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隨筆

女星—年齡的界限

這個月,剛看過一套日劇和一套韓劇。兩套劇的女主角都是由少女年代出道,到現在30多歲的中女。日劇的女星是深田恭子,韓劇的女星是宋慧喬。

第一次看深田恭子的日劇應該是「神啊!請給我多一點時間」。日劇是在1998年製作的,是18年前的作品,那時深田恭子還是15歲,剛出道只有1年多。雖然她從未息影,不時都有參與日劇演出,可是我除了2000初還有看她的日劇,近這十多年就真的沒有看過了。今次我看第一集時,還認不清她就是深田恭子,上網翻查「Second Love」或「愛上女老師」的資料,才證實她就是深田恭子。其實,她的改變並不大,輪廓大致保持,身形比少女時代的她更豐滿成熟。在這日劇,她飾演高中化學科女老師,過了30歲還未結婚的她,經常被學生們譏笑她為老處女。教了多年書的她,只能無奈地面對這些青春無敵的高中生,把那些譏諷當作耳邊風。可是18年前,在「神啊!請給我多一點時間」中,她正飾演一個反叛的高中生,為一睹音樂製作人(金成武飾),不惜援助交際,以賺取演唱會的門票費用。但亦因而感染愛滋病,頓時走到人性的盡頭。老實說,深田恭子並不是我最喜歡的日系女星,她的演技也不是很受讚賞,可是她有她獨特的演譯方法。面對逆境時的倔強的表情,比較印象深刻。今次,18年後的她,當她遇上Second Love,一個陌生人向她表白。雖然他只是一個失落的舞者,但是瞬間她也覺得深愛對方,於是她毅然拋開一切,離開家庭和他同居,願永遠做他的女神。

宋慧喬,現年34歲。第一次看宋慧喬的韓劇是「藍色生死戀」,也是我第一次接觸韓劇。「藍色生死戀」是2000年的出品,而我在2002才開始觀看。那時對韓劇有點抗拒。記得大陸同事不時大力推薦韓劇,而我只想繼續做自己的日劇迷,不想開多一條新戰線,畢竟空餘時間有限,擔心過份沉迷會影響家庭或工作。當然看過這套韓劇後,又發覺韓劇和日劇有另一種表達手法。宋慧喬演出「藍色生死戀」時,只有19歲。真的是青春無敵,她那清純的臉孔,甜美的笑容,第一眼就令人眼前一亮。韓劇最出名的就是靚人靚景,每一個鏡頭,都刻意拍得唯美,看韓劇就是賞心樂事。宋慧喬在2004年拍完浪漫滿屋(我並沒有觀看),就沒有拍電視劇,就算拍電影也不多,就只有在廣告中還看到她。所以真的隔了十多年才看見這位韓國大美人重現電視劇。30多歲的她,面貌的改變不多,一樣是脫俗清秀,像不吃人間煙火的仙女。韓國的女星出名是人工化,面部和身形都可以調整。可是宋慧喬就是少數沒有整容的女星之一。她真的是天生麗質,不用任何微調。在這部新劇「太陽的後裔」,她的笑容就如以前的她,一樣甜美。比和她細幾年的男主角談情說愛,也不覺姐弟戀。Viu的配音還是不夠好,所以看這韓劇還是選回韓語好一些。

過了18年,這兩女星已由少女變中女,現在還不見多少歲月的痕跡。可是如再過18年後,她們就跨過50歲了,不知那時她們又是怎麼模樣。說年齡,還是男星比較著數,因為年齡的增加,只會增加他們的成熟味道。

而我看了宋慧喬的韓劇有:「藍色生死戀」,「情定大飯店」,「守護天使」,「All in 洛城生死戀」。ps: 我看了深田恭子的日劇有:「神,請給我多一些」,「To heart」,「戰鬥女孩」,「大胃王」,「SOS草莓蛋糕物語」,「阿南的小情人」,「朋友」。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1 四月, 2016 英吋 興趣, 隨筆

 

