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電影

日片「最後的情書」

從1995年《情書》的Love Letter,再到2020年《最後的情書》的Last Letter,岩井俊二向自己的25年前的著作作致敬。《情書》是我最喜歡的日片,這麼多年自己亦翻看最少三、四次,今次的《最後的情書》,當然要入戲院觀看,看看導演今次的表達手法。並沒有期望它能超越前者,只期望它能保守愛情片的水平,而結果是沒有失望。以前的《情書》是比較簡單,一封寄往天國的信竟然收到同名同姓的回音,其後透過相方的書信往來,將以前的一段的學生的暗戀慢慢浮現出來。女主角,中山美穗,一人分飾二個女主角亦帶來不一樣的觀感,長髮或短髮的她一樣清純美麗。

今次的《最後的情書》就比較複雜,主要是透過三個不同的書信往來來表達三段不同的的情愛。主線是裕里(松隆子飾演),在她姐姐未咲的喪禮收到一封寄給姐姐的高中同學會聚餐邀請信。裕里前往姊姊的同學會,想告知姊姊過世的消息,卻被眾人誤認她為是曾為校花的姊姊,並且與她的初戀對象鏡史郎(福山雅治 飾)重逢。繼而一場誤會開啟了裕里與鏡史郎之間奇妙的書信往來。在書信的往來中,我們得知未咲、裕里和鏡史郎一段迷霧般的三角戀情。未咲和裕里都有一個女兒,而少女未咲、裕里正由這二個女兒飾演(廣瀨鈴與森七菜),正是二代人物都由這二個新星飾演。而有一幕是最難忘的,是當鏡史郎重遊母校,突然看到一對穿著雪白衣裳、充滿陽光少女的姐妹行過,那一刻就像回到幾十年前,看到少女未咲、裕里在他面前經過,如夢似真。在這裡先說福山雅治,外表俊朗的他,在戲中刻意打扮潦倒的中年,摭蓋他的光芒。在戲中,他的眼神還是厲害的。另一個書信來往是因為鏡史郎寫信到未咲的老家,兩個女兒就冒她們媽媽的名字繼續和鏡史郎溝通,想了解一些她們不知道的事情;最後一個書信往來是裕里幫一個老人家寫信,似是一個黃昏戀的戀情,老實說這段真的是可有可無,把主線變得更薄弱。在劇終,導演以未咲充滿正面能量的演講稿作為留給女兒鮎美的Last Letter,希望讓她通過回顧過去、面對傷痛所重新獲得的力量,來告訴我們不應該因為錯過而自責地停下腳步、失去主動向未來前進的勇氣。

另外為了呼應《情書》,今次更邀得上次兩位主角,豐川悅司和中山美穗客串角色。導演又再次把巨星的光芒掩蓋,只讓他們飾演一般市井角色,形象和我們熟識的完全不同,如不留神也沒注意那個就是豐川悅司和中山美穗。

整套戲的攝影都拍得很美,不是刻意的艷麗,而是古樸的美。劇情的推進亦恰到好處,兩位陽光少女亦帶來意外驚喜。

 
8 則迴響

發文者為 於 6 十一月, 2020 英吋 電影

 

標籤: ,

美片 「教庭白煙」

在過往也有以天主教為電影的拍攝題材,神父或修女,但是通常都是負面的,所以在一月初細仔第一次介紹這套Netflix拍的 The Two Popes,我也婉拒。即使他說安東尼·鶴健士飾演其中一位教宗。可是其後有位太極師姐說The Two Popes也在教會內(某屬會)播放。我的觀點馬上有所改變,既然這電影可以在教內播放,肯定它不是負面的電影,那就不妨一看了。這套The Two Popes,香港譯為「教庭白煙」,台灣譯為「教宗的繼承」。老實說,香港的電影譯名真的比大陸和台灣高幾班。通常美國片的片名是很普通,常以人名或簡單的字,就像 The Two Popes,可是如果直譯「兩位教宗」或如台灣的意譯「教宗的繼承」,就缺乏一種感覺。可是香港的「教庭白煙」就把教宗的繼承再形像化,而這白煙亦正是電影中重要鏡頭之一,是確認教宗選舉有結果的一刻,把教宗的繼承再推高一個境介。

