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Apple

iPhone 11,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自從2年前換了 iPhoneX後,就沒有迫切性再更換手機了。基本上,自己絕對滿意iPhoneX的性能,大大的螢幕的,出眾的拍攝功能,已合乎我的要求。再且,蘋果的手機已越來越貴了,現在已不是可以年年轉手機的年代。尤其是自己並不是過於追求最新款,iPhone11無論有多好,我也提不起特別的誘因去買。除非自己的iPhoneX跌壞或唔見了。雖然自己不買,但是大仔剛剛買了iPhone11 Pro。他的iPhone6s日漸老化,亦是時候轉新機。

今次的iPhone 11有什麼賣點呢?今次,蘋果也是出3款新機,iPhone11,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基本上,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是相同,除了Max有大的螢幕。而iPhone 11 和 iPhone 11 Pro則分別大一些。今次的iPhone 11 Pro選用全新三後置鏡頭,廣角鏡,超廣角鏡,和2倍光學變焦Tele鏡。而iPhone 11只有二個廣角鏡。而螢幕方面,iPhone 11 Pro採用最高級的OLED,而iPhone 11則只用Retina LCD。由於有這兩個的大分別,iPhone 11 和 iPhone 11 Pro的價錢也相差近2500港元,差不多是一部低中檔機的價錢。取捨就完全看購買者的個人取向。小一個Tele鏡,拍攝功能差多遠?OLED 和 Retina LCD是否值2000多元。

老實說,OLED已不是新事物,我的iPhoneX才是蘋果第一代OLED。OLED是黑色不發光,可以達到真正的黑,螢幕是比較鮮豔一點。唔好處是有烙印和比較易壞。我的iPhoneX也試過壞了螢幕,不是全黑,而是一條幼白線,像髮線那麼幼,唔用心看也看不到。可是隔了兩星期,白線變成白光,就變得非常顯眼。拿回蘋果修理要2000多元。忍了二個星期,最後還是到蘋果維修,幸好服務員說Touch Screen 的靈敏度不夠,是Controller Card有問題,換Controller Card和螢幕,那樣就不用錢。等了一個小時,一個像新的iPhoneX回到我手裡。

當然新的iPhone還有比上一代的進步:

  • A13 Bionic 晶片提升效能
  • 前鏡頭(自拍)提升到1200萬象素
  • 前置鏡頭慢動作攝影
  • IP68防水
  • 超廣角鏡
  • 夜拍模式

最有用的要算超廣角鏡和夜拍模式,這兩個的提升把拍攝功能提升不少。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7 十月, 2019 英吋 時事

 

標籤: ,

我的新玩具—Apple AirPods

自己每次出街,我自己都會帶齊Apple 三寶,就是iPhone, iPad Air 和 Apple Watch。現在就要多帶一寶,AirPods。其實 AirPods 第一代是在2016年底推出,一推出就顛覆了整個無線耳機世界。首先,是它的外形,就像一條短短的白色綿花棒掛在耳邊。初出時,都讓人覺得有怪怪的感覺,但是戴過用過後,就知道它的設計和內涵是如何與眾不同。

首先左右兩耳機是沒有線連接,是完全的無線耳機。要知道以前的無線耳機,通常是單一的,如果是一雙耳機,就會有線連接。一隻無線耳,用來打電話或接電話還可以,但是用來聽歌或看戲就缺乏立體聲的效果。用雙耳機就免不了有線連著左右兩邊,掛在耳,然後把線隱藏在頭髮內。所以,只有AirPods才突破這些以前的障礙,是真真正正的無線耳機。另外這小小的耳機還內置了光學傳感器及加速儀,配對完成後戴上即自動啟動,拿下後自動停止播放。所以那白色的耳機完全沒有按鈕掣,要接聽電話或收線,只要在耳機上輕敲兩下就可。聽歌時,敲右耳是下一歌,敲左耳是上一歌,而且還可以自己就配對左右耳機的功能。為了取消按鈕掣,Apple就下了不少功夫,真的是無微不置。

而最特別的是跟機的充電盒,只要把耳機放回盒內,它就會自動充電。當然這個充電盒也要久不久拿去充電。以前的設計,沒有充電盒的概念,耳機就要多出一個孔來接連外邊的世界,充電絕不方便。而這充電盒既可充電,又可作為它的收納器,畢竟那小小的耳機當放入袋中,就難找尋。現在,這充電盒的概念已變成無線耳機市場上的標準了。

