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攝影班功課

29 八月

攝影中班終於在上星期一(8月21日)完滿結束。最後一堂,亦是各人交上功課,再展示給各同學和導師自己為什麼拍這張相和怎樣拍。我說過上這攝影班,除了上堂學理論,最重要的是外影實習。從外影實習中,我們可以溫習已學的攝影智識,還可磨練各種學得的技巧。其實,除了外影實習,交功課和聽導師的評語也是很重要的。實習時,還有導師在旁,可以隨時發問解決疑難,但是去到做功課,就只有自己或伙伴在旁,遇到任何問題,也要自己解決。

今次的功課,導師在很早之前已告訴我們:他要求我們每組交四張相,介紹香港18區其中一區的地標相片。那一區和那區內的何種地標,就由我們自己選擇。每組最少1人,最多4人,而組員最好是用同一品牌的相機。而我當然和太太同一組,為免花時間要約其他同學去拍功課照片,我們就只有二人。所以很快我們亦選定了地區:北角區。而且由於中班學了很多夜景拍攝技巧,於是我們亦以夜景為主。在7月22日(星期六),我們到了北角區,拍了北角公眾碼頭、北角電車總站。回到家裡,翻看成果,發覺有2張可以作為功課。8月8日(星期二),我再次在近黃昏時到北角區,主力是新光戲院。在太陽還未落下之前,先到ICAC的大廈旁捕捉這座地標,隨後再走到北角碼頭拍渡海小輪泊岸時的情景,然後再走回英皇道,繞著新光戲院四週,捕捉天還未全黑的新光夜景。由於今次預計不會拍得太夜,而且又要四處跑,所以並沒有帶腳架。最後回到家中,選了一張ICAC和新光戲院十字路口的相作功課。

自己通常都是以旅遊攝影為樂,每到一個新地方,就盡量揀選最佳位置拍攝。像這樣對一個舊地方,自己已走過無數次,難言有任何新角度。第一次的夜攝,還有新鮮的感覺,因我們很少用腳架拍照,到第二次的走訪,真有點技窮。拍地標不難,難處是不想記錄性的照片,而怎樣拍到一些不一樣的照片最為頭痛。對著ICAC和新光戲院,我都發覺有這樣的問題,勉強地揀了一張幾何構圖的ICAC和人影移動下的十字街頭(新光戲院)。總算有足夠相片交功課。

8月21日,導師按各人的遞交先為次序,一個又一個地講解自己的選材。印象最深的有幾張相片:在我們第二次夜攝,在中環9號碼頭的對開,一位同學用那鯊魚鐵絲網,包著兩座高大的建築物(視覺上),配合藍天白雲,這張相應該是今晚之冠;另外她又用玻璃幕牆反射,配合前景,又是一張可觀性的照片;另外一位同學,把灣仔和昌大押,黃昏時間,黃色的大窗降下,配合剛駛來的紅色電車,又是一張理想的地標相;還有一些好的相片,當然平淡也不少。

導師說:要學的攝影技術,有講多無講少。怎樣才能拍到一張理想作品,就要看有沒有攝影眼。而攝影眼就靠多看多練習來陪養,他還建議我們多些參加攝影比賽去磨練。

IMG_0335

IMG_1154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9 八月, 2017 英吋 興趣, Uncategorized

 

標籤: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