Netflix 對這套電影蠻有信心,為符合奧斯卡電影參選資格,刻意將這套電影在美國數間電影院播放,隨後才放到Netfllix。當然我也是在家中Netflix觀看,故事是說兩位教宗,就是現在的兩位教宗,安東尼·鶴健士飾演教宗本篤十六世而尊尼芬·帕斯飾演教宗方濟各。兩位的扮相非常神似真正的教宗。說回故事,首幕是遠在2005年,那年的教宗選舉,選出了教宗本篤十六世。那時方濟各還是其中一位熱門的樞機主教。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兩位教宗有著南轅北轍的性格,本篤十六世是德國人,性格保守,是一個絕對遵守教條的神父,至小就讀神學,是一位理論派的神父,他堅持一定要自己單獨食飯,堅持所有的禮節。而教宗方濟各是南美阿根庭人,充滿南美熱情之風,他堅持不斷地到不同貧窮地區去傳道,亦認為教廷必須將犯事的神父肅清,不能因為宗教面子而隱瞞醜聞,是教內的激進派。當教宗本篤十六世即位,他返回阿根庭,繼續他傳教工作,可是他已經有點心灰意冷。在2012年,他數次寫信給教宗要求退休,想做回一個普通神父傳教。而電影正式開展是方濟各到梵帝岡進見教宗本篤十六世,在那三天裡,他們的相見和對話,慢慢地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不同。原先還擔心這類半宗教的電影會比較沉悶,但看後並沒有那種感覺出現。反之,細意留意他們雙方的對白和電影拍攝角度,就知道導演是如何用心地拍這套電影。兩位演員都演得非常成功,在網上我看了不少影評,羅列兩位教宗處事待人不同之處,在這裡我也不重敘述,就只說自己最喜歡的一幕罷。就是教宗本篤十六世要求方濟各為他辦告解赦免其罪。神創造世界,耶穌受難再復活是拯救世人,教會亦因此而創立,教宗一代傳一代,管理教會和傳揚福音。可是教會畢竟是由人管理,人就有人類的弱點。所以即使是教宗,也會有軟弱的時候,也會犯罪。犯罪不可怕,最重要認罪,知道自己的錯誤,求主赦免。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6 三月, 2020 英吋 電影

 

標籤:

美片 「1917:逆戰救兵」

一月初,剛從以色列回來,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寫網誌上,期望用最短完成這次朝聖之旅。這段時間,差不多沒有看韓劇,但是遇到好看的電影,也會抽時間觀看。在未發朝聖之前,已對一套電影甚留意,就是這套「1917:逆戰救兵」。戰爭片,大多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而1917是第一次世界的時代,印象中,應該未看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多年前,看過「雷霆救兵」後就沒有看戰爭片。翻查記錄,其實還看了不少,硫磺島戰書(日本的硫磺島戰)、戰火旗蹟(美國的硫磺島戰)、戰逆豪情(坦克大戰)、集結號(中國內戰)。而三年前,看過一套不像戰爭的戰爭片,鄧寇克大行動。

而這套「1917:逆戰救兵」也是另類的戰爭片。它引起討論最多的,不是戰爭場面如何偉大和真實,而是它的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我看第一套一鏡到底的電影應該是「飛鳥俠」,感覺真的超新鮮。而另一套應該是去年的韓片「惡女」。而今次是戰爭片,理論上,難度更高。所以,當大兒子說這套電影也是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更令我感覺非看不可。看導演怎可以把戰爭場面也可以控制到一鏡到底的地步。

1月14日(星期二),帶著觀摩的心情進電影院看這套電影。第一段的一鏡到底大約近30分鐘,(據大兒子說真正的一鏡到底只有7至8分鐘,所以我看到的近30分鐘是剪接4、5段的7至8分鐘的片段而成,而這剪接完全不容易讓觀眾看出來。老實說,以劇情而論首十多分鐘是頗沉悶的,是說二位小兵(電影的主角),接到旨令去見司令官,由於戰地電話被切斷,將軍要求他們徒步傳訊到大前方,停止進攻,免墮敵人陷阱。於是就展開他們徒步之旅,首10分鐘就在戰壕中前進,透過兩人的對白來突顯他們的性格。如果你不欣賞這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你會覺得沉悶,點解重未行完?重要行幾耐?可是如果你欣賞的話,你會發現,在窄窄的戰壕,堆滿待戰的士兵,主角前行已甚困難,那麼拿著攝影機的攝影師怎樣快速倒行。再且,拍攝的角度一時是追蹤第一主角,一時是追蹤第二主角,一時在前,一時在後。而當他們行畢戰壕,正式攀上戰鬥區,完全暴露於敵軍射程中,在翻越圍欄,踏過無數戰地的屍體,在一個滿是泥水的大戰壕,鏡頭又在近水面平飛,怎麼鏡頭竟是遙控機?因為是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彷彿我們觀眾伴著二位主角一起進入戰場,戰場上他們看到的,我們同樣一起看到,所以我份外留意一草一木的變化。當他們經過礦坑,行到草原,又遭德國戰機射擊,而最後戰機給他們射下來,這段一鏡到底的鏡頭應該是最難拍了,因為飛機墮下來,在草地上直衝鏡頭前,時間和位置拿得剛好。其實整套戲的高潮才正式展開,不再沉悶。第二男角因救敵人而被刺一刀,最後流血不止而亡。那一刻,我想主角怎會死去,他死去後故事怎樣推展下去,沒有了拍擋,難道要第一主角自言言語地走下去。

