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13 三月, 2018

三探龍脊:全龍脊半日遊

2016年去過兩次龍脊,兩次都是陰天,看到的龍脊並不是最美的。那時已想,這麼近的龍脊,等天晴可以再來一次。這二年,天晴的日子多的是,可是自己多選些舊中有新的路段,所以這一等就差不多二年了。這二星期,回南大霧和是天陰,而天氣預告是星期三有冷風南下,而星期五會放晴,於是就計劃今次的行程。一個人行山,可以把難度提高,第一次行龍脊,是大群人上山,只遊最精華的那段;第二次和太太再行,走完精華路段,再繞山腰直往柴灣,再落小西灣。而今次,我計劃不行繞山路段,再沿山脊行,一於走遍三個山頭,雲枕山、哥連臣山和砵甸乍山。又是舊中有新的行程。

3月9日(星期五)

冷風南下,早上清涼。所以我選擇下午行山。在家裡吃過早飯,才去筲箕灣巴士總站乘9號巴士往石澳。下午1時左右到達巴士總站,等候一會就開車。今天正如天氣預告般放晴,藍藍的天那種天色。近這二星期,初次轉晴,到來出外郊遊的人也不少。上得車的人,就是往龍脊或石澳。1時半,到達土地灣下車。開了手機App, 以前用Runtastics來記錄自己的行山路段,可是把行山的混在跑步紀錄中,並不理想。早前,轉用TrialWatch記錄,就喜歡上這個App。大多的地圖App,只可作找路用,而這個又可找路,又可記錄,非常好。地圖上的小路非常仔細,好有用。在起步點,拍過起步照,就匆匆上山。上了不到5分鐘,來到一個開揚景觀,可以看到大潭灣的風光。在這裡除下厚衣,拿出行山杖,繼續登山。越上高,景色越美,又過10分鐘,就來到木涼亭,左邊是繞山腰,和一條直上山坳的小徑。這段上山的路段並不太斜,在這裡也不用作太多休息,馬上就繼續上山。3分鐘就來到第一觀景區,從這裡開始,就有美麗的大海陪隨。今天的天色真的很美,藍得發紫發光的廣闊天空,看著藍藍大海和石澳沙灘。記得兒時常去石澳游泳,今天的風浪甚大,從高望下,白浪片片湧向沙灘。我說過今天的郊遊的好日子,上到山脊頂,就遇到不少的遊人。沿著山脊前行,由石澳泳灘景,變成綠油油的高爾夫球場景。這時正有兩隻滑翔傘在天空中飛翔。沿著山脊,上上落落,轉瞬就來到第一個山頭,打爛埕山。

IMG_0653

在這裡遇到兩個日藉遊人在打咭,她們的裝扮像在市內觀光多過像郊外。繼續往前走,一樣的上上落落,景觀由高爾夫球場景,又變回海濤拍岸的風光,今次的是大浪灣,經過二張石凳,就走到那次滑翔傘升起的斜坡了。翻過山頂,就是下山路段,拾級而下,轉瞬便來到支路。明顯的大路是往下,下走一小段就可以到達繞山腰的大路,前二次也是往下走,而今次決定走隱閉的小路,沿山脊走。這段路基本上和山下的繞山腰的小路方向是一致的,只是一個上邊行,一個下邊行,理論上,上行的小徑是短一些和快一些,因為繞山腰的要繞來繞去;但是實際上,山上的也要上高落低,還是行過才知。這段山脊小徑和先前龍脊開揚景觀完全不同。一走入小徑,就被比人還高的小樹叢所遮掩,要微微彎腰才能穿過。而且,小徑十分窄小,僅可容一人經過。到了雲枕山,也沒有黑白色的標高柱。這條隱閉的小徑,遊人亦不多,我走完整條小徑也沒遇上任何人,這並不像來時的龍脊,那麼熱鬧。所以如果太擔心過於清靜的就不要走了。當然雖然小路並不寬敞,但是十分清晰,兩旁的樹叢大多是如箭竹般畢直生長,十分安全。當小徑有時換了另類的樹叢,就會有前人結了彩帶引路。而且我又看著手機App,看到自己清晰地行在地圖的小徑上,不用擔心迷途。末段微微向上,3時前,終於來到哥連臣山,在這山頂上,清空了一堆雜草,只有黑白的標高柱在正中間,附近也沒有木牌說明這座山的名字和高度。所以一些人會在黑白柱上寫上高度,這柱就清晰寫上348高度。休息一會,繼續前行,這裡有二條支路,左邊是落去大潭道那邊和繞山腰會合,右邊則落馬塘坳,可以再直落大浪灣。我選擇右邊小徑,初時的落山小徑,斜度只是一般,樹叢仍然是密密的箭竹林,走來不費力氣。可是再往下走,小徑就變得陡斜許多,並不適宜初行者。而小徑更有粗不的麻繩作扶手。這個斜度難不到我,而且更有麻繩扶助,只要小心,就不怕出事。落了一大段,大麻繩就換了小麻繩。老實說,大麻繩是大小剛好作扶持,小麻繩就真的太小了。既不好拿,更擔心它的安全性,還再靠自己的手杖好些。其實,再落一小段就到達馬塘坳,一個小小的晨運公園,這裡正式和港島徑會合。

IMG_0682

 

前行不遠就有一小路落大浪灣。可是今天的目標是Kill標,希望一口氣攻下柴灣這三座山,所以我的目標是往上走。上砵甸乍山的小路有二條,一條落墳場再轉上,另外前行的引水道,在中途也有一條小徑登山。於是決定順勢行引水道。這引水道,我和太太二年前也走過。過了落大浪灣的路口繼續前行,看著手機留意引水道旁的小徑。有機在手真的方便很多,尤其是對付那些不明顯的支路。來到支路處,登山小徑真的非常隱閉,如果沒有手機指示,也不選擇。跨過引水道,就開始攀登山坡。穿過樹叢中,不久就看到引路的彩帶。如果沒有這些彩帶引路,我也會掉頭走。因為這段路並不易走,應該比想像中難,看來這條是捷徑,用最短距離登山。砵甸乍山並不太高,而且我在山坳的高度起步,再難也有信心應付得來。攀升了百多米,就差不多來到山頂,上頂後就沒有那麼陡斜,再前行就看到圍了鐵絲網的電視轉播站。看不到黑白柱,有點兒失望,正想繞過電視轉播站落山,就看到站後的黑白柱,終於可以Kill標。這黑白柱有點兒怪,它並不像平時看到,瘦長的黑白圓柱體,而是下闊上窄的黑白柱,像椎體切了最頂部份。拍照後再前行,就是一條正常的山路,拾級而下,還可飽覽整個鯉魚門對開的海港。下行不久便返回大路。左邊下去小西灣,而右行則可落大浪灣或返回起步的山坳。今天起步遲,又走了不少路,還是往小西灣,回家方便。沿石級往下走,小西灣的藍灣半島就越來越近。4時15分,已落馬路,再沿龍躍徑,落到小西灣的公園,已是4時30分,剛好走了3小時。

IMG_0709

上次和太太行了10公里,走了近4小時。而今次用了3小時走了8公里。相差的就只有哥連臣山那段,山腰和山脊的,但是怎樣行也不應該有2公里的分別。

IMG_0788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3 三月, 2018 英吋 行山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