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港島徑

勇闖三山:田灣山、金馬倫山、聶高信山

4月11日(星期三)

天氣會在週末開始轉差,所以就趁天氣還未變差前,星期三又再出動行山。今次的主要目標是金馬倫山和聶高信山,計劃中,會在田灣起步,所以也會試上田灣山,一於一天走三山。上次的班納山,輕鬆走了2小時,而另一次,赤柱群山,低估了荒徑的難度,走了3個小時,只走了預計的一半路程,幸好有快路退出。而今次的預計,大約10公里,應該約4小時完成。有了赤柱的經驗,今次帶了足夠的糧食和水,亦預計了緊急路線,如體力或時間有問題,就放棄聶高信山登頂,在其山腰繞過。

10時前上巴士(77號往田灣),上次遊班納山,也是乘搭這號巴士,上次在香港仔海濱下車,慢慢走上香港仔水塘,今次就搭多幾個站,直到田灣巴士總站。雖然第一次從田灣出發,大致上我已看了地圖,上山的的小徑在田灣村的最高處。10時35分下車後,就沿著大路慢慢向上行,過了迴旋處,繼續向上行,約5分鐘就到達登山路的入口。其實還要上一個斜坡,到達籃球場才是正式路口,首先要穿過籃球場,這籃球場是有鐵絲網圍著的。入口是石級路,是一條晨運徑的石級路,沿途的右邊都有鐵欄,方便老人家扶著上落。上頂是一條引水道,而這段亦是港島徑的第三段。右轉,跟引水道行,這引水道十分安全,左邊又有扶欄防止有人停落引水道。繞著山腰而行,十分容易走,不久來到一個大水閘,在引水道旁起了一個石橋跨過大水閘,再前行就是第一個主要支路,一條舊路往上貝璐路(港島徑第三段),還有一條大路往下的貝璐路落香港仔,我則在這舊路旁找了一條石級路上山,不用5分鐘就又來到貝璐路,從這裡,右行可以繼續第三段,如果左行可以返回上山那支路,而我決定繼續上山,因為我想到達田灣山山頂。在地圖上,是有小路到頂,可是落山的那段就缺了一段才和繞山的貝璐路相遇。起初上山的小路比預想中寬大,上了不久,就來到第一小丘,兩座大大鐵塔轟立。拍過照後,繼續向前,小路變回隱閉那種,不像初上山時那麼寬敞。幸好有引路的彩帶,和手機確定路線,我亦安心繼續前行。11時20分,應該到了田灣山山頂了,沒有任何標柱,這也是預算中。隨後跟引路彩帶下山,這彩帶直接引我返回貝璐路,比想像中容易,真的不知為何地圖上就是沒有這最後一段。會合貝璐路,左轉繼續前行,走了不久,到達流水淙淙的大溪。乾溪就遇得多,這麼多水量的溪就少見,清溪水洗臉後再前行。11時48分,又來到一支路,一條長石級可以直上和褔道,而我當然繼續前行,往香港仔水塘進發。說回這段貝璐路是十分好走,路寬而且有林蔭,走來絕不辛苦,再前行不久,又來到支路,直行去灣仔峽,而有一條下山小徑,落香港仔上水塘。往下走,約5分鐘就來到水塘區。水塘的遊人比較多,在未走出大壩前,找到一個林蔭座椅,吃一個麵包,休息一會,才再上路。

IMG_1279.JPG

今天的天氣預告,多雲間中有陽光,可是到了正午,陽光比預期中多。走出大壩,又要俯瞰那隱世景點,大壩底的石橋。陽光下,水塘景真的很美。水塘區,支路甚多,下一個目的地是中峽,正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差不多任何一條都可以到達那支路,翻上一個小山丘,就來到一條小路,這段路正是我上次從班納山走下來的那段。再前行,就是引水道,因為和上次行這段只距一個月,所以沿路的風光都有印象,單一的路,不用找路,到達大支路時是12時40分。上次我是再行到引水道的盡頭,今次就從這裡上山,正式往金馬倫山進發。金馬倫山高410米,而我身處約130米,要攀升近280米,是今天攀升最高的路段。石級路走一小段就到頂,來到一條大馬路,馬路旁有一個大電網鐵塔,沿著這馬路慢慢向上行。其實由引水道開始,到這裡是港島徑第四段。這段路雖斜,只要慢慢行,也不太辛苦。約10多分鐘,又來到支路,直上可到灣仔峽,橫行可往布力徑。繼續橫行,這段仍然是林蔭馬路,行前不久,可以俯瞰整個黃竹坑全景。1時正,亦來到馬路的盡頭。有一個觀景台展視山下景物。馬路的盡頭變回一條普通繞山山路,另外一條上山小路。於是正式上山。這段山路是矮小的草叢,草高只到腰部。走上一段,就可以回望山下景物,視野甚為開揚。由於這山頭全是矮叢,越上高,視野就越好,真的是無摭擋的景色。繼續上,向右望便是下一個山頭,聶高信山。它的高度和金馬倫山差不多。1時30分,已上到山頂,在未到黑白柱石前,有一堆大石,拍照最為合適。走到黑白柱,再拍照留念。金馬倫山的景觀甚好,有360度的視野,南望是黃竹坑,東望聶高信山,北面是繁榮的中環金融中心,西望可以遠眺太平山,而且更可以看到附近半山的高尚府第。

