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時事

私房菜

我細仔是做飲食業的,在轉了幾份工後,二年前來到這間私房菜餐館工作。全餐館就只有三個人,老細是主廚,有一個幫廚,而我兒子做的位置是在樓面招呼客人。這間是走中高檔的西式私房菜,主廚是加拿大人,餐廳並不是法式或西班牙式,但是菜式變化甚多,而且主廚每道菜都用心設計和煮,食都食到他的心思。故名思義,私房菜是由廚師挑選他的菜式,顧客(即食客)只能照單全收。有的私房菜或許有少量選擇,但是這間私房菜餐廳,它的菜單是劃一的,每二星期才會轉一次菜單,主菜會是牛、豬、羊、雞、魚,其中一樣,可是就算是同樣的牛或其他,也有不同的煮法,所以這麼多年(開業大約五年)主菜並不會重複的。這二年內,我和太太也去過四次,真的次次也不一樣。如對飲食有要求的人,絕對也能滿足他的食慾。

餐廳在西灣河,在我們常去的聖十字架堂附近。餐館在一座唐樓的二樓,沒有電梯,要行樓梯才到。地磚是超懷舊的,一看就知道是六、七十年代的風格,配上數張實木大檯,裝修非常踏實。2人檯或4人檯,合拼又可作6人或8人檯,而一晚最多可以容納24位客人,是迫或寬就看當晚接了多少客人。整間餐廳的氣氛是不錯的,私房菜全是預約的客人,沒有Walk in的。開放式廚房,可以讓客人看到主廚如何處理食材,而又可以讓主廚和客人有溝通的機會。坐下來閒談進食,把酒言歡,就不用擔心是準時交檯給下一輪人客。沒有廣告,沒有門面,生意就靠口碑,靠回頭客。

5 courses的西餐,先說他的湯。記得第一次來已覺驚喜,湯是用杯飲的,湯倒在一個小玻璃杯裡,客人不用一匙一匙飲,而是用口輕輕淺嚐,是另一種滋味。另一次,兒子先把一個吉湯碟放在檯上,然後拿一個長水壺將湯倒入湯碟,再在碟邊放上伴湯的,一個一個那樣倒湯和Set湯,感覺就很特別,完成後放在檯上,美感十足,未飲已拿足分,而且這樣做更保證湯的溫度是熱熱的。致於主菜,通常都是一隻碟上,兩種風格,就像剛吃完的一次。那晚豬是主菜,一邊是像東坡肉的五花腩,非常濃味的,那肥膏入口即融,而另一邊則是剛熟的豬肉。其實伴碟的配菜都好花心思佈置和好味道。

上圖是今個月豬的煮法,下圖是去年的

基本上,頭盆、湯,前菜和主菜,每樣份量看似小小的,但是食後總覺肚飽飽的。而最後的甜品,更是不容錯過,不像一般餐廳的甜品。

這私房菜因業主要收回自用,在11月底亦要結業。9月開始通知熟客,於是預約的電話如雪花飛來,個個也想作最後的回味。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9 十月, 2019 英吋 家庭, 時事

 

標籤:

iPhone 11,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自從2年前換了 iPhoneX後,就沒有迫切性再更換手機了。基本上,自己絕對滿意iPhoneX的性能,大大的螢幕的,出眾的拍攝功能,已合乎我的要求。再且,蘋果的手機已越來越貴了,現在已不是可以年年轉手機的年代。尤其是自己並不是過於追求最新款,iPhone11無論有多好,我也提不起特別的誘因去買。除非自己的iPhoneX跌壞或唔見了。雖然自己不買,但是大仔剛剛買了iPhone11 Pro。他的iPhone6s日漸老化,亦是時候轉新機。

