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每月封存: 五月 2021

新療程:TAS-102 第三輪

5月6日(星期四)抽血

又是腫瘤科覆診的時間,早一天來抽血。我還是選擇下午時段,乘巴士下午2時前到達東區醫院。上次抽血,由於飲水少,第一次插針,竟然血一滴一滴流出來,所以今次是飲足水。每次抽血前,都要在機器前取籌,可是今次就機器壞了,要把自己的抽血紙放入專箱內,等候叫名字。等候一陣,就被叫入護士站,由於飲了足夠的水,今次抽血就如常順利。隨後就乘車回家。

5月7日(星期五) 覆診見醫生

今天覆診見醫生,太太也請了一天假來陪我。覆診時間是10時15分,今天搭車順利,來得比較早,要等一陣才能排隊拿籌,籌號是47。大堂是滿座,幸好我倆還在大堂找到座位坐。以前輪候2小時就可看到醫生,可是現在輪候時間就越來越耐。11時半,還有10多個籌號,最後差不多近下午一時才見到醫生(差不多近3小時。)。又是李醫生,她說各項指數都ok,就是紅血球偏低,可以繼續化療。我追問如何應對這偏低現象,她說多食帶鐵質的食物,如牛肉。她看到我的CT排期,說下次覆診就安排CT日期之後的2日。希望可以看了CT報告,才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隨後,退回大堂,等護士站叫名。又等了半小時有多、才去護士站拿藥單和下次覆診紙。到我們完成繳費和取藥,已過了2時。

5月8日(星期六) 至5月26日 全流質餐
上個月,總是想除了營養奶,還可進食少量的固體食物。可是經過上個月的經驗,還是有得不嘗失的感覺。每次失敗,自己又輕幾磅,現在已沒有多少磅可以輕的了。於是,叠埋心水,首二星期,全流質餐,不作任何嘗試固體食物。打好基礎為本,而最重要,不想引至嘔吐,那些貴價化療藥隨時因身體的不適而吐出來。過了二星期後,看情形才再打算。上一篇說過5月5日下午,飲茶後我又嘔吐了一輪。每次嘔吐,體重都會下降一大截。5月6日,早上起身磅重,體重只有98.1磅,是歷史新低。通常,早上這一磅,是全日最低的。飲過早上、下午和晚上的營養奶,體重會續步回升,到晚上睡一覺,又會輕1磅。這段期間,每天最少磅二次,一次在早上,未進餐前,另一次會在下午或晚上。剛嘔吐後,擔心腸胃應付太多東西,我只會飲那些必需的,早上的三種藥:保肝藥、胃藥、薄血藥;半小時後食早餐,一支營養奶,現在一支會分二段時間飲,餐後才食化療藥。到11時,再飲小杯酵素。午餐和晚餐是大嫂煲的滑或雞味營養奶或一支倍力康營養奶,那些保健藥物早停一輪。一天,最少是三支營養奶,再加湯水,就是我的主要營養來源。記得醫生說,可以的話飲多支營養奶來增磅。由5月5日到5月15,體重都保持在100磅至101磅之間。隨後,我真的每天可以飲到3.5支至4支營養奶,體重真的再向上升,升到103.7磅。可是在5月23日,自己忽然大瀉。那天是星期日,如常的到灣仔公園打八段錦,打完後再到附近餐廳食早餐,除了飲自己的營養奶外,我還點了一杯咖啡。不知是否這杯咖啡引至我的嚴重肚瀉,還是積聚太多的問題,一下子爆發出來。平時太極班後,我也有和師姐食早餐,我也只飲咖啡,都沒有肚瀉的問題。我的肚子是經得起帶輕瀉的鮮奶。這是懸案,永遠無答案。經這一瀉,體重又重回101.3磅,真無奈。

醫生說紅血球偏低,需要食多點牛肉,大嫂得悉後,煲湯亦多改用牛肉來煲。而二嫂則建議可以多飲紅棗水,於是太太不時在返工前預備了一杯紅棗水讓我飲。還有,二嫂建議飲粥水,好讓胃除了營養奶外,還有它正常操作。

另外,不知是心理因素,還是缺乏紅血球引至。我的血壓比較低,上壓是88,下壓是58。通常早上起床血壓低,對我來說是平常的。在醫院內,早上量血壓我的上壓也經常唔過100,但是又好少低過90。而現在的數據是我在晚上7時左右量的,不是一天的數據,而是那星期的紀錄。這血壓低是因紅血球偏低引至,還是其他原因。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6 五月, 2021 英吋 疾病

 