標籤: ,

訪客

自己這個網誌已寫了6年有多,5月就會邁向第7年頭。自己曾在網誌內說過,寫網誌主要是留給自己日後觀看。如成功寫到20年,那時再重溫自己的網誌,相信會好有意思,一些已遺忘的記憶也會慢慢浮現出來。其實,這個網誌除了自己看,還有家人親戚會觀看,至於朋友方面就只有一小部份知道我有寫網誌。自己並沒有大量宣傳,畢竟自己知道自己的文筆粗疏,網誌的文章可觀性或趣味性也不算高。自己的網誌的Hit Rate並不高,每月只有500多個,但是很奇怪,每天總有訪客進來我這個網站。

雖然說自己的網誌寫給自己看,但是有外人到訪觀看或留言總是開心的。這麼多年來,有四位特別的訪客,那些到訪而沒有留言,當然無從得知他們的感受。第一位,是2011年4月的Jet,他看了那篇「自製系列電影」自製系列電影,這篇是說我看完The Legend of 1900【聲光伴我飛】或【海上綱琴師】後,我自己繼續看有關綱琴的電影,最後自己選了 【綱琴戰曲】,韓國片的【為了霍洛維茨】和台灣片【不能說的秘密】。Jet的留言說我應該看Shine【閃亮的風采】。其後我真的看了他的推介,看後覺得真的不錯的推介。

第二位,是2011年7月到訪的陳小姐,她是看了我寫的「教仔方程式—順勢而行」教仔方程式—順勢而行。她的留言說:她是一本新月刋的編輯,將在9月發行創刊號,誠邀我當特約撰稿人。這真的有點意外,在思慮一番後,我便再和她電郵聯絡。最後自己的文章真的出現在它的創刊號。而自己亦再寫了一篇「教仔方程式—愉快地學習」。可是,在香港辦一份月刋真的很難。創刊號完成後,我又收到一封電郵說陳小姐已離開那月刋,接棒人說仍然歡迎我繼續投稿。其實自己投稿的興趣並不高,隨著陳小姐的離去,我也再沒收到這月刋的消息,也不知第二篇投稿能否出現在第二期。

第三位,是2012年6月到訪的Maranda。她是Search柴灣進來,應該是Search 到我那篇「童年回憶—柴灣」童年回憶—柴灣,她說:讀到你位於「山頂」的中學母校,發出會心微笑.我都是這學校的。原來是學妹(應該不會是學姊罷),這世界真的很細。她的留言更邀請我加入校友會的委員。可是我對校友會的興趣並不濃厚,也沒有給她任何回應,沒回應就是說不的意思。

第四位,她並沒有留下片言隻語,是我的Follower,也是我的第一個Follower, 2o63是她網誌的代號。事實上,我這個網誌只有數位Followers,而她最特別之處是這一年內對我發表的新網誌大部份都like(代表看過)。在WordPress世界裡,我每發出新文章,Follower都會收到電郵,同樣任何留言或讚,我也會收到電郵。自2014年11月,她開始Follow,去年我再建一個新旅遊網誌,把自己去過的旅行文章放在一起,她也有Follow這個網誌。除了第一次給她Follow時到訪過她的網站,那時她的網誌剛開始,沒有什麼文章可看。這年多也沒有再去探訪。可是,上個月我終於忍不住探訪這位一年有多follower。她網誌的版面和我的不同,網誌的HomePage就長列了她所有文章,由她去約旦、以色列,再到埃及,返回台灣後,又再去中美洲。這一年多,她走訪的地方真多,從第一篇開始看,到第二篇就被她吸引。台灣的寫作水平真高,把自己的經歷可以寫得這麼活靈活現,生動有趣,看來我要一篇一篇再追下去。
ps:如你的名字不在這裡請見諒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5 四月, 2016 英吋 隨筆

 

標籤:

網誌流量

寫了這網誌也有六年多,目的是記下自己的一些生活片斷,作日後的回憶。雖然主要是寫給自己看,但是自己又好在意有什麼人來到我這網站,更想知道他們因何來到這裡。網絡世界這麼廣闊,總有一些因由才把他們引到這網站。