耳機最重要的當然是音質,而蘋果的起家的就是音樂的iPod,他們對音質的要求比一般消費者還高,所以這個是我不會擔心的問題。AirPods一出,數個月已是市場的領導者,大幅拋離其他同業。蘋果亦以他們的獨有營銷概念,AirPods就只有一款,除了白色,沒有其他選擇。

而AirPods最亮睛的是可以直接對Siri說話並下達指令。第一代,你要設定左或右耳機的輕點兩下的功能來啟動Siri,而第二代則不再需要輕點2下,只要說出「喂,Siri!」即可直接下達指令。我問今日天氣,她就在耳機說出天氣的情況;我問某名人的年齡,今次就不會說出來,只是在iPhone展示她搜尋的結果;我再試說我要午睡,5時叫我,她就在iPhone設定了一個響鬧;要她打電話,更是容易。所以有了這個Siri,自己也好像變成大銀幕的主角,經常叫他的主電腦為他辦事。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9 七月, 2019 英吋 科技

 

標籤: ,

蘋果產品發佈會

蘋果一年通常有兩個產品發佈會,九月是新iPhone,十月或十一月則是其他產品。今年的九月,新iPhone是iPhoneXS, iPhoneXS Max和iPhoneXR,可是和上代iPhoneX相差不遠,可觀性並不高。可是十月底的新產品就不同。雖然網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消息流出來,已沒有震撼的地步。想當年,保密功夫做得足,每次的新產品發佈,果迷都會坐在螢幕前慢慢細看,驚嘆再驚嘆。雖然沒有震撼,但是今年還是有看頭的一晚。

10月30日

發佈會的地點是在東岸紐約,所以香港時間就變成晚上10時,比以往半夜2時起床舒服得多,可惜那晚身體不適,沒有精神去觀看。那晚主要三個新產品,就是 MacBookAir MBA2018, iPad Pro 2018 和 Mac Mini 2018。

MBA2018

記得當年(2008)蘋果教主Steve Job從公文袋拿出第一代MacBookAir時,全場嘩然和歡呼聲。這是繼iPhone第一代後最令人讚歎的一刻。MacBookAir才是用家真正想要方便帶的Notebook,我以前也拿著不少厚厚的、像磚頭般重的Notebook到外地公幹。MBA推出後,期後MacBook 和 MacBook Pro亦開始減磅,Air和他們的界線已變得模糊。當然MacBookAir也出了7代,但是每次只是少改進,吸引不高。今次或許是MacBookAir的十週年,所以就會一個大改造。

  1. Retina Display,把像素推高4倍。螢幕不夠銳利正是以前給人詬病的弱處,現在可以平反了。
  2. Touch ID,將在鍵盤上加入 Touch ID 感應器,讓用戶以指紋解鎖、配合 Apple Pay 在網上購物或者配合密碼 App 登入網站。
  3. 使用與最新 MacBook Pro 相同的最新第 3 代 Butterfly 蝶式設計鍵盤,每一個按鍵背後有 LED 背光燈。輕觸式觸控板的面積也比上一代大 20%,讓用戶更輕易進行每一個操作。
  4. 兩個支援 Thunderbolt 的 USB-C 插口,用戶可連接到 5K 解像度外接顯示器或者 eGPU、快速的儲存裝置。
  5. 內建第 8 代雙核心 Intel Core i5 處理器,可內置多至 16 GB 記憶體以及 最高 1.5 TB 容量的 SSD。擁有眾多升級的 MacBook Air 機身厚度只有 15.6mm 比上一代 MBA 的 17.3mm 輕薄 10%,重量方面則約 1.25kg,比對上代輕 0.11kg。

唯一一個缺憾是機背上再沒有發光的蘋果Logo, what a pity!

new-Apple-MacBook-Air-2018

iPad Pro 2018

iphone 始於2007年,iPad被喻為放大版的iPhone則始於2010,而iPad Pro則被喻為放大版的iPad則始於2015年。當然這個放大版的iPad Pro則再上Apple Pen的功能,希望變成可以當Pad或PC用,期望可以把PC market分一杯羹。可是成績只是一般,未引起任何震撼,只是在Product List上多了一位新成員。而今年則來一個大改造。