標籤: , ,

登陸

入伍登陸已是近這幾年常聽到的香港俚語,入伍就是踏入50歲,登陸就是剛滿60歲。不知70、80歲又叫什麼?上星期六正是本人的登陸之日,如果生日是在閒日,我只會選擇一家人食餐飯低調慶祝。可是今年登陸之日剛好在週末,如果一家人慶祝後,好友又為你擇另一日慶祝,倒不如在正日熱熱鬧鬧一起慶祝一番。我黃家的數位哥哥都有大攪60大壽,到酒樓開幾圍食飯,除了親人,還有一些好友。那時我已想我不會到酒樓慶祝,應該會低調一點。現在正是疫情期間,到酒樓擺幾圍是超複雜的事情,當然不用想。最後委托了江大哥承辦,叫幾個最熟的好友家庭,在他家裡食餐飯作慶祝,江大哥的家是我們都經常去食飯閒聊的地方,是最理想的地方。江大哥亦經常招呼我們到他家食飯的。

5月15日(星期六)

細仔通常星期六、日都要返工,飲食業最旺的日子。早一個星期前已通知他要請假一天,我希望當天可以一家人齊齊整整出席,而他亦有很久未到江叔叔家品嘗他的美酒了。那天,由大仔駕車,我們先到銅鑼灣取蛋糕,太太選了我最喜歡的LadyM千層蛋糕。繁忙的銅鑼灣,要停下來去取蛋糕和再上車,比較有難度,幸好這一上一落比想像中順利。隨後再開車經東區隧道前往日出康城。大約5時半,我們便來到江家。隨後幾個家庭(鍾同學、譚同學和陳同學的家庭)也在6時前到達。以前切蛋糕總在餐後,在吃飽飽後再吃蛋糕有時有點勉強,所以今次要求餐前切蛋糕,一來可以要求各人早點來,二來可以真的可以細嘗蛋糕的味道。是晚的人數也有18人(6個家庭),大人圍坐一枱,年輕的第二代坐第二枱,他們以火鍋作主菜,而我們就試江大哥的直企燒雞和大大條的清蒸海上鮮,很難明白那麼大的海魚(超過三斤重),為什麼可以蒸很那麼滑那麼好味。還有紅酒燴牛脷、牛腩、炒青菜等等。

現在我是在進行100%流質餐,對這些珍饈百味的餸菜,只能採用睇咗當食咗的心態。當然在這開心的日子,我也嚐了少少的蛋糕和少量的魚肉。讓舌頭感受蛋糕的香滑,魚肉的鮮甜。餐後就是繼續閒聊,談一些N年前的往事,而這些往事總是說也說不完。到深夜,我們全體訪客才正式撤退。

早一晚,太太做了幾個Cup Cake作慶祝。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21 五月, 2021 英吋 家庭

 

標籤: ,

抗疫郊遊—北區自駕遊:藍鳳眼、得月樓警崗、南生圍

上上星期,有同學(伍同學)騎單車時,途中看到藍鳳眼,打咭留念。那時我在群組也留言說想去看看。藍鳳眼是花期是在5月,可是它的花期甚短,一、二天就調謝,所以要把握時間。上星期四,伍同學就馬上組成這次自駕遊小團,期望趕得及它的花期。

5月13日(星期四)

早上9時半在藍田地鐵站等江大哥的專車,7人車是最理想的自駕遊車輛,人可以坐多幾個,而且車身高,沿途還可看風景。在這裡,還接了鍾同學和譚同學,又是我們主要的班底。隨後,再開車往麗港城,接伍同學夫婦,今日的領航員和導遊,一行6人,就開始今日的自駕遊之旅。第一站,是上水虎地坳村,又是北區上水,首段路江大哥當然不用領航,直到車差不多到達上水,領航員才發揮他的功能,指導江大哥如何取線和何時轉彎,經過寶石湖路、馬會道、文錦渡路,過了一條大橋,再轉入虎地坳道,Google 地圖的領航也不錯。我們差不多正確無誤到達最後1公里的路段。領航員上次是騎單車從另一面到達藍鳳眼的田地,所以我們從車路到來是有點分別的。最後一段是入村的小路,比較隱蔽和有點斜度,經過江大哥看過斜度,覺得沒有問題,我們便開車入村,到達一個平地就下車。往前行不久,就來到梧桐河河堤,再沿著河堤向雙魚河那面進發。今天天氣比較熱,預告是間中有驟雨。起步是在林蔭中,在河堤時,也有不少涼風,所以也如想像中那麼熱。在未到藍鳳眼田,還有一個秘境,一個林蔭小水池,拍照打咭甚吸引。

再前行不久,就到達我們的第一站,藍鳳眼田。這裡有二塊池塘,水面長滿了藍鳳眼。其實藍鳳眼是有害的植物,它覆蓋池塘面,吸收它的營養,如池內有魚就不好。所以如池塘真的養魚就要早早把它清除。現在我們看到整塊池塘已給藍鳳眼,是因為池塘已半荒廢,村民已沒有打理,任由藍鳳眼生長。如在正式盛開的時段,整塊田會變成藍藍的藍鳳眼花的天地。可是今天真的是水尾了。左邊那塊池塘是沒有藍鳳眼花,只有綠油油的藍鳳眼葉,而右邊的在近岸的,還有小量藍鳳眼花。在油油的藍鳳眼葉和蔚藍的天,加一些倒影,拍出來的效果也不錯。總比恢懞懞的天色好。

