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隨筆

第1001篇網誌

本網站始於2009年5月6日,經過11年半的努力,今天終於寫了第1001篇網誌。為什麼不在1000篇作一個階段的總結?其實我已有太多的段落總結,我每年都會有一年的回顧,看看自己寫作的方向,口味是否有改變,所以今次就不希望再作總結,而是希望在1001篇作為一個階段的延續,有意猶未盡的意思。下一個1000是十年後,還是早過十年後? 其實身為癌症病人,也不能想得太遠,所以我只會繼續努力寫我的網誌,能寫幾多,就寫幾多。

以前自己做IT Manager的時候,習慣作3年或5年的計劃,就少有10年計劃。有了計劃(Roadmap),就想辦法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向前衝。當遇到困難就坐下來細想如何解決,那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那些非自己能力範圍內,再調整計劃(大改或微調),繼續向前衝。每年更會審視過往一年的經歷,看看自己所走的和Roadmap差多遠。自己很喜歡這種工作模式,Roadmap定下的目標就好像是自己身在大海時看到的燈塔,引領前路。老實說,世界不停地改變,全球經濟環境、各國的政治取向,公司的發展方向都會令已定下的Roadmap大改或小補,唯一不變的就是要順應IT大潮流的方向前進,太快或太慢也是不可取。

說回自己的網站,今年在11月頭收到幾個訪客的留言。以前寫網誌,甚少收到留言。但是自從起了牛牛抗癌誌,把所有有關自己抗癌的經歷放在一起,一個頁面(網站的右上角)就多了很多訪客,更多了留言。大多數的訪客都是查看造口或大腸癌的問題。今次這幾個訪客,一個來自台灣,他說已看了我的網誌二年,在這個月內,不時和他交流大腸癌的經驗;另一位女訪客,也說看了我的網誌有二年,她還感謝我的詳細記錄比左好多參考比同路人年。還有一位新的女訪客,問癌症問題,於是就和她email了幾天,盡量解答她的疑問。

真感恩,原來自己的小小網站竟然得到這麼多人的支持。上個月本網站更創下每月新高的點擊率(3916),平均一天是130次。

 
2 則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 十二月, 2020 英吋 隨筆

 

標籤:

濕濕的五月天 2019

自己時不時會寫一些有關天氣的網誌,記錄那年那月或那天的天氣情況。最多寫的是霧春三月,五月,炎炎的夏日,寒流的日子,或是不寒的冬天。而最多寫的月份,竟然是五月:
2009- 五月天
2013-三月、五月天
2014- 五月天
2018-五月艷陽天
加上這篇,一共五篇之多。人是善忘的動物。那一刻、那一天,或許印象非常深刻,可是隨著日子的流逝,那深刻的印象慢慢變得模糊。就像到了今年的五月,以忘記了去年是五月是怎麼樣。回看去年的網誌,原來是五月炎陽天,氣溫高達35、36度,熱浪長達15天。去完歐洲的我們亦感受到炎陽的威力。而今年的整個五月,差不多每天的天氣預告,都是密雲有雨,間中有雷暴。幸好,今個月天文台的預告並不太準確,有幾日都是陽光普照大半天,帶來意外的驚喜。當然整體上,整個五月都算少見陽光。

天氣是反常的:去年的五月是熱,今年就是濕,多雨水;不知今年的夏天是如何?翻看自己的網誌,應該是夏天越來越熱,來得越來越早:2013, 有七月天 熱夜;2014, 六月炎炎, 夏天來得早;2015, 六月炎炎之二;2018 五月艷陽天。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3 六月, 2019 英吋 隨筆

 

標籤:

五月艷陽天

終於完成旅遊的網誌,可以寫番平常的題材。一些已發生在5月裡的事情,雖然時段過了一截,但是還是值得記下來的。

今年的五月出奇的熱。

我在五月中出發巴爾幹之旅,上機前也有留意天氣預告。除了要去的巴爾幹的數個城市外,我也留意香港的天氣。今次巴爾幹半島的天氣應該是十分適中,不太熱,也不太冷,最合我們旅遊人仕。可是看到香港的天氣,每天也在30度以上,甚至33度以上。由5月17號起,這熱浪連續15天,破了香港開埠紀錄。當我們5月24號從巴爾幹回來,馬上可感受到這迫人的熱浪是多麼的無情,氣溫繼續節節上升,35度,36度也有上到,而香港某些地區,應該是大埔,竟然有38度,真的是熱浪停不了。還未到盛暑,已是這麼的厲害,不知真的到了七、八月時,熱浪是否會更嚴重。

