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朋友

日出歡樂滿濠江2016

一年一度的澳門馬拉松已成為我們日出長跑會的指定活動。去年只有5位會員出賽,今年已上升到8位。除了參加比賽,最重要的還可四出嚐試澳門美食。上次的日出歡樂滿濠江,食了米芝連的意大利午餐和純正的葡國晚餐;今次CSO再次精心安排,務求各會員賓至如歸。

12月3日(星期六)早上十時,我們一行十人乘TurboJet到澳門,從碼頭乘穿梳發財巴士到漁人碼頭的巴比侖酒店,再步行到隔隣的萊斯酒店,這正是今天午餐的地點。漁人碼頭是十年前的新景點,可是隨著路氹的快速發展,漁人碼頭的魅力也迅速下滑,數年後漁人碼頭已變成廢城,到現在,火山、迷城商場、阿拉丁堡壘等已在重建中,期望日後以另一面貌展現。整個漁人碼頭就只餘下萊斯酒店和巴比侖娛樂城。這萊斯酒店地處漁人碼頭的盡頭,是頗為偏遠,而正因偏遠,有另一份寧靜的感覺。樓高五層,房間只有72間,是一間特式精品酒店,外形是十八世紀維多利亞時期,以湖水綠和白色為主色調。在外圍影過大合照,便走進地下的餐廳。這酒店餐廳的價錢相宜,午餐也只用100多元,這個價錢在香港超值。價錢雖便宜,午餐的水準仍是酒店級數。我們點了6個午餐,再加上數個小吃,在這裡吃吃喝喝,閒談吹水。

吃過午餐,便到金沙酒店乘發財車到路氹,威尼斯人酒店和隔城的假日酒店。今年澳門有兩間大酒店開張,就是巴黎人酒店和永利皇宮酒店。休息過後,又再出動,先去巴黎人酒店,看一看那1:2的巴黎鐵塔,可惜今天天色灰濛濛,巴黎鐵塔在這樣的氣氛下,未算吸引。遠望時,塔上的閃燈閃過不停,可是當我們走到塔底時,又沒有任何閃動。其實以拍攝效果,商場內的小型或中型巴黎鐵塔更吸引。唯有繼續前行,去我們今晚晚餐的地方,地點就在明天比賽運動場附近。利安咖啡屋,沒有華麗的裝璜,但是菜式的水準是上成,就連普通的蒜蓉西蘭花也特別美味、葡國乳豬、葡汁時疏、咖哩牛腩、燒雞飯、燒羊架、牛肋骨等等。

飯後再乘的士到永利皇宮酒店。這酒店以外圍變化多端的音樂噴泉聞名,下車後便繞著酒店外圍走,在一個人工湖上,噴泉伴著音樂跳躍飛舞。每15分鐘表演一次,表演約3分鐘。除了站在湖邊觀賞,還可以乘搭免費的纜車繞湖半周,從高處觀看。排隊的人龍並不太多人,十數分鐘,我們便可上纜車,而這時音樂噴泉又再開始,我們真的可以從上空觀賞。這纜車十分寬敞,可以坐6人,比海洋公園的大得多。路程不算太長,在轉彎處會帶來意外的驚喜,想不到轉直角彎是那麼刺激。纜車的總站就在酒店2樓,隨後我們再遊覽這金碧輝煌的永利皇宮酒店,才返回酒店休息,準備明天的賽事。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12月4日(星期日)早上5時出發,6時正半馬起步,6時15分我們的迷馬也起步。以距離來說,當然迷馬選手早些回來,當我們迷馬步隊開開心心拿著完成牌,先去附近的麥當努餐廳休息一會,8時半才再去迎接兩位半馬選手。其後再去官也街吃地道的早餐:豬扒飽和撈粗,可惜豬扒飽只是一般,未算吸引。其後再行路回酒店,在天橋上為全馬跑手打打氣,很多跑手都因我們的打氣聲而再發力向前跑。回酒店,洗過澡,休息一會,便Check-out,再乘發財車到澳門舊區,吃了一個簡單的中式午餐和購買手信,才乘巴士到碼頭回香港。

這二天,又是一大群人四出飲飲食食,日出跑食會未跑先食,跑完再食,就是跑跑食食,良朋歡聚。幸好澳門地方雖小,但是美食頗多,最適合我們一大群人四處遊走。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8 十二月, 2016 英吋 朋友

 

標籤:

