亮,臉上經常掛著笑容。初見他時,黝黑的他不像任何歐洲國藉,當時也估不到他的真的國藉,後來才得知他是印度人。如果他是真的印度出生的印度人,很難想像在一個滿是印度教或是其他宗教的地方可以陪育出一個天主教神父,或許他雖是印度人而不是印度出生的。

我說過自己是自小領洗,聽道理已有數十年,對三年重複一遍的聖經章節,大致上已了然於胸。這麼多年,也經過不同的神父解說那些聖經內容,我也吸收了他們不同的觀點。自己並不太喜歡長篇說教式的講道,所以有時較喜歡聽外國神父的講道。而留意莊神父是因為他會在正式講道前先說一個笑話,聽完笑話,人的心便不會那麼緊張,隨後再說的道理應該容易接受。這手法,是我從未遇見過的。而笑話中有一個比較深刻:話說某一年教宗到香港,司機到機場接他。可是教宗要求要自己駕駛,司機抵不過他的苦苦哀求,就坐在後座讓教宗駕車。很少駕車的教宗的駕駛技術並不好,更在路上瘋狂加油。這樣引得有兩個交通警員留意,其中一個便開始攔截。可是把車攔下來後,看完司機和後座的乘客後,不久便再放行。另外一個交通警員覺得奇怪,究竟坐在車內是誰,令他的同伴不敢抄牌。可是,那個攔截的交通警仍然痴痴呆呆地說:我也不知道坐在車裡後座是誰,我只知道教宗只能當他的司機。最近他又說了一個笑。一個平時非常活躍好動,不喜歡讀書的小朋友,當他進入了一間天主教小學後,第一次考試,就成績斐然。媽媽好奇地問兒子:什麼事令你這麼勤力讀書?兒子答:如果唔勤力讀書,就會受罰,被釘在十字架上,會很痛苦。

莊子謙神父

笑話就是笑話,不是什麼大道理。可是,講道的目的就是希望傳遞一些訊息,把這些訊息的種子種在人的心中。如果一站上台,就大說道理,其道理無論有多宏大,能有多少進入別人的耳裡或心中?所以以一個笑話作開始,來讓各教友鬆弛神經,其後再說的道理就事半功倍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4 九月, 2015 英吋 家庭

 

標籤: , ,

2015-2016 第一戰 街馬@中環 5K

今年的第一戰,不是十一國慶,而是街馬@中環。在9月6日,就跑第一場比賽。可是今年的天氣是特別熱,9月頭,仍然是酷熱難擋。天氣是超好的,烈日高掛,就在中環海濱,圍繞著荔園的場地,跑一圈半的5公里賽事。

我們日出長跑會今次又傾群而出,三組4人隊際和二組親子組,再加上四位Support Team,一行20人在大會堂低座停車場集合後,便浩浩蕩蕩行去中環海濱的起步點。在進入會場前拍了一張大合照,20隻運動跑鞋,應該是最多人的一次了。今次有三位跑手是初次參與比賽:魚蛋同學,鍾同學的女兒(代母出賽)和我太太。

由於參加者眾多,大會分組出發。我們的隊際組就安排在9時45分才起步,以往的起跑時間通常是8時或8時半,很少超過9時。越遲起步,天氣便會更熱。現在是9時45分,在猛烈的陽光下,我們只能在場內乾曬,等候起步時間的來臨。街馬是以嘉年華會形式舉行的,今次是以森林跑為主題,可是今天實在太酷熱了,已經沒有心情四處走走看看,或玩玩它們的攤位遊戲。9時35分便開始上線,在我們旁邊正是一群打如野人的參賽人仕,其實他們扮森林裡的動物。

9時45分,便正式起步。未起步前以和太太有共識。我不會放慢腳步和她一起跑,她自己會隨大隊努力向前跑。而我在起步聲後,便奮力向前,越過無數的跑手,盡量跑離慢跑的人群。跑到龍和道的盡頭,便跑回頭。今次是新賽道,也不知有沒有每公里的路標。在5分鐘左右,我便四處看找路標,當然我不會停下來找的。可是沒有找到,沒有指標,唯有盡量保持自己的速度繼續向前跑。再次穿過龍和道隧道,往大會堂方向跑,然後跟著指示在郵局的背面繞了一個大圈,再在中環蘋果店前作一個大轉彎,而這裡有一個水站,自己亦停下來喝一點水。回頭跑,便看到一個指示:第一圈跑內線,第二圈跑外線。轉了這個彎,便往摩天輪方向跑。街馬是嘉年華形式,沿途都有不少樂隊奏樂,又有不少義工拿著大手掌給我們打氣。在酷熱下,真難為那些義工為我們跑手打氣。繞過10碼頭,便看到江大哥江大嫂為我們拍跑步照。這時的力量還有,繼續保持自己的速度前進。繞著海濱跑,最後便又跑回到龍和道,現在跑第二圈了。跑過一圈後,對這路段大致有一點概念。因為今天天氣熱,再次到水站時,自己也再次停下來飲水。再往前跑,便選擇第二圈外線,這時我才看到2和4公里的路標。其實今天也戴了新的Apple Watch計段速,可是到最後一公里才看到指示,自己也沒有按下時計來計最後的分段段速。從外線跑,也是向摩天輪方向,但是到達摩天輪後,便立刻轉入荔園,在城堡下衝線,成績是27分27秒,這和自己的預計的成績差不多。而三位新人也順利完成5公里賽事,得到她們的個人PB。
IMG_6068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8 九月, 2015 英吋 興趣

