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苦路

以色列11天朝聖之旅 第2天 上午(苦路的終站—耶穌聖墓大殿)

第2天 上午(苦路的終站—聖墓大殿)
首9個站也未遇到朝聖人潮,但是當我們坐在石階梯上拍大合照時,就看到不少遊人進入大殿內,這時大約早上10時。其實我們坐在石階背後正是第十站,耶穌被剝衣服的地方。在進入大殿前,導遊先解說入大殿內的安排:因為參觀聖墓排隊需時,旺季高峰時要近3小時,但淡季也要1小時,而且領隊安排了在大殿的羅馬教區內的小聖堂舉行彌撒聖祭,所以要求我們先排隊看聖墓,望彌撒,然後才各自參觀聖墓大殿的四周,今次不能按次序一站一站看下去。解釋清楚,我們就進入大殿。

大殿的大門並不算大,可是它是所有人進出的通道。一進入去,是一個前殿,右邊有狹窄向上的石級,是第十一、十二站,而正面是第十三站。但是我們沒有停下來,只跟著導遊的步伐往左走,進入一個更高更大的殿,復活堂。老實說,在那時我並沒有那麼清楚,導遊說的和自己看到的並不能馬上配對,現在回港再上網搜尋資料,才有清晰的概念。耶穌年代,這裡是一個郊外的小山頭,而這聖墓大殿則在這地方上興建的,移去不需要的而盡量保存耶穌的足跡。
“在耶穌死後約300年,公元326年,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派他的母親海倫娜前往耶路撒冷,認定現在的聖墓教堂基址便是“骷髏山”,而“空墓穴”就是如今聖墓教堂“小房子”裡的石臺。因此,這位羅馬皇帝圍繞這塊石臺,在山洞上建造了一個神龕。原初的山洞頂部被削平,以便於朝聖者能夠駐足於教堂之內,近距離瞻仰這處“神蹟”。”

屋頂結構的十二光芒象徵使徒
聖墓的正面
聖墓的後面,是一個東正教小教堂

由於很複雜的歷代政教問題,今日的聖墓大殿,同屬於三個不同的教會,即羅馬天主教教會,希臘東正教會和亞美尼亞教會,其實還有幾個小教會共同管理。每個教會在大殿內各佔一方,而聖墓則公用。教堂內的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會登記清楚屬於那個教會。整個聖墓大殿比較幽暗,看不到透光的大窗。主要是靠天窗引入陽光。大圓拱頂下就是聖墓。其實聖墓大殿已非常殘舊,聖墓亦被以色列政府證明有倒塌的危險,終於在各方商議後在2016年開始維修,聖墓大門關了幾個月維修,聖墓頂的大石終於二千多年第三次打開。所以2016之前來,會看到一個殘破的聖墓大殿;2016之後來的,會看到這裡像建築地盤多一些的聖墓大殿。幸好現在維修已近尾聲,我們看到是翻新了的聖墓大殿,當然我們仍然可看到在主殿內還有一些維修工程在繼續。
我們一團人跟著人龍排隊,今天的人龍真的不算長,最後我們只輪候半小時就可入內參觀。每次只能進入四人,入內後馬上祈禱念經,由於在內不能拍攝,到現在已記不清聖墓內的內部佈局。參觀完,再到聖墓前面影外觀。

10時半,我們進入一個羅馬教會偏殿的小聖堂,舉行今天的彌撒聖祭。今次有6位其他國藉的教友差不多全程一齊參與我們的彌撒,雖然我們有言語的隔膜,但在互相祝福時是沒有的,因為我們都是主內的兄弟姊妹。能在這聖殿內有自己的彌撒,可以盡情謳歌,是難忘的,因為到外國的大聖堂通常只能默禱。

小教堂內的祭壇
小教堂內的牆上的擺設

彌撒後,我們馬上再到前殿,找路上第十一站。聖墓大殿是宏大的,從我們的小教堂走到前殿要繞一個大圈,在那時手上並沒有平面圖,只能順著人潮往前走,沿途還有很多景點值得觀看。終於來到前殿,沿著一條只容一人上落的小石級上第十一站,耶穌被釘十字架。上了一層便安心排隊輪候。這個區域是屬於東正教的,天花畫滿精美的深藍色的圖案和圖畫,主祭台前是一幅畫: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一刻,而整個大殿都掛滿東正教的吊燈。在二站之間則安放了一個聖母聖心像。

十一站的祭壇

第十二站,耶穌死在十二架上。祭台放在一個玻璃地板上,我們可以看到下面的的岩石,據說這裡就是耶稣受難地。前面的案台十分重要,下面就是當時耶稣受難十字架插放的原孔。而祭台底則讓人拱進參拜,我們可以探手撫摸那石頭和祈禱。走出來,從另一石級返回前殿。

十二站的祭壇,可以看到玻璃下的岩石。這個角度看不到插十字架的孔

前殿是十三站,是耶穌死後,從十字架卸下來。而這裡放了一塊紅色大理石,是傅油石,為記念宗徒們卸下耶穌的聖屍後,給耶穌傅香油入險。我們也跟隨各人俯伏石上,祈禱念經。

十三站的傅油石

完成苦路所有站,開始再看聖墓大殿內的景點。基本上,雖然輪候時間不算多,但是距離集合時間也不太多。馬上走回原路,一個一個景點細看,聖墓大殿的第二個圓拱頂的彩畫顏色鮮豔,加上拱頂的天窗,可以看到耶穌光穿窗而出。另外聖墓大殿有石級通往聖海倫娜堂和地下教堂。只是這時沒有導遊的解說,只能看和感受。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2 一月, 2020 英吋 旅遊

 