有朋自遠方來之四(吃喝玩樂篇)

濤社的創會會員之一,鷹同學,已有好多年沒有聯絡了。自十四屆大班房成立,遠居海外(澳洲)的他終於連上一線。今年十月,他由澳洲飛往加拿大參加哥哥的女兒的婚禮,回程時順道停留香港數天和各同學相聚,更會到維園和我們日出長跑會打招呼。

星期六的旁晚,天氣開始轉涼,氣溫由早一日的29度下降到20度。星期日的早上,更下起大雨來。原先在緩跑徑的某長椅集合的,亦因天雨的關係改為游泳池的大堂。鷹同學的近貌和中學的轉變不大,應該說沒有什麼變化,在大班房內是已知的事實。他臉色紅潤,談話溫雅,亦和以前沒有兩樣,歲月並沒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跡。畢業後,我們還有一段時間在濤社,所以和他沒有相見也有20多年。打過招呼後,便開始我們今天的跑步活動。那時,雨還是下過不停,幸好雨勢漸漸轉細,於是眾跑手開始做熱身運動,下著微雨下,來一次雨中跑步。而鷹同學已在早上跑了幾個圈,現在他教其他不跑步的同學耍太極。跑完步,打完太極,又是大合照的時間,各人都爭著和他合照。隨後便到附近的酒樓飲茶。今天由於人數太多了,我們不能去常去的餐廳食港式早餐,這是日出長跑會的不成文規矩。在酒樓,我們已訂了二張枱,因為還有一些同學未能參與跑步,又要來和鷹同學聚舊。一個又一個按時來到酒樓,鷹同學就在二張枱來來回回和各同學閒話多年的際遇。在酒樓內,我們的談話或笑聲有時太大,引來其他茶客的特別目光。


其實,二個多少小時的茶聚,還是意猶無盡,而江大哥已私下再約了鷹同學晚上到他家中再聚。除了鷹同學,江大哥更邀請了虎同學夫婦(他們也有一年多沒見面了)和陳同學(他剛在早上完成了75公里行山的壯舉,也拖著疲憊的身軀到來)。當然還有常客鍾同學夫婦和譚同學,今晚就成為濤社的骨幹成員聚首一堂的時段,人數雖然比早上少,但是多年的老友聚首,話題是更闊更廣,N年前的往事也在談話中一個一個翻出來。
IMG_6322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4 十月, 2015 英吋 朋友

 

標籤: ,

十四屆大班房之五(一週年)

去年的9月27日是我們十四屆大班房的第一個晚宴聚餐,那時香港的雨傘運動剛剛開始,應該是說那場運動剛開始,還未正名為雨傘運動,而我們的大班房的名稱也同樣還未正名,Group的名稱是SGSS14屆同學。那一夜,除了和一些常見的同學聚首一堂,還看到一些特別少見或畢業後從未相見的舊同學,更有三位老師來臨,這次的聚餐真的意義重大。大家都相當珍惜這次的重聚,隨後,各人都在WhatsApp Group內繼續暢談舊日往事,妻(夫)兒子女的軼事,自己的趣事,有同學又起了新的花名,真的有說不完的話題。群組每天有500多個Messages,在那時,我也說這樣的激情應該不能維持得太久,二、三月後便會淡下來。可是雨傘運動也在三個月無奈地退下來,而我們的大班房還繼續向前,繼續招攬一些失散的舊同學。或許人生過了半百,忽然重遇一班往日的舊同學,那五年的中學生活,各人的性格大致上也有一定的了解,對這些新的舊同學不用再摸底,談話內容更可無拘無束,真的是談天說地,什麼也可說一番。而各人都會在班內找到自己的位置:每日一花,澳洲的同學把自己花園內的花朵每天上傳一張相;天氣男郎,每天報告香港天氣,提醒各人小心酷熱或有雨時要帶傘;又有每日一歌,讓各同學重溫一些經典名曲。去旅行時,分享照片更是少不免的動作。就這樣,這大班房不知不覺就到了一週年了。

