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31 三月, 2019

屋邨系列(五):南山邨

原來上次到訪第四個屋邨:華富邨,已是去年12月。在眾多打咭熱點屋邨,能與彩虹邨齊名的要算這南山邨。彩虹邨勝在交通方便,就在地鐵站旁,這對海外遊客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到這些熱點的都是自由行旅客,並不是坐旅遊巴士的鴨仔團,有專車接送。而南山邨就沒有那樣方便了,走出地鐵,還要穿過一個再舊的屋邨(大坑西邨)才到達。可是,這南山邨的景緻又和彩虹邨絕不相同,正是各有各特式,南山邨是以彩虹橋(三色鋼架),倒影和夜景而聞名。自己是香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可是香港還有許多地方真的從未到過,就像華富邨,自己家住港島東,對這港島西的大型屋邨也是從未到過一樣。至於今次的南山邨,遠在九龍,也是從未到訪。印象中,就連它的石硤尾地鐵站也未曾走出過。今次不是為了拍照打咭,我想我這一生也不會到來。

維基資料:

南山邨在大約1949年至1953年時屬石硤尾的木屋區,1975年開始興建,大部份樓宇採用前屋宇建設委員會標準規格設計,1977年開始入伙[1],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由 8 幢長形大廈組成。

3月29日(星期五)

11時從家中出發。出發前,已在網上看了一些資料,石硤尾站C出口。可是,這裡沒有明顯的指示往南山邨,於是打開手機地圖找路,穿過背後的公園(石硤尾中央遊樂場),來到大坑西街,再轉右往下走,大久便看到「南山邨」三個大字寫在大廈頂部。而入口處正是左邊熟食檔,右邊街市,而拍照打咭熱點就在街市的天台平台的公園上。樓梯在街市的盡頭,穿過這幾近古跡的乾貨街市。在12時,應該是比較熱鬧的時段,可是這街市就是人影也不多,相對熟食檔,這裡真的太冷清了。當然,我們來這裡,不是看這街市而是拍照。於是拾級而上,到頂,就豁然開揚。不覺冷清而覺清靜。這平台為三座大樓包圍著(南堯樓、南豐樓和南安樓),有二面是有圍欄走廊,而另一面是大廈外牆,有深淺不同的綠為主色調,配上今天薄雲的散射光,看來十分舒服。

這天台的佈局超簡單,就只有兩組三色鋼架(綠、黃、淺粉紅)、高低有序,各據平台的二端,鋼架下舖了防跌的綠色的軟墊。沒有什麼花巧,可是當人站在鏡頭前,配上鋼架,和背後一層一層的走廊,相片就覺十分和諧。正面、左面、右面,各拍一些不同角度;人站在鋼架前,攀上鋼架上,總之就盡量拍攝不同的角度。老實說,以拍照來說,這裡比彩虹邨多一點變化,因為彩虹邨的重點是整個漸進色的彩虹大廈,永遠都是一大幅廣闊的大廈作背景,前景的變化不算多。而這裡前景的變化就多了。今天的星期五,到這裡拍照的人並不多。上來時,有一家四口已拍得七七八八了。到我們打咭,他們已走去遠端的鋼架拍攝,所以大部份時間我們都可以拍到清場景觀。相對於彩虹邨就遊人多一點,我也是非假日到訪,但是總有十多個的遊人在你面前出出現現。當拍夠了彩虹橋(主鋼架),我們走去遠端的三色鋼架拍照,終於又上來了另一位拍友。

在這裡流連了大約半小時,我們亦完成今天的主要工作。走下樓梯時已想日後會再來拍他的夜景或倒影照。其實,南山邨除了這迷人的彩虹橋,還有一個拍攝地點,就是大型飛行棋公園,可惜從網上看到的相片只說在南山邨,卻沒有說在那邨內那裡。既然來到,而且時間又鬆動,於是和太太在南山邨內閒逛找尋,南山邨是不太大的屋邨,理論上總可找到。可是我們繞了大半個,就是找不到。在差不多要放棄的時候,就在南泰樓後面終於看到那小小的遊樂場。以遊樂場來說,這是小的,但是以飛行棋作主題,就是超大了。自己可以化身為一個棋子,在棋盤上縱走。可惜的,這特大飛行棋已有點失修,有兩個角的軟墊已拱起,圍了欄等待維修。

拍過照後再返回街市,南山邨還有一些地道小吃:雞蛋仔和雪榚,雞蛋仔是流動擺賣,通常黃昏後才有,而賣雪榚的小店則在熱點的樓梯旁,非常容易找。買了每人一個雪榚筒,為今天的行程劃上完美的句號。步行回地鐵站,今次不走原路,穿過大坑西街邨,這屋邨比南山邨更古舊,從B2出口進入地鐵站,看來B2出口才是正確出口。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31 三月, 2019 英吋 旅遊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