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社慶

濤社四十週年聚餐

1979年9月2日是我們濤社成立的日子。濤社是在柴灣社區中心的自務會社,自務會社就是一個小小的義工團體。那時我們剛剛中五畢業,濤社的創會會員正是我們筲官畢業同學,而自己有幸被邀入會,隨後幾年亦招攬不少筲官學弟學妹。而這義工的工作我們一做就有十多年。當然隨著各人讀高中、入大學或出來社會工作,慢慢地各人已不能抽出那麼多時間,不知那年那月濤社的義務工作終於停下來。雖然義務工作不能再做,但是社內的友誼還是繼續,除了核心會員多一些交流活動,每年的社慶都會有聚餐。各人帶著自己的子女出席社慶聚餐,濤社第二代由檯底玩到玩到檯面,現在就連第二代也長大成人,出來工作,帶著男朋友女朋友出席。

今年是濤社40週年,聚餐早在7月已在中環某食肆訂了檯,一間我們未試過的酒樓。可是由於6月開始,香港進入一個社會不穩定的景況,每逢週末都有大型的政治遊行舉行,遊行後更不時會有騷亂發生,而這種情況在9月亦越演越烈。而今年我們的社慶聚餐則由9月2日推遲到9月8日,這天正好是遊行的起點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星期六晚上攪手已決定改變地點,由中環退回銅鑼灣世貿中心,我們的老地方聚餐。其實,這個改動也有風險,因為港島有騷亂,銅鑼灣通常也是重災區。遊行在下午2時開始,參與遊行的人已擠滿遮打花園,人潮向花園道推進,但是來的人比往上走的人更多。4時左右,勇武派已開始準備他們的行動,搗毀地鐵設施,而人潮更由中環往金鐘、灣仔擴散。

我們的聚餐定了6時半,我和太太6時出門口。那時已知道地鐵已關閉中環站,那時銅鑼灣站還是安全的。當地鐵經過炮台山站,已廣播不停天后站。看來形勢開始緊張,到銅鑼灣站,順著人潮出站,在站內已看到不少黑衣人三五成群匆匆趕路。很奇怪,有的走上(出閘),有的走落(不知往那裡)。我們出閘後繼續往E出口,走出地面,看到更多的黑衣人群往維園方向走。那時的氣氛已有點緊張,我們轉往世貿中心方向行,將近行上自動電梯時,一群黑衣人群忽然從後奔跑過來,往海邊方向跑,就像有突發事件發生。入了世貿,感覺就安全好多。自問自己不是抗爭人仕,但是看得多警察的執法態度,就怕他們追捕抗爭人仕時會殃及池魚。到了酒樓,看著電視新聞的現場轉播,原來我們剛走上的E出口的自動電梯,約8分鐘就發生警察在這自動電梯追捕和毆打黑衣人的一幕。

今天原先有26人出席,由於改了地點和安全問題,最後有22人出席。這在段時間,應該最緊張是在銅鑼灣一帶,因為防暴警察四出驅趕示威人仕,放了不少催淚彈。看著電視,也為剛在街上走過的市民擔心,更擔心那些尚未到達酒樓的濤社會員。幸好,約7時半,各人都相繼安全到達酒樓。於是開始切蛋糕和拍照大行動。這些抗爭和警察的執法已是香港的平常事,作為香港人就要適應。只能期望雙方不要做出過火的暴力行為。今年是一個超特別的聚會。

飯後各自回家,時間還是10時左右,越夜越美麗的銅鑼灣今晚就特別冷清,最旺的崇光百貨的街口,路人的人數是數得到的。旅遊業和餐飲業是今次的重災區,不知何年何月能重現昔日的繁華氣氛。為香港祈禱,香港人加油。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0 九月, 2019 英吋 朋友

 

標籤: , ,

39週年濤社社慶

9月2日是濤社社慶,濤社是39年前(1997)我們一班剛中五畢業的同學一齊做起的自務會社。在柴灣社區中心,為區內作出一些社會服務。這些社區活動一做就做了十多年,已記不起在何年結束。會社雖然結束,再沒有活動,但是到現在每年也會一起慶祝社慶。近這幾年,我們都會到銅鑼灣某食肆吃一頓晚飯。而今年就特別一點,我們到梅窩一個隱世的私房菜來慶祝社慶。日期亦改後一點,要等江氏夫婦從加拿大回來。

9月9日(星期日)

集合時間是5時45分,銀礦灣酒店附近等。今年兩個兒子也有時間,於是一家四口一齊出席。以往的社慶,各人都帶會自己的仔女出席,每年就看著他們成長。我們乘搭4時20分的渡輪,上船就看到大部份社友已在船上。或許今次選擇的地點比較遠,今年的出席人數比以往低,今年就只有16位,以往是20人以上。這班渡輪是快速船,航程只需30分鐘。在船上閒談,5時前就來到梅窩碼頭。現在往大嶼山,多取道東涌,所以上次來梅窩碼頭已是3年前的事,就是和舊上司行鳳凰山那一次。由碼頭行去銀礦灣酒店當然不用45分鐘,我們用極慢的步伐向前走,慢慢細看梅窩的變化。碼頭前是一個大型單車陣,數百輛單車就放在這裡,看來這裡的居民多以單車代步,騎單車到碼頭,回來時又騎單車回家。再前行是一列熟食小販店舖和租單車舖,轉彎後是一條海濱長堤。這長堤改變得最多,路變得寬敞許多,沿著長堤,可以看到整個銀礦灣。遠處還看到新落成的公屋和居屋。今天是天陰,看不到藍天綠水,但是也沒有浩熱的感覺,走來十分舒服。下船後,我們十多人分成三批人。走在最前的反而是年紀最大的張姑,她是我們濤社的導師。陪她的前行是我們行山部長,她的步行速度快,到了銀礦灣酒店,我們的集合地點,還繼續前行往私房菜的方向。

這私房菜就在衛理營附近,並不難找。我們來得比預定早,店主也歡迎我們入內。入門後是一個小花園,屋是依山而建,拾級而登,左邊是大廚房,右邊是餐廳,再上就是住屋。今天就只招呼我們16人,而我們進入有空調的餐廳,一張長型大檯,如人數最多,就要在半戶外的前台開餐檯。餐廳的佈置甚俱特式,大部份是兩位主人旅遊時買回來的,現在這些旅遊戰利品就成為大屋的裝飾。6時半,人亦到齊了,正式上菜。今晚有十道菜:

1.煙鴨胸香芒雜菜沙律

2.安格思牛肉串燒

3.喜馬拉雅山岩鹽板烤大蝦

4.酒煮本地沙蜆

5.炭烤咸鮮馬友

6.柴火爐焗香草雞

7.烤焗花椒豆腐

8.新疆孜然烤羊串

9.魚湯慢燉高山菜

10.手工芝麻糊

每道菜都是主廚精心,用心做出來,味道各俱特式,而自己最喜愛是炭烤咸鮮馬友和甜品手工芝麻糊。其餘的雜菜沙律夠豐盛和調味,牛肉串燒和板烤大蝦也是烤得時間剛好,本地沙蜆也不錯。如果要挑剔,那麼就是荳腐清淡一點和普通一點。這私房菜是一家三口經營,男主人是主廚,而女主人和女兒負責招呼客人,還有一位菲傭幫手。一個晚上,輕談淺說,或是邊食邊說,時間流轉得特別快,吃過晚餐和甜品,拍完全體照,時間也差不多要趕船回香港。

09b29792-afa8-4961-ba30-c41cc05f3edf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5 九月, 2018 英吋 朋友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