  1. 拿下Home Button,變成真全螢幕。
    Apple 可以在與 iPad Pro 10.5 吋相若的機身上,放入 11 吋的熒幕,而 12.9 吋的全新 iPad Pro,當然亦比以往的 12.9 吋 iPad Pro 更細,更方便外攜使用。
  2. 改以Face ID作解鎖,作身份認證
    經iPhoneX證實經Face ID 進行熒幕解鎖及身份認證是安全可靠的。而iPad Pro夠大,不需要太窄的邊框,所以頂部有足夠位置放原深感測鏡頭
  3. Liquid Retina螢幕
    用了iPhoneXR的Liquid Retina,今代熒幕同樣採用 LED 背光技術,亦繼續支援 P3 色域標準。
  4. 機身更薄重量相若
    窄邊框令機身變得細小,提高了便攜性。以往12.9吋的iPad Pro被說太大不好拿。
  5. 棄 Lightning 改用 USB-C 端子更有用
    改用 USB-C 插槽,令 iPad Pro 不但可以直駁熒幕作外置顯示、直駁相機過相/片及直接進行編輯、甚至以專用線接駁手機,以 iPad 大容量電池反向為手機充電。
  6. 升級使用 A12X處理器
    最新最勁的處理器,提升效率。而且容量更可提升至 1TB,迎合有特別需要的用家
  7. 第二代 Pencil 可磁吸機身外攜 + 無線充電
  8. 雙擺放角度專用鍵盤

new-Apple-iPad-Pro-and-Smart-Keyboard-Folio-624x416

Mac Mini 2018

Mac Mini 已有多年未有任何升級,更有傳它有機會退下火線,所以今次的升級版,證明Mac Mini仍然是蘋果產品中重要的一員,讓蘋果在PC Market的裡爭一日之長短。今次的升級,有入門版的i3處理器,亦有i7處理器可供選擇,一次迎合二類用家。而Mac Mini 2018就以多接駁端口,有着 4 个 Thunderbolt 3 口、2 个 USB-A 口、HDMI 2.0 和 3.5mm 耳机孔,大概足够满足不同使用情景了。而更首次讓用戶自行加RAM。強勁升級的後果就是加價。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 十一月, 2018 英吋 科技

 

標籤: , , ,

iPhone XS, 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

去年iPhone 10週年,蘋果出了3款iPhone model,頂級的是iPhone X,和每年升級版的 iPhone 8 or iPhone 8 Plus。今年也出了3款 iPhone model, 先在9月中出的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和10月中iPhone XR。

iphone-xs-select-2018-group

基本上,iPhone XS和 去年的 iPhone X相差不多,一樣的5.8吋Super Retina 的OLED螢幕,只是CPU強勁多一點和再進化的相機機能,強勁的CPU令AR或遊戲會更順暢。iPhone Xs Max則是加大版的 iPhone XS,有6.5吋那麼大,這和以前的 Plus 加大版概念差不多。當然 iPhone Xs已是天價,HKD 8600,所以 iPhone Xs Max就更把天價再抬高,64G已要9500,256G就過萬了,拿著過萬的手機真是身份的像徵。

至於iPhone XR則是一個相對是廉價版的iPhone X,它捨棄了Supoer Retina的OLED螢幕,而選用6.1吋LED螢幕。在未有OLED螢幕之前,Apple的LED螢幕也是頂級,所以因這轉變能把價格回到6500元,未嘗不是好的選擇。當然iPhone XR還把前置雙鏡頭變回單鏡,而人像功能就全靠CPU計算出來,自己未看過兩者的分別,但是對iPhone X的髮絲效果甚為深刻,有機會要試一試它的拍攝功能,看它差多遠。而iPhone XR的外形則以顏色取勝,所以如果買iPhone XR,就一定不買黑和白,會選一些有色彩的。

iPhoneXR

其實,去年的iPhone X已把新亮麗的焦點全包括了,如臉容辨識、雙鏡頭、人像攝影和OLED螢幕,所以今年的真的不甚吸引。除了強勁的新CPU外,最吸引的應該是雙咭機,這是iPhone第一次有雙咭機,是回應中國大陸的需求。如你需要中港兩地跑的生意人或悠閒人,這雙咭機或許是方便一點,但是我看大部份人已習慣真的拿著兩部手機,公司手機和自己手機,一下子變回一機兩號,反而覺得不便,最擔心用一部手機會誤打誤聽或誤發訊息,影響可大可小。

