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11 三月, 2016

一探柏架山

康怡的後山,正是柏架山。幾年來,我和太太久不久也會到這後山漫步,通常是morning walk,行完再去吃早餐。雖然上山的次數不多,一年總有三、四次。去的季節多是秋季和春季,避過盛暑,感受大自然的美。去年行過一次鳳凰山,自己的下一個目標是大東和二東山看茫草,可是不知為何去年的秋季,我竟然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去實踐自己的計劃。新年後,這意念又再重生,打算在閒日那天天氣好就出發。可是跑過10K比賽後,左腿還有痛,上落山都不方便,於是又打消了遠征大東山的計劃。退而求其次,可以作短短的後山漫步,看雙腿對行山的接受能力。

3月2日(星期三)。陽光普照的早上,看見這樣的天氣,內心便不斷有聲音叫自己去行山走走。正午12時15分,拿了水樽、帽和背囊出門。在走上大廈一刻,已開了App計時和計里數。由康怡走下南豐,在康蕙花園旁的小路登山。剛進去就看見一群中國大媽,各拿著登山杖,全副登山服裝,已完成今天行程,高談闊論步出來。沿著這條小徑走,其實這段路寬敞得不能算小徑。路的盡頭才是正式的登山小徑,是一條不長不短的石級路。走了數級,我便轉入另一條由晨運客行出來的小路,穿過小叢林,走出小路,便是引水道。這正是我和太太常走的路段。沿著引水道往上走,沿途我可以聽到引水道內的流水聲,這些流水聲是我最喜歡聽的聲音。引水道上有鬆了白油漆的地方是最佳跨過引水道的位置。越過後再往上走,是康橋。再往上行,便到達一個空曠的地方:一個個戰時的大石鍋。從這裡,有二條路徑可走,一條橫行,會早一點到柏架山道;另一條,向上走,經過林務站,可以到達高一點的柏架山道。以往和太太同行,走橫行的比較多。正是殊路同歸,到最後還是往下走,走到鰂魚涌圖書館便結束當天的晨運。今天是想測試自己的行山能力,於是選擇上山的路段。一步一步地拾級而上,這小小的山坡當然難不到我。經過林務站,還要走一段的更陡斜的馬路,我才來到柏架山道。用了近半小時走了2公里的路。

IMG_0552

來到這裡,有三方向走,往上走到大風坳,往下走返回鰂魚涌,或是在附近轉入金督馳馬徑往北角。最後,我選了第四個方向。就在走出柏架山道路旁,有一行山地圖,指示旁邊有一條小徑繞山而行,可以返回康怡,需時1小時15分。其實每次和太太行山,看到一些支路都想走走,今天既然一個人獨行,更是探路的大好良機,於是決定改變自己的行程,向繞山路進發。既是繞山路,不用上高落低,走來當然舒服;而且今天天氣清爽,就是正午時分,也不覺炎熱。首段是一段密林,沒有風光可言。可是過後的山路是矮小的草叢,視野廣闊,可看到整個山谷,隔著山谷,可以望見對面的山路,更可回望遠眺鰂魚涌市區,外形獨特的摩天大樓(高聳的港島東中心)就份外現眼。次段往大風坳下的山谷前進,從山谷走出,又是開揚景觀。今次我可以回望對面來時的山路。就這樣的繞山而行,途中還不時看見盛放的吊鐘花。一串串細小的粉紅花朶,隨風輕搖,狀似風鈴,就是沒有聲音。自己平時很少看見吊鐘花,所以每次都吸引我停下來拍攝一會才再上路。這樣的繞山路差不走了1小時才有變化,經過一堆亂石群,有一大石寫上:富貴輪流轉 腳印代代傳 。再前行,轉瞬便到達重要的支路,有路牌指示落康怡的小徑,沒有指示的是往筲箕灣的小徑。先沿著馬尾松走一段,再慢慢向下落,一時泥色斜小路,一時寬闊階級,走兩步才是一階級,一時又連續十多級,這段山路就依著山坡順勢而下,一時左轉,一時右轉,十多分鐘便來到近引水道的路段,走出去就與原路(初段的登山石級)會合。時間正好用了1小時15分,和路標預計時間一樣。再走出南豐,才按下App,今天用了近2小時行了7公里。

IMG_0576

QuarryBayHiking1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1 三月, 2016 英吋 行山, 旅遊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