伍同學說除了這裡,還有一處,近羅湖邊境,得月樓警崗附近,也有藍鳳眼田。如果是騎單車,在這裡附近,有小橋橫過梧桐河,可是就沒有汽車的跨河橋。於是我們沿路步行返回下車處,再由領航員指領下駛回上水,再從古洞轉入河上鄉,經過羅湖懲教所,在未到第二站前,先到羅太豆花,品嘗這裡(河上鄉)的美食,豆腐花,我當然選擇飲豆漿。再上車時,剛下了一陣小雨。上車後,再在河上鄉的小路左穿右插,不久,就來到河堤,這裡就比較有印象,我們日出長跑會跑過數次河上鄉的雙魚河河堤,只是不是在梧桐河那段。那時只記在河堤的兩岸跑來跑去。現在差不多算是舊地重遊,河上鄉比賽,通常是在復活節期間,亦是我們的季尾,跑完就竭暑。沿著河堤,車向羅湖方向進發。在盡處剛好有停車處,那花田就在停車處的旁邊,走下斜坡就到。這裡的花田也不是滿開,但是比第一站多,而且我們可以走下岸邊,近距離觀看藍鳳眼花。這裡景觀又和虎地坳村不同,一樣有倒影,而倒影是深圳大廈,效果也不錯。

Ps:上網看資料,還有元朗盛屋村也有藍鳳眼花田

返回河堤,再步行向羅湖方向走,大約十多分鐘,我們來到第三站:得月樓警崗。從河堤可以看到對岸的羅湖火車站,相信各人也有經過羅湖關口的經驗,現在疫情下,這關口已封閉多時,看不到那蜂擁的人潮,這裡有一條橋可以行去羅湖站,當然橋前已說前面是禁區,不能超越。橋前的小警崗又成為打咭熱點。這時,我們已站在香港的最北邊,最向前就是中國境內。又是沿路返回停車處。

我們再開車前往南生圍,由上水往西走,到元朗附近再轉入南生圍道。今天的領航員,伍同學的先生,非常專業,在他指領下在1時多就來到南生圍,在南生圍道的盡頭是停車處,我們下車步行往前走,就是南生圍最有名氣的景點,婚紗橋。那條木橋不知斷過多少次,每次斷了就有人維修,所以到現在仍然存在。景是無敵的,蘆葦海,河塘,木橋,倒影,再加上今天的藍天白雲,又是眾同學影相的時間。看完婚紗橋,經過白楊樹,到士多食午餐,可是今天是非假日,他們只供應簡單的食物,三文治或餐蛋麵那類食物。最後我們還是放棄,去橫水渡拍過照就行回上車。再由領航員指領下到泰屋(在博愛醫院後面)食午膳,這泰國餐廳有一個戶外的大廳,實木的餐枱和餐椅,環境是不錯,價錢也合理,可是食物質素只是一般,當然質素總比士多的好。食完午膳,已差不多近3時,玩了大半天,已心滿意足。伍同學更問我想不想去摘士多啤利,我說真的夠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8 五月, 2021 英吋 郊遊, 旅遊

 

標籤: , , , ,

母親節2021

母親節是近這十多年比較人為的節日,是因商業催谷而成為不可或缺的節日。雖然說這一日為天下的母親慶賀是絕對應該,可是它引伸不少問題。眾子女要在當天慶祝,晚飯訂枱是大麻煩,菜式也只能選幾款套餐,飲早茶要取籌也成問題。可是就算你不想和別人爭,但是讓身為母親的呆坐在家中,心裡也難以交代。我家是不會和別人爭在母親節正日慶祝的,因為每星期我們都會和外母食飯,也不時一起去飲茶,和母親見面的機會多的是。以前,大多提前一星期或一日慶祝,多數是出街食飯。去年疫情下,由我家的大廚(細仔)做西餐慶祝。雖然知道外母喜歡中餐多一點,但是由孫兒做的西餐心裡怎樣也會開心。