去年的聚餐是慶祝畢業35週年,而今年再不說36年,而說一週年,這有點像從新開始,從新起航的味道。今年的出席人數只有20多人,不及去年。這是難免的,因為要遷就各人的行程日期是超高難度的,就讓隨緣吧。而每年總有海外的同學回港探親,我們總可找個藉口出來聚會,真的是今次不見下次見。今次的聚會,有三位同學是去年沒出席的。四野美人之一已在上次Karaoke出現過;另一個是肥熊,S1的班長,剛剛加入大班房二個多月,是植物科的專才,解答一切栽種植物的問題。一入班房就變成活躍份子,可是個月多前又突然退組。而為了一週年聚餐又再次入組;另外一個神秘同學,到了當晚才知道,原來現在是律師的林同學。又是一個36年來完全沒有相遇過的舊同學。大致上的輪廓還在,就是頭髮短少了,身形和以前差不多精強,閒談間得認他已跑9年馬拉松,資歷比我還高。在當晚,他亦正式加入我們大班房,可是,在翌日,他又退組了,成為我們最短時間的同學,或許他並不習慣大班房內胡趨的習慣,畢竟,身為律師字字珠璣的。

一輪的美食,中場後又是我們唱校歌的環節,有同學更邀請海外的同學一起唱。還有不用幸運的抽獎遊戲和最重要的大合照。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5 九月, 2015 英吋 朋友

 

標籤:

十四屆大班房之四

十四屆大班房的活動,一個接一個,像流水淙淙的河流一樣,永不止息,或者應該說細水長流。自去年9月27日重聚後,我這個網誌也寫了3篇了關於它的活動:十四屆大班房(10月)、又見十四屆大班房(1月)和風雨中的都市BBQ(5月)。當然大班房的活動並不只有這三個,而是因為太多了,我只揀一些比較特別的活動記錄下來。五月中,弄了一個都市天台BBQ後,又趁著有海外同學在6月中返回香港,又攪了數個活動。回來的有暫住英倫的石頭先生和北京的刀兄,刀兄已不是等一次回港相聚。

第一個活動是最普通的晚宴(6月18日),為剛回來的石頭先生洗塵。那晚由於我剛從台灣回來,未能參加。第二個是Karaoke之夜(7月6日)。在這夜之前,剛好有二個新的舊同學加入大班房,大班房的Msg又活躍起來。而更有兩位舊同學未加入但想出席這Karaoke之夜。久違了的同學出現,令這次Karaoke之夜更加別具意義。而這兩位久違的同學更是被予為「四野天后」其中兩位。以前甚為前衛的她們,35年後的今天,改變多少,各同學都想一睹其真貌。記得大班房也攪過這類的Karaoke之夜,但是人數就沒有這次那麼多人參與。

同學們中,有一兩個是咪霸,為免輪候時間過長,於是相約一些相熟的同學早一點到CEO,唱夠就吃自助餐,不用爭咪。那晚,5時半後,我便來到CEO的大廂房,一間可以容納20多人的K房,石頭同學已和幾位比我更早到的同學閒談。身為4子女的父親的他(是眾同學中最多產的),在英國就全心全意當個柴可夫司機負責接送眾子女上學,每每要駕駛100多200公里,就是為了接女兒回家渡週末。6時半過後,要上班的同學亦下班來到K房。而久違的兩位新的舊同學亦相繼出現。而這兩位同學是同班的(4S1及5S1),本應相熟,無奈以前自己在班內並不是太活躍的,更和「四野天后」不甚熟絡,所以她們對我亦沒有什麼印象,畢竟相隔35年了。經過這一夜的敘舊,兩野天后亦答應加入大班房,又把房內的氣氛變得沸騰起來。
image1 (1)
由於有一些同學未能參與Karaoke之夜,未能和石頭先生一聚,於是又有同學約了7月10日一個早茶聚會,地點是上環的蓮香居。蓮香樓我是嘗過,感覺是食物水平下降不少,到蓮香樓只是為了懷緬舊日茶樓風貌。而蓮香居還是第一次到,其實8位同學大多是頭一遭來這茶樓飲茶。大致上,蓮香居的佈局和蓮香樓差不多,只是蓮香居更大更寬敞,點心也是用點心車的。食物的質素比蓮香樓好。最後最令人懷緬的竟是掛在牆上的菜單,那古舊的中國數目字已經差不多消失了。
image1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6 七月, 2015 英吋 朋友

 

標籤: ,

巨大生日咭

在以前,生日收到生日咭是十分平常的事。就算少,總會收到幾張生日咭。可是到了現在,身處在網絡年代,Social Network的世代,實體的生日咭就真的沒有收了。就算收,也只有信用咭寄來的生日咭吧。我就真的有數年沒有收到生日咭。不是沒有人再祝福你生日快樂,而是形式改變了。今年的生日,我就收到很多在Facebook 和 Whatsapp裡的生日祝福。生日咭,就像聖誕咭一樣被歷史的洪流捲走。可是,實體生日咭的好處,除了在當時作為一點裝飾外,還可以讓日後重溫。Facebook 和 Whatsapp的祝福句子,應該是很少和很難再找出來懷緬一番吧!