其實近這一年來,每月的點擊率大約是350,平均每天就是12個。這個點擊率是十分少的。可是,以個人生活點滴作題材,點擊率當然不會高。除了自己觀看外,還有些是親友,當然有些是不相識的訪客,是經搜尋器引來的,他們絕大多數是因我寫的旅遊網誌引來的:今年去的台灣,去年去的韓國內藏山,兩年前去的雙牙歐洲之旅,還有北海道、冲繩和杭州,這些旅遊網誌久不久總會引來一些訪客。

我說過今年初,我把我寫的旅遊文章再起一個旅遊網誌(牛牛的旅遊世界)。這樣的安排,好處是讓有興趣的訪客更容易溜覽我其他的旅遊文章;壞處是,這會分薄了我的主站牛牛之家的點擊率。一個全新的網址,要增加流量,就只有等。由2月到6月,點擊率只有150,比牛牛之家差得多。可是到8月一個急升,有650,遠遠放離牛牛之家的點擊率。而9月的升勢更加凌厲,竟到達1374,平均每天47個點擊。而九成的點擊是因為韓國內藏山那篇網誌。八,九月正是計劃賞楓葉,到韓國就首選內藏山,所以只要在Google打上內藏山,我的文章就在第一頁,才會引來這麼多的點擊。相信賞楓的季節過後,點擊率便會回復正常。
CowCowWorld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4 十月, 2015 英吋 隨筆

 

標籤:

學習篇:功具

學習篇:功具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每次學新事物,都會首先研究它的工具,找到好工具,才能學得事半功倍,才能增加學習動力,才能學得長久,才不會有三分鐘熱度的問題。當然工具不一定要貴,最重要是認清自己的要求和自己的目標,才能發揮工具的用途。

十多年前開始跑步,學長跑,最重要的工具,當然是跑鞋。起初,我選擇Nike 的Air系列。在鞋跟要有透明的氣囊。那時相信這氣囊的吸震力強,跑得多也不會容易勞損,長跑長有。幾年後,對Air系列也厭了,轉試Adidas跑鞋,可是不知是否選錯鞋種,著了不久便覺不舒服,勉強地著了一年,在以前跑鞋是一年一對的。最後再轉了美津濃跑鞋,就這樣就用了6、7年了,雖然款式大同少異,相對其他品牌真的少變化,現在當然也不會因款式問題而轉品牌了。除了款式外,還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跑鞋,畢竟款式是其次,跑鞋最重要還是防震和輕巧,才能讓自己在練習或比賽中,發揮最大的潛力。

原先自己的筆記電腦已年邁(近6年了),想換電腦也有一年多,就是下不定決心換電腦。在已往,放工回家只玩半小時左右,上上網、查查電郵、eBanking等等,慢慢跑的電腦還可容忍,再且,很多時候,iPad Air也能代替電腦七、八成工作,真的需要用電腦就更減少了。這樣,我更有多等一會的藉口,電腦這類產品,更新的週期密,買了不常用,轉瞬就落後了,所以還是要等需求量多時才更新。七月初,自己決定想學多一點電腦知識,HTML5, CSS3, 程式語言 Java,Joomla CMS,WordPress CMS 等等。那龜速的電腦,久不久會因過熱自動關機的電腦,終於決定放棄了。要學這些新知識,快速的電腦是不可缺少。在網上溜覽一會,在吉之島電腦部轉一圈,再到灣仔電腦城,便把新的筆記電腦帶回家。現在,新筆記電腦的螢幕是15.6吋,再接連多一個21.5吋的大螢幕,雙螢幕真的事半功倍。有時再加上9.7吋的iPad Air,一個小型的工作平台就形成了。新的工具比以前快得多,每次開機,基本上是不用等的,(SSD的關係)而舊機開機最少要等5至10分鐘。用了個多月,感覺良好,期望可以將這筆記電腦盡量發揮,想學的電腦新知識都能達標完成。

工具是有了,就看自己的決心和恆心吧!
photo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3 八月, 2014 英吋 隨筆

 

標籤:

同學聚會(35年)