今次的iPhone 11有什麼賣點呢?今次,蘋果也是出3款新機,iPhone11,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基本上,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是相同,除了Max有大的螢幕。而iPhone 11 和 iPhone 11 Pro則分別大一些。今次的iPhone 11 Pro選用全新三後置鏡頭,廣角鏡,超廣角鏡,和2倍光學變焦Tele鏡。而iPhone 11只有二個廣角鏡。而螢幕方面,iPhone 11 Pro採用最高級的OLED,而iPhone 11則只用Retina LCD。由於有這兩個的大分別,iPhone 11 和 iPhone 11 Pro的價錢也相差近2500港元,差不多是一部低中檔機的價錢。取捨就完全看購買者的個人取向。小一個Tele鏡,拍攝功能差多遠?OLED 和 Retina LCD是否值2000多元。

老實說,OLED已不是新事物,我的iPhoneX才是蘋果第一代OLED。OLED是黑色不發光,可以達到真正的黑,螢幕是比較鮮豔一點。唔好處是有烙印和比較易壞。我的iPhoneX也試過壞了螢幕,不是全黑,而是一條幼白線,像髮線那麼幼,唔用心看也看不到。可是隔了兩星期,白線變成白光,就變得非常顯眼。拿回蘋果修理要2000多元。忍了二個星期,最後還是到蘋果維修,幸好服務員說Touch Screen 的靈敏度不夠,是Controller Card有問題,換Controller Card和螢幕,那樣就不用錢。等了一個小時,一個像新的iPhoneX回到我手裡。

當然新的iPhone還有比上一代的進步:

  • A13 Bionic 晶片提升效能
  • 前鏡頭(自拍)提升到1200萬象素
  • 前置鏡頭慢動作攝影
  • IP68防水
  • 超廣角鏡
  • 夜拍模式

最有用的要算超廣角鏡和夜拍模式,這兩個的提升把拍攝功能提升不少。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7 十月, 2019 英吋 時事

 

標籤: ,

西九戲曲中心

西九,這個未來文化之地。在其他的文化建築物還未建成之前,戲曲中心一馬當先,就在今年夏季順利在西九文化區完成建築,一座龐然大物轟立在西九的邊陲,比較接近附近原有的建築物,中港碼頭,是西九的東大門。

戲曲中心正是發揚中國戲曲,包括廣東粵劇、上海崑劇或越劇、四川的川劇、北京的京劇等等。當然以我們最熟識的粵劇為主。九月正是戲曲中心正式開鑼的日子,一場一場的折子戲排隊上場。

在9月25日(星期三),一行四人到訪這新鮮地。西九戲曲中心是新景點,自己除了去過九龍站,並未正式踏入這西九文化區。原來到戲曲中心還是要乘西鐵到柯士甸站比較近,於是乘地鐵往尖沙咀站,再步行到尖東站再轉乘西鐵。路線是有點迂迴,但是總算快捷。由柯士甸地鐵站出閘,不用5分鐘就行到戲曲中心。抬頭一望,就看到一座流線形的高大純白建築物。進入中庭,有幾條長長的自動電梯,把觀眾帶上高處的入口。時間還早,我們先在半中空的中庭觀賞這座新建築物。走上一層,正中央是一個大大的木製涼亭,作展覽用途。 另外大圓柱現已被彎曲的螢幕包著,介紹節目。 其實這個中庭甚寬敞,有時會作免費的音樂表演。我們乘升降機到大堂,再分左右兩邊進入大劇院。新建的,一定高且大,找到座位觀賞今晚的劇目。

今晚是觀看汪明荃的新劇目,「德齡與慈禧」。這新劇目是比較創新的,因為這個德齡是外國長大的少女,在劇中不單說英語、法語、更唱意大利歌劇,那女演員真是多才多藝。當然來看粵劇還是期望有好的粵劇水平。老實說,前段說故事太多,少了唱曲,更感受不到應有的粵劇功架。到了中段,才能投入,可惜新劇目缺乏令人一聽難忘的曲調。只感到劇情的推進而缺了感動的場面。全晚最精彩,還是羅家英出場那兩幕,一舉手、一投足,就有大佬倌的氣勢。而且他的唱功就有特別感情,看來接棒的粵劇新秀真的還需努力。