天氣真的有點反常,以前天氣熱,會令水氣上升,空氣中霞氣變多,所以就算天朗氣清,也看不清遠處的景物。可是今次五月的熱是另一種,天氣熱得來像沒有水氣般,如登高遠望,要望幾遠有幾遠。這樣的清晰度,再加上天是湛藍的,雲是雪白的,似秋高氣爽的秋季般多一些,可是溫度就在33度左右的高溫。而且5月裡還有風,通常是微風,有時風勢又甚強,吹過來也不覺悶熱。這樣完全不像以前的熱。

看到天氣晴朗,應該是郊遊行山的好日子。無奈想到33度的高溫,還是避一避。幸好在3月、4月,還未正式轉熱前,我已盡情行山,心癮並不大。基本上,早上醒來已差不多這個溫度。慣於獨行的我,還是忍住不去行山走走,安心在家中寫自己的旅遊網誌,2日一篇,也要用上20天的時間。

六月就多是密雲和大雨,終於為這反常的五月降降溫。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5 六月, 2018 英吋 隨筆

 

標籤:

這個冬天真太冷

今年的寒流並沒有像二年前般的那麼強勁,那年霸王級的寒流一下子把溫度推底到3至4度。可是今次的寒流雖然力度並不算強,但是就非常持久,由上星期一(1月29日)開始計算,到今天星期四(2月8日),有11天之久,如果再計早一、二天,差不多有兩星期,是歷來少見的長冬。

聖誕後,第一個寒流只來了匆匆數天,把近20度的氣溫推底到12、13度。沒有源源不絕的冷空氣補充,幾天後又回復18、19度。而今次的寒流就是第二個,它的持久性令我們真的過了一個寒冬。以前的寒流也是蜻蜓點水般,推底一二天,又回復冬日暖陽。可是今年就不同,每天起來,也是10度以下,真有點不想起來,再臥在溫暖的被窩中。星期二、四是太極班的日子,鬧鐘在7時15分就叫,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賴床。而星期三的跑步練習,就大條道理因嚴寒而取消。當然自己是個有紀律的人,就算再睡也會在8時左右起床。為免著涼(流感正肆虐),起床馬上穿上大抓毛外衣。梳洗後,再換上整套禦寒衣物。可是沒有陽光的日子,總覺得家中的溫度和街外的也差不多,坐在大廳總覺陰寒。自己穿得越多衫,就越覺寒冷,不時手和腳都是冰冰冷冷,這是以前沒有發生過的。不知是否是自己經過大手術,機能已不及以前;還是今年的練跑比以少(少一半以上),所以身體內的製暖功能還未回復以前水平。幸好,這個長寒流不是在去年來,去年自己的身體情況比現在更差,更怕凍,否則後果難料。

這樣長時間的寒冷,不單對我有影響,就對整個香港也有一定影響。自從沙士之後,流感就不時在香港肆虐,夏天有夏季流感,冬天也有冬季流感,而冬季更是嚴重。這輪的冬季流感,把各大公立醫院擠爆。這流感不只發燒流鼻水那麼簡單,很多嚴重的個案更是有性命的危險,今季就已取去百多人的性命。雖說大部份是老弱(65歲以上或8歲以下),但是還有不少精壯的,一個流感就奪去生命,真是無常。而昨天,教育局宣佈,小學和幼稚園提早放春假,為免他們回到學校交叉感染,而有不少學校發生。

又是那句:自求多褔,多做運動,保持健康體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8 二月, 2018 英吋 隨筆, 家庭

 

標籤: ,

iPhone X 用後感

由12月頭開始,差不多用了iPhoneX一個月有多,是時候寫一寫用後感:

