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17 五月, 2017

羅浮宮的創想和金庸館展覽

法國五月,是近幾年常聽到的詞彙。其實它的全名是法國五月藝術節,每年在香港舉行一系列的藝術文化活動,而今年正好是第25年銀禧年,今年的安排就特別隆重,主辦單位竟然可以把部份羅浮宮展品也運到香港展出。全真品的展出的確少有,而且以羅浮宮的名氣更俱吸引力。展出的地點是沙田香港文化中心。

5月15日(星期一)

其實展覽在4月26日已開始,避過首輪的熱潮,在閒日到來參觀是最適合不過。那天早上,在北角飲完早茶,先乘地鐵過海到九龍塘,再轉乘東鐵到大圍,最後再轉乘馬鐵到車公廟下車。一次過搭了三條鐵路,雖然有點轉折,但是每次候車時不多,交通時間還是可接受。今天早上雷暴警告,出發時已開始收雨。走出車站,已可看到香港文化博物館,步行過橋越過混濁的城門河,轉瞬便來到大門。購票入場,乘電梯登上二樓展館。羅浮宮的古物展品當然不容場內攝影,這樣的安排已有心理準備。展品大致上分為畫、雕像、地氈和飾物,而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大理石雕像。第一吸睛的享利二世的雕像,純白色,大小和真人一般,位於展廳的正中央,在射燈的照射下真的栩栩如生,衣服的紋理,臉容的輪廓,就是真的享利二世站在身旁。極珍貴的油畫會有隔著膠片,而雕像則全無摭擋,感覺就更真實。另外還有一個雕像,《作家尚.德拉封丹》,是坐著的,法式的捲髮,長袍的形態,一個大理石原來可以雕琢得這麼精細,它又是放在另一廳的中央,我們可以繞著他一圈又一圈慢慢細看。今次展覽的一個重要展品是拿破倫登基時的圓形地氈,繡上拿破倫徽號。可是這地氈平放著,我覺得不及另外兩張超大的掛氈。這掛氈有30呎x30呎那麼大,上面繡了超多人物、動物和花花樹樹,要站得遠遠才能看到整張掛氈的氣勢。還有一個細小青銅像,是路易十四世騎著駿馬的姿勢,而底坐是烏木嵌銅及黃銅,一樣細履精緻,一看便知是極品。

今次的展覽共有126珍品,有機會在它結束前再來一次。珍品不能拍照,大部份遊人都會和夢羅麗莎拍照打咭。

其實,在這段期間,除了這個展覽,還有兩個長期展館也是值得一看,就是金庸館和李小龍館。李小龍館,在幾年前(2013年12月)已參觀過,所以今次就只看金庸館。金庸館是今年3月1日初開幕,是一個常設展館,所以那時卻不急於參觀,現在正好順路兼看。自己是一個名符其實的金庸迷,家裡已有他的一整套武俠小說全集,久不久也會拿出來翻看某部巨著。展廳中央放有一幅金庸借出的《射鵰英雄傳》屏風,這屏風曾長期放於他辦公室內;展出包括金庸親書、以其十四部武俠小說的書名第一個字組成的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還有他的墨寶,親貴的手稿、眼鏡和書寫工具。當然還有無數拍成電影或電視劇的劇照,還有以前刊登在報紙上的初版小說和薄書裝的天龍八部。在館外更有一個互動區,自己可以化身為一個小角色走進金庸的武俠世,可惜原應可以下載的照片卻不能成功下載。

IMG_5938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7 五月, 2017 英吋 展覽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