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11 五月, 2017

太極班

自己是愛跑步的人,追求速度感覺,而太太總擔心我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時問我點解要跑這麼快,其實我會因應自己身體的狀態去跑,可以快,又為什麼要慢,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對太極有小小抗拒,總覺得學了太極之後,自己的一切動作也變得緩慢,不利追求速度的我。當然這是我以前的想法,現在又改變了。

學太極應該是屬於有益無害的活動,既可強身健體,又可多一些與人溝通的機會。這個想法發芽後,就想到那裡學?學那種太極?年初到工聯會網頁找攝影班時,就找到很多不同種類的太極拳班,真的有點花多眼亂的感覺。原來,太極分很多門派,有吳家、陳家、楊家,每家又分8式、16式、24式、36式、48式、88式、131式。對於太極零知識的我,我只會選擇時間和地點,看那一班最適合自己,誰家何式就沒有仔細研究。那時到最後自己也沒有報名任何太極班。可是在4月中,在一次參與聖堂的彌撒,聽到一則堂區報告,聖十字架堂聖神太極靈修會招收會員(即是太極班)。靈光一閃,一切有主的安排。正是眾裡尋他千百回,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欄柵處。老實說這麼多年,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堂區竟然有太極班。於是彌撒後拿了報名表回家細看,太極班:每星期二和四,早上8時至9時。現在已退休的我,這個時段最適合。

5月4日(星期四),7時45分到達會堂,上課地點是聖堂附近的協青社會堂。這個協青社就是細仔以前午夜打籃球的地方,社內有滑板場和籃球場,社工負責招呼一些夜青,讓這些不想回家的夜青在這裡流連。而我也是第一次走進這協青社。步上一條寬闊的石階,推開鐵網門,再轉入禮堂,沿路的牆上都有不少噴漆畫,就算走入禮堂(即籃球場),也有不少。這裡的氣氛和我們這群上年紀的人耍太極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第一天,早來一點是因為還要正式辦理報名手續,填表和交學費。新人只有20個,可是師兄師姐就有很多,差不多有70、80人,所以整個禮堂也站滿學員,這個大家庭比我想像中多。在電話和聯絡人溝通時,已知道我們的太極班沒有特別的服裝要求,我在維園看到的太極班大多都有自己的制服。約8時正式開始,首先全體學員要頌念天主經,隨後跟隨師傳做熱身運動。其後,各班由助教(師傳的得意門生)帶領練習太極拳,而我們的師傳則到我們那個角落講解這初班的基本功,第一天就學怎樣站和怎樣前行和後退,川字步。葉師傳是一位細個子,禿頭,但是精神奕奕,步履清爽。聽一位師姐說葉師傳已過80歲,去年才慶祝大壽。我們學的是吳家鄭式太極拳,學119式那種。師傳說先學方形再學圓形。由於大部份新學員也是從未學過太極,所以我們是聽的多,練的少。而師傳也說他又不能說得太多,怕一下子我們也接收不來。

5月9日(星期二),8時前到達會堂。今天再有一些新學員加入。其實縱觀新學員和舊學員,看來我的年紀是最年輕的一個。練過熱身後,師傳又到我們的角落講解正式的第一課,預備式和太極起式。其實我們學的吳家鄭式太極拳119式方拳,是吳家鄭式獨有,每一式都有一個編碼,而每一式,再細分三個定式組成,初練時跟隨師傅喊的1、2、3口號逐式演練。太極起式,就有3組1、2、3口號。回家上網再看一些資料:由於每式都有三個定式,演練時要求分毫不差,就會較其他太極架子來得規范、工整,入門時先練方拳,以後練圓拳(108式)、推手就會有紮實基礎,招式的細微動作比較不容易走樣。

IMG_5829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1 五月, 2017 英吋 興趣, 太極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