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抗疫

抗疫第一針

這二年,新冠狀病毒流感疫情恣肆,我的預防主要是戴口罩和勤洗手,至於打疫苗針則很少考慮,一來香港大爆發的機會並不高,自己又不會四處去的,感染的機會相對低;二來太早打,反而到大爆發又要打加強針,早前打的是白打。可是今次的Omicorn真的來勢凶凶,由於它的傳播力非常強和快,就令我覺得這今次真的要打疫苗作預防了,眾所週知,打了針亦會抵抗不了這Omicorn,但是發病時,重症的機會就低好多。這個好處是不容輕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已宣佈農曆新年後,會在食肆實施疫苗氣泡,沒有打疫苗針的,不能進入所有食肆。晚飯是不會出街食,可是早餐或午餐總會找食肆。與其等一張醫生證明不適合打疫苗,手續應該是頗複雜的,倒不如直接去打疫苗就簡單得多,老實說自己從不擔心那些疫苗針的副作用,要來的就會來,避也避不了,相對我們癌症未期的死亡率,真是小毛見大毛。12月底,Omicorn終於在香港開始傳播,在1月2日我馬上在網上預約打疫苗針(復必泰),隨後2天,Omicorn的傳播越來越多,越來越廣,網上預約的打針位馬上爆滿。幸好自己先人一步,不用徬徨。

18-Jan-2022 (星期二) 

第一針的日期,自己選了1月18日,這個星期並沒有特別節目,而且和新年相隔近2星期,就算有大不適,也不會影響自己過年,而第二針就選在新年後,初八。早點完成二針,身體得到多點保護。今次打針,除了我之外,還替外母預約。外母年齡超過80,屬於高風險族群,本應早點打,可是她對打疫苗針有點抗拒,相信她的朋友們也很少打,所以推動力。現在,我們還是以疫苗氣泡這個新措施作誘因,唔打針就連飲茶也沒得去,她才沒有反對。所以今天下午2時半前,我和外母一起來到西灣河疫苗接種中心(復必泰)。我們乘地鐵前往,一出地鐵口,就看到一條長長的人龍,我還對外母說,這條龍相信是來打疫苗針,沒預約的人龍。我們繼續前行到體育館門口,可是到了才知道,這人龍全是預約的,只是這時段最多人到來,才出現人龍,我們唯有走回龍尾,慢慢地跟著人龍前進。人龍雖長,幸好前進的速度亦不算差,5至10分鐘我們又返回門口,乘升降機到2樓。太太去年打第一、二針時,我也有陪伴,所以大致上的流程我還記得。出升降機後,再排一條短人龍,隨後到登記枱核對身份證,再去等候區。剛坐下來,就有人講解疫苗針的副作用,隨後再下半層樓到打針區,馬上引到第7號帳篷,我和外母一起進去,外母先打。打針的護士非常熟手,我穿得衫多,也不用除衫或拉高衫袖,只要鬆開衫,露出膊頭,她就在膊頭下的肌肉注射,一點也不痛已完成。拿回行裝,外母已在休息區坐下來,而我被引領到休息區的另一邊坐。休息15分鐘,我們就可離去。乘升降機返回地下,這時已沒有任何人龍了。

我和外母身體並沒有任何不適。打針當晚,針口有肌肉痛。這肌肉痛到第二晚已退減。而第二日起床,只是覺得身體虛弱一點,沒有頭痛,發燒的症狀。再過一天,就完全回復正常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7 一月, 2022 英吋 疾病, 時事

 

標籤: ,

行山抗疫 – 柏架山

近這二個月內,寫過二篇行山抗疫的網誌。其實,在這段抗疫期間,自己又怎會行二次山這麼少呢!近這個星期,天陰有雨,並不適宜行山,可是之前的個多月則有不少日子是適合行山的。當然自己又不是一見好天就去行山的人,在這時段,自己行過三次柏架山,每次都是只行個多小時,繞這一圈,繞那一圈,鬆鬆筋骨罷了。

2月7日(星期五)
這次的行山,遠在2月初,而一星期前剛和太極師姐們行了西高山。那天的天氣只是一般,沒有藍天白雲的日子,氣溫應在17度左右。那時第一波剛在香港發生,疫情是緊張而未到嚴峻的地步。一家四口到船塢里食午餐,餐後和太太去行山,就當飯後往山中散步。路線已在餐前盤算了,目的地是筲箕灣配水庫。我們還是從康怡出發,再往康景花園走。進入登山的步道。因目的地是西灣河那方向,不走引水道那條小路,而沿石級路往上走。這一年,我大多走這方向:將軍石、日軍洞、攻頂、配水庫、筲箕灣等,都是這個方向。因已太熟識路徑,根本不用看地圖也知怎樣走。經過日軍洞的入口,當然過門不入,繼續往上走。記得上次往這配水庫,我們是行一條較隱閉的捷徑,試過那次後,今次就想行原來的大路。這樣就更不用看地圖了。大約半小時,我們又來到那大石台的開揚景觀,在這裡作小休和拍照。隨後,繼續上山。上了數十步,就看到一個路牌,指示興東村的方向。順著小路往下走,小路是沒有什麼難度的,可是有一段竟然有麻繩作扶持,或許晨運客上山需要這扶手。小路的盡頭是一個大水庫,另外有一條下山的長石級。從這裡已可以看到興東村已近在咫尺。沿石級而下,遇到不少上山行山的人。這石級的盡頭,正是今天的目的地,筲箕灣配水庫公園。走到公園草地休息一會,再沿大路落興東村,再經商場到西灣河,完成今天的餐後散步之短途行山。

