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田灣

漫步田灣山至香仔水塘

漫步田灣山至香仔水塘

今年4月,自己曾獨自一人,遊走港島南的三座山:田灣山、金馬倫山和聶高信山。由田灣出發,先上田灣山,再落香港仔水塘,然後上金馬倫山,再落山坳再上聶高信山。難度不算太高,也不算低,自己都幾喜歡這條路徑。現在在化療期間,自己當然不會再走一次這條路徑。在這休息的一星期,太太想和我到郊野走走,我就想到首段的路徑蠻適合她,而田灣這個起步點,對我們來說是幾方便,77號巴士就可正達田灣,不用轉車,比乘的士到灣仔峽更方便。

12月12日(星期三)

上星期的天氣預告,今天有機會下雨和寒冷,幸好天氣到這星期初又轉變,星期二下午放晴,綿花雲的下午吸引了不少人在網上Post相。而星期三早上,天是灰白一遍,再看不到昨天藍天中的綿花雲。沒有美麗的雲彩並不影響我們行山的心情,行山最重要是不要下雨,這以比預計中好。早上天氣比較清涼,所以我選擇近中午才出發,11時45分乘77號巴士往田灣,一來到車站,巴士不久就到站,候車時間比預計快。可是中午時間,巴士到了銅鑼灣就堵車,街上有許多中學生放午飯。到達田灣總站已是12時半。

上次是第一次從這裡田灣起步,所以要看著地圖找路。今次已是識途老馬,帶著太太往田灣邨山坡上走。首先沿著大馬路旁的行人路上,到了迴旋處,上次是繼續沿馬路上山,而今次則改行行人天橋,穿過數座大樓,就來到馬路的盡處,正式向山進發。其實還要上一個斜坡,到達籃球場才是正式路口,首先要穿過籃球場,這籃球場是有鐵絲網圍著的。入口是石級路,是一條晨運徑的石級路,沿途的右邊都有綠色的鐵欄,方便老人家扶著上落。上頂是一條引水道,而這段亦是港島徑的第三段。左轉是往薄扶林方向,而我們則右轉跟引水道行向香港仔進發。這引水道十分安全,左邊又有扶欄防止有人停落引水道。繞著山腰而行,十分容易走,不久來到一個大水閘,在引水道旁起了一個石橋跨過大水閘,再前行就是第一個主要支路,一條舊路往上貝璐路(港島徑第三段),還有一條大路往下的落香港仔,我則在這舊路旁找了一條石級路上山,我上次也是行這條登山小徑,不用5分鐘就又來到貝璐路。如跟足第三段行就要在剛才的叉路左轉,最少要多走15分鐘才到達這裡。上次,我是從這裡繼上山,找田灣山山頂,今次就和太太右轉行繞山的貝璐路。這段貝璐路是林蔭道,就算陽光下也不會太熱,而今天則天陰,更不用擔心太熱或太冷。這條是一條甚寬敞的小徑,途中不時看到高大的樹木倒下來,想來又是颱風山竹的遺禍,粗大的樹幹已給電鋸斷了數節,殘枝就放在路旁樹叢。繼續前行,走了不久,到達流水淙淙的大溪。乾溪就遇得多,這麼多水量的溪就少見。再前行,又來到一支路,一條長石級可以直上和褔道,而我當然繼續前行,往香港仔水塘進發。再前行不久,又來到支路,直行去灣仔峽,而有一條下山小徑,落香港仔上水塘。往下走,約5分鐘就來到水塘區。右轉走出大壩,沒有藍天,水塘的景色只是一般,在附近的燒烤場,坐下休息吃午餐,小許麵包。