自己是愛收集舊物的人,以前收過的生日咭總會保留下來,方便日後觀看。可是這些在藏經閣的舊物,通常只會在搬屋時或買新櫃時,才會整理一次,翻看一次,懷緬一次。看看年份,看看那些簽名,再緬懷那逝去的光陰,再溫馨一次。我就在年初的大掃除,大整理時,看了一些生日咭。突然想起自己也曾收過一張巨大生日咭。說是巨大並不是過份,是我收過或看過最大的生日咭。可是由於它真的是巨大,它並不是放在普通雜物櫃裡。於是自己再到雜物房找尋。在翻開那些常看到的雜物,終於在深處找到了它,它就放在我的一幅大相架旁。

它的真實大細:43cm x 62 cm,如翻開就是 86cm x 62 cm,如一張大報紙。是我在G公司工作時,各同事簽了名,寫了句子,送給我的。是二十年多的事情了。G公司不是一間太大的跨國公司,香港是遠東區總部,在香港只有50、60人。而我們IT就只有五、六人,而最相熟的其他部門就是財務部,行政部。其實自己並不喜歡攪生日派對,總覺得有禮尚往來的感覺。當然,自己也不會離開群眾,有生日咭傳到我面前,我都會簽上名,有沒有再寫上一些祝福句子,就看當事人和我有多熟。

記得收到這將巨大生日咭時,真的很感動。內心說:要不要這麼誇張呀!那時,自己的職位是系統分析員,負責解決系統上的任何問題,由於人手少,很多時都要親力親為。了解問題,找出原因,提供解決辦法,正是每日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久而久之,在公司我有一個外號:黃醫師。有問題來找我是看病;看病的人太多,就要派籌。公司細,同事就像一家人般每天相處。沒有公司政治問題,那幾年是做得蠻開心的,因為返工有家的感覺。

這張生日咭是入在一張巨大的信封,From : All of Us, To: Doctor Wong,還有Handle with Care !的字句,而且同事還貼上一角郵票。咭的內容,其實已完全淡忘了,只記得咭是巨大的,現在當然可以翻來再看一次:”101 ways to tell when you’re over the hill”,而最值得懷念的當然是內頁,各同事都在咭內寫了句子。行政部的彼得方,就是在三年前跑完渣打半馬,在衝線後遇到他,看見他手中的全馬紀念牌,再經他的鼓勵,我就決定來年升級挑戰全馬。他的簽名是一個笑臉的男孩。還有那個星加坡的女同事,由於我不會隨公司到星加坡,所以要她來香港一年,學習整個系統的運作。在咭內,她多謝我對她的關照。那一年,除了要教她系統上的知識,還要處理她的感情上的煩惱,對她像妹妹多一點。幾年後,有一次到星加坡工幹,我也有去參觀她的組屋。那時她已是二個小孩的母親了。還有我的超級大好人的上司,Victor,就好得過了界線。

這張生日咭是1994年的,已經有21年了。大部份同事已失去聯絡,那時還沒有Facebook 或 Whatsapp 群組,很容易離開便沒有往來。無論如何,希望各人都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9 五月, 2015 英吋 朋友

 

標籤:

風雨中的都市BBQ

天氣是難料的,就像女人的心情,十分飄忽。早在半個月前,我們十四屆大班房的攪手已定下這個日子,在北角半山,雲景道上的某座大廈的天台,作一個都市內的BBQ,以維港璀璨的夜景作伴,和眾同學把酒言歡,再品味和重溫燒烤的樂趣。上星期整個星期天氣是好到不得了,就只有週末開始轉為間中驟雨及雷暴。在星期五晚,還在群組說:明天早上十時視乎天氣情況,才決定是否要更改地點。可是星期六的天氣依然這樣飄忽。起床時,還是陽光普照,出門食早餐時又是烏雲密佈。看著手機上的訊息,攪手們最後決定按原定計劃,六時恭候,BBQ風雨不改。