標籤: , , , , ,

以色列11天朝聖之旅 第2天 上午(苦路)

第2天 上午(苦路、耶穌聖墓大殿、南牆、哭牆、雞鳴堂)
2019年12月23日(星期一)

Herods Gate 花門

今天的行程應該是整個旅程重中之重的一天。由於行程還是排得滿滿,我們今早還是要一早就要出發,要趕在人潮到達。早上6:30在酒店食早餐,7:30開車。我們的酒店在市郊,所以還要開近半小時才返回舊城區。車停在希律門(Herod’s Gate),又名花門。今早第一個行程是拜苦路 (Via Dolorosa) ,從這門進入比較接近苦路的起點。這古城分為四個管治區:穆斯林區、基督教區、猶太區和亞美尼亞區。而我們進入的區域是屬穆斯林區,導遊說:由於古城的街巷狹窄,而且支路甚多,要求我們緊隨其後,不要流連街上風光,走失就麻煩了。導遊在前,領隊在後,我們如行軍般在古城內左穿右插,十數分鐘後,我們終於來到苦路的起點。苦路是紀念耶穌受難,由受審判開始,到祂背上十字架一步一步走向刑場,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苦路正是祂走過或停過的地方,現在聖方濟會點出14個十字架站,每一個站都紀念著一個神性的回憶。而我們今天就跟隨耶穌的足跡,感受祂那時的苦痛。

二嫂曾在6年前來過這裡朝聖,也是在聖誕期間。她說那時苦路甚擠擁。可是6年後的今天,今早出奇的少人,整條苦路就只有我們一團人,和三三兩兩的自遊人。少人,對我們來說是好事,我們可以不用輪候或不受打擾地走我們的苦路。我們是朝聖的,走苦路並不會像觀光客般跟導遊走走停停就當完成。在第一天,上旅遊車時,領隊已分派每人一個接收機和耳機,戴上它導遊或領隊的說話我們全團人都可以清晰聽到。每到一個十字聖架站,首先由導遊解說歷史背境,(我們的導遊是在香港長大,嫁到以色列二十多年,所以她是以我們廣東語解說,所以內容絕對聽得明白,是否記得就看各人的記性。)隨後是陳領導帶領祈禱,她已做好功課,在每一站說出聖經相關的某章某節,引領我們祈禱。而且在每一站更會找了一位朝聖者,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他或她自己的感受。而二姐、二哥、四哥,也在人選中。

第一站,是耶穌被彼拉多定罪的地方,可是現在是私人地方,我們不能進去。第二站,是耶穌肩負十字架。這站現在是聖方濟會鞭刑堂(Church of the Flagellation)。我們在鞭刑堂教堂外作第一第二站祈禱,首先由神父說第一站他的禱文,其後由二姐說第二站的禱文。而二姐的獨白最是感人。不善站出來說話的她,彷彿有聖神降臨她的身上,說出的內容充實而感人。

第一站
鞭刑堂 外觀

另外意想不到的,領隊更安排了一個十字架讓我們嘗試背著走這苦路。當然我們26多人,苦路又不是真的太長,每人只用走一小段,感受多於真的吃苦。於是我們就開始背這十字架往第三站走,在這段路,我和太太也背負十字架走了一小段。

第三站*是耶穌第一次 因為十字架沉重而跌倒的地方 (門口有個浮雕,是被十字架壓垮的耶穌,很好找)。第三站*是耶穌第一次跌倒的地方 (門口有個浮雕,是被十字架壓垮的耶穌,很好找)。第三站第四站其實連在一起!第四站*是瑪利亞遇見耶穌。(門口的浮雕是馬利亞握著耶穌的手)現在也是個教堂!是亞美尼亞的痛苦之母堂!我們將十字架放在教堂外,而我們就進入教堂外的小廣場舉行我們第三第四站的祈禱,其後再進入這小聖堂參觀。

隨後就往第五站走。第五站在一個路口旁,是西滿被兵丁勉強背耶穌的十字架。在聖堂正立面右方有一塊石,傳說是耶穌在背負著十字架走苦路時,因疲倦用手掌撐著牆壁而生的掌印,我們當然也按這石頭。再往前走不遠處,是第六站,有一位叫維羅妮卡(Veronica)的女子在這為耶穌抹去汗血。據說她手帕上就留下了耶穌的面容。而這段路是微微向上的石級路,這段由四哥四嫂負責背負十字架,而我也幫忙。

第七站*是耶穌第二次跌倒的地方,現在是小教堂。四哥在小聖堂內宣讀他的感受。第八站是耶穌轉身對耶路撒冷的婦女說話的地方。這段路由其他組員負責背負十字架。這段路是比較繁忙的,不時有小型車輛經過。我們在一個路口拾級而上,到達第九站。

此苦路處的黑色圓盤標記下另有雕刻,上面刻有一個十字,並有銘文:IC-XC NI-KA(=耶穌 基督 得勝〔或:勝利者〕):

第九站*是耶穌第三次跌倒的地方,現在是個東正教堂!我們在教堂外作祈禱。

領隊說:餘下的幾個站都在聖墓大殿內,而我們的十字架就放在這裡,隨她穿過東正教教堂。其實聖墓大殿是有二個圓拱頂的,而東正教善用一個圓拱作為他們的教堂,那時我們已在教堂的頂部,從這裡也可以看到聖墓大殿的主拱頂部的外觀。東正教的教堂通常都比較幽暗,只有微弱的光線和燭光。經過狹窄的通道,落樓梯。當我們走出東正教教堂,就看到猛烈的陽光。在未進入聖墓大殿(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前,我們先在一個大石階拍大合照。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0 一月, 2020 英吋 旅遊

 

標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