休息一會,再沿石級路落香港仔下水塘,經過大壩下的隱世秘境,也沒有停下來拍照。記得第一到訪這秘境,在藍天白雲下,以大壩作背景拍出的照片真的很美。現在沒有可能拍得比以前好,所以提不起勁停下來拍照,日後再來如陽光配合,會再找新角度影也不遲。沿著水塘邊往下水塘走,不久就來到下水塘的大壩。這裡的水塘景色比上水塘更失色。水塘邊的黃泥不夠黃,而中間的小白屋又不夠白,最好的就是大壩的行人道較窄,把人物放在中央,景深甚突出。拍過照,再往出口走。瞬間就到達水塘的出口,今天行了近6公里,用了2小時15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4 十二月, 2018 英吋 行山

 

標籤: ,

勇闖三山:田灣山、金馬倫山、聶高信山

4月11日(星期三)

天氣會在週末開始轉差,所以就趁天氣還未變差前,星期三又再出動行山。今次的主要目標是金馬倫山和聶高信山,計劃中,會在田灣起步,所以也會試上田灣山,一於一天走三山。上次的班納山,輕鬆走了2小時,而另一次,赤柱群山,低估了荒徑的難度,走了3個小時,只走了預計的一半路程,幸好有快路退出。而今次的預計,大約10公里,應該約4小時完成。有了赤柱的經驗,今次帶了足夠的糧食和水,亦預計了緊急路線,如體力或時間有問題,就放棄聶高信山登頂,在其山腰繞過。

10時前上巴士(77號往田灣),上次遊班納山,也是乘搭這號巴士,上次在香港仔海濱下車,慢慢走上香港仔水塘,今次就搭多幾個站,直到田灣巴士總站。雖然第一次從田灣出發,大致上我已看了地圖,上山的的小徑在田灣村的最高處。10時35分下車後,就沿著大路慢慢向上行,過了迴旋處,繼續向上行,約5分鐘就到達登山路的入口。其實還要上一個斜坡,到達籃球場才是正式路口,首先要穿過籃球場,這籃球場是有鐵絲網圍著的。入口是石級路,是一條晨運徑的石級路,沿途的右邊都有鐵欄,方便老人家扶著上落。上頂是一條引水道,而這段亦是港島徑的第三段。右轉,跟引水道行,這引水道十分安全,左邊又有扶欄防止有人停落引水道。繞著山腰而行,十分容易走,不久來到一個大水閘,在引水道旁起了一個石橋跨過大水閘,再前行就是第一個主要支路,一條舊路往上貝璐路(港島徑第三段),還有一條大路往下的貝璐路落香港仔,我則在這舊路旁找了一條石級路上山,不用5分鐘就又來到貝璐路,從這裡,右行可以繼續第三段,如果左行可以返回上山那支路,而我決定繼續上山,因為我想到達田灣山山頂。在地圖上,是有小路到頂,可是落山的那段就缺了一段才和繞山的貝璐路相遇。起初上山的小路比預想中寬大,上了不久,就來到第一小丘,兩座大大鐵塔轟立。拍過照後,繼續向前,小路變回隱閉那種,不像初上山時那麼寬敞。幸好有引路的彩帶,和手機確定路線,我亦安心繼續前行。11時20分,應該到了田灣山山頂了,沒有任何標柱,這也是預算中。隨後跟引路彩帶下山,這彩帶直接引我返回貝璐路,比想像中容易,真的不知為何地圖上就是沒有這最後一段。會合貝璐路,左轉繼續前行,走了不久,到達流水淙淙的大溪。乾溪就遇得多,這麼多水量的溪就少見,清溪水洗臉後再前行。11時48分,又來到一支路,一條長石級可以直上和褔道,而我當然繼續前行,往香港仔水塘進發。說回這段貝璐路是十分好走,路寬而且有林蔭,走來絕不辛苦,再前行不久,又來到支路,直行去灣仔峽,而有一條下山小徑,落香港仔上水塘。往下走,約5分鐘就來到水塘區。水塘的遊人比較多,在未走出大壩前,找到一個林蔭座椅,吃一個麵包,休息一會,才再上路。

