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23 八月, 2018

賭馬篇

去年9月,開始研究賽馬,希望在這退休期間,多一樣興趣。現在已有的興趣包括有跑步、太極、行山、攝影、看劇集或電影、寫網誌。每天早上會打太極、看日劇,下午看電影(網上的電影或自己藏有的DVD影碟),晚上看韓劇。天氣好,或者會獨自去行山,跑步季節,就會定時去練跑。

在10月也寫了一篇賽馬篇,解釋了自己為什麼選擇這賽馬作為新興趣,在這裡也不再細說。期望不是賺大錢而是小賭怡情,考一考自己的眼光。早前看過一篇文章,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越來越普遍,而這症是不能根治的。所以預防勝於治療,預防腦退化就要保持腦部活躍,而在眾多興趣中,最有防禦性的打麻雀,而第二位就是賭馬。又給我多一個理由去學賭馬。

賭馬是易學難精的。初學時通常都有賭運,你買的馬,中的機會率也高。但是蜜月期過後,賭運不再時,就會輸多贏少。我也是這個經歷。9月是贏多輸少,9月後就輸多贏少。由於自己並不熟識馬匹、騎師和馬房,所以起初我以報上的貼士為依歸,開始研究那一位馬評家的貼士較準繩,比較星島馬經、蘋果馬經,這兩報貼士的準繩度。希望可以找到盲公竹。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研究,發覺他們的貼士十分飄忽,難以作為自己的盲公竹。還是自己研究自己的貼士好一些。

自己是理性的人,每場出賽的馬匹,總不能純因自己個人的喜惡而揀選,應該要有一定的模式來作選擇。這就是我摸索的方向。首先,最容易就是近況和往績,近況就是近幾場的比賽成績,往績就是這隻馬是否適合這路程或場地(如泥地)。近況好,應該勝算大,路程或場地適合,也應該贏面大。根據這些資訊再決定這匹馬是否有機會勝出,就這樣我會為這場賽事的各馬匹定下總評:最好的是坐亞望冠、其次是三甲之選,其他的有:近況一般、實力不夠、冷馬之選、有力一拼,而最差的是伴跑份子和可以不理。每一場,要逐隻馬看牠的過往紀錄,雖然這些資訊在蘋果馬經網上可以找到,但是也要花不少時間。一場馬大約要用15分鐘才能完成分析。為了看自己這樣的方法得出來的貼士是否準,數據多一些才好,所以我會盡量研究所有場次,而一週兩個賽馬日,每星期也是甚忙碌的。又經過個多月的研究,每匹的品評已可劃一比較,而大致上用幾方面評分:近況、路程、時間、騎師;最後來個總結。到4月底,我再將這些評分化作數字,各項最好的是5分,最差的是1分,再把所有評分加起來就是總評分,而最高分的就是我心目中的冠軍馬。當一切運作正常,自己又覺得太多人手操作,而且人手操作又難免有人失誤,於是就開始構思寫Program,盡量把機械性的人手操作變成自動化,所以5月去完巴爾幹半島之後,就著手寫Progarm。

自己最熟識的就是VB.NET,於是就以MS SQL 作為Database, 再以VB.NET把這概念俱體化。首先要把2017-2018的賽馬結果從馬會的網站下載出來,再轉化成自己的Database。這個動作最化時間,我的系統最少也要有這季度作依歸。另外,騎師、馬房的成功率也是我需要的資訊,慢慢地這個系統就在6月中完成。現在只要馬會公佈排位表,我就可以下載最新的排位表,再匯入我的Database,跑我的Program,馬上就有各場的貼士。時間比以前全人手快得多,現在就是前端的工作,下載資料要花一點時間。

當然這系統的準確度還有代考驗,但是最重要的是它的Auotomation,準確與否是因我的評分範疇和標準的問題,這些數字加起來的總和是否真的和牠跑出來的名次有關係。來季會好好看自己各樣的定義是否合理。

WinWin.jpg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3 八月, 2018 英吋 興趣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