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日文章彙整:12 一月, 2020

以色列11天朝聖之旅 第2天 上午(苦路的終站—耶穌聖墓大殿)

第2天 上午(苦路的終站—聖墓大殿)
首9個站也未遇到朝聖人潮,但是當我們坐在石階梯上拍大合照時,就看到不少遊人進入大殿內,這時大約早上10時。其實我們坐在石階背後正是第十站,耶穌被剝衣服的地方。在進入大殿前,導遊先解說入大殿內的安排:因為參觀聖墓排隊需時,旺季高峰時要近3小時,但淡季也要1小時,而且領隊安排了在大殿的羅馬教區內的小聖堂舉行彌撒聖祭,所以要求我們先排隊看聖墓,望彌撒,然後才各自參觀聖墓大殿的四周,今次不能按次序一站一站看下去。解釋清楚,我們就進入大殿。

大殿的大門並不算大,可是它是所有人進出的通道。一進入去,是一個前殿,右邊有狹窄向上的石級,是第十一、十二站,而正面是第十三站。但是我們沒有停下來,只跟著導遊的步伐往左走,進入一個更高更大的殿,復活堂。老實說,在那時我並沒有那麼清楚,導遊說的和自己看到的並不能馬上配對,現在回港再上網搜尋資料,才有清晰的概念。耶穌年代,這裡是一個郊外的小山頭,而這聖墓大殿則在這地方上興建的,移去不需要的而盡量保存耶穌的足跡。
“在耶穌死後約300年,公元326年,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派他的母親海倫娜前往耶路撒冷,認定現在的聖墓教堂基址便是“骷髏山”,而“空墓穴”就是如今聖墓教堂“小房子”裡的石臺。因此,這位羅馬皇帝圍繞這塊石臺,在山洞上建造了一個神龕。原初的山洞頂部被削平,以便於朝聖者能夠駐足於教堂之內,近距離瞻仰這處“神蹟”。”

屋頂結構的十二光芒象徵使徒
聖墓的正面
聖墓的後面,是一個東正教小教堂

由於很複雜的歷代政教問題,今日的聖墓大殿,同屬於三個不同的教會,即羅馬天主教教會,希臘東正教會和亞美尼亞教會,其實還有幾個小教會共同管理。每個教會在大殿內各佔一方,而聖墓則公用。教堂內的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會登記清楚屬於那個教會。整個聖墓大殿比較幽暗,看不到透光的大窗。主要是靠天窗引入陽光。大圓拱頂下就是聖墓。其實聖墓大殿已非常殘舊,聖墓亦被以色列政府證明有倒塌的危險,終於在各方商議後在2016年開始維修,聖墓大門關了幾個月維修,聖墓頂的大石終於二千多年第三次打開。所以2016之前來,會看到一個殘破的聖墓大殿;2016之後來的,會看到這裡像建築地盤多一些的聖墓大殿。幸好現在維修已近尾聲,我們看到是翻新了的聖墓大殿,當然我們仍然可看到在主殿內還有一些維修工程在繼續。
我們一團人跟著人龍排隊,今天的人龍真的不算長,最後我們只輪候半小時就可入內參觀。每次只能進入四人,入內後馬上祈禱念經,由於在內不能拍攝,到現在已記不清聖墓內的內部佈局。參觀完,再到聖墓前面影外觀。

10時半,我們進入一個羅馬教會偏殿的小聖堂,舉行今天的彌撒聖祭。今次有6位其他國藉的教友差不多全程一齊參與我們的彌撒,雖然我們有言語的隔膜,但在互相祝福時是沒有的,因為我們都是主內的兄弟姊妹。能在這聖殿內有自己的彌撒,可以盡情謳歌,是難忘的,因為到外國的大聖堂通常只能默禱。

小教堂內的祭壇
小教堂內的牆上的擺設

彌撒後,我們馬上再到前殿,找路上第十一站。聖墓大殿是宏大的,從我們的小教堂走到前殿要繞一個大圈,在那時手上並沒有平面圖,只能順著人潮往前走,沿途還有很多景點值得觀看。終於來到前殿,沿著一條只容一人上落的小石級上第十一站,耶穌被釘十字架。上了一層便安心排隊輪候。這個區域是屬於東正教的,天花畫滿精美的深藍色的圖案和圖畫,主祭台前是一幅畫: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一刻,而整個大殿都掛滿東正教的吊燈。在二站之間則安放了一個聖母聖心像。

十一站的祭壇

第十二站,耶穌死在十二架上。祭台放在一個玻璃地板上,我們可以看到下面的的岩石,據說這裡就是耶稣受難地。前面的案台十分重要,下面就是當時耶稣受難十字架插放的原孔。而祭台底則讓人拱進參拜,我們可以探手撫摸那石頭和祈禱。走出來,從另一石級返回前殿。

十二站的祭壇,可以看到玻璃下的岩石。這個角度看不到插十字架的孔

前殿是十三站,是耶穌死後,從十字架卸下來。而這裡放了一塊紅色大理石,是傅油石,為記念宗徒們卸下耶穌的聖屍後,給耶穌傅香油入險。我們也跟隨各人俯伏石上,祈禱念經。

十三站的傅油石

完成苦路所有站,開始再看聖墓大殿內的景點。基本上,雖然輪候時間不算多,但是距離集合時間也不太多。馬上走回原路,一個一個景點細看,聖墓大殿的第二個圓拱頂的彩畫顏色鮮豔,加上拱頂的天窗,可以看到耶穌光穿窗而出。另外聖墓大殿有石級通往聖海倫娜堂和地下教堂。只是這時沒有導遊的解說,只能看和感受。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2 一月, 2020 英吋 旅遊

 

標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