今次攪手主要有三位,大嫂、細嫂和表嫂(鍾同學)。今次的場地正是鍾同學哥哥借出家中的天台。決定後,三位攪手便開始張羅今次BBQ的食物和場地佈置。星期六那天,在下午時份,雨勢下得最大。細仔問:這麼大雨,怎樣燒烤?我說:最壞的情況,如不能生火,唯有用鑊煎吧!其實,自己也未過現場,也不知有多少後備方案。自己只是個參與者,就只能相信攪手的判斷。中午那場雨真的下得夠大,幸好是下得大,個多小時後,雨雲已變得薄薄的。4時半,我已看到一些現場相片放到群組中,於是和太太乘的士前往雲景道。乘升降機到頂層,再直接走樓梯上天台。不用進入屋內,這樣就不用那麼多人打擾鍾哥哥的家了。

走出天台,便看到眾攪手正忙於整理食物。太太也為了這BBQ,做了三種自家製麵包。在半山的天台,景致十分開揚,有足270度的視野,整個維多利亞港,太平山和中環的摩天輪都清晰看到。向前望,除了一座大廈擋了少許景觀,其餘的都比我們這座矮,遠可以飽覽維港,近可俯瞰維園。更由於下雨後,空氣中微塵已清洗,景致份外清晰,就連遠遠的獅子山,大霧山也可以看到。圍欄是下一半石牆上一半玻璃。倚著玻璃並沒有擋著這迷人的景致,又沒有像全玻璃那樣驚心,這設計真的不錯。這場地應該招呼過不少朋友作BBQ,設備非常齊全。座椅是去水的特色尼龍椅和藤製的沙發,再加上叠凳,這天台容納20、30人是卓卓有餘。三個大射燈,晚上不會覺得黑暗。一個大篷傘,可以擋太陽又可避雨。一個洗手盤和流理台,用來整理食物就非常方便。還有傳統燒烤爐和西式石油氣爐,只要雨下得不太大,我們還是進可攻,退可守的。

天公造美,我們頭頂的天空就連薄薄的雨雲也飄走了,或許雨雲已遠去西貢那方向。六時後各同學便相繼來到,於是熱熱鬧鬧開始我們的BBQ。吃過菜沙津,麵包,燒了雞翼,大蝦,其實今晚的食物非常豐富,還有羊肉、叉燒、燒牛肉,魚(大眼雞),魚蛋、各式腸仔,鮮冬菇等等。當我們吃了一半,天氣才又再轉為不穩定。初時,細雨飄飄,這絕不影響我們燒烤的樂趣,各自繼續精製自己的雞翼或肉類,只是椅子都濕了,而各人只能站著吃。吃過生日蛋糕後,雨又再下來,今次雨勢再大一點,於是大部份人退回大篷傘和入門處的有蓋地方。就只有數位持傘人仕繼續作戰,期望把帶來的食物盡量製作,在各人合作下,這食物清理行動異常成功。到最後就是清理場地,打著傘,清理垃圾,盡量把場地還原,交還給鍾哥哥。這時的雨勢亦是最大,亦正好證明我們的合作精神。幸好我們的大合照在晚上未下雨時已拍了,各人也把現場氣氛放到群組,好讓未能參與是次活動的同學或海外的同學分沾我們的歡樂。真的,天氣雖未全面配合,但是亦無損我們的興致,一個風雨中的BBQ更令人難忘。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9 五月, 2015 英吋 朋友

 

標籤: ,

行山篇—釣魚翁山

日出長跑會每星期維園練跑已是我們的日常會務,現在會員的人數已比創會之時翻了一番。活動除了跑和食之外,5月1日(勞動節)還舉行了第一次行山活動。因應各人的體質不同,我們的行山小組組長陳同學選了一條大家都適宜的行山路徑,將軍澳的釣魚翁山。

上網翻查資料,原來釣魚翁山是西貢三尖之一,名氣不細。在西貢,最有名氣的當然是第一尖蚺蛇尖(高468米),第二尖是釣魚翁山(高344米),第三尖是睇魚岩頂(高240米)。對我來說,釣魚翁山的難度並不算高,尤其是我剛在星期一從昂平(高450米)走上鳳凰山(高934米),一口氣攀上近500米,所以對自己的體能絕對有信心,更何況釣魚翁這段路只有最後100米攻頂才真的要走畢直的小徑,而且如要輕鬆一點還可以走繞山腰的路段,真是老幼皆宜,各取所需。
IMG_3490