上星期六,參與一個同學聚餐。一位多年沒有回港見面的同學忽然回到香港,(其實她回港已有一個月,想回美國前和舊同學們打招呼)。記得她上次回港和我們見面已有十年多。而剛好,上星期三,從facebook看到一張圖片寫著同學聚會按著不同時代而有不同的情況:10年、15年、20年、25年…等。
ClassmateParty
5年後,成婚的一桌,未成婚的一桌;
10年後,有孩子的一桌,未有孩子的一桌;
15年後,原配的一桌,再婚的一桌;
20年後,酒量好的一桌,差的一桌;
25年後,國內的一桌,國外的一桌;
30年後,葷的一桌,素的一桌;
35年後,退休的一桌,未退休的一桌;
40年後,有牙的一桌,無牙的一桌;
45年後,自己來的一桌,扶著來的一桌;
50年後,說要來也來的一桌,說要卻不能來的空一桌;
55年後,能來的一桌,不能來的照片放一桌;
60年後,已經湊不到一桌。

那時看後也發出會心的微笑,給了一個讚,誰知星期六就有一個這樣的聚餐,而且計算下,今年剛好是畢業35年。雖然我們的情況還未到【退休的一桌,未退休的一桌;】,但相去也不遠了。記得去年另一個同學從英國回來,席間有同學亦有說何時退休和閒談退休後會怎樣生活,退休對我們來說已不是太遠的日子。

今年席間,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數自己仔女的歲數。記得,他們初生時,多少個月也能馬上回答,沒有難度。但是到現在他們長大了,歲數反而要數一數,才能回答。

跟據我們的實際情況,應和那張圖片的年代相差5年。結婚是畢業10年的事情、生兒育女又要多5年;離婚或再婚則不是和我熟識的同學的情況…。或許這是由於原作的社會背境不同(相信是大陸的),但是無論如何,退休、牙齒、身體健康,將會是我們日後討論的問題。40年後、45年後、50年後…,情況會慢慢出現,人生就是這樣無奈。正面看,我們應該怎樣過我們的生活。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8 二月, 2014 英吋 隨筆

 

標籤:

貴買平用

一些有品牌的產品,價錢比一般同類的產品貴,但是若計算外形的設計,功能和耐用性,這個價錢是物有所值。如再計算它的附加值,如身份的象徵,那麼便物超所值。當然,不是所以超貴的產品都能付合這個推論。這麼多年,自己就只有二個經驗。

在以前,通常自己戴的手錶都是電子推動的,它不一定是的純數字的運動型手錶,也會是鋼帶斯斯文文的上班手錶。這些手錶,通常的價錢在500至1000元。電子錶,戴了一、二年,便要換電,但是換電後不久便會很快壞。這麼多年,也買了不少這類型手錶,記得第一隻錶是初中時買的英納格錶。在2003年,第一次買了一隻機械錶,歐米茄的海馬錶(SeaMaster) ,價值8000多元。已記不起在那時有多少款式可選擇,但是看了這款海馬錶,就覺合心意,藍色底可以看到無數波浪紋,再配上螢光的刻度,感覺踏實而不浮跨。這一次的購買就比以前10多隻手錶總值還要多。但是機械錶的好處,從此就沒有換電的煩惱,甚至換錶的煩惱。機械錶的機身比較重,初戴時,真的有點不慣,當然到現在已完全適應;反之,現在再戴電子錶,就覺得到電子錶太輕了,沒有實在的感覺。海馬錶的錶面是防磨損藍寶石水晶鏡面,用了11年,怎樣看還如新的一樣。以耐用性來看,再用十年八年也應該沒有問題。就以11年來計算,平均每年約700多元,所以真的是貴買平用。這還未計算它的現有價值,有時真的想走入押舖,讓那些專業人仕為它估值。
photo (2)

另外一件,就是iPhone。2007年,買了第一代iPhone, 價錢4800元。在那時的手機的價錢大約是2000-3000元,iPhone是他們的一倍。很多人覺得iPhone貴,只適合追趕潮流的人才會買,用iPhone的人換機的速度應該很快。但是我卻不是那類人,第一代iPhone用了3年,到iPhone4才轉機,所以平均每年約1600元,算來也不是太貴。而那時最新的iPhone4,價值4500元,用同等的價錢,就可買一部最新最In的手機,加上全新的外形和功能,真的是難以抗拒。而且Apple的產品保值力高,其他品牌的手機,每三個月價錢便下跌,一年後便沒有回收價值。而我的iPhone4用了3年多,現在的回收價還有1000多元,以3年計算,平均每年約1200元。真的是物超所值。這裡還未說iPhone的功能所帶出另一個世界的視野,手機已不上一代只能打電話的手機。