大致上,整套戲分為4個一鏡到底的段落,當然除了首30分鐘,我刻意留意時間,其餘的是靠估算。而這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完成整套戲是十分難得,看完戲再上網看一些YouTube的製作花絮就了解多一些製作時的難題如何解決,在戰壕中,攝影師不是倒行,而是人肉路軌,背上攝影機一路向前行,鏡頭如何轉動就靠戰壕外的真正攝影師控制;另外這個攝影機除了背之外,它隨時可轉掛上吊臂,無痕地繼續用吊臂和路軌繼續拍攝。

整體上,這套「1917:逆戰救兵」是另類的戰爭片,值得細心欣賞。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3 三月, 2020 英吋 電影

 

標籤:

2019一年回顧-電影篇

今年看的電影又和去年差不多,到最後就有92部。而今年,自己翻看很多舊片,比去年更多,今年就看了四十多部。翻看的原因,是找不到新戲看,值得去戲院看的不多,在千尋又比較少新戲(日片或韓片),所以翻看以前的舊影碟,自問自己的藏量豐富,而那些影碟也是保留作退休後觀賞。


戲院DVDRentaliPadWebOtherTotal翻看
20111622
16
256
20128151224

59
20131211516
246
201411184505
88
2015152712304
887
2016122754741969
2017184116391
11514
20181450220229032
20191343
27819242


中國或香港日本韓國美國台灣OtherTotal
20111412917
456
2012101212203259
20135517161246
201442144185488
2015619322911887
2016630401712969
201792058221511514
20181165119 39032
201911253221129242

在這92套電影中,以下最喜愛的10套電影,其實今年看到的好片不少,超過10套 ,只是沒有時間細寫:去年寫了不少劇集網誌,電影網誌也寫了五篇,比去年進步。

Seq 名稱 國家

1 小丑 美國

是今年最佳電影。小丑本是蝙蝠俠裡的反派角色,在上次的重拍,黑夜之神,已把這小丑角色拍得非常突出,男演員被譽為永遠的小丑,看來日後再拍小丑應該難以突破這他的成功。可是今次沒有了蝙蝠俠和羅賓,就只有主角亞瑟,時空仍然是葛咸城,是說亞瑟慢慢在遭遇不斷的欺凌、失意與家庭悲劇後,逐漸演化出以「小丑」為名的暴力人格。載上小丑面具的暴亂群眾所宣示的革命意味。

2 惡女 韓國

給最初段的第一身加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所震懾,就像玩網上遊戲般。而更可喜的是其餘的攝影和故事敘述也下過功夫,而中段和尾段都是拍得精彩,所以整體上是上乘之作。

3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美國

老實說自己喜歡看第3集多過第4集,因為主要人物已實在太多了,還要兼顧那些二線的,所以故事性不及第三集那麼一氣呵成。當然已第四集來說已是不錯,而我最不喜歡把雷神變成啤酒肚的大肥佬。而最後一戰也是完得太快了,有點趕收工的感覺。氣老實說自己喜歡看第3集多過第4集,因為主要人物已實在太多了,還要兼顧那些二線的,所以故事性不及第三集那麼一戲呵成。當然已第四集來說已是不錯,而我最不喜歡把雷神變成啤酒肚的大肥佬。而最後一戰也是完得太快了,有點趕收工的感覺。

4 淪落人 香港

這套應該是去年的最佳電影,好電影不一定要大製作。在香港應該還有好多可以發揮的題材,就看導演如何選擇,如何取捨,如何演譯。再找洽當的演員,就會水到渠成,拍成一套值得入戲院一看的電影。這故事是菲傭和殘疾顧主的主顧情,菲傭在顧主的支持下,活出精彩的人生;同樣,顧主在菲傭的悉心照顧下,也換來不一樣的人生。當然要走到那一步,大家都要經過一番努力克服相處的困難。