相約在9時30分在坑口的B1出口集合,各人都十分準時到達。一行14人便開始出發。從網上的資訊,我們可以乘綠巴到五塊田才正式起步,可是領隊陳同學則主張直接由這裡出發。首先我們要穿過商場,經過海悅豪園、煜明苑,再經過一條行人天橋,沿著田下灣村的田洲路行,往山邊走。到達半見村的路標,便開始走上山小路,十分鐘便又回到大馬路(孟公屋路,是清水灣路的旁支)。這一帶有不少三層高的村屋,裝修豪華,而且在路邊還畫了不少畫地為界的車位,住在這裡的人,以車代步是少不免的。繼續往上走,不久,我們終於進入我們的行山小徑。

今天的天氣並不太理想,集合前看似烏雲密佈,會有大驟雨。可是起步後又迅速放晴,在27度的溫度下步行一小段已開始流汗,天氣是侷一點,這和我在星期一行山的境況差得遠。當然和一班好同學行山走走,心情又自不同。

走上二個小山坡,我們便與五塊田的路段會合,正正式式踏上釣魚翁郊遊徑。兩旁的草叢長得甚高,沿路大部份的路段都給遮擋著,沒有寬闊的視野。從網上的資訊說,在某個位置可以看到釣魚翁為甚麼可以稱為三尖之一。我們都找到那位置,只可惜與那尖相距甚遠,拍攝下來也不太突出。今天是假期,和我們一樣出來郊遊的人也不少,走在這郊遊徑上就遇上不少行山人仕,有的更是跑山的,有的帶狗散步。這段郊遊徑並不難走,只是今天的天氣不大好,沒有清風和陽光。有一段路又可看到整個將軍澳的日出康城。差不多走了2小時(由起點計),我們終於來到釣魚翁山。領隊說:要攻頂的走上山的小徑,要休息的只要繼續前行一小段再等候,於是我們分為二個小隊,7人攻頂,7人繞山行。我當然是在攻頂的一隊,我們首先上一段山坡,又與另一小徑會合。從這裡,我們可清晰看到這段畢直的上山路。這段路並不好走,小徑並不像一般已平整的小路,只是一段石與泥由人行出來的小徑,而最麻煩的,今天的遊人眾多,上山的多,下山的也不少,短短的小徑便擠滿遊人,經常要停下來避人潮。其實釣魚翁山並不高,更何況我們已在半腰,要攻頂只是多走70米罷了。來到頂峰,各人和遊人都坐下來休息,原先陳同學說我們可以從這裡飽覽整個東海,可是這時只見白霧一片,就連山下的風光也看不到,東海更是個遙遠的名字。休息一會,便從另一端走下山。小徑還是像上山那段的模樣,並不好走,而下山的難度比上山更高。7人組在互相扶持下,有驚無險地走到會合點。繼續前行,領隊想走了一段,帶領眾人走入一條隱蔽的路徑,可惜的,那隱蔽的路徑真的非常隱蔽,走了一小段,還是退回原點,再沿正路下。最後,我們終於來到公路,清水灣道,今天共走了3個多小時,近7公里。隨後乘車回將軍澳飲茶。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4 五月, 2015 英吋 興趣, 旅遊, 朋友

 

標籤: ,

又見十四屆大班房

自去年9月28日的35週年舊同學聚餐晚宴後,這個WhatsApp群組不斷擴大,由香港的小組,變成國際組,把身在海外的眾舊同學拉在一起,有北美(加拿大東岸和美國東西岸),澳洲雪梨、星加坡、英國和國內北京,現在已有50多人了,Whatsapp的上限50人也或許因我們而增多了。網上聊天,還是和相識的比較有意思。或許我們真的隔了太久沒有聯絡,真的有說不完的往事和近況。和雨傘運動在9月底一齊起步,雨傘運動為香港帶來翻天覆地的爭論,二個多月後,隨著金鐘的清場行動,終於由璀燦回歸平靜。可是我們這個大班房還是沒有停下來,繼續以一天500多個MSG衝擊各同學的手機。

原先我以為各人都是一時興起,柴娃娃地談天說地,個多月後也會回歸平靜。可是,每一天,除了幾十個早晨和早睡的訊息外,很多的對答,真的能讓各同學抱腹大笑,而且在班內的能人異仕也多,只要說出一個問題,如失眠、腳腫、耳水不平行,總回收到其他同學的好意見,各人都憑自己過往的經驗和學識提供意見,分享心得。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老板無理取鬧,工作上的朋友的背叛,或者生病(當然要在群組內說出來),更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慰問和開解,溫馨濃情,點滴在心頭,不開心的心情也會給這些正能量的支持慢慢淡化。

