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15 五月, 2017

造口人

自己的大腸癌後遺症就是變成造口人。記得去年6月15日,在醫院住了二星期,早上終於排到期作CT(電腦掃描)。正午時,主診醫生看到報告後,馬上來到我床前,要求聯絡親人。那一刻已知大事不妙。到太太從工作間趕來一起聽醫生的報告:證實是大腸腫瘤,要馬上做腫瘤切除手術,開大刀,還要在左腹上開一個造口,作排便之用。老實說,這幾年自己一向身體健健康康,在全無發病徵狀下,一下子就告訴你,你有腫瘤。心裡不禁說:怎會這樣?可是情況危急,也不容自己有太多的思考空間,腦海還是一片混亂時,就簽名做手術。或許這樣沒有選擇是好的,不用自己煩惱要不要開刀,也不用擔心開刀有多少風險,因為情況已到非常危急,有爆腸的可能,於是就把自己的生命交負給我的主診醫生或者是香港的醫療制度。老實說,大腸癌開刀切除腫瘤手術不是什麼高風險手術(相對其他大手術),自己那一刻也不太擔心,可是在聽到要開一個造口,就十分討厭。這造口是臨時的或是長遠的還是未知之素,但是一定會做成生活上諸多不便。造口人這個印記便烙在腦中。記得以前也在電視裡看過這類的訪問特輯,想不到自己也要加入這行列。

手術非常成功,切除的腫瘤拿了去化驗,查看良性或惡性。卧在病床上,不時有些義工探訪我們這些住院病人。自己是樂觀的人,心境並不是糟到需要他人的開解。反之,我想得到多一些資訊,如術後的食療和造口的認識,聽聽那些過來人說的經歷也是好的。起初,術後身體虛弱,卧在床上,這個造口全由護士打理。每天早上11時後,緊隨醫生巡病房,護士就會清理傷口,隨後再更換造口袋。當我身體慢慢地康復,有一天那位男護士告訴我,我要開始學習如何打理造口。造口袋分密口和開口兩種,如初時經造口排出的水分多,開口的就方便處理出來的水分,不用每次更換造口袋那麼麻煩;其後開始食粥食飯,排出來的是軟軟的,那麼用密口的一天換一個會更適合。更換造口袋的步驟如下:拿出一個造口袋,根據造口的大小和形狀用剪刀剪一個孔。拿掉舊袋,用濕紙巾清潔造口附近皮膚,再拿掉剪口的保護膠紙,把新的造口袋貼上去造口,再用掌心輕按造口袋,讓那造口袋更緊貼皮膚。記得第一次剪造口袋是非常失敗,心情低落,日後每天也要面對這難題。其實,坐在床上,基本看不太清楚那個造口,所以沒有信心根據造口的形狀而剪裁。剪得太細,又怕蓋不上;剪得太大,又怕皮膚露出糞水中。其後過了一個月後,已沒有這些擔心,因為功多藝熟。起初,新的造口是圓形,慢慢地變大,又變成橢圓形,但是個多月後,這造口的外形已穩定下來了,而現在每次我會一次過剪5個造口袋。

大腸蠕動是不隨意肌,所以那些排泄物何時流出造口袋,我是不能控制。當然每頓飯後,消化系統就開始工作,經過食道,胃部、小腸,就到大腸,而我的造口袋就在大腸末端,或軟或硬的排泄物就掉進造口袋。造口袋是經過質素保證,底部的豬油膏物料會和皮膚緊貼,大部份時間,我是不需要擔心有任何滲漏,甚至游泳也可以。可是有二種情況下還是會有滲漏情況出現,第一種是自己食了一些食物有特別反應,排泄物變成水狀。可是我自己也追查不到是那種食物,因為那反應不是即時,在幾小時內食了數種食品,而自己食的都是常食的和安全的。第二種,是造口袋已積累不少排泄物,但又未需要更換。可是,突然又有一些排泄物要排出,如果穿著牛仔褲和皮帶,而皮帶的位置剛好壓在造口之上,那樣排泄物也有機會從剪口旁邊滲漏。初時,這種情況比較多,於是我改穿鬆身的牛牛褲和不帶皮帶。

這一年來,自己每次出街,都會帶上救生袋:造口袋、剪刀、濕紙巾和即棄膠袋。造口袋是已經剪好的;剪刀是用來作最後修剪;濕紙巾用來清理弄污的造口;即棄膠袋包裹所有垃圾。記得第一次用求生袋是在時代廣場,那時剛到達時代廣場就感覺有些滲漏,馬上入洗手間處理。在一個乾乾淨淨的洗手間清理和更換造口袋,是一個好的實習經驗。初時我只帶一個後備造口袋,但是試過一次,所新換上的又再次發生滲漏,或許貼得不夠穩,所以現在會帶二個後備造口袋,已防不時之需。而自己覺得最尷尬的,不是少許滲漏,而是感到有大量流出。那一次,幸好在家的附近,於是馬上回家徹底清理,洗澡後才更換新的造口袋。

在近這半年,大尷尬已沒有了,小尷尬還是不時遇上,幸好大致上已掌握如何應付。如果什麼事情也沒有遇上,一切就如常人般,不說也不知道我是造口人。而且自己已退休,不用上班,發生事故的又比要上班的人少。

ps.這篇網誌是最多人到訪的之一,其實自己已把整個大腸癌病發病經歷寫成一篇又一篇的網誌,再加整理,有興趣可以到https://cowcowblog.wordpress.com/牛牛抗癌誌 看其他相關的網誌,希望得到你需要的

IMG_5947
 
6 則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5 五月, 2017 英吋 家庭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