IMG_1348

IMG_1366

由另一邊落山,走下一段,就看到多條已生鏽的舊水管,而它正覆蓋在落山的小徑上。水管是直直的,而小徑就不時蜿延前進,走了一段,水管就消失在草叢中,而我沿小路下山。這段落山路比上山那段斜,要扶持得兩旁的樹枝,慢慢小心下落。最後走下一段窄石級路,就到達布力徑的支路,亦與繞山的小路會合。從這裡左落布力徑可以到達今天的終點黃泥涌峽道,右上布力徑則去灣仔峽,而還有一條可以上聶高信山的馬路。首段是新舖了瀝青的路,黑黑的。走了一小段就到盡頭,再轉入登山小徑,踏過小石級,先走一段隱閉小徑,這小徑還有數棵紅紅的野杜鵑。不久又與另一小徑會合,隨後的小徑十分寬敞,在樹蔭下和落葉堆中繼續往上走,轉瞬就來到山頂。聶高信山的山頂是一個微波通訊站,有兩座大大發射天線。

IMG_1415

在這裡拍過照後,就繞過站後找山路落山。看到一條似樣的山路就跟著落山。這小徑旁有一條長長的鐵盒引伸山下。這些像鐵盒的管道通常是保護電腦電線的。而且沿途還有大麻繩作扶手。老實說,自己慢慢落也比用麻繩方便,小路一路往下走,路就再崎嶇一點。最後還是看一看手機地圖。看後才知道落山一起步就錯了方向,現在走了一半,一是回頭上山頂再找路,或是繼續落山。其實那時距離山下的大道已不遠,山坡是矮叢不難走,只要越過最後的叢林就可,應比回頭走來得快。最後終於衝過樹林,到達水渠邊,再沿水渠邊往下走,到達一座花園洋房的後山,再沿石級落布力徑。再沿布力徑直落,就是終點黃泥涌峽道,3時正到達巴士站,完成今天勇闖三山的目標。今天走了11公里,用了4個半小時,是這年最長的路程。

IMG_1430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3 四月, 2018 英吋 行山

 

標籤: , , , , , ,

再遊山頂至薄扶林

今年3月初,和五位女同學行完這條港島徑第一段,由山頂盧吉道起步,再繞西高山山腰,落薄扶林水塘。路程約3小時,這段路是最適宜的短線行山路線,出入方便,而且沿途風景怡人,可以飽覽維港風光。那次行完後,我已打算日後會和太太來再走一次。今年的聖誕節有四天連續假期,起初已打算在其中一日和太太去郊遊。上星期看到天氣預告,知道星期一聖誕正日的天氣最佳,最適宜郊遊,於是就選定這日子郊遊。

12月25日(星期一)

早上,吃過早餐,回家拿回行裝,乘的士直往山頂廣場,車資成為110元。到達目的地時正是10時50分。在山頂餐廳前拍過起步照,我們就走入盧吉道。上次和同學來是乘纜車到山頂的,便匆匆走入盧吉道口拍照,山頂餐廳的外觀應該更美。這盧吉道,我和太太也是常來的,我看除了柏架山,去得第二多郊遊的地方應該要算山頂盧吉道了。每次來這裡,大多是天氣好,因為我會揀好天氣才出動。來得多當然對盧吉道真的非常熟識,在何處是最佳拍攝位置已是瞭於指掌。每到觀景點我們都會作短暫停留,拍一些照才繼續前行。

IMG_9634

走了大半小時,我們來到一個大公園。這裡亦是多條小徑的交會點。一條右轉向下是落龍虎山;一條右轉橫繞西高山;或者繼續直行走盧吉道回山頂廣場;還有一條較隱閉的小路經公園上西高山頂。BTW, 在這裡原先的洗手間正在維修中,想方便也不能而且沿途再沒有洗手間了。對我們的行山人仕來說,農林處應該安排一些臨時設施作替代,真的無奈。我們走入繞山的夏力道,這夏力道像行車道那麼寬敞,慢慢繞西高山的山腰向下行。10分鐘後,便來到馬路的盡頭,而這裡有一個小觀景台和木涼亭,可以飽覽西面海景。

IMG_9648

在這裡休息一會,我們在觀景台中間的小路下山。由盧吉道開始到這裡,是港島徑的第一段,風景是美,但並不像行山,走的是石屎馬路,而由這裡開始才是正式山路。首段是石階路,拾級而下,過後便是普通的山路,沿途我們可以看到山下的瑪麗醫院。今天是假日,又是天氣好,出來郊遊的人也多,走在山路,不時遇到上山的遊人,也有遊人從後超越我們。這段路是直去薄扶林水塘的,而今天由於起步稍遲,今次不會像上次走畢整條港島徑第一段,繞半個薄扶林水塘,而會在一個支路落山直達到薄扶林水塘出口。可是途中看到幾個假的支路,手機有地圖,只要不過於粗心,也不易走錯路。最後來到正式支路,下山的支路有一個清晰的木牌指示方向。走這段路,很快就落到薄扶林水塘出口。

IMG_9703

在這出口就有一個古蹟,前看守員房舍,是一座白色的大石屋。這個景在藍天下,怎樣拍也是美。再前行,左邊是薄扶林傷健營和薄扶林騎術學校,而路口就是薄扶林道。過馬路就是伯大尼古蹟。而在未過馬路前,右邊正是另一景點大學堂宿舍。上次,我們就過了馬路,和這大學堂緣慳一面,今次我是我的目的地之一。在路的右旁有一小路引上,數十步就看到這個像古堡新哥德式的白色建築物—大學堂。大學堂樓高三層有一個綠色大門,另外一條大石梯到二樓,而二三樓的窗是甚具特式。大石梯前有一對黑色石雕四不像。

IMG_9715

看後再過去伯大尼古蹟。有了上次的經驗,對伯大尼的佈局已有認識,來到這裡我就指出數個最佳拍攝位置。今次又是陽光普照,白色的教堂變得份外奪目。在這裡流連了差不多半小時,才返回巴士站乘巴士回西營盤午膳。

IMG_9737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9 十二月, 2017 英吋 行山

 

標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