IMG_1279.JPG

今天的天氣預告,多雲間中有陽光,可是到了正午,陽光比預期中多。走出大壩,又要俯瞰那隱世景點,大壩底的石橋。陽光下,水塘景真的很美。水塘區,支路甚多,下一個目的地是中峽,正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差不多任何一條都可以到達那支路,翻上一個小山丘,就來到一條小路,這段路正是我上次從班納山走下來的那段。再前行,就是引水道,因為和上次行這段只距一個月,所以沿路的風光都有印象,單一的路,不用找路,到達大支路時是12時40分。上次我是再行到引水道的盡頭,今次就從這裡上山,正式往金馬倫山進發。金馬倫山高410米,而我身處約130米,要攀升近280米,是今天攀升最高的路段。石級路走一小段就到頂,來到一條大馬路,馬路旁有一個大電網鐵塔,沿著這馬路慢慢向上行。其實由引水道開始,到這裡是港島徑第四段。這段路雖斜,只要慢慢行,也不太辛苦。約10多分鐘,又來到支路,直上可到灣仔峽,橫行可往布力徑。繼續橫行,這段仍然是林蔭馬路,行前不久,可以俯瞰整個黃竹坑全景。1時正,亦來到馬路的盡頭。有一個觀景台展視山下景物。馬路的盡頭變回一條普通繞山山路,另外一條上山小路。於是正式上山。這段山路是矮小的草叢,草高只到腰部。走上一段,就可以回望山下景物,視野甚為開揚。由於這山頭全是矮叢,越上高,視野就越好,真的是無摭擋的景色。繼續上,向右望便是下一個山頭,聶高信山。它的高度和金馬倫山差不多。1時30分,已上到山頂,在未到黑白柱石前,有一堆大石,拍照最為合適。走到黑白柱,再拍照留念。金馬倫山的景觀甚好,有360度的視野,南望是黃竹坑,東望聶高信山,北面是繁榮的中環金融中心,西望可以遠眺太平山,而且更可以看到附近半山的高尚府第。

IMG_1348

IMG_1366

由另一邊落山,走下一段,就看到多條已生鏽的舊水管,而它正覆蓋在落山的小徑上。水管是直直的,而小徑就不時蜿延前進,走了一段,水管就消失在草叢中,而我沿小路下山。這段落山路比上山那段斜,要扶持得兩旁的樹枝,慢慢小心下落。最後走下一段窄石級路,就到達布力徑的支路,亦與繞山的小路會合。從這裡左落布力徑可以到達今天的終點黃泥涌峽道,右上布力徑則去灣仔峽,而還有一條可以上聶高信山的馬路。首段是新舖了瀝青的路,黑黑的。走了一小段就到盡頭,再轉入登山小徑,踏過小石級,先走一段隱閉小徑,這小徑還有數棵紅紅的野杜鵑。不久又與另一小徑會合,隨後的小徑十分寬敞,在樹蔭下和落葉堆中繼續往上走,轉瞬就來到山頂。聶高信山的山頂是一個微波通訊站,有兩座大大發射天線。

IMG_1415

在這裡拍過照後,就繞過站後找山路落山。看到一條似樣的山路就跟著落山。這小徑旁有一條長長的鐵盒引伸山下。這些像鐵盒的管道通常是保護電腦電線的。而且沿途還有大麻繩作扶手。老實說,自己慢慢落也比用麻繩方便,小路一路往下走,路就再崎嶇一點。最後還是看一看手機地圖。看後才知道落山一起步就錯了方向,現在走了一半,一是回頭上山頂再找路,或是繼續落山。其實那時距離山下的大道已不遠,山坡是矮叢不難走,只要越過最後的叢林就可,應比回頭走來得快。最後終於衝過樹林,到達水渠邊,再沿水渠邊往下走,到達一座花園洋房的後山,再沿石級落布力徑。再沿布力徑直落,就是終點黃泥涌峽道,3時正到達巴士站,完成今天勇闖三山的目標。今天走了11公里,用了4個半小時,是這年最長的路程。

IMG_1430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3 四月, 2018 英吋 行山

 

標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