5 辯護人(逆權大狀) 韓國

唯利是圖的律師(宋康昊),看準機會展開新業務,地產買賣,賺到盤滿盤滿。結果令他名成利就,與妻子及兩名愛兒過著無憂的生活;某天,他常光顧的飯店老闆娘跑到他的律師樓訴說失蹤兩個月的兒子振宇被指違反「國家保安法」而遭檢控,因此希望宇碩能為其兒子辯護;在良知與過去一飯之恩的驅使下,一向只處理商業事務的宇碩決定接下這宗大部份律師都會避之則吉的政治案件。

6 上流寄生族 韓國

話說男主角一家四口,成員分別是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等,他們於繁盛的南韓都市裏,居於猶如半個地下室的蝸居中,家窮四壁。有一天,兒子卻意外得到了替富人補習功課的機會,擁有豐富考試經驗的他,輕易取得雇主的信任。於是暗地裏再弄鬼,以各種的手法,分別介紹自己的妹妹教琴、爸爸做司機、媽媽做女傭而當互不相識,生活得以改善。在一個意想不到的晚上,他們一家四口,趁着僱主外出,就在其大宅內狂歡,豈料不測的事卻跟着來臨。故事完全掌握在導演手裡,劇情非常吸引。

7 咖啡未冷前 日本

一家咖啡店𥚃有一個座位,據說,如果你能坐到那個座位上,那麼在該座位上就座期間,就有可能回到你所希望回到的那段时光。即使是回到過去,但無論怎樣努力,也改變不了現實。而且要在咖啡未冷前,要飲完,否則就會停留在那時空。於是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溫馨小故事,最後是女主角有村架純。既然過去不能改變,回到過去真的有意義嗎?今天也許我們抱著不少遺憾,但是,只要今天多走一步,未來仍然有轉機!

8. 小偷家族 日本

9. 解憂雜貨店 日本

10. Anna完美殺神 法國

還有 Marvel 隊長(美國)、那就是我的世界(韓國)、銃夢 戰鬥天使(美國)、協調(韓國)、那天的氣氛(韓國)、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31 十二月, 2019 英吋 電影, 回顧

 

標籤:

美片「未來戰士:黑暗命運」

第一部「未來戰士」是1984年拍攝的,原來已是35年前了。其後的第二部續集在1991年推出,相隔絕7年,而第三集是2003年,更相隔12年。所以這系列電影並不如其他的系列電影,見好就多拍一部,那些多數是隔2、3年就一部。老實說,第三集理論上已完滿結束,可是後來還是拍了第四集(2009)和第五集(2015),每部相隔6年。當然過了第三集,未來戰士已沒有什麼新意,所以票房只是一般。

那麼今次第六集的賣點是什麼呢?第一,是原創,占士·金馬倫親自掌舵,負責製片和故事,而導演則由於占士·金馬倫還要拍「亞凡達2」,他未能兼顧,所以由「死仕」導演添米勒執導。另外兩位主要角色再度回歸,就是第一、二集的飾演沙拉康納的蓮達·咸美頓,和T800的阿諾·舒華辛力加,這二位是在第一、二集的關鍵人物。35年後,一位是65歲的老婆婆和一位72歲的亞伯。他們兩個的參與才能展現這集才是真正第二集的續集。這正是占士·金馬倫的魅力,沒有他是請不動這二位再次出山。

當然二位老人家不能再如35年前那樣的火爆,所以最重要的動作還是由兩位新的未來戰士來火拼。今次的未來戰士也有少少變化。追殺未來領袖是Rev-9,他一如以往,有水銀人的特性,通過接觸過人類,就可以複製那個人,身體任何部份也不怕槍炮,迅間回復,雙手可以變出任何武器,而今次最特別是水銀人也有一副精鋼支架,可以分離而變成二位Terminators。而從未來回來保護未來領袖是一位女戰士,姬絲(麥肯茲·戴維斯),她不是機械人,是未來人類,但是身體的骨架已大部份已換上精鋼,速度和攻擊力已達機械人水平,拼全力抵抗Rev-9的攻擊。這女主角身手不凡,選角不錯。

自己已看過前5集,覺得今次真的比第四、五集好。當然主線還是未來戰士的追殺,一波又一波的飛車,和埋身肉博,加了兩位老角,故事更有說服力。整體來說有一定的水平,而以首段的飛車和博鬥最為精彩,當然我們不能期望它超越既有未來戰士的模式。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6 十一月, 2019 英吋 電影