  1. 臉部解鎖
    未用iPhoneX還擔心用慣指紋解鎖,會對臉部解鎖有抗拒,可是第一天,就發現這擔心是多餘的。在店內由蘋果店員為我Setup,只要把頭部慢慢轉動,那個隱藏式的紅外線鏡頭便會開始掃描,慢慢上下左右轉一圈就完成。比掃描指紋還快,記得指紋要掃三次以上。另外,雖然臉部解鎖不是百發百中,但是它解鎖的速度比想像快。而且並不需要正面對著手機,就算睡夢初醒,還未帶上眼鏡,手機已解鎖。老實說,它比指紋解鎖更方便快捷。
  2. 雙鏡頭相機
    買iPhonnX主要原因就是這雙鏡頭相機功能,雙鏡頭相機並不是Apple獨創,其他品牌早一二年前也有雙鏡頭相機功能,一個普通鏡頭,另一個是超闊鏡頭。而Apple則是普通鏡頭再加上一個Tele(x2)的鏡頭,拍攝人像模式可以調節景深。一向以來,手機相機的質素無論怎樣美,也造不到景深效果。現在就給Apple突破了這關卡。現在是2x,日後不難造出3x或5x,這樣手機相機的性能和大機就越拉越近了。自己用了iPhoneX個多月,發覺它的相機質素真的超高,相機有Optical防震,相片出來的效果份外清晰,絕少模糊不清。
  3. 移除Home Button
    iPhoneX是全螢幕手機,整個手機面,連唯一的Home Button也移除。未用之時還擔心不習慣,用過後,由底部向上輕輕一掃其實比按Home Button更方便。當然新的介面還要一點時間適應。
  4. 5.8” OLED螢幕
    5.8” 比 4.7” 的iPhone6 大得多,看什麼也大一些,看相片或網頁最是得益。當然自己對4.7”已感滿足,再大只是錦上添花。最重要大Monitor而不會加過多重量,如iPhone8Plus 就太重了。拿上手的iPhoneX和iPhone6差不多,只是感覺厚一些。OLED是比較明亮,就算日光觀看也不成問題。在日光下看手機,iPhone也是一貫比其他品牌好。
  5. 螢幕易爛
    聽聞iPhoneX的螢幕易爛,所以出機後馬上貼上保護貼。可是這些保護貼是薄玻璃的,質量只是一般,在第一星期,手機從褲袋滑出,已有裂紋。原先還擔心真的爆Mon,幸好換貼後證實是Mon貼爛,而不是Mon爛。可是換過新的Mon貼,不久又發現有裂紋,而今次的裂紋細如髮絲,起先還真的以為頭髮絲。對這小小的裂紋唯有忍耐一點。貼保護貼有質量問題,不貼又擔心正接面對撞擊,真的碎了就貴了。
  6. 電池容量
    自己不是整天拿著手機四處跑,也甚少用來玩遊戲,所以電通常不是問題,足夠用一天才好Charge電。

總括來說,除了價錢真的貴上一截,而它的性能真是超班。如果是追求相機性能,這部iPhoneX就會覺得物有所值,否則還是買iPhone8算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0 一月, 2018 英吋 隨筆, 時事

 

標籤:

十號風球(強颱風天鴿)

現在的颱風,十分飄忽。近這幾年,多在菲律賓形成,吹向台灣,入大陸或北上經琉球上日本,比較少吹來香港或海南島那面。可是今次的颱風天鴿在台灣對開海面形成,吹來香港。原先的預測路線圖,會在香港以東一百公里略過。而且形成之初,風力不大,以那樣的風速,掛8號也有點勉強。可是星期一的預測,轉瞬又改變了。這颱風天鴿的風力會續漸加強,有正面吹襲香港的機會。

8月21日(星期一),其實已受到這颱風的環流影響,早上起來,天氣特別覺得焗,低氣壓在上空,空氣像不會流動般,我想悶熱就是這種感覺。那天,還約了舊同事在屯門飲茶閒聊。而屯門是香港出名比較熱的地方,正午來到屯門西鐵總站Vcity(原來是瓏門),氣溫高達36度,幸好相約的地方在商場內,基本上我也不用走在大街上,感受那36度盛暑的威力。其實在這個月內也試過一天半天有那麼高溫,高溫已不再是新聞了。8月22日(星期二),這低氣壓的環流繼續肆虐香港,氣溫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終於平均氣溫36.6度破了香港開埠以來的最高溫紀錄。氣溫平均36.6度,那麼就是說有些地方會更高,濕地公園最熱,錄得最高39度,其次為元朗公園38.5度及深水埗錄得38度。

這兩天就只有悶熱,完全沒有任何風雨。到星期二黃昏,天文台已拋出一個最新颱風路線圖,天鴿已由早前預測的香港已東變成為香港已西50公里登錄。而且網上流傳的消息是「坐八望十」。半天的打風假期,就看它的移動速度是半天還是一天假。我已退休,打風假當然不關我事,但是太太就是有點緊張,畢竟這是正常香港人的心態。