今晚是我第一次到劇場觀看粵劇,並不知道粵劇竟長達3小時的。對我這個門外漢,3小時真的是極限了,看完最後一幕,再看眾演員出來謝幕,帶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 十月, 2019 英吋 時事

 

標籤: , , ,

2019中秋彩燈會

每年維園都有中秋彩燈會,但是印象中自己只到過一次,今年應該是第二次。沒有去的主要原因是怕人多和覺得彩燈會的彩燈比較老套,不影也罷。

今年的中秋正日在星期五,追月夜是星期六。近月的週末都比較亂,而剛好中秋正日是出奇的平靜,最感人的應該是萬人齊上獅子山,和獅子山山頭的雷射騷,還有就是各大商場的大合唱。而星期六也沒有什麼特別遊行活動,應該也是一個平安的晚上。於是去完聖堂,在天后吃過簡單的晚飯,就逛一逛今年維園的中秋彩燈會。

今年的彩燈會真的比以往少人,沒有人山人海的人潮,所以一進場已感覺良好,人多是熱鬧,人少也不錯。我們從天后那邊進入,近入口處的半空掛滿藍藍白白的彩燈,舉頭一望就如天上的繁星。今年彩燈的主角應該有二個,一個是正中央的盤龍彩燈,另一個在另一邊出口的千願亭,當然二者之間還有其他較小型的彩燈佈陣。先說這個盤龍彩燈,在維園的中央附近,一條手紮的金龍以一個盤龍的形式佈處,龍頭在中間,遊人除了在外面觀賞,還可俯身穿過龍身,在盤龍間拍照。在彩燈下,金龍通體亮透,拍照甚好。龍頭更是眾人要拍隊拍照的地方。其他陣地,以白色的玉兔在眾紅色的彩燈下份外奪目。而在遠處的千願亭,外形像一個大大的圓形雕堡,由一個一個會亮燈的裝置,像石磚般堆砌而成。採用南中國豐收時「燒火塔」的獨特形狀,糅合台灣「放天燈」許願的概念。市民又可以通過設在建築物頂部的天窗,欣賞中秋的皎潔的滿月。可惜,要排一條長龍才能要進入內觀看,於是我們只作外圍觀賞。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6 九月, 2019 英吋 家庭, 時事

 

標籤: ,

渣打馬拉松2019 半馬 賽事安排

在2016年中,確診大腸癌,除了切除部份結腸外,還要做長達半年的化療。身體由大手術後慢慢康復,過程雖然耐,但總算進度滿意。當然,以身體的狀況,也要掛跑鞋一年,於是2016至2017的長跑賽事,差不多全部放棄,就只參加了澳門的迷馬和季末的飛達復活跑。身體康復繼續理想,於是放心練跑(也未敢盡全力練),在2017-2018,參加了多個10K 和二個半馬賽事,成績當然未達到手術前的狀態,但是能跑已是感恩。在2018年9月,正想開始跟教練練長跑,再參與全馬,可是人算不如天算,9月發現癌病復發,又要開始漫長的化療療程,2018-2019的賽事又要放棄了。

渣馬唔跑,都要報名,今年也報了半馬。可是今年的大會卻出現兩個大問題。第一個,比賽前的一星期,才知道今年的半馬挑戰組有截龍的安排,以前就只有全馬有截龍。大會因應國際田總的要求,為免全馬的選手被慢慢的半馬跑手擋路,今年要求半馬挑戰組跑手要在2小時25分完成賽事。人多的賽事,站在隊尾的跑手往往要5至10分鐘才能踏上起步線,那麼他要在2小時15分完成賽事,否則在西隧就要被迫上車。由3小時變成2小時15分,相信有很多人都未必能在這時限內完成。要知道,很多人是經長跑會報名的,而長跑會都是沒有得選擇,全部都是挑戰組。而且在這幾年難報名,有更多跑步愛好者(不是真的高手)都經這途徑報名,以免抽簽不成功而輕嘆。所以當發現這個新要求,各人都到大會的Fackbook留言大表不滿。新規則應該在報名前公佈,事後才更改當然會有不少人感生氣。最後,大會還是要補鑊,如想改其他組別要到網上登記。