通常新出的iPhone model,就會把舊的降價。可是今年就不同。iPhone XS推出後,iPhoneX就馬上下架,成為最短售賣週期的iPhone。反而去年的iPhone 8 和 iPhone 8 Plus還是繼續買。這個安排,主要是因為iPhone XR的推出,它是iPhone XS的廉價版,如果讓iPhoneX降價,它就變成iPhoneX 和 iPhoneXR的直接競爭,所以iPhoneX真的變成十週年的記念版,去年不買,現在想買也不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2 十月, 2018 英吋 時事

 

標籤: , ,

iPad 看劇集

2010年歡天喜地買第一代iPad,用後就發覺iPad過重,並不太適宜每天帶出街,最後就變成家中的流動iPad。到2012年Apple推出iPad mini,超輕盈的身段,馬上吸引了我,於是iPad mini就變成我的良伴,看了不少ebook。可是一年後,Apple又推出iPad Air,它擁有iPad的大少,但比第一代iPad輕得多,加上超型超輕的Cover,又再次打動我的心。其實本人並不是那麼追求新潮流的人,只是iPad Air確是我的理想良伴,它既有iPad Mini的輕盈,又有iPad 的大螢幕。iPad Mini雖好,大小看來最適合看eBook,可是看網頁或facebook就嫌小了,如果用來看戲集或電影就實在太細了。自己不想同時共用iPad mini 和iPad Air,問了二哥,他喜歡iPad Mini, 於是就把它送給二哥,而自己亦可放心買iPad Air(2013 11月)。

這幾年iPad Air就成為我的隨身iPad了,不論在家中或出外,總會帶著它。在這iPad Air看過無數劇集(日劇或韓劇),無數電影。坐在疏化,放在大腿上觀看。其實,自己曾嘗試把它接連電視,那麼就可以用大電視觀看劇集或電影。可惜Apple的配件十分貴,一個簡單的轉頭,也要398多元。在舊iPad已買了一個,可是iPad Air是lightning 新接頭,舊的並不適合,要再買新的轉頭才能用電視觀看iPad Air內容。還是由於價錢貴,心還未夠沖動去買。另外,Apple又有新技術,不用接線也可以用藍牙無線接連。於是在坊間找尋,找到一隻Donkle手指說是可以,但是買回來後嘗試, 發覺並不穩定,效果比想像中差。小米機頂盒也說支援Air Play,可是拿了大哥的小米作測試,效果也是差強人意,比Donkle手指好,但是還未到可接受的地步。看來,如要享受Air Play,就要買Apple TV,Apple TV的價錢當然比轉頭更貴,要千多元。思前想後,最後還是買了新的轉頭。可是自己最經常用千尋下載劇集或電影的,它並不是全螢幕播放,家內的47吋電視機,只用了37吋來播放,真是令人覺得不太舒服。原來還要看App是否支援全螢幕播放,還是用iPad鏡像。於是再試YouTube App,You Tube完全沒有問題,47吋全螢幕播放,就只看來源的Vedio質素如何。另外再測試MapleBoy App,這App也有不少日劇和韓劇,測試後非常滿意,也是全螢幕播放。那些high Resolution的劇集,看來就像用DVD觀看,沒有兩樣。

現在還餘下是下載電影, MapleBoy App只有劇集,沒有電影。看電影還是要用千尋,那麼就只能用37吋的螢幕觀賞吧!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3 十二月, 2016 英吋 興趣

 

標籤: , ,

第一代Apple Watch

曾說過自己是果迷,Apple Fans,最喜歡是擁有蘋果的第一代產品。除了iPod 外,自己擁有第一代iPhone (iPhone 2G),第一代iPod Nano(像香口膠的),第一代iPad(現在覺得非常笨重的),第一代iPad mini 和第一代iPad Air 。今年剛出爐的第一代Apple Watch,原先沒有打算擁有,可是機緣巧合下,8月30日終於擁有一隻Apple Watch。所選的是42mm黑色的運動Apple Watch。