8月23日(星期三),早上醒來,太太已在大廳看風暴消息。原來正如最後預測,在零晨5時半掛了8號強,而且風勢越來越強勁,於8時10分再改掛9號風球,到9時10分再升到10號風球。自己家住康怡,是一個安全的屋苑。不論海面的風吹得如何誇張,經過數排大廈,通常風勢只是一般。從家中大廳的窗戶向外望,也看不到什麼驚心動魄的場面。在家中,看著電視的風暴消息和風暴新聞。今次受災最嚴重的要算杏花村和對岸的鯉魚門,受到大潮,潮水倒灌,杏花村的地下停車場是沒頂,數十部私家車作廢,而潮水拍岸也是氣勢驚人。鯉魚門的低窪處,水深過腰,門前的平台亦給勁風吹毁,要由消防員拯救。另一方面,紅磡的飛船飛撞家中窗框,也驚險萬分。當然這個颱風影響最深還是澳門,從新聞和網上的片段,滿目蒼夷,缺水缺電,真是收拾殘局也要花不少人力物力。期望財力雄厚的政府要花多一點資源在基建上,以防禦下一個颱風的來襲。

杏花邨2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5 八月, 2017 英吋 隨筆, Uncategorized

 

標籤: ,

九寨溝地震

8月8日,四川九寨溝地震,地震的級數是7.0規模,震源深度為12公里,應該屬於淺層地震。由於是淺層地震,破壞力特別強,所以大地震和它的餘震把這個人間仙境瞬間變成煉獄,美侖美煥的酒店(洲際大飯店)變成頹垣敗瓦,而最可惜的就是九寨溝的風境點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這些自然景觀的破壞,就真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現她昔日的美態。

我曾在中國大陸旅遊還未全面開發的時候到訪九寨溝,看過她沒有任何修飾的美態。時間遠在1985年(32年前),真的非常遙遠。那時港澳同胞還要用代換卷的年代,由香港乘大船到廣州,晚上上船,朝早到達,再往白雲機場乘飛機到四川成都,在成都玩一兩天,才乘開往九寨溝的十四座小巴(不是現在的大旅遊巴),要日半的車程才到達九寨溝。在那裡玩了三天多,再乘來的小巴繞黃龍,再回成都。

去過九寨溝,都知道九寨溝是以水不同的顏色和形態來吸引眾遊人的目光。但是現在遭受無情的洗禮,「火花海」的湖水因決口,湖水全流走,乾涸的湖底難言有任何美態;「諾日朗瀑布」也發生嚴重崩塌,變成無數小亂流與一攤泥水;由於不少山體垮塌影響,「五花海」和「熊貓海」等自然水體景觀的水質變得渾濁起來;「雙龍海」和「蘆葦海」大部分被沖毀。從報紙上,看不到「珍珠灘」有沒有破壞的消息。但是在震央附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呢。其實,看到災後的圖片或影片片段,有時真的不忍觀想下去。

仙境變廢墟,這就是大自然的威力和無情。所以每次出外觀光,都要懷著感恩的心情去看去感受,今年上初中班的攝影班,希望可以把美好的地方,捕捉美好的角度,把最美好的記錄下來,讓日後慢慢回味。現在讓我們重溫30年前,九寨溝的美。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5 八月, 2017 英吋 隨筆

 

標籤: , ,

炎炎夏日

今年的7月,天氣的變化有點怪。7月初,是天氣浩熱,陽光充足,隨後是數天的大雨,好像洗去所以暑熱;跟著又是數天的放晴,於是又變得過時晴時雨。在中旬,來了一個匆匆的不成氣候的颱風,在星期天,掛了半天8號風球。全沒有橫風橫雨的情況出現,這比幾天前的持續黃雨、紅雨的氣勢失色許多。可是今天的7月,整體的降雨比以前多,未到月中已超越同期的降雨雨量。而7月的最後2天,竟然因台灣附近起了雙颱風,天氣更變得古怪。

7月28日(星期五),天氣如常的熱,溫度有33度左右。可是在盛暑中,不時還有風吹起,風過處,這暑熱還可接受。可是到了星期六,台灣的雙颱風影響下,低氣壓慢慢地壓下來,氣溫開始上升到34度,走在街上,人像處身焗爐中。晚上睡覺時,氣溫仍然高於31度。自己和太太習慣了不開冷氣睡覺,只把風扇的風速調高一度,勉強還能睡著覺,但總覺熱氣在身旁,睡得不深沉。7月30日(星期日)早上起來,看一看手機的天氣報告,還是31度以上,這整晚也沒有轉涼下來。乘江大哥的專車到維園,氣溫已上升到32、33度。今天的練習還是以步行,由急速的6分鐘一圈到7分鐘一圈。維園的緩跑徑,樹木高大,陰涼有風,所以維園是極適合暑熱中練跑,起碼沒有那麼容易中暑。當然30多度跑步絕不是太大的享受。