另一個問題,是領取號碼布和跑T-Shirt的安排。過往幾年,領取號碼布都是比賽日的前一個星期六、日,可是今年則有新安排,在比賽日的那星期內,由星期三至星期六,領取有關物品。4日應比2日更容易疏度人潮,可是在第一天,就出現超長的人龍,每位參賽者差不多要花上2至3小時才能完成領取選手包和跑T。原因或者有幾個:星期三,或者還有人在放新年假,所以趁有假期來領取;或者是大會宣佈有摺疊式飲水杯派發,先到先得,所以有些人會覺得遲早要領取,不如早一點;最後應該是最大的問題,大會採用中央龍,所以領取者不分組別,要先派一條長龍領取選手包和號碼布,可是排完後又要再排另一條人龍去領取跑T,真不明白為什麼跑T不能在同一時間同處領取;當然第一天,工作人員(童軍或義或受薪)還未熟習流程,一下子也應付不了湧來的人潮。據網上消息,晚上的人龍更長,全日約有2.1萬在首日領取。

我原先也預算在第一天到維園領取,但是收到隊友的長龍預警,就放棄在第一天而選擇在第二天,2月14日情人節到維園領取。我到達的時間是下午3時半,在維園籃球場旁的入口,今天已作改善,分了全馬、半馬、10K和輪椅組的入口,我是領取半馬的,人數不算多,約5分鐘已成功拿了選手包和號碼布,完成後,還要到草地那面領取跑T。在未到草地,先要排一條中央龍,平時每星期都行一轉的大路就變成三條大蛇餅。跟著人潮行,走了三轉,終於進入草地範圍,這裡再分男T和女T,如幫其他隊友(有男有女)代領,就要排二次龍了。人潮沒有想像中那麼多人,約10分鐘就拿了跑T和摺疊式飲水杯。當然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大會要分開跑T和跑手包。

總時間只用了15分鐘就完成整個領取過程,步入嘉年華會場地,老實說,今年的嘉年華比前幾年更好,渣打的主場館甚俱特式,而彩色螢光燈打氣字句也很特別。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5 二月, 2019 英吋 跑步, 時事

 

標籤: ,

這個春節真太暖

今年的冬天並不冷。印象中,今年只來過二次冷風,而二次的冷風都只是普普通通的,氣溫只推底幾度,最低的也過不了十度以下,再且只凍了一、二天後,又回復平時的溫度,所以這個冬天一點也不覺冷。通常,連續的冷風才能把氣溫降低再降低,可是今年的冷風只是像徵式、蜻蜓點水點到香港,是一個相對和暖的冬季。

香港的冷風是從中國大陸吹來,中國大陸的冷風是從北極吹下來。北極的冷空氣一定要找出路,不向中國大陸南下,就向美加大陸走。而且大部份的冷空氣都走向美加大陸,只有少部份流向中國大陸,所以我們身在地球這一面是不冷的冬天,而地球的另一面美加就遇到百年一遇的嚴寒,美國的中部竟低溫到達零下50度,比我們知道的北極還更凍,芝加哥的內河更出動破冰船開河,真的做電影 明日之後 (Day after Tomorrow)一樣,冰封了整個城市。

今年的冬天不太冷,有時遲來的冷風才厲害。可是今年的春節,不要說冷風沒有來,而且出奇的暖和熱。年三十的溫度竟高達25度,是66年來最暖的年三十。可以說是我出生以來的最暖的年三十。年初二(24.9度)、年初三(25.9度),都雙雙破了有史紀錄。要知道這個是平均氣溫,某些地方就更高達28、29度,這已是初夏的溫度。