3月7日(星期六)
第二次是一個月後了。今次也是和太太一起行的,那天是早上,還未吃早餐,計劃的行程是輕走1小時,行完才吃早餐。8時左右出發,由康怡行落康景花園,進入柏架山。今次的路線是以前最常行的一段,應該說第一次也是這樣行柏架山,從康景入,經康柏橋、大爐灶,繞山腰,出柏架山道落山。這段路以前已行了十數次,近這一、二年才少行。人就是這樣,行得多這段,就想試新路徑;當試得新路多,又想回味舊路。從康景進入,在登山路口前,今次我們走引水道方向。雖然這段是不正式的小徑,有路牌告示小心山洪,但是以前就很喜歡走這段引水道小徑。喜歡聽那急速的流水聲,無論何時就算少量的流水在引水道,這坡度上都會變得奔流而發出美好的聲音,流水聲和海濤聲是我最喜歡的大自然音樂。沿引水道慢慢行上,到了一個鬆了白漆箭頭的地方,是這引水道最窄的位置,可以輕鬆跨過引水道。記得以前,兒子還細的時候,最喜歡我捉著他的手跳過引水道,永遠都是笑嘻嘻地跳過去。有時還叫我讓他(是我捉著他的手)跳來跳去。現在他們都比我還高大,不知他們還記得嗎?再上行,就來到康柏橋。上橋繼續走正式的登山小路,這小路是石級和斜路,一時石級,一時斜路。Z形上山,而路旁有一些小捷徑直接上山。以前這些捷徑甚小,不大容易行,可是今天我就發覺它已變得寬敞易行。於是我倆也改行這段捷徑山路上山。這段路不太高,轉瞬就來到戰時的大爐灶。在這裡拍照和休息。隨後,往橫行的小徑繞山腰出柏架山道,畢竟今天只想輕走1小時。經過另一個爐灶,再前行,轉瞬就走出小徑,來到柏架山道。沿大馬路往下走,遇到不少往上行的登山人仕。在這抗疫時期,行山抗疫是最健康的活動。走了一大段路,才到達紅磚屋,在這裡拍一些相才繼續落山,落到山腳,剛好1小時5分鐘,任務完成,到附近食早餐。

3月18日(星期三)

今次是和大仔一起行山。近日,大仔都為自己的健康而行山。可是早一天沒有說清楚何時起步,8時起床後也沒有叫醒他,到他9時起床才說行山,於是出發時已是9時40分。其實,今天的天氣並不太好,天陰陰,下午會下大雨。兒子只跟我們行過舊路,今次就帶他繞一個大圈,大約2小時。短線遊,加上熟識的山路,我就輕裝上路,只帶小背囊、水和行山鞋。也是從康景花園入山,今次不行引水道方向,沿石級小路上山。兒子雖然不善行山,畢竟是年青力壯,他亦跟到我的步伐。今天的步伐不算快,就是不想有太多的停頓,太多的小休並不鍛鍊行山,差不多行了半小時才停下來,就是我常常停下來的大石台。拍過照,又帶他繼續上,沿途指示那些支路會走向何方。到了大支路,引他去看另一個大石台,那裡可俯瞰西灣河區。在這裡,作一個大休,再返回支路,正式繞山行。這段路要行近1小時才到出口,是繞山而行,只有小許上坡,途中還有數個特式石頭。這時的天色開始轉暗,下午的雨或許早來了。我們行的方向,正好迎面向暴龍石,可是大仔經過時說只是一般像,不說也不覺,無言。繼續急步前行。那時天已變得烏黑,剛走了這段路的一半,如果可以趕得切走出小徑,到柏架山道就大雨也不怕。可是世上沒有如果,烏黑過後,剛轉亮就灑下雨,雨勢就越落越大。今天是輕裝,小背囊是沒有防雨Cover的,行山鞋也不是新買的防水行山鞋,更沒有帶雨傘,就只有不甚擋雨的風褸。人在山中,只能再加快速度前行。幸好這段是繞山,沒有任何崎嶇的路段,而且小徑甚寬敞,走這山路並不太危險,就是濕身。走了一段,小徑中央已積了水洼,我們只能踏左旁或右旁的高點,繼續快速前行。另外大雨打濕眼鏡,視野有點模糊,可是除了眼鏡就更模糊。當然這些也難不到我兩父子,有驚無險,終於走出小徑。記得某次和太太走這段路時,也是遇上大驟雨,而今天則是雷雨。變成兩隻水雞仔躲進小亭避雨,這小亭只是行山地圖告示板,擋不到什麼雨。其實這段路還有不少行山人,大部份也沒有帶雨傘,也像我們這樣濕透。休息一會,便正式落山。落山時雨勢已開始減弱,到山腳,剛好行了2小時。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4 四月, 2020 英吋 行山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