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屋邨系列(三):漁灣邨

16 十一月

十一月走訪第二個屋邨:漁灣邨。漁灣邨並不是什麼人氣屋邨,更沒有什麼打咭熱點。那麼,我為什麼會選它呢?理由很簡單,亦是好私人,漁灣邨就是自己曾住過的屋邨,住了近七年,由中四到中七,到出來工作也是居住在這屋邨。我說過自己是屋邨長大的,小學時住柴灣邨十三座,四兄弟擠在二張上格床,隨著年紀漸長,睡得縮龍成寸的也不行了。幸好中學時搬到這個漁灣邨,自己終於有自己的上格床。那時一家七口在300多呎的公屋內,感覺十分寬敞,這是相對的,因為和十三座(200呎以下)相比這裡大得多。

IMG_6751

11月12日(星期一)

漁灣邨是由四座相連的長型大廈,漁豐樓、漁順樓、漁安樓和漁泰樓,豐順安泰,正是它們的名字。三座低矮的,樓高7層,而就只有漁順樓有22層那麼高。以那時的標準,22層是確高的了。而我就住在這漁順樓的20樓,向海的,每天我也可以看到整個鯉魚門海灣,那時柴灣還是剛起步填海,漁順樓對開是柴灣碼頭,遠處還沒有杏花邨或小西灣。重回舊地,當然想走訪自己到得最多的地方,看看那些舊店舖是否還存在。今次從地鐵,經柴灣公園直達漁灣邨,穿過近這十幾年才起好的新型居屋或公屋。這麼多年,柴灣也是常來,兩個兒子的中學也是在小西灣,可是每次乘搭小巴匆匆地在柴灣道經過,沒有一次停下來看一看這個屋邨。

屋邨的外形當然沒有或無法改變,但是有很多地方你都會發現它的轉變。舊式的屋邨,是門常開,大堂是隨意可到,所以以現今的防盜標準是不容許的,所以長長的漁順樓有二個大堂,都重裝了防盜大閘,只有本邨的居民才能進入。原先想順道上自己曾住過的樓層,看一看,最後也打消念頭。屋邨外牆的顏色和以前差不多,沒有太鮮艷的色彩,以蝦肉色為主調,配上淺粉紅和粉藍。今天的天氣晴朗,藍天下看這巨大的漁順樓甚覺氣勢。在這屋邨內,除了自己住的漁順樓外,到得最多的要算自修室、街市和漁灣會堂。街市當然還在,它還要為邨內的居民服務;而自修室和圖書館則不知何年搬遷了(2001年搬的)。自己是在中四搬進漁灣邨,雖然居住環境已變好,可是中五會考和中七的高考還是有地方聚腳和同學一起溫書,來得踏實。記得那時,自修室是開放幾個時段,在中場休息時,就和同學在二樓的空地踢毽子。現在二樓已變成熟食市場,變得甚陌生。而漁灣會堂則座落在四座大樓的正中央,外觀變化不大,內觀就不知道了。而會堂附近則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園和花園,公園的設施當然已換了現今安全水平的遊樂設施。

IMG_6731

漁灣邨的店舖只有兩處,一處是圍著漁灣街市的漁順樓和漁豐樓,另一處是漁安樓面向柴灣道。有印象的是漁灣大酒樓、郵局、海運餐廳和沛記文具。漁灣大酒樓已轉了不知多少手了;郵局還在,在同一位置;海運餐廳,2011年時還在,可惜現在已變了759店;唯一還在的店舖是沛記文具,記得以前買筆買畫紙就是來這店買的,自1978年起,它已過了40年,少年的我現在都已退休,而它還在經營中,真的充心佩服。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16 十一月, 2018 英吋 家庭, 旅遊

 

標籤: ,

1 responses to “屋邨系列(三):漁灣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