在這溫暖的春節,起床後總是穿著短衫短褲在家中走動,就算出去拜年,也是T-Shirt、牛仔褲,只是加了一件夏天外套罷了,過了一個非常特別溫暖的春節。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8 二月, 2019 英吋 時事

 

標籤:

旋轉拍賣網(Carousell)

大兒子已有多時沒有彈鋼琴,反而久不久會彈自學的結他。幾年前問他可否把鋼琴賣掉,那時他說,就算他不彈,鋼琴放在廳中也是美觀好看。自己也不急於把它賣掉,畢竟賣鋼琴又要費一輪功夫,就這樣這鋼琴放在廳中又幾年。去年再問他,終於他說可以了。鋼琴屬於比較大型的家俱,如真的不彈,已失去它存在的意義,不如把它賣掉,騰出空間,畢竟香港最值錢的就是地方,寸金尺土。

賣鋼琴不是那麼簡單,找了一位教琴的姪女,看看有沒有學生或相熟的有興趣。最後是有朋友的學生有興趣,可是又要到四、五月才能交收,時間真的有點遠。雖然自己不是急於放賣,就怕他的家長到時又改變主意。於是還是自己放上網賣,如賣不成才再考慮他罷。以前,香港最多放售的網站是點點紅和Yahoo拍賣網,但是近年最紅的應該是Carousell,這個App是可以用手機全操作的。朋友也試過放售鋼琴和一些小物品,對該網站甚為滿意。於是自己也到Carousell開了一個a/c,把鋼琴放上網賣。由開戶到放賣,流程甚簡單,如有人留言查詢,我會收到電郵。而自己可以在站內和對方Chat,甚為方便。既然放賣得鋼琴,當然也可以放賣其他物品,那些自己已不用或不想再擁有而還有價值的物品。於是放了一些自己儲了多年的可口可樂樽,測試市場的接受能力。另外,亦代太太放售一些名牌絲巾或手袋。

經過一星期的測試和操作,鋼琴和名牌絲巾最受歡迎,來查詢的人比較多,亦有人正式還價。經過一輪的議價,名牌絲巾在二天內便成交。名牌始終是名牌,有一定的吸引力。於是相約在太古地鐵站交收。那天早上,和賣家見面,拿出貨品讓她檢視,這是全新的,當然沒有問題,最後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順利完成第一單買賣。至於鋼琴的查詢是最多,每個查詢,我都會盡量快一點回覆。但是鋼琴的叫價比較高(相對其他物品),就算真的有心人也會左問問右問問。而且傾好價錢,也要約時間Check 琴,最後再約搬運,所以急也急不來。現在已有一個有心人Chat了近一星期,成交機會比較大。

但是其他物品就沒有那麼多人留意,有的會Like我的物品,可是有幾個物品則完全沒有Like,看來那些物品是不那麼吸引,或者是定價太高而令吸引力降低。而我喜歡這App有幾方面:

  1. 內置的Chat,令我和賣家更容易溝通,不用自己的whatsapp或email跟進。而且一目了然看到這件物品有多少人查詢,再按下去就可以看Chat的內容。再且這Chat會根據對手的留言,提出數個回答句子。我看了幾次,它提出的句子是幾準而有用,Click那個Bubble就寫也不用了,超方便。
  2. 如有人Like我的物品,當我改動價錢時,對方會收到email 提示,這是有點免費宣傳。
  3. 另外有統計圖看到這物品每天被View的次數,通常在第一天是最多人看到我的物品,所以定價低一點應該容易吸睛。
  4. 定價時,App 的 AI 會把近似的物品的價錢作為你的參考。