 

標籤:

美片「22世紀殺人網絡」系列 (Matrix)

以前已想過,退休後,慢慢翻看一些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這一、二年,我也看了不少已前買回的影碟,而多是韓國或日本的愛情片。其實,翻看一些系列電影,應該是更好。記得未退休前,買了「教父」系列(1至3集),「異形」系列(1至5集),「第一滴血」系列(1至3集),「洛奇」系列(1至4集),「魔戒」系列(1至3集)、「未來戰士」系列(1至4集)、「22世紀殺人網絡」系列(1至3集)等等。這些系列電影,每集的時間通常都比較長,要在短時間看完一套才有意義,所以時間的安排是確定一氣呵成才好,一氣呵成其實是指每天看一集,而不是一天看完全套。

上星期,終於試了第一套:「22世紀殺人網絡」系列。Matrix 第一集是在1999年上影,正好今年是20週年,看看20年後會否覺得它今非昔比。第一集,真的是超水準,所以20年後的今天重看,還是趣味濃厚,不論是故事內容,拍攝技巧,武打設計,和配樂都是異常出息,一點也不過時。什甚是真,什麼是假,在Matrix世界內很難分辨,因為假的正是你日日夜夜面對遇見的世界,所以當一天,有人說你現在存在的是一個虛擬世界,是由一個超級超級大電腦Matrix所創造所控制的世界,你也會像主角般發狂,怎麼可能。所以當他被救出,來到真實世界,反而不能那麼容易接受這個真實世界。可是男主角Neo(奇洛·李維斯)是一個chosen one, 潛在的能力是超大。在接受模擬世界的訓練後,當他再回Matrix世界,就開始能力慢慢越變越強。越強的原因是他可以突破Matrix世界定下規限,身手可以比指彈還快,可以如超人般飛天。

Matrix內的功夫對打特別賞心悅目,因為武指是袁和平,應該是第一套引進真功夫的荷利活電影,再不是成龍的雜耍式功夫。硬橋硬馬,由外國人打出,配上特別的場境,再加上時緊時密的配樂,將那武打畫面發揮得淋灕盡致。

Matrix的第二、第三集是在2003年一齊推出。導演把要說的故事完整地說完,不是因為續集收得而再拍第三集。第一集的武打場面已是那麼高水平,第二集袁和平多用一些武器,差不多十八種武器樣樣都出齊,刀、槍、劍、三截棍、狼牙棒等等,再配以大量的高空翻騰,畫面一樣賞心悅目。而最令人驚喜的要算高速公路,那段飛車和對打場面。今次就讓女主角Trinity(嘉利-安·慕絲)和Morpheus(羅蘭士·費斯賓)去面對,這樣可以平衡各主角的戲份。這段高速公路是第二集的最高潮的地方,所以監製不惜工本,特別為這段戲而建造出來一段公路,這樣導演就可盡情發揮。如果以現今的科技,這些實景或會變成電腦模擬了。

相對於第二集,第三集就有點失色。沒有實體的Agent Smith(曉高·韋榮),竟然也能由Matrix虛擬世界走出來,藉附身而活在真實世界,真的有點誇張。相對Noe是有實體的軀幹在真實世界就合理得多。第三集像打機般,真實世界內,戰士們為保衛錫安城而奮戰,對著滿天的八爪魚機械軍掃射,彈盡而亡;而Matrix世界內,Neo要再次面對Agent Smith,由地上打到上半空。打鬥的感覺就像日本動畫龍珠的格鬥打法,將漫畫的場境化為電影影像,每次撞牆都會凹陷,墮地則會像火星撞地球般,馬路爆開。

動畫版則以多個小故事來補充電影內沒有說的地方,這個補充是好,但是沒有大驚喜,不看也沒有多大的損失。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9 八月, 2019 英吋 電影

 

標籤:

韓片「惡女」

這套片是從千尋真接觀看的。千尋的好處,排版清晰悅目,UI設計好,要找尋自己想看的影片甚為容易,部份電影更可下載(住院時就靠這些下載電影陪伴)。什麼都好,就是第二螢幕是鏡像,不是全螢幕。在幾年前它把這個全螢幕功能刪掉(不知因何原因)。所以當我把iPad Air連上電視,47吋的大電視就變成37吋的中電視,當然這總比看10吋的iPad Air好。說了這麼多,還是說回電影吧。