其實,自己常用的手錶有兩隻:一隻是日常用的Omega鋼帶錶,而另一隻是運動錶Timex。自從十多年前開始跑步,自己也是戴Timex運動錶(已是第三或第四隻了)。突然戴了多年的計時鍵(Start Button)壞了,只能看時間(其他的鍵還是正常)。不能作計時,這完全失去了我用Timex運動錶的作用。用Timex主要是監察自己每公里或每一圈的段速。理論上,在iPhone 用Runtastics 或RunKeeper App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段速,可是用這些App,只要有一點的誤差,10公里就會變成12公里或再多,那時段速就絕對不可信了,所以自己還是喜歡在每一公里的路標,都會按下lap time來監察段速,雖然是手動,但是可信性是高得多。既然Timex運動錶壞了,原本還想買一隻新的Timex替換,可是到錶行走一走,新的型號全是肥大的,像Casio的 GShock多一點。外型並不是自己的喜愛,再看價錢(千多元)更覺不值得,一下子打消了我的購買Timex的意欲。倒不如加錢買Apple Watch,功能和外形都是超理想,於是和太太匆匆由北角轉戰銅鑼灣,看一看那個型號Apple Watch最適合自己。

Apple Watch有三個材料:運動型的(鋁合金外殼配膠錶帶),時尚型(不繡綱外殼配皮帶或配膠錶帶),高貴型(18K黃金外殼配皮帶或配膠錶帶)。錶面的大小再分38mm和42mm。理論上,錶面還是大的好,所以選了42mm的運動型的Apple Watch。於是餘下的,就是揀顏色了。Sport Apple Watch 有五色:黑、白、藍、綠和粉紅。由於買Apple Watch主要是運動時用,最後還是選了不容易沾污的黑色錶帶,有機會再買其他顏色的錶帶。

今次蘋果的第一代Apple Watch,有四個特別的設計:1.錶帶,作為時尚產品,用家可以輕易地更換錶帶,把那傳統的錶帶從新設計的,這是蘋果的一貫作用,要進入新市場,就要有翻天覆地的感覺。2.錶面,放棄傳統圓形外形,改為正方形,和其他Smart Watch的競爭對手折然不同,3.數位錶冠,保留錶冠,令它更像手錶。當然電子錶的錶冠不是作上鍊,而是作為放大,選擇的功能,就像iPod年代的Wheel。4.Force Touch,當按下錶面再加一點壓力,就會進入微調功能,這是全新的專利設計。5.心跳測量。如按下測量掣,就會開始量度心跳率,看網上的測試報告,它的準確度比專業的不惶多讓。而收集個人身體的健康數據,方便日後發揮iHealth的大功能。

用了Apple Watch一星期,它的智能功能還在摸索中,但是對他的運動功能就有一點意見。買Apple Watch,最重要用的是計時。在iPhone中,也有Watch功能,在Watch功能再細分World Clock(世界鐘), Stop Watch(計時), Timer(倒數) and Alarm(響鐘)。而在Apple Watch,這四個功能各自成為一個App.。而Stop Watch更多了數個版面選擇:傳統的數字(Digital),圖表(Graph),等等,可是不論那個版面,出來的資訊還是過多,而能主要的資料的Font Size太小,在跑步中,很難看得清楚。而最致命的是它沒有Save Button,把那次的比賽或練習記錄下來。只能按Stop。從後是Start or Reset。一不留神,誤按Reset,所有Lap Time記錄便沒有了。期望,蘋果可以在下一個版本改善一下它的設計。

IMG_6042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5 九月, 2015 英吋 興趣

 

標籤: ,

朝聖

朝聖,不是宗教的朝聖,而是近乎宗教的科技朝聖。身為教主的是喬布斯,他剛在去年與我們說再見。蘋果在香港首間旗艦店在去年9月24日正式開幕,在當天或是第一個月,基本上店內的客人是擠擁得水洩不通,比街市更似街市的商店。自己雖是蘋果的忠實Fans,但也害怕那擠擁的場面,於是還是等沒有那麼多人時才去。這一等便差不多等了半年。上星期六,終於和太太到中環IFC的蘋果旗艦店朝聖。

