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20 九月, 2015

初訪西營盤

雖然自己在香港出生,而且也在這裡生活了這麼多年,但是在香港還是有很多地方自己從未去過的。自己居住在港島,但是經常走動的,還是港島東。有時也會走到金鐘、中環或上環,可是再往西走遠一點的西營盤或是西環堅尼地城,就真的少去或從未到過。記得早幾年(2011)第一次到數碼港,回程時乘坐一架綠色小巴經薄扶林,瑪莉醫院,香港大學等回到中環。那一次,看到很多名字熟識但是感覺陌生的地方,感覺上,自己是一位旅客多過一位本土市民。

上星期日下午,原先想去西九的看露天展覽,可是坐上地鐵,我和太太的心思又轉變了。看到堅尼地城這新地鐵站是自己從未到過的,於是和太太商議改行程。打開手機找找堅尼地城的附近有什麼可遊覽,發覺很少,反之西營盤則有更多選擇,於是目的地再改為西營盤。堅尼地城,還是多做一點功課才去探索。這個地鐵新支線,香港大學站已去過數次,而西營盤地鐵站的內部設計,大致上和香港大學站一脈相承,在站內、走廊的牆壁上都掛滿西營盤週邊的景物圖片。地鐵站是深在地底,要乘搭升降機到地面,這是這地鐵支線的特色。在升降機前,更有在數個浮雕彩圖展示西營盤的特色景點,十分奪目。
IMG_6076
我們從B1出口走出西營盤,這裡正是第一街。第一街,這名稱是聽得多了,就是沒來過。在出口的對面正是佛記麵家的分店,太太說要買一些麵回家罷,當然,今天的行程剛開始,沒道理就這樣背著它走,還是回頭再買。時間是2時許,是午膳的時間,可是第一街的食肆不多,於是往前走,走向正街。經過正街街市,再往上走,來到第二街,還是沒有什麼食肆,再往上走,到第三街前,看到一個鐵絲網掛了數個小盆栽,用廢棄的盛物作花盆,種上一點綠色小植物,為這平凡的角落變成不平凡的環保鬥士的小天堂。
IMG_6077
在第三街終於找到數間食肆:阿原來了(台式食肆),有條小小人龍,一個非日式的麵店,一間韓國西式餐廳,等等。選了韓國西餐廳,店內十分細小,只有數張細枱。可是這小餐廳竟有一個隱蔽的露天茶座,又有數張小枱。環境別緻,食物的質素也不錯,是藉得下次再光臨的食肆。
IMG_6090
飽肚後,便找我們今天的第一個景點:高街鬼屋。由第三街再上一條街正是高街,再轉左往盡處走便是高街鬼屋。原以為鬼屋應該陰氣沉沉,但是觸目所見的是一座宏大的古色古香的花崗石外牆的大樓。以前曾作精神病院,而現在則是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外圍設有拱形長廊和厚實的花崗石外牆仍然保留著。在路口還有一棵大榕樹,在陽光普照下,份外宏偉,完全沒有一線鬼屋的味道。

 

看過鬼屋,再往上走到般咸道,到那四棵古榕樹被錯斬的地方拍照留念。雖然自己少去西環,但是到港大的次數也不少,對這四棵大榕樹倚在牆上也有深刻的印象。現在,站在那路口旁,沒有那摭蔭的大樹,培感空寂,只能看見有小小的新枝從那斷幹中奮勇長出來。百年的樹木一夜間被人斬掉,我們又要等一百年才能看到這小枝再變成參天古樹,何其無奈。


再原路返回高街鬼屋。今次我們再向下走,往另外兩個景點:左治五世公園和贊育醫院。沿著東邊街向下走,在醫院道右轉,經過菲臘牙科醫院(又是聞名已久的建築物),便來到贊育醫院。來這裡的主要原因,印象中,自己是在這間醫院出生的,一於作為自己尋根之旅。在醫院門前拍過照後,自己的信心開始動搖,於是打電話給大哥求證。原來,我應該是東華醫院出生,和贊育醫院拉不上關係,今次的尋根只是美麗的誤會。


再沿著第二街、第一街,返回來時的地鐵入口,當然回程時再到佛記麵家買了一斤麵回家。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 九月, 2015 英吋 家庭, 旅遊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