買這些有品牌的產品,不是追求它的升值能力,而是希望買回來的產品是實用而它的價錢是貴得有道理。證明自己並不是盲目追求名牌,追求時尚。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4 二月, 2014 英吋 隨筆

 

標籤:

三月、五月天

每年三月、五月都會寫一下天氣,如寫上十年,便可知道香港的天氣變化。今年的三月就沒有霧春的情況,印象中只有一天有一些薄霧。(如買了抽濕機的又要把它收藏了,所以我認為抽濕機是最沒有用的家庭電器用品)。雖然沒有了霧水,天氣並不是乾乾爽爽的。根據天文台的數據,今年的三月、四月是最潮濕的,來的不是薄霧而是雨水,今年在這時段的下雨天比以往多,總雨量更入20大(1884年至2013,天文台網站的資料) 。所以在三、四月間,很少看到陽光,記得在四月的某一天,看到艷麗的陽光,也覺得久違了,原來不知不覺,整個四月都是甚少陽光。雖然三月、四月的下雨天這麼多,但是又很少在星期日早上下雨,我每星期日的練跑也沒有因天雨的關係而要放棄,上天真的待我不薄。

到了五月,天氣又起變化。月初,一個遲來的冷風,把氣溫推低到18度左右。又好似破了甚麼五月最冷的紀錄。到月中,氣溫又急速上升,超過30度,這幾天的天氣非常飄拂,一時陽光,一時下雨,下雨有時更是傾盤的,這樣的天氣像盛夏多過初夏。家裡通常過了30度才開冷氣的,想不到五月中氣溫已達標,潮濕、悶熱,動一動都有汗水,想不開冷氣也不行。已開了一、兩天的冷氣了,看來天氣真的越來越反常,過了5月後,我會再到香港天文台網站,看看這年的五月是否又有新紀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8 五月, 2013 英吋 隨筆

 

標籤:

霧春三月2012

今年的霧春三月特別長,是這幾年少見的現象。記得去年也寫過【再見霧春三月】,曾寫下:【今年的三月和四月是香港有史以來最乾爽的月份,在印象中完全沒有霧鎖香江的景況出現。地面有小小濕滑是農曆新年期間(二月中) 的三天吧了。】
今年的情況就不同,不知是新年來得太早,還是氣候到了一個循環,從2月中到3月中,每星期都有一個冷空氣南下,與和暖的海洋氣候相遇,產生霧鎖香江的景況。就這樣,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月。家住康怡,潮濕大霧並不是太嚴重,不像家住柴灣或將軍澳的同事。就算最大霧時,也只是兩個厠所的地磚潮濕有水,整天也沒有乾爽,而大廳的地板就沒有出水的情況。記得有一年最嚴重的大霧時,就大廳的地板和連牆紙也看到水珠。

潮濕的天氣,地磚出水,牆身的磁磚也有霉菌滋生,太太看到後,覺得十分噁心,但是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隨霧春過去,才能作大清洗,否則也是徒勞。而我重擔心的,還是地磚的濕滑,在出入大堂或走在街上,偶一不慎便會滑倒。所以我會穿著較防滑的皮鞋或球鞋上班,以策萬全。在公司附近就看過不少路人因鞋的問題而出現驚險鏡頭,輕則滑前數步,重則人仰馬翻。

在上星期的天氣預告,又預告有一個冷風再南下,近週末又會有大霧的情況,可是今次的冷風真的不成氣候,只是天色轉陰了,沒有濃霧,看來今年的霧春三月
也可完結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6 三月, 2012 英吋 隨筆, 時事

 

標籤:

【一定要陪孩子做的26件事】之二


自問從第一節到第三節,自己的得分頗好,就是缺少了第四節說的【尋求心靈頓悟一定要做的事】 。自己是知道【體驗日出日落的壯麗景觀】是會對兒子對事物的看法有一定的影響,但由於實行難度高,日子就這樣過去了而沒有實行,真是可惜。計劃未來和【歲末檢視一年來的行為】是自己會做的事情,就沒有想過兒子們也要自小陪養這習慣。至於【以難以忘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自己也不常會做,更不會帶兩個兒子去感受萬象更新的意義。

至於第一節至第三節的【否】答案,不是自己沒有嘗試推行,而是因為兒子的性格不同,效果各異。

【在多人面前進行演講】是訓練膽量和信心的最佳方法,因為大兒經常處於領導地位,站在台前也比較不會怯場,慢慢地亦懂得如何控制現場氣氛;反之,細兒子習慣在後面搖旗吶喊,站在台前的演練就比較少。
還有,大兒子是條理分明的人,【養成好習慣就從整理房間開始】和【制作一個作息時間表】,大兒子在小學中期已掌握到。到現在,整理房間的能力比我還強。但是細兒子是粗枝大葉的人,房間永遠是亂七八糟,說了多年,也毫無改善。作息時間表亦每每欠奉,是見步行步的人。
大兒子是一心多用的人,【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對他是不適合,MultiTasking才能充分發揮時間的運用,是典型90後的青年性格。而細仔則比較專注,對新奇的事物不會如哥哥般那麼有興趣。所以【引領孩子探索世界的奧秘】對大兒子是有作用,但對細兒子則完全沒有任何推動力。

一樣的幼稚園,一樣的小學,一樣的父母教仔方法,但得出來的效果有時相差很遠,只能說性格不同,但是是什麼演變成不同的性格,就難以解說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3 一月, 2012 英吋 隨筆

 

標籤: ,

生命何價


記得早幾回,寫過一篇網誌,【這麼近,多麼遠】,是說生命無常,很多事與物的發生是不可預知的。自己的大兒子除了寫科技網誌,還有寫散文網誌。早星期前,看到他的新一篇文章,【原來他是這麼近】,以新詩的形式表達他認識的一個人的離去,更連上兩個連結。

我當然馬上看一看這二個連結,是什麼事對兒子有這樣的感觸。這二個連結都是新聞連結,一個是明報的,另一個是蘋果日報的。是早星期前的熱門新聞,兩個都說港大生返回中大,跳樓自盡。但不同的報社,就有不同的報導。明報說他是因炒燶牛証,最後選擇跳樓;而蘋果日報則說他回中大箍煲,失敗後才跳樓。旁觀者永遠是旁觀者,對這樣事的來龍去脈就靠報章的引述;而現在有兩個答案,我們就無從知道確實的原因了。他是由中大的工商管理學系轉去港大的文學院,所以大兒子也算和他點頭相識。但是由於不是深交,離去的理由也是不知道。

自己第一次面對相識的人突然離去是在1990左右。那時從針織廠轉到香精公司,忽然收到一個來電,我的前任上司突然離去。在那針織廠工作三年多,自己由程式員進升到高級系統分式師,每年升一級,全賴他的帶領和指導。他的離去,頓時令我也覺得生命的無常。

至於那位自殺的大學生,身為天主教徒的我,當然反對以自殺來解決不能面對的問題。不論是那一個原因(因情或因財) ,選擇走上這條不歸路是非常愚蠢的。如果那一刻,站在天台的邊緣時,可以看開一些:錢沒有了,可以再賺過;女友沒有了,可以傷心幾個月,再找過。看開一些,世界就會變得不一樣了。父母不用為他的兒子哭得死去活來,養兒子養到讀大學,正期望他日後可以出人頭地,就因為一點的挫折,便這樣離他們而去。

每個自殺的人都有他的原因,但是每次看到那些生命鬥士的真人故事,他們怎樣拼命地為自己的命運搏鬥,他們怎樣克服上天給他的難題,就知道相對他們面對的問題,自殺的原因往往是不藉一曬。生命真的要好好珍惜,不要輕言捨棄。凡事要看開些,世上還有其他人比自己更悲慘;凡事要看多些,要多想其他人的感受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 十一月, 2011 英吋 隨筆, 時事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