到蘋果旗艦店,最重要看的不是他成名的產品,如 iPod, iPhone, iPad, 或iMac,因為這些產品在任何一間蘋果專門店也看得到、摸得到,也不用來這裡擠迫;要看的,是那玻璃樓梯。看過喬布斯的自傳,就知道Apple Shop(蘋果商店) 是他一個特別的營商理念和管理哲學。他不喜歡將他的商品隨便放在Chain Store的貨架上,和其他的品牌一同展視給顧客,再且讓那些差勁的售貨員介紹他的精美產品,他也不能接受。所以除了從網上購買蘋果產品,最好還是有自己的商店,讓經驗充足的蘋果售貨員介紹蘋果產品,才能盡展產品的功能,客人才能了解蘋果產品的個性和特性。他的堅持正證明這理念和哲學是正確無誤,由第一間的維吉尼亞州Apple Shop到第100間的香港Apple Shop,已代表Apple Shop和蘋果產品是不可分割的,特顯他苦心經營的品牌是如何與眾不同。所有Apple Shop都有這道玻璃樓梯,這是店內的靈魂。

走在蘋果旗艦店,顧客的人潮正如自己想像中,已沒有擁擠的感覺,但是我覺得穿著藍色T-Shirt的蘋果Helper卻比想像中多,差不多是一對一的地步。抬頭一望,藍色的大軍,份外搶眼,20、30個閒著的Helper正等候各客人的任何查詢,總有一個Helper在左右。和太太四處閒逛,已有多個Helper上前熱心幫忙,服務是太貼心了,有點兒不習慣。蘋果旗艦店是分為二層,從玻璃樓梯可以走上上一層,上一層是Genius Bar,這正是蘋果的嶄新的服務,透過一對一的售後服務解決客人的疑難。由於是朝聖,不是買蘋果產品,我也帶了相機,四處拍照,當然這玻璃樓梯正是我的主角。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7 三月, 2012 英吋 興趣, 時事

 

標籤: ,

向喬布斯致敬



10月6日早上,在睡眼惺忪的時刻突然聽到電視傳來一個壞消息:教主喬布斯終於與世長辭。連忙走出大廳再看清楚,隨後走回大兒子房間,弄醒還在夢鄉的他。梳洗完畢,坐在電腦前,已看到大兒子在一分鐘前更新了他的網頁,發表他對偶像的懷念。大兒子今年開了一個科技網誌,把他用蘋果產品的心得分諸同好,近個多月來,點擊率一路上升,以緊貼世界脈博的精神為自己的網頁打拼。

自己的網頁是抒發自己日常的點滴,不是以科技為主,所以也不急於表達自己的哀思。就讓自己靜下數天,再細看教主對世界和自己的影響。

記得他曾說他太喜愛自己的工作,希望可以做到最後的一分一秒。他的辭職正證明他的身體已到了不能負擔的地步。所以自從本年8月中,喬布斯決定辭職蘋果公司後,這個消息已經在預期中。只是身為教徒的我總希望有奇蹟出現,就如2006年他也能渡過那時醫生告訴他他只有6個月壽命一樣。未到最後的一秒,奇蹟還是會來的。

其實,喬布斯是【生榮死哀】,真的是到了【死而無憾】的境介。一個人,對美感的追求,契而不捨,以這個信念而改變了整個世界。起初改變的,是電腦的輸入介面(UI) ,由平淡乏味的黑畫面和鍵盤,改變為趣味性的圖像和滑鼠。一下子,把複雜難用的電腦變成簡單易用。雖然蘋果OS終未能成為一哥,但是一粒改變世界的種子已不經不覺種下了。1996,他從新回歸蘋果,又創造了很有個性的iMac,把呆鈍的電腦又變成一個有美感的藝術品。5年內整頓內部和創立蘋果文化,在2001年終於開始他改變世界的旅程。2001年,iPod和iTune勇闖數碼音樂界,把一哥Sony拉下馬來;iPod的成功,不單是iPod的外形吸引,他的內涵,iTune的UI以簡單易用改變世人對購買音樂的習慣;2007年,iPhone再闖電話界,以亮麗的畫面和超級iOS把電話的功能再次提升到無限大,數年後的今天,一哥Nokia亦是敗下陣來,僅能以伙拍微軟來迎戰。2010年,iPad把平板電腦變成後電腦年代,數年後,我們就知道它的影響會有多大。iPod, iPhone, iPad是一氣呵成,環環相扣。這系列產品的成功,完全是喬布斯的帶領下和個人魅力所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出來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1 十月, 2011 英吋 時事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