如果自己放多一些物品,差不多變成自己的網店,而且是不費分毫就可以開網店。以前曾想過把家中的不再想擁有的物品放上網賣,如果要起一個網站來賣,一來會有一定的成本(初設費和月費),二來更擔心網站的人流不夠多,成效不彰,就算有生意也未必夠對銷成本。現在是零成本,就是要用時間和各潛在買家溝通,損失的就只有時間,而現在已退休,時間多的是。

其實旋轉拍賣網並不像以往的拍賣網,自己定了最低價,讓人競投,在指定的日期內完成,價高者得或收回,理論上你可以看到現時最高價是多少。可是,Carousell則像網店多一些,你定出是理想價,別入可以還價,如你覺得那還可接受,就可成交。別入完全不知其他對手的出價。所以它真的不像拍賣網。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4 二月, 2019 英吋 科技, 時事

 

標籤: ,

再見查大俠(查良鏞)

我這個網誌是純個人的網誌,比較少寫一些時事新聞(不是沒有),而寫一些悼念的網誌更是少之又。翻查紀錄在這九年有多,就只寫過三篇,第一篇是2011年的「給一個藉得尊敬的長者」給一個藉得尊敬的長者,是寫司徒華,另外一篇也是在2011年的「向喬布斯致敬」向喬布斯致敬,而最後一篇則是2013的「外父的離去」外父的離去 外父的離去(二)

接觸金庸的武俠世界,應該是初中年代,但是那一套是自己第一本看的金庸武俠小說則因年代久遠,已記不清,最大機會是射鵰英雄傳或是書劍恩仇錄。每次看金庸的武俠小說都會被它的精采緊湊的情節有不能停下來的感覺,在初中時如是,到成長後出來做事也是一樣,就算現在退休後重看也是一樣不能停下來。記得初中時看武俠小說是到圖書館借書來看的,金庸的武俠小說通常都是長篇的(應該說越長篇越好看),一套大致上分8至10冊,所以那時最怕是借不到下一冊,所以一次最好多借幾冊,可是圖書證一個人只有三張。為免影響學習,最好是暑假看武俠小說,可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暑假亦是最難借書的時間。14套金庸巨著應該在中學期間看了最少一遍了。到出來做事也會久不久翻看一些最喜歡的金庸武俠小說。婚後某一年,太太忽然送了一份份量十足的生日禮物給我,就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全套,讓我任何時間都可以隨意觀看金庸的武俠小說,那一刻,真是既驚又喜。喜,當然是開心;驚,我的書架怎有那麼多位置安置全套。於是整套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放在那原來包裝的大紙盒內,既美觀又方便收藏,到自己鍾意時才拿出來看一套。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IMG_6664

IMG_6666

在這十四套武俠小說,最喜歡的是那一套,每位金庸迷都會有自己的選擇。而我則最喜歡是神鵰俠女。喜歡他的至情至聖的描述,李莫愁的問世間情是何物,要殺盡天下負心漢子;而楊過則用情至專,因愛上師父小龍女,不為世人接受,其後在絕情谷和小龍女分開,甘心聽黃蓉的絕世謊言,等小龍女回來,一等就是十八年之久。期間更創了黯然消魂掌。

而劇情最彭澎湃的著作,要算倚天屠龍記。由張無忌的父母,說到張無忌童年在冰火島,到少年時回歸中原。在八大派圍攻光頂一役,他剛在乾坤袋練成九陽神功,一出袋口就在化解一場大風波,更成為新一任明教教主。可是氣也未回又要趕赴武當救武當一劫,即學太極,以地道的武當功夫解困,其後又在六和塔救眾英雄,最後的英雄大會,獨戰少林三僧,每一過場都令人拍案叫絕,氣也不能多透,初看和重看也是一樣精采。