回家梳洗後,下午再到太古城走走和食午餐,有一段路是在戶外的,從空調的室內走出戶外,就感受到今天的浩熱,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升到35、36度。從網上得知,香港多處更上升到37度以上。這和人體的體溫差不多了。為防中暑,多飲水是最佳保護方法。老實說,就算安坐家中也感到這無情的酷熱。不動也出汗,一動就大汗淋漓。所以只能躲在空調的商場或家裡,避一避這超高溫的日子。真佩服那些走在山嶺的行山人仕,而我喜歡清涼時才縱走山嶺,這麼高溫,行山也不是多享受。晚上,看新聞報告,就有三位行山的中暑,要急送醫院。生命是寶貴的,所以我們要量力而為,更要做足安全措施。

看天文台的7月總結(和過往的7月比較),因月初的連場暴雨,平均氣溫不是高,反之,平均最低氣溫26.9則排19位,另外當月最高氣溫(應該是7月30日)是34.8則排第6位。而雨量,最高雨量(7月17日)是184.6mm則排第12位。

排行 最高月
最高氣溫
(攝氏度)
記錄
月份
1 35.7 1968.07
2 35.6 2016.07
3 35.4 2005.07
4 35.0 1980.07
5 34.9 1958.07
6 34.8 1982.07
6 34.8 1986.07
6 34.8 2007.07
6 34.8 2017.07
10 34.7 1972.07
11 34.6 2004.07
11 34.6 2008.07
13 34.5 1960.07
13 34.5 1991.07
15 34.4 1896.07
15 34.4 1938.07
15 34.4 1939.07
15 34.4 1962.07
15 34.4 2015.07
20 34.3 1996.07
20 34.3 2009.07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 八月, 2017 英吋 隨筆

 

標籤:

我的App世界

早前報紙報導每人平均每天用App的數量是10個,那一刻我也想統計自己每天用App的數量。自己是Apple Fans,基本上,自己每天也會用上三種Apple產品,iPad Air, iPhone 6和Apple Watch。

在家中,用iPad Air

  1. iBook 看 ebook (保持一年看50至60本書,實體書已很少看)
  2. Facebook 看社群平台
  3. Feedly 看資訊
  4. Chrome 看其他網頁
  5. 玩 Candy Crush
  6. 玩 4096
  7. 千尋影視 看已下載的電影
  8. MapleBoy 看日劇 (韓劇,我通常看DVD碟)

而用iPhone,

  1. Whatsapp
  2. HK weather
  3. Facebook
  4. Gmail (有時用電腦或iPad Air看,螢幕大一點)
  5. Stock 或 Chrome看股票,以前用經濟通,可是一年前,改了版面後,就再沒有用,本來簡單的版面,加了太多資訊,變得複雜難看。

看來我每天常用有14個App.

其實還有一些App並不每天都用,但一個星期總用多次

  1. Camera 拍照
  2. Photos 看相
  3. App Store – Update 最新App Version
  4. Google Map,MyMapHK, 而行山會用 Mapster
  5. Health – 看看自己在Apple Watch記錄下來的心跳紀錄
  6. Mi Fit – 小米的Fit Center,因為買了小米磅,每天都會踏上去,它就自動記錄我的體重。久不久就會用這App看看自己體重變化,不用人手記錄是不錯的賣點。
  7. Instagram -看看太太和兒子upload的照片,自己就比較少上載照片。
  8. SportsTracker,Runtastics 或 Runkeeper 作跑步紀錄
  9. Calculator (跟機的)或 Calc (在眾多的計算機,比較喜歡這個)
  10. Calendar (跟機的)

其實還有一些App,不是常用,但有需要就用

  1. Clock (跟機的),作快速的時計, Timer。
  2. Japan Map,它的日本地圖比Google Map仔細得多
  3. 中原地圖,喜歡它全中文,還有街道號碼。如手頭上的地址只有街道號碼,就非常實用。
  4. HKJC,買馬或買六合彩用。現在基本不用到投注站。
  5. 英漢字典,可以輸入英文或中文,是雙向性的。
  6. myTV Super,補看一些無線劇集。
  7. MyObservatory,是政府官方App,資料充足,可惜我喜歡HK Weather的版面設計,所以我的天文台變成副選。
  8. Weather(跟機的),看多國天氣,旅行前常看。
  9. Lunar Cal,看農曆就看這個
  10. MTR Mobile,計算搭地鐵所需時間
  11. MTR Next Train, 搭地鐵去日出康城必用。
  12. IMDb
  13. Google Translate
  14. iBreviarium,看聖經
  15. World Wiki,查國家的資料
  16. iTalk,錄音用
  17. WeChat,比較少用
  18. Notes(跟機的),現在比較少用,用Google Docs替代,因它也有Offline Mode,就算沒有網絡也可以記事