首7分鐘的序幕,就令人拍案驚奇。電影原來可以是用這樣拍攝手法:一鏡到底和主角第一身的視角。故事的開始是說女主角單槍匹馬,勇闖黑幫巢穴,以利落的身手,過關斬將。首先是雙鎗、彈盡後,就用刀,單刀、雙刀、再到短刀,也不時用搶來的武器,真是數也數不清。斬殺70多名男幫,再赤手空拳對付餘下的十多名身軀龐大的惡霸。第一身的視角,自己就像和女主角一起警惡懲奸,感覺就像打緊遊戲機。第一身的視角的好處是超真實,不好處就是會有點的頭眩,因為女主角是要不停跳躍,來避過迎面而來敵人的襲擊或從後面的偷襲。記得以前看過兩套戲是主角第一身的視角,鏡頭經常擺動,看後真的有的頭眩,但是那兩套也不是動作片,而今次是超級動作片,7分鐘的效果已比得上90分鐘的電影。一鏡到底,老實說我也不相信是一鏡到底,但是她的剪接或是太高超,令眾人都感覺一鏡到底,找不到它的瑕疵。一鏡到底的好處,就是讓人覺得不像在做戲,超自然的表達,一切你看到的不是後期加工剪接而成。記得第一次看一鏡到底的電影是「飛鳥俠」,它的一鏡到底應該是更長的,約15分鐘,另外還有數個10分鐘的片段。第一次看,感覺非常新鮮,這些一鏡到底不是靜止的場境,所以要採排甚多次,到有信心才正式拍攝。而今次的惡女的一鏡到底和主角第一身的視角,更是超難度,因為激烈的動作更難沒有差錯。在未段,女主角給巨無霸把頭撞向一面大鏡,就在那撞爆大鏡的一刻打鬥又變回我們的第三身的視角,這個轉變十分利落。我們可以看見女主角如何用最後的餘力KO那巨無霸。

這7分鐘的序幕已是那麼奪目,而中場的電單車追逐戰也不是一般的飛車場面,飛車加上與刀手的博鬥,也不像我們見慣的近鏡剪接的效果,而慢慢將打鬥的鏡頭推開,看到他們真的像高速的電單車的追殺中。還有未段,女主角在急行的巴士以斧頭殺敵,也是十分精彩。其實除了這三場經典的打鬥場面外,還有數場的,但是相比下已是小菜一碟。通常,打鬥片會全力於打鬥場面,而劇情只是一般,但是這套戲卻是兩者兼得,韓國的編劇真的不容小窺。女主角淑熙(金玉彬)描述得有血有肉:幼時,她躲在床底看著父親被人殺掉,從此被訓練成殺手。後來因殲滅那群黑幫而被補,又被國家挑選和訓練成國家級殺手。淑熙永遠像顆棋子被擺佈,裝槍比別人快,打鬥比別人狠,為的是先下手為強,不然早就命喪黃泉。另一位女主角就是飾演權部長(金瑞亨),是一個冷臉特工部長。從訓練中她已看透淑熙,感覺淑熙有她以前的影子。男主角有二位,第一個淑熙是老公鄭賢洙(盛駿),其實他也是特工,負責近身監視淑熙而淑熙也不知道的。可是日久生情,他對她倆母女都非常愛護,真情不假。公寓爆炸,賢洙緊抱著她女兒恩惠飛出窗外墜落死亡。第二位男主角,李鐘尚(申河均),是以前淑熙深愛的,她的身手全是他訓練而成,由師傳變成情人,最後正步入教堂,可是卻說他被人殺掉。淑熙懷著復仇的心,才有了第一場的序幕。原來他是假死逃避,成為黑幫頭子,淑熙的一次任務就是暗殺他,因在瞄準器看到他的面貌才失手,黑幫的反擊就是殺掉她的致愛,賢洙和恩惠就是被他的手下幹掉。

這套電影真的超水準,文戲武戲都十分紮實,就連攝影角度和佈局都下了不少功夫。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30 七月, 2019 英吋 電影

 

標籤:

美片「反斗奇兵4」

彼思「反斗奇兵」這系列電影是陪著我大兒子一起成長的。第一集是1995,第二集是1999,第三集是2010。主角是牛仔警長胡迪(Woody)和巴斯光年(Buzz),他們陪著他們的主人安仔成長,由幼童到安仔進入大學。其實,在第三集,安仔正準備入大學,開始自己的新里程,雖然不捨這些陪伴他長大的玩具,與其把他們放在儲物室封塵,還是把他們送給另一位小孩,為他們找個新主人。這應該是為這系列劃上完美的句號。