而鹿鼎記則是看得最輕鬆舒服的金庸著作,想不到古古板板的查良鏞能寫得男主角韋小寶這麼跳脫無賴而又可愛,不懂任何功夫竟然能成為武俠小說的主角,怪不得完成後就封筆。每次遇到難題韋小寶都能迎難而上,看似舞好運,其實全靠金庸的精巧佈局,小聰明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絕不牽強。而他和康熙的關係,亦是君臣,亦是好友,描述亦甚細膩,帝王亦有自己的梏桎。

而另一套笑傲江湖,一樣令人看得甚輕鬆,可是就要捱過首冊對林平之的經歷,不明白金庸要花這麼多筆墨,短一點就好了,因為那段真的沉悶。而我就算重看,也不喜歡跳看的,所以捱過這段,才能漸入佳境。而這笑傲江湖正是查良鏞因文化大革命而寫的,側面影射那些空叫口號,把領導人神明化是一切禍害的根源。把那時高叫口號把教主奉若神明,就連任我行重掌魔教後也說聽得多這些吹捧口號也覺舒服不用改。

其餘的如射鵰英雄傳、書劍恩仇錄、天龍八部、雪山飛狐等都好精采。總之,金庸的武俠小說就越長就越好看、劇情越澎湃。好多謝查大俠為我們眾讀者開拓了一片新天新地的武俠世界,把歷史融入武俠世界,既真又假,不少人因看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後,再去研究有關的歷史,所以金庸的武俠小說又怎只武俠小說這麼簡單。把俠之大者,一部一部地去表達出來。

隨著查良鏞的離去,我也會開始再次重看他的著作,全套36本,不知要用多少時間。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6 十一月, 2018 英吋 時事

 

標籤: , ,

新學 Python

今年6月,因賭馬的關係,自己把研究馬匹的步驟程序化,用了一個多月,用VB.NET寫了一個跑馬Program,這樣我就不用每一場也要用上十多分鐘來分式馬匹狀態、往績、騎師、馬房、路程等相關資訊,為馬匹評分,作為自己的落注的準則。現在只要半小時把上場的結果和今場的排位表上載,大約半小時,馬上就有各場的預測。現在還在研究這個預測的準繩度,但是好處是簡化了研究馬匹的時間。雖然這Program用VB.NET寫的,是網上版,可是微軟的不能容易放到免費網站,因為免費網站都要行Linux Server,而不是Window Server。那時已有點想把這系統轉成可在Linux Server運作的其他語言。可是自己最熟的語言就是VB.NET和IBM的RPGIII,這想法只能停留在空想中。

這個暑假,天氣太熱,不能行山或跑步,空餘的時間就多了。於是就想學一點新東西。自己記性不好,如果學一些學術性的,學完後掉下一會就會忘記得一乾二淨,不學也罷。到最後,我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Programming Language。2007年的十大程式語言是:

  1. Python
  2. C
  3. Java
  4. C++
  5. C#
  6. R
  7. JavaScript
  8. PHP Ruby
  9. Go
  10. Swift

其實近這十年,Python已高據十大榜首。所以有興趣想知道為什麼它那麼受歡迎。

而2018年9月,TIOBE 的十大受歡迎的語言則是:Java, C, Python, C++, VB.NET, C#, PHP, JavaScript, SQL 和Objective-C。

Python不難學,在iTune University 也有免費的課程學Python。概念和Syntax,一步一步學。學完之後就要想怎去應用,而應用在Internet就比較容易用。就像VB.NET,可以Compile成一個Object在Window運行,也可要變成Web Program。自己也寫了不少這類的Web Program。可是在Python如要寫成Web Program, 就要用特定的Framework, 而有名氣的是Flask 和 Django。Flask 是簡單一點的 Framework,Django 則是強勁的。在iTune University – Harvard University的課程中都有簡單介紹,自己跟課程學完後,再到網上找多一些自學資料。

