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輕遊寶馬山、渣甸山

25 十月

秋高氣爽,又是行山的季節。自己計劃每星期出動一次,上星期行了南朗山,今個星期就輕遊寶馬山、渣甸山。自問自己的行山經驗,一個人也可以行山,看見天氣好,就出動,非常自由。當然一個人行山會帶一點危險,因為會人有錯腳,會有所損傷,結伴同遊就有照應;所以有時找朋友一起行山,也是好的,因為行山可以聯絡感情,是健康的活動也不錯。另外,今年我也會參加行山隊所舉辦的行山活動,由他人帶路,可以行一些自己未行過的山徑,又安全又放心。

10月24日(星期四)

今次是同太極師姐們一起行山,眾師姐是我學了二年多太極班的同班同學,平時學完太極班都會一起吃早餐。早前劉師姐約其他師姐明年去西班牙行聖雅各之路,要行7、8天,每天行十多公里。我說我可以陪她們在香港行山作訓練。於是趁著天氣轉涼又放晴,選了這天作第一次行山。由於是第一次行,選了一條最容易的行山徑,試一試各人的實力,日後才慢慢加點難度。選這條路徑就是喜歡它的起步點和終點都是交通便利,而且上落不高,是適宜新手行的。

9時半完成太極班,便匆匆去到我們的早餐基地,基本上我們有三個常去的早餐餐廳,這間是近我們將會乘搭85號的巴士站。現在手機可以看到巴士到站時間,真的非常方便。吃過早餐,負了款,時間到前才離去。準時乘搭10時15分的85號,直往寶馬山。在總站下車,先到附近的公園,有乾淨的洗手間。各人準備好後,先拍張大合照,就正式起步。今次的路徑自己已在2年前走過一次,所以對路線非常清楚。首先,在聖貞德中學旁的小路上山,而這段上山路應該是全程最斜的了。上頂就是金督馳馬徑。今天的終點是黃泥涌那邊,所以我們向右行。其實,今天的天氣比較熱,近28度。而上星期五,我行南朗山時只有25度。幸好這條金督馳馬徑有樹蔭,不是禿晒,而且不時有涼風吹來,走來亦不覺酷熱。太極班的同學大多退休人士,而且今次同行全是師姐,步伐盡量放慢,還要瞻前顧後,保持隊形前進。到了紅香爐峰的支路,今次我們不上路,怕其中幾個未必適應過高的上高落低的大石。只說山峰上是有名氣的景點,而我們沿金督馳馬徑前行,也有相像的景觀。前行不久,便看到小路旁有一小支路,延伸到一個石台,而石台旁則兩位少女在看風景。我們當然也要看一看這景觀,景觀是開揚的,可是站在石上拍照就看不見山下的美景,反之,坐在石上,從高向下拍,就拍到人景合一的靚相,只是臉部有點暗。再前行,不遠處就是第二個靚景位置,我走上左邊山坡向下拍,廣闊開揚的維景,和銅鑼灣、灣仔一帶的高廈盡在腳下。這景觀真的可比美紅香爐峰,只是紅香爐峰那邊看到的維港多一些,感覺更豐富。

再前行經過一條大山溪,溪水也水流十足。12時前,我們便走出這條金督馳馬徑。或許我們起步遲,今天在路上我們並沒有遇到太多行山人仕。沿馬路向右落,經過畢拿山石礦場,這石礦場已停止開發,在大大的石礦空地旁,就變成警察的軍火庫,最明顯的就是那些白色大水馬。過了石礦場,再經過畢拿山政府宿舍,便開始意留意左邊路旁的小徑。這段路是雙線行車,但是由於沒有行人路,我們是佔據一條行車線而行,而我們大約2人一組行,並不是7人一條直線的鴨仔團,有車經過,我們才行回路邊。看著手機上的地圖行,見到登山小路就停下來。我們開始轉入樹木研習徑,又是一輪的石級路,才是繞山腰的小路。這植物研習徑本應直往黃泥涌,沒有太多支路。可是竟然遇到一條往上,一條向下的小徑,還有一條較隱閉直行的小路。往上機會不大,往下又怕它太快出馬路,而直行的小徑,印象中又沒有那麼轉折。最後還是選擇向下走,下走不久,又開始繞山腰行,證明選擇正確,而這時亦可從樹葉叢中,看到遠處的高樓大廈,這正是我們的出口所在地。繼續前行,轉瞬就來到那大廈的底部,一個兒童公園,公園內又有洗手間。各人梳洗後,我們才前行正式步出研習徑的出口,再拍一個大合照,完成今天輕遊之旅。這時1時15分,走了6.5公里,共行了2小時10分鐘,這和我的預計差不多。隨後再行落黃泥涌峽巴士站,乘車回北角飲中式下午茶。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5 十月, 2019 英吋 郊遊, 行山

 

標籤: , ,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