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2 五月, 2017

乾涸的城門水塘

在2015年11月底,自己曾獨個兒遊城門水塘。那天是秋高氣爽,看到的是一個深秋的水塘風貌。那次是隔了多年再次到訪,看到的景物都感新鮮。而今次則在4月底和太太一同到來,才發覺未到雨季,城門水塘的水位原來是可以那麼低,又是另一種水塘風光。

4月29日(星期六)

趁著天氣還未真正轉熱,上星期六和太太到城門水塘遊覽外影。太太是第一次到訪這水塘。有了上次的經驗,今次從地鐵車尾出,穿過一條大行人天橋,轉瞬便來到兆和街的82號小巴總站。可是卻給長長的人龍所嚇唬,沒有3、4架車也上到,閒日和週六的人潮真是兩個世界。幸好,剛好有一架沒載客的的士經過,二話不說便上了這的士。車資是56元,卻省下不少時間。到達波蘿壩下車,在小食亭整理行裝後,便正式出發,時間正好11時正。上次是沿大路往上走,可是我發覺景觀只是一般而且攔路的猴子甚多,所以今次改行波蘿壩自然教育徑。拾級而上,經過遊客中心,跨過引水道橋,正式踏上行山徑。老實說,這波蘿壩自然教育徑的景觀也是一般,只是走來輕鬆一點。在寬敞的山徑行走,不時還可看到少許水塘景,不久亦轉出大路,和上次的大路會合。再向前行,便是第一個景點,一排的高大的白千層。今日的遊人甚多,要有耐心地找尋適合的鏡位。

IMG_5533

再前行不久,又轉入另一景點,水中白千層。其實這個景點不是常常出現。上次我來時也只是水邊白千層,而今次的水位比上次更低,只能遠眺湖水。在這裡停留一會,對老樹盤根最為喜愛。可是今天的天氣密雲有陽光,而陽光甚是飄忽,時有時無。在這裡流連夠了,再沿岸邊的小路前行到另一處白千層樹林。這裡有一條倒下來的大樹幹,是拍友的至愛。上次的水位就在附近,可是今次湖水已完全退下去,變成一大塊平地,更長出不少綠草,而水底的大石塊亦顯露出來,就連岩石上的細小蠔殼也清晰可看,密麻麻的一堆,形狀像怒放的花朶。再往前行,上次我要走出馬路,可是現在因湖水全退,變成大城石澗的延伸,攀過河床的大石,踏上一條人造的小型獨木橋,再翻上大草原,我們又走出大馬路。今次這段路只會在乾涸的情況下出現,自己也從未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景色相片,說美不算美,就是十分特別。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這裡已走了城門水塘的一半,本著不走回頭路,我決定繼續沿著畔塘徑向前走。首先要捱過一小段斜坡,到頂後看到有觀景台,於是又走入去看一看。沒有什麼絕美的景色,又返回原路,繼續向前。隨後,走下大路旁的一條小支路,這條是緩跑徑,繞著城門水塘邊遊走。印象中,由這裡行到主壩也要近一小時。這段路的景觀不能和來時白千層景相比,但總比走大馬路的好。而且由於沿路的景觀大同少異,我們可以專心走路。因為這緩跑徑是繞著水塘邊走,和大壩相距不甚遠,行起來就覺遠。當太太說攰的時候,我們還差10分鐘路程。走回頭路,當然是因為大壩附近還有景點,水滿的碗口和水中的石建築物,反而大壩本身沒有可拍攝雄偉的位置。

IMG_5702

雖然已到了大壩,但是由大壩到波蘿壩還要走15分鐘路程。途中,我們看到聞的猴子群,三三兩兩分散路的兩旁,侍機搶奪食物。另外我們還遇到攔路的牛群,在水塘內,不時看到牠們遺留的大大的糞便。返回波蘿壩,已是近下午4時,這比上次獨自一人用了更多時間。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 五月, 2017 英吋 行山, 旅遊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