第四集,彼思當然不會重復以前的橋段,說這些玩具如何和新主人寶妮建立新感情,而是說玩具也可以有自己的新天地。故事開始讓我們重溫那些熟識的玩具,抱抱龍、牛女翠絲、薯仔頭先生太太、彈弓狗、火腿等。隨後,就是這集的新主角,小叉,是寶妮親手創做出來的。雖然簡單、外觀不甚美麗,而小叉自認自己是垃圾,總是往垃圾桶鑽。主人寶妮和她的爸媽一起出外數天,寶妮帶了一些玩具陪伴,小叉因她親手做的,是最貼身的玩具,可是在途中小叉又要自己爬進垃圾桶,最後胡迪為救他而與大隊失散,正式展開今次的歷奇之旅。途中遇見牧羊女寶貝,她也是安仔的玩具,多年前走失,輾轉地流落到一個嘉年華會場地。但是她的性格亦開始轉變,由溫柔的女郎變成獨立自主的女英雄,拯救無數需要幫助的玩具。由她再帶出其他玩具:洋娃娃嘉比嘉比、毛公仔(阿得和賓尼)、電單車手勁爆公爵、傻笑女警麥丁堡等等。

在網上看到他人寫的網誌,覺得很有意思,節錄其中一段:

玩具的價值:

生存價值:胡廸視救小叉為他惟一可做的事,目的是為令寶妮開心。這反映了胡廸對自我價值的迷失,玩具們一直在被動地等待開心時刻的來臨,卻大多失望而坐。

生存價值2: 嘉比為討好古董店內的小女孩,想盡辦法要把胡廸的發聲盒換到自己身上,好讓自己能有小朋友帶回家,怎料她不擇手段換掉胡廸發聲盒到自己身上後,小女孩卻不喜歡她把她即場棄掉,令嘉比失去希望。

玩具與小孩同樣渴求被愛:劇中的玩具們心深處都渴望能有小朋友帶回家,在家的玩具則渴求被選中可與小朋友大玩一場。很多被冷落的玩具會舖塵,像胡廸一樣找到一大舊塵被改花名。這可看成玩具就是小朋友的化身,他們都渴求被大人所愛,渴求被擁有,被寵。即使看似恐怖的嘉比也為了要安撫走失的小朋友,也願放棄跟朋友們走,在誠惶誠恐的同理心驅使下成功安撫了小朋友,這一幕令我動容。小朋友帶著嘉比找回父母,向嘉比說「我們」一起回家了,終於看見嘉比得到愛的快樂笑臉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4 七月, 2019 英吋 電影

 

標籤:

美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Marvel電影的精心編排下,由11年前(2008)的鐵甲奇俠第一集,慢慢地加入各超級英雄,美國隊長、雷神、紅女巫、黑寡婦、鷹眼,中段(2012)來了一個復仇者聯盟 第一集。由於各超級英雄的故事都有其可觀性,Marvel 電影已變成各觀眾期待的電影,去年推出「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反派魁隆奪取6粒宇宙方塊後,把宇宙的一半生物,在彈指間集體灰飛煙散。所以,這一集「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就要看剩下來的超級英雄如何力挽狂瀾。所以這第四集真的是萬眾期待。

而這套「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是3小時的長片,有充足的時間來描述各超級英雄的心路歷程。可是或者期望甚高,又或者對我們並不是Marvel的超級粉絲,前段覺得有點慢,而中段說到他們各自去到不同的時空(Time Machine),把以前的歷史改寫,令魁隆錯失奪取宇宙方塊的機會。如果是超級粉絲,就會對這個時空穿梭特別感興趣,把一些經典場面巧妙地改寫。可是我只是普通的粉絲,對那些經典場面只有模糊的印象,捉不到它的精妙之處。而我太太更不是粉絲,更覺得有點混亂。所以整體上,我覺得「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把反派魁隆變成主角,看他如何一步一步打敗復仇者聯盟各路英雄,造就他成魔之路,彈指消滅宇宙的一半生物,整個故事來得直接而劇情亦容易跟隨。而「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的劇情有點複雜,不是所有觀眾容易接受。

這套「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有幾幕是我喜歡的:第一幕是說鐵甲奇俠在宇宙漂浮,在氧氣就會用盡的時候,他在機倉裡留下遺言,最是感人。而結尾那幕,鐵甲奇俠戴上無限手套,彈指消滅魁隆和他的兵團,最後亦因身體抵受不住無限手套釋放的能量,他的生命亦要劃上終結。這個結局安排甚好,Marvel電影世界,始於鐵甲奇俠,而亦終於鐵甲奇俠。

