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6 一月, 2020

以色列11天朝聖之旅(第1天 上午 萬國教堂、革責瑪尼園)

第1天 上午(萬國教堂、革責瑪尼園)
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

飛行時間是近12小時,但是時差有6小時,所以來到以色列特拉維夫(Tel Aviv)還是早上7時半,過關、安檢、取行李,上旅遊車已是8時半,一切總算順利,幸好並未遇上聽聞嚴謹的以色列安檢。有其他團是坐以色列航空在香港已要仔細檢查行裝。雖然在機上未有充足睡眠,但是亦要面對排得滿滿的第一天行程。首先,旅遊巴士直接開往耶路撒冷(Jerusalem),車程大約個半鐘,耶路撒冷在海拔800米左右,旅車一路往上駛。

第一站是萬國教堂和隔鄰的革責瑪尼園。據手冊說萬國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是世界上四大著名教堂之一,地位絕不低。而它並不是以古舊著稱,而是它的位置和它的聖物,它位於橄欖山腳,可以遙望聖殿山。它是建於1919至1924年,而經費是來自12國家的奉獻,所以稱為萬國。而教堂有12個拱頂作記念。教堂的外觀是三角形狀馬賽克頂畫是耶穌,左邊是卑微傷心的人,右邊是知道自己能力有限的智者。馬賽克下的雕像是四福音的使徒(瑪竇、瑪爾谷、路加、若望)。而最重要的是殿內祭壇前的大石頭,是耶穌在被捕前晚間在此祈禱。「我父,若是可能,就讓這杯離開我吧! 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願意的。 」(瑪26:36-39)。傳說耶穌俯伏在地的那塊石頭,所以又稱「傷痛石頭」(Rock of Agony)。

行程的每一天我們都會有彌撒聖祭,而領隊把我們分成3組,今天的彌撒聖祭就在這裡舉行,而且由我們第一組黃家負責領經和讀經。神父換上神父袍,我們則圍坐大石四週的座位,開始我們的彌撒聖祭。而遊客們可以進入聖堂內觀看,但是就不能行到大石旁,只能遠觀肅立祈禱。這彌撒聖祭就像我們在香港的一樣,在我們的神師顧神父帶領下,讀經、福音、歌詠、奉獻,全部都是我們熟識的廣東話,唯一不同就是現在置身於這個神殿內,對著耶穌曾觸摸過祈禱過的石頭謳歌,讚頌主。

畫下方有拉丁文:APPARUIT AUTEM ILLI ANGELUS DE CAELO CONFORTANS EUM ET FACTUS IN AGONIA PROLIXIUS ORABAT ET FACTUS EST SUDOR EIUS SICUT GUTTAE SANGUINIS DECURRENTIS IN TERRAM(「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給衪,加強衪的力量。衪在極度恐慌中,祈禱越發懇切; 衪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路22:43-44):

其實那時自己有點亂,本想靜心跟隨彌撒聖祭,但是又想記錄這難忘的一刻,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而領隊已說出我們要把握時機,在聖祭期間也要俯伏石頭,因為彌撒後就要交回祭壇,是下一組朝聖者的時段。所以我們各人也有俯伏石頭祈禱,但是那時內心說什麼話自己已記不清。只是在行程的第一天,第一個景點,就舉行彌撒,這麼近距離接觸聖物,有震撼的感覺。在彌撒聖祭中,太太和二姐都有落淚。我相信感震撼和落淚是好自然的事。當完成彌撒,交回祭壇,我們又變成一般的朝聖者,站立遠看。

其實萬國教堂並不算大,就是意義重大。整間教堂是相對幽暗,是建築師刻意的設計,以表達哀傷。祭壇後是一幅大型馬賽克,耶穌在石上獨自祈禱。而畫的頂端是希臘的阿爾法和亞米茄,代表:我是開始,也是終結。

觀看完教堂,就到隔鄰的革責馬尼園。現在果園內的橄欖古樹有8棵,雖然都年代久遠,但是相信也不是耶穌年代的。據導遊說,橄欖樹是沒有樹齡的同心圈,比較難確定樹的年齡。只是橄欖樹屬於耐旱,耐寒,是生長能力很强的長壽樹種。在園內就有數棵近千年的橄欖樹。有二位教宗也曾到訪過這裡,為世界和平祈禱,在園內立碑。橄欖枝就是和平的像徵。

以下是殿內的景像:

大石被鍛鐵製的荊棘包圍著 還有兩隻銀製的鴿子陷在裏頭 象徵痛苦的殉葬
微弱的光線從這些彩窗引入教堂內,清晰可見十字聖架
每個小圓拱頂代表捐獻的國家,鷹應該是德國
這是正中的小金頂, 是意大利
精美雕花大鐵門
教堂外的山園祈禱雕像成為我們打咭位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6 一月, 2020 英吋 旅遊

 

標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