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19 十月, 2018

初訪大館—城市中的建築群

籌備多年的中區警署活化計劃,終於在今年5月底正式開館名為大館,這活化是由賽馬會全數資助。在初時,為免人數過多,入場人仕要在網上預約。而我亦怕太多遊人,所以等到10月熱潮過後才來參觀。

10月17日(星期三)

今天是重九,沒有去登高,也沒有去掃墓,反而選了今天遊這大館。為免沒法進場,我們也做了網上預約,當然真的不需要。11時半,來到大館正門,我們是從半山自動樓梯直上荷里活道,在這裡有一條新建的天橋直入大館門口,非常方便。或許時間尚早,遊人並不算多,當然也不是冷冷清清,畢竟今天還是公眾假期。

IMG_6396

大館,這個建築群包括三項法定古蹟: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而我們進門處正是屬於前中區警署,一個大廣場,檢閱廣場,左邊一座低矮建築物,正是警察總部大樓,現在已化身成為數間高級餐廳,紅磚的外牆,十分典雅。而右邊則是較高大的建築物,巴力樓。這亦是主要的參觀地方,它的前身是槍房、警員、沙展宿舍、捕房和總長辦公室。現在樓下是旅客中心,而其他房間已變成大館小店的小商店或餐廳。看過旅客中心的資訊後,我們便一層一層地走上去,看到有興趣的小店,就進內參觀;當然最重要是遊走這古蹟,踏著已翻新的麻石石級,在半圓拱形的大窗俯瞰檢閱廣場。樓高四層,到頂後再走回地下,休息一會,再向另一景點進發。

 

巴力樓後面正是域多利監獄。經大館里(巴力樓的中央樓梯)就可到達,一條長龍可參觀監獄內部。由於我們已用了不少時間在巴力樓,這監獄我們就過門不入,留待下次參觀。繼續前行,踏上石階,迎面是一座嶄新的建築物,賽馬會藝方。外形甚為特別,像一堆工字鐵堆疊而成,是一座新的藝術館,有多個展覽展示當代藝術。今天是閒逛、探路,還是保留一點體力四處看,沒有進內參觀。其實除了這座高大的藝方,在廣場的另一面還有一個外形相近但較細的建築物,賽馬會立方,而我們就被這監獄廣場的高大石牆所吸引,高牆下放了數組兩張木椅,而剛好有一雙空置的木椅,於是我們坐下來,悠閒地談天。今天雖然沒有陽光,建築物的色彩不夠色彩。但是亦正因是陰天,走來清爽一點,坐下來更覺閒適。除了這幾張木椅,還有樹蔭下的石凳。高牆正對面是D倉,現在已活化成一間餐廳,看過餐牌,西式的,而我倆亦覺肚子餓,於是就在這裡吃午餐。這餐廳是由一間社企經營,而食物的質素比想像中好,而價錢也是合理,就是有點慢,只適合我們慢活不趕時間的人。

 

餐後體力恢復,又可繼續參觀這大館建築群。下午的人潮比較多,今次我們走進E倉。這E倉也已活化成一個特式餐廳,置身其中如坐監般,如喜歡這些另類餐廳就可一試鐵窗風味。而我們遊人也可以隨旁經過走廊,參觀那些特式囚房。盡頭可以走回賽馬會立方,而我們則繼續向下走。經過一個幾何樓梯,最後還是來到賽馬會立方的後方,到達法院庭。這裡並不算大,但是建築物甚俱特式,牆壁和牆上的大窗是蠻好的構圖,又是拍照的時間,最後經過紅磚的中央裁判司署,走下樓梯,就返回檢閱廣場。而這條樓梯亦是當年(1979)葛柏貪污案葛柏經此樓梯被押解到這裡接受初步聆訊,是一條有故事的樓梯。

IMG_6610

在檢閱廣場再流連一會,我們從旁邊的下坡道走出大館,經石板街返回中環。一個充實的半天城市短遊。相信日後會我們會常來這裡流連,感覺上它比PMQ更方便更舒服。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9 十月, 2018 英吋 旅遊, 時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