老實說,兩個Framework都有好多限制,這不像VB.NET那樣寫得自然,可讀性那麼高。初學時,往往因一些小問題而停了半天,最後還得慢慢摸索才能前進。既然學懂一些,就想把賽馬Program用Python重寫,於是選了 Django。又要突破幾個樽頸位,首先不用default的 sqlite3, 而選用 MySQL,我要把 我的MSSQL轉化成MySQL。幸好我對MySQL也有一定認識,只是要花一點時間。隨後就要跟隨Django 的格式定義Data Model,再從已定義的Data Model來寫我的程式。又要花更好的時間解決另一些問題,最後終於完成最初步的賽馬系統,把那些列表的資訊展示,當然最核心的馬匹評分的羅輯還未到步。如要推出這個0.5Version 的系統,就先要改寫VB.NET,把資料庫變成MySQL,再申請一個免費網站和Linux Server,把Django 程式放上去,那麼用VB.NET作後台來處理賽馬資料和評分,而用Djano 作前台,只是展出評分結果。可是由學到寫出Django也差不多用了整個暑假,馬季又開鑼了。這個心思還是來年暑假再想吧!而這段時間還可細想怎樣提高評分的命中率,或是怎樣下注。

python Django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6 十月, 2018 英吋 科技, 時事

 

標籤: , ,

iPhone XS, 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

去年iPhone 10週年,蘋果出了3款iPhone model,頂級的是iPhone X,和每年升級版的 iPhone 8 or iPhone 8 Plus。今年也出了3款 iPhone model, 先在9月中出的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和10月中iPhone XR。

iphone-xs-select-2018-group

基本上,iPhone XS和 去年的 iPhone X相差不多,一樣的5.8吋Super Retina 的OLED螢幕,只是CPU強勁多一點和再進化的相機機能,強勁的CPU令AR或遊戲會更順暢。iPhone Xs Max則是加大版的 iPhone XS,有6.5吋那麼大,這和以前的 Plus 加大版概念差不多。當然 iPhone Xs已是天價,HKD 8600,所以 iPhone Xs Max就更把天價再抬高,64G已要9500,256G就過萬了,拿著過萬的手機真是身份的像徵。

至於iPhone XR則是一個相對是廉價版的iPhone X,它捨棄了Supoer Retina的OLED螢幕,而選用6.1吋LED螢幕。在未有OLED螢幕之前,Apple的LED螢幕也是頂級,所以因這轉變能把價格回到6500元,未嘗不是好的選擇。當然iPhone XR還把前置雙鏡頭變回單鏡,而人像功能就全靠CPU計算出來,自己未看過兩者的分別,但是對iPhone X的髮絲效果甚為深刻,有機會要試一試它的拍攝功能,看它差多遠。而iPhone XR的外形則以顏色取勝,所以如果買iPhone XR,就一定不買黑和白,會選一些有色彩的。

iPhoneXR

其實,去年的iPhone X已把新亮麗的焦點全包括了,如臉容辨識、雙鏡頭、人像攝影和OLED螢幕,所以今年的真的不甚吸引。除了強勁的新CPU外,最吸引的應該是雙咭機,這是iPhone第一次有雙咭機,是回應中國大陸的需求。如你需要中港兩地跑的生意人或悠閒人,這雙咭機或許是方便一點,但是我看大部份人已習慣真的拿著兩部手機,公司手機和自己手機,一下子變回一機兩號,反而覺得不便,最擔心用一部手機會誤打誤聽或誤發訊息,影響可大可小。

通常新出的iPhone model,就會把舊的降價。可是今年就不同。iPhone XS推出後,iPhoneX就馬上下架,成為最短售賣週期的iPhone。反而去年的iPhone 8 和 iPhone 8 Plus還是繼續買。這個安排,主要是因為iPhone XR的推出,它是iPhone XS的廉價版,如果讓iPhoneX降價,它就變成iPhoneX 和 iPhoneXR的直接競爭,所以iPhoneX真的變成十週年的記念版,去年不買,現在想買也不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2 十月, 2018 英吋 時事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