另外,雷神因他錯失打敗魁隆的時機,而讓成大災難,其後借酒消愁變成啤酒肚大肥佬。而劇情亦以此作賣點。我並不喜歡這樣的改動,把雷神變成一個脆弱的凡人,以搞笑為主。而對Marvel隊長也有點失望。在第三集尾,正是點出Marvel隊長就是未來的希望,去年看完她的「Marvel隊長」,對她背境和力量有點了解,期望她在這集可以大有發揮。可是在第四集,她又變成可有可無的超級英雄。那個第三集尾的安排,只是吸引人去看「Marvel隊長」罷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9 五月, 2019 英吋 電影

 

標籤:

日片「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7月尾翻看完日片「藉著雨點說愛你」已想翻看這套電影,這兩套也是同時段日本經典的愛情片。原著小說是片山恭一寫於2001年,初時銷售一般,可是經日本女星柴崎幸在2002年寫了一句感想:流著眼淚一口氣讀完這本小說。我希望自己的一生也能談一次這樣的戀愛。立即引發銷售熱潮,銷量更突破251萬冊,超越《挪威的森林》保持了17年的紀錄,成為日本史上銷量最佳的小說。隨後,這本小說也改編成這套純愛電影在2004年日本上映,而正因這套純愛電影大收才會有日後其他純愛電影。

翻看這套電影時,才發現自己擁有二隻不同封面的影碟,可是兩隻影碟的質素也是差不多,並不太好。電影的其中一位女主角正是柴崎幸,其實她應該只是大配角,正式的女主角是廣瀨亞紀(長澤雅美),而男主角是松本朔太郎,高中時是森山未來,成年時是大澤隆夫,兩個都有相當戲份。電影中,成年的松本朔太郎正準備迎娶藤村律子(柴崎幸),可是律子卻在結婚前收拾舊物,找到一盒錄音帶,聽了後突然留下字條出走。而朔太郎看了那字句也馬上返回老家,尋找舊物,於是高中時自己的戀愛故事便正式上場,電影以高中時的戀愛故事為主軸,再用插敘的手法來描繪過去和現在的故事,所以成年的朔太郎(大澤隆夫)只會不時穿插其中。2004年,長澤雅美也是剛出道不久,只有17歲的她,飾演高中的廣瀨亞紀。相戀的過程在這裡不會細說,我只想說幾幕令我有深刻印象的畫面:

有一幕說廣瀨亞紀(長澤雅美)在身患白血病時,松本朔太郎想帶她去澳州完成心願,可是颱風剛到,所有航班取消,松本朔太郎說:下次去。而亞紀則說:我還有下次嗎?說後便昏倒了。這一幕十分催淚。

另外一幕,就是廣瀨亞紀和朔太郎影結婚相。拍照時,她還未病入膏肓,長髮還在。拍照只是怕人忘記,作留念之用。

看完電影,再看原著小說。這本書看完後就放在我家的書櫃很久了。發覺電影改動原著甚多,取其精萃,其他就大改動。原著也是兩個時空的穿插著,由朔太郎和亞紀的雙親帶她的骨灰到澳州,而電影則把時光再推遲,朔太郎和未婚妻律子帶去。這個未婚妻律子(柴崎幸)是新加上去的。這個轉換是比較好,再加律子是以前幫他們送錄音帶的小女孩,一拐一拐行走的律子,正是當天傳遞最後錄音帶遇上車禍。這個安排有心思,極像電影手法。另外,原著是兩爺孫同樣把愛人的骨灰撒出,那段爺爺交付孫子的對話非常感人。年輕時爺爺和愛人不能結婚在一起,她死後,爺爺要求孫兒幫他盜取骨灰,等日後爺爺死後,也拿出骨灰,混在一起。生不能在一起,死後也是相依的境界。而電影則變了鎮內的攝影館的爺爺,要求他們盜取剛過世的女校長的骨灰,女校長正是他的舊情人。未看原著,覺得這個安排不差。但是看完原著,就發覺還是原著的境界高一些。而且有爺孫的關係,日後高中生要帶帶病的女友飛去澳洲所需要的金錢由爺爺出就合理得多。

但是如果和「藉著雨點說愛你」相比,我還是覺得「藉著雨點說愛你」好看一點,或者是直線中有點曲線有不一樣的感覺。同樣,原著亦比電影好。

Ps. 原來「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還有一套日劇,是由綾瀨遙做主角,有機會也想看一看。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7 九月, 2018 英吋 電影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