感人的事真多,遠在加拿大的鄭同學,自己是Digital Printing的老板,二話不說,就把我們個多月來上載的相片,打印成月曆,再寄給各同學作為聖誕禮物。香港的同學當然中央處理,由鍾同學收了再分派給各同學,中環幫又弄了一個午餐聚會分發月曆;而李同學更備了自家製的腰果,剪了個新髮,才到北角區取月曆;總之,各同學都會為這份珍貴的聖誕禮物而感動。除夕夜,周同學提議玩WhatsApp倒數,參加者各自選取號碼,再按時逐一發出,玩法頗有趣。首先是香港時間9時,先和澳洲幫一起倒數,隨後當然是香港倒數。那時,自己沒有參與只是旁觀。誰知第二天起來,再看MSG,才發覺各同學玩得不奕樂乎,而且食髓知味;再為星加坡倒數,然後是英國、美加東岸,最後是西岸,終於完成這個Round the World的倒數大行動。身在澳洲的曾同學,花園大而夫人種花,於是每日一花,把那些花的美態拍下來,和我們分享,現在曾同學已變成我們的花神了。

除了網上聊天,在這幾個月內更有多個的聚會,首先是加拿大的Reunion聚餐,繼而澳洲幫的Reunion聚餐,最後香港在12月28日也再有一個聚餐,因為有三個海外同學(加拿大和美國東西岸)剛好回港。其實,還有午餐短聚;Karaoke齊高唱,盡唱當年首首金曲;大嶼山分流郊野行,盡吸香港山水的靈氣。每次的聚會,照片總會快速地放到群組,讓未能出席或身在海外的同學們也可分享各人的歡愉。

上次曾寫過:就讓我們瘋癲一個星期、一個月吧!!
時間已過了3個多月,各人還未有任何意願退下來,就看這個群組可延伸到何時。

舊的新同學,新的舊同學。就讓大家從新認識吧!

IMG_9566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6 一月, 2015 英吋 朋友

 

標籤: ,

十四屆大班房

9月28日是和平佔中(雨傘運動)的開始日期,到現在已過了差不多一個月了。佔中運動的宣佈是在零晨,而那在9月27日晚上,亦正是我們35週年舊同學聚餐晚宴。我說過,這晚宴是經WhatsApp聯絡的,一個加一個而慢慢聚集到這麼多失散多年的老同學。理論上,這羣組在宴會後再上載一些照片,這群組便會慢慢趨於平靜,直至下次敘會才會再熱鬧起來。但是世事就是這樣的不可預知。

在10月中,雨傘運動在香港天天有變化,有人在這羣組發表一些佔中運動的意見,一輪的各說各話,最後還是免傷和氣,不談政事,只談陳年舊事。而這時剛好新加一名在北京做事的舊同學,他以前已經出名多嘴,話題多多的他馬上把大家帶到無限的中學生活中。話題適合,不多表達意見的同學們也走出來,互相吹水,群組開始熱鬧起來。更開始牽引更多海外同學進入這羣組,於是有幾位澳洲幫、北美幫(加拿大和美國),英國、星加坡,一下子,這羣組便成為國際同學會,還起了一個SGSS14屆大班房或簡稱大班房。Round the world and Round the clock, 自10月14日起,這群組便以排山倒海的氣勢,衝激每個人的手機。每天最少500個msg,看也要半小時,如果要回應某個題目,便會用上更多的時間了。

話題中,大家最感興趣的,莫過於Class DNA。在筲官,編班不是採用精英制,一級有四班,每新學年,四班同學又像洗牌一樣,從新組合,所以四班的同學,應該都有機會同班的,當然也有機會5年也無同班的情況。在這群組,我們把我們所讀的班別,由F1到F5或F1到F7排出來。這是看似容易的事情,但是時間真的太久了,很多同學也記不起初中的班別了,我自己也弄錯F2的班別。於是熱心的同學上載以前的班相,讓各自相認。除了Class DNA,舊相片分享當然是最讓人懷念的,尤其是,F1,F2的照片,那些幼嫩的面孔,矮小的身材,看了也會笑出來。再且有些同學的變化實在太大了(這是和F4F5相比),看多次也是認不出來。