還有一些App用過一輪,就停下來

  1. Pokeomon Go,去年玩了數個月,就停下來沒有再玩。
  2. Twenty,現在少玩這Game
  3. InstaPlace 和 InstaWeather
  4. Prisma 把相片變成獨特的圖片是幾特別,但是不能常玩。
  5. Comic或漫畫,除了試過一次用iPad看龍珠,其他的網上漫畫還是提不起勁看。
  6. Everenote,現在越來越少用
  7. InstaMag
  8. 交通天氣實況,如果自己是駕駛人仕會比較合用
  9. Flipboard,看雜誌,看資訊

IMG_6046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9 五月, 2017 英吋 興趣, 隨筆

 

標籤:

我的Google世界

翻查以往的所寫過的網誌,2010年4月,曾寫過「你Google未?」。那時記下自己用過的Google 功具。現在,隔了差不多7年,也可以檢視到現在自己還用那些Google功具,那些是消失了,那些是新冒出的。

那時用了10個Google 功具:Google Search, Google Gmail, Google Tool Bar, Google Maps, Google Reader. Google Bookmarks, Google Docs, Google Chrome, Google Calendar 和Google Finance。

現在自己只會用Google Chrome上網而沒有用IE了,而Google Chrome已完全整合了Google Search, Google Tool Bar and Google Bookmarks。Google Bookmarks 的好處就是電腦、平板(iPad)和手機(iPhone)是共用的,看到好的資訊,Bookmarked了,隨時也可以在其他Device開啟。

現在Google Gmail已完全取代Yahoo email,這Yahoo email只留作第二email a/c,平時也好少開啟。

以前寫網誌,通常都用 MS Words先寫下來,完成後才發佈。現在已用Google Docs來寫。這個轉變有幾個原因:不用備份,Google會保存在雲端,只要能上網,有密碼,永遠能看到所有Docs;另外它的Auto Save比MS Words還強大;而最主要的原因,我可以用電腦、iPad或iPhone在任何地方繼續寫我的網誌。而我通常用Google Drive來開啟我的Google documents. 當然我也有upload一些檔案到Google Drive。

Google Calendar and Google Finance也是繼續用。至於Google Map,自己的iPad Air or iPhone都是英語,所以Google Map 還是展示地方的名稱還是英文,如果真的找尋位置,英文的街道名稱差不好找,以前我們用中原地圖代替,現在我用政府的地圖,更覺稱心。

Google 的 YouTube,自己很少真的去找尋有趣或有意義的電影片段,通常都是在Facebook或他人的網站連結著才去看電影片段。

Google Translate,有用但不常用。

Google Photos,就真的很少用。

自己是Apple Fan,只會用Apple Pay,當然連Google的Andriod系統也沒有用。

而真正消失的是Google Reader, 一個我認為很好的功具,可是簡易地接收某網站的最新消息。沒有這Reader之前,我要每天拜訪他們的網站,看看有沒有新消息或網誌,對一些不是每天都有新網誌的網站,這省不少時間。幸好,網上還有一些替代品,於是我轉用了Feedly。而最討厭是Feedly內的Search在免費版是沒有的,要在付款的Pro版才有功能,看了,記下了,沒有Search也是難找出來。

另外Google一個新的產品,Google+,用來和Facebook競爭。自己也嘗試加入,可惜Google+還是聚不到群眾,看來還是會遲早消失的。

最近看了它的新產品,Google Lens,透過鏡頭中看到的物件,自動馬上分析,再傳遞相關資訊。對這概念充滿期待。另外,OK Google這Voice Search在Andriod發展一段時間,也正式登陸Apple平台,不知和Apple的Siri誰勝誰負。可是我總覺得話音的辦解力雖高,也未到百發百中的地步,而且有點自言自語的感覺,在獨自一人時還可以,在人群中自己對著Device發問問題就太奇怪。

google-apps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6 五月, 2017 英吋 隨筆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