 

標籤: ,

第一代Apple Watch

曾說過自己是果迷,Apple Fans,最喜歡是擁有蘋果的第一代產品。除了iPod 外,自己擁有第一代iPhone (iPhone 2G),第一代iPod Nano(像香口膠的),第一代iPad(現在覺得非常笨重的),第一代iPad mini 和第一代iPad Air 。今年剛出爐的第一代Apple Watch,原先沒有打算擁有,可是機緣巧合下,8月30日終於擁有一隻Apple Watch。所選的是42mm黑色的運動Apple Watch。

其實,自己常用的手錶有兩隻:一隻是日常用的Omega鋼帶錶,而另一隻是運動錶Timex。自從十多年前開始跑步,自己也是戴Timex運動錶(已是第三或第四隻了)。突然戴了多年的計時鍵(Start Button)壞了,只能看時間(其他的鍵還是正常)。不能作計時,這完全失去了我用Timex運動錶的作用。用Timex主要是監察自己每公里或每一圈的段速。理論上,在iPhone 用Runtastics 或RunKeeper App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段速,可是用這些App,只要有一點的誤差,10公里就會變成12公里或再多,那時段速就絕對不可信了,所以自己還是喜歡在每一公里的路標,都會按下lap time來監察段速,雖然是手動,但是可信性是高得多。既然Timex運動錶壞了,原本還想買一隻新的Timex替換,可是到錶行走一走,新的型號全是肥大的,像Casio的 GShock多一點。外型並不是自己的喜愛,再看價錢(千多元)更覺不值得,一下子打消了我的購買Timex的意欲。倒不如加錢買Apple Watch,功能和外形都是超理想,於是和太太匆匆由北角轉戰銅鑼灣,看一看那個型號Apple Watch最適合自己。

Apple Watch有三個材料:運動型的(鋁合金外殼配膠錶帶),時尚型(不繡綱外殼配皮帶或配膠錶帶),高貴型(18K黃金外殼配皮帶或配膠錶帶)。錶面的大小再分38mm和42mm。理論上,錶面還是大的好,所以選了42mm的運動型的Apple Watch。於是餘下的,就是揀顏色了。Sport Apple Watch 有五色:黑、白、藍、綠和粉紅。由於買Apple Watch主要是運動時用,最後還是選了不容易沾污的黑色錶帶,有機會再買其他顏色的錶帶。

今次蘋果的第一代Apple Watch,有四個特別的設計:1.錶帶,作為時尚產品,用家可以輕易地更換錶帶,把那傳統的錶帶從新設計的,這是蘋果的一貫作用,要進入新市場,就要有翻天覆地的感覺。2.錶面,放棄傳統圓形外形,改為正方形,和其他Smart Watch的競爭對手折然不同,3.數位錶冠,保留錶冠,令它更像手錶。當然電子錶的錶冠不是作上鍊,而是作為放大,選擇的功能,就像iPod年代的Wheel。4.Force Touch,當按下錶面再加一點壓力,就會進入微調功能,這是全新的專利設計。5.心跳測量。如按下測量掣,就會開始量度心跳率,看網上的測試報告,它的準確度比專業的不惶多讓。而收集個人身體的健康數據,方便日後發揮iHealth的大功能。

用了Apple Watch一星期,它的智能功能還在摸索中,但是對他的運動功能就有一點意見。買Apple Watch,最重要用的是計時。在iPhone中,也有Watch功能,在Watch功能再細分World Clock(世界鐘), Stop Watch(計時), Timer(倒數) and Alarm(響鐘)。而在Apple Watch,這四個功能各自成為一個App.。而Stop Watch更多了數個版面選擇:傳統的數字(Digital),圖表(Graph),等等,可是不論那個版面,出來的資訊還是過多,而能主要的資料的Font Size太小,在跑步中,很難看得清楚。而最致命的是它沒有Save Button,把那次的比賽或練習記錄下來。只能按Stop。從後是Start or Reset。一不留神,誤按Reset,所有Lap Time記錄便沒有了。期望,蘋果可以在下一個版本改善一下它的設計。

IMG_6042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5 九月, 2015 英吋 興趣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