陳年舊事的話題,一個接一個,就是說也說不完:學校舉辦的畢業大宿營(黃宜洲),自己同學攪的大露營(大浪西灣),官塘幫說他(她)們乘搭渡海小輪上學的樂趣、筲箕灣幫也說他們行柴灣道長命斜的苦況,不成氣候的北角幫,反而最人強馬壯的柴灣幫就沒有多表達上學的情況。
很多的回憶就一點一點的找回來,原來F2自己曾上台表演話劇;F3,又有同學整蠱老師的往事。自己從來就不太喜歡這樣的群組閒談模式,最後還是趁熱鬧不時加入某個某個的話題。老實說,看著各同學的真情對話已覺開心,能加上一句兩句已是樂在其中。

科技的進步,就這樣把我們十四屆同學本是分散各地,天各一方拉在一起。雖然未能看其面貌或和他們握手問好,但是從他們寫出來的句子,就像站身旁說話一樣,大家就在這WhatsApp大班房一起上堂、一起閒談,一起找尋失去了的快樂往事。

就讓我們瘋癲一個星期、一個月吧!!

以下是我1D的班相
1D_Photo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7 十月, 2014 英吋 朋友

 

標籤: ,

35週年舊同學晚宴

9月27日(星期六),是中學同學畢業35週年聚餐,約有3圍檯的人數那麼多。雖然,最熟的同學,差不多每星期也相見(一起跑步),而又一部份同學,每年也會見面聚會。但是,在晚宴中,真的看到35年沒有見過的中五班主任,還有2個30多年沒見的同班同學。內心真的非常感動。記得上一次這樣大型的舊同學聚餐已是8年前了,感覺沒有這麼強烈。

其實,早一個月,聚餐便開始籌備,各人各自在WhatsApp報名。在當時,在名單中已看到陳老師的名字。但是姓陳的老師真多,一時間也沒想這位陳老師就是自己的班主任(當晚來了三位老師,就有二位陳老師)。在當晚,第一眼看到她時,一時間在腦海中不停盤旋,她是誰?畢竟35年了,那時她還是剛畢業不久出來做老師,走馬上任成為我們S1的班主任。到現在她已經退休二年,她的輪廓還在,身形和以前差不多,高高瘦瘦,完全沒有發福的外觀,就是一時間不敢相認,和其他同學確認過後,才開始閒談。她在母校筲官工作一段時間,才離去,後來又再回筲官工作,一做12年,退休時是副校長。
2014-09-27 22.52.51
另外,一位同學35年沒見,但是看到的一頭白髮,冠絕眾同學。何同學的名字當然記得,只是眾同學都叫他任總多一些。另外二名同班女同學,嬌姐和霞姐。嬌姐是濤社創會成員,但是在濤社一、二年後,便沒有再參與活動了,30多年沒見。而霞姐未有出席8年前的聚餐,真的又是35年不見。雖然兩位同學都有這麼多年沒見本應生疏,但是畢竟是同班同學,總比其他班的同學熟絡。再且,近這一年我也和她們在Facebook相認了,看到她們的近況,所以感覺並不疏離。

晚宴前,是閒談再閒談,有說不完的話題,不會靜下來。晚宴中,有二個特別程序:第一個是唱校歌,30多年沒有唱校歌,但是歌詞還是十分清晰,不知是歌曲寫得易上口,或是歌詞填得容易記,還是我們還沒有忘懷我們的中學生活。第二個是各人自我介紹近況,一個個站起來,先自報姓名,再說近況。吃過晚宴後,最後是拍合照的環節。首先,先拍中一各班的班相。真的有意思,中一同班,就是40年的同學,不是35年那麼簡單。畢竟人生有多少個四十年?1D的同學,40年後的今天又可相見相認。完成中一,再拍中五班相。S1的同學又可濟濟一堂。拍了這些班相,才知道原來中一和中五都同班的同學竟有三位同學出席今次晚宴。和我一起跑步的鍾同學,上面說的霞姐和以前人仔細細的姚同學。最後,當然是大合照。

有人說:這樣的同學聚餐應該多舉行,讓舊同學多相見。可是我卻覺得每年一次就沒意思,要相隔久一些,才有凝聚力,才能引出一些更「隱世」的同學出來。


2014-09-27 22.48.10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7 十月, 2014 英吋 朋友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