今年,細仔已找到工作,星期日是繁忙的日子。所以早半個月前要求細仔星期一放假,晚上再做西餐補祝母親節。而我們也安排了星期六的節目,早上飲茶,中午帶外母去坐摩天輪。那時,還是放棄母親節正日慶祝,因為出街食飯,又要和人爭,限聚令下,人數也成大問題。我說過,自從自己小腸塞,要飲100%流質營養奶,我就開始到YouTube看他人教煮食,看了近個多月後,興趣越來越濃。現在雖然不能食任何固體食物,但是如果日後解決了小腸塞的問題,我還是有機會可以再食固體食物,親嚐珍饈百味。所以我懷著期望而看這些YouTuber的煮食頻道,經常幻想那些菜式是自己喜歡,那些是自己可學習的。因為看得多,對自己的煮藝開始有信心。自己是在小學已懂得怎樣炒菜煮飯,只是廚藝不高,總是停在小學時的水平,簡簡單單的菜是難不度我,可是煮來又缺乏吸引人的水平。記得去年曾煮過一餐家常便飯,可是那次出來的效果是奇差,自己也覺得不好,兒子也說不用再試。但是今次自己就充滿信心,更忽發奇想不如母親節正日就由我作主廚,做幾碟小菜在家中慶祝母親節。於是那幾天翻看曾經看過的YouTuber的煮食電影,看看那個容易掌握。有了幾款菜式就和太太商議,而太太也不反對,只是不寄厚望。菜式原先是定了:蒜蓉蒸蝦、白花釀豆腐、芫茜蛋角和炒時菜。可是蒸蝦和白花都是蝦,有點重複,最後看到寶哥的帶子炒露筍,我就改變主意,把白花釀豆腐拿掉,換上帶子炒露筍。由於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穩定,事前也沒有告訴外母,只是到母親節前的一、二天才告訴她,我會在母親節正日煮一餐給她吃。

在正日前,自己把這三款菜式的材料和步驟打入電腦,好讓自己不時溫習。當天下午和太太到街市買材料,4時半拿著材料到外母家。其實那個蒜蓉蒸蝦正式名稱是金銀蒜蓉粉絲蒸開邊蝦,是比較花時間預備的,要把生蝦的腳剪掉,再用剪刀開蝦殼,用利刀將蝦開兩邊,一隻一隻做,真的花時間和心機,當然我是樂在其中。切大量蒜蓉,將一半煎到金黃,將和生蒜攪拌。5時前開始,大半小時也準備得七七八八;另外芫茜蛋角也是花時間的,因為蛋角要一隻一隻在鑊中包裹。又要處理帶子炒露筍,帶子要解凍,也要輕量調味,再加上切露筍和三色椒,每樣都要用一點時間,而各樣的先後次序又要考慮,在地方小小廚房裡,我兼顧的東西就越來越多。幸好外母也不時入來幫這幫那。比預計中遲了20分鐘,8時前我們就開始我們的母親節家庭歡樂宴,還有一道菜是而大兒子和他的女友就負責,泰式香芒米卷。外母是廚藝高手,不知她會否滿意我今晚的表現,而太太則說比想像中好,給了我無限的支持。

後話:

蝦,我是用新鮮蝦,期望比較鮮味。可是新鮮蝦有兩個缺點,太生猛,經常跳來跳去,剪腳時也遇到反抗,首幾隻花了不少時間;另外是蝦的大小不一,排在碟上不太好看。
煎蛋角時,也和看YouTube時的情形不一樣,在YouTube內用匙放蛋落鑊,蛋自動化為圓形。可是實戰中,放蛋落鑊,蛋化為不規則形狀,不方便包裹。包了幾個就知今次外形一定失敗。另外,芫茜是買得夠多,但是不敢放得太多,所以蛋角內的芫茜不夠氣勢。雖然發角的造形不理想,幸好還煎得金金黃黃,再經過上菜前的高湯處理,挽回不少分數。
至於帶子炒露筍,就比較滿意,賣相味道應該都應該合格,寶哥教的真是零失敗。
第四道菜是蒜蓉炒莧菜,當然沒有難道,那是我以前日常也經常炒的時菜。

 
4 則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2 五月, 2021 英吋 家庭

 

標籤: ,

新療程:TAS-102 第二輪 (下篇)

4月16日(星期五)至5月5日(星期三)

自4月10日開始食第二療程的化療藥,這下篇不想再一日一日詳細記錄每天的行程,有第一輪已足夠,而會說這三個星期內的大事回顧。在這三星期內,就嘔過二次了。幸好每次嘔吐後,就迅速復原。

在這段期間,自己每天都是想如何安排飲那些營養奶和其他保健的,如遇到身體狀況的變化而作出調整。或許是出院初期,腸胃不能一下子承受一整支的營養奶。自從開始把一支營養奶或雞味(也是營養奶一種)分二段時間飲,效果比想像中好。可是,把營養奶一分為二,那麼一天最少飲六次,再加上,西醫餐(薄血藥、胃藥、保肝藥)(早上)、化療藥(早晚)、酵素、褐藻醣膠、雲芝和中藥,而每種也要和別的最少相隔半小時,所以首幾天就要摸索那個時段刻飲什麼或食什麼藥。4月16日,去東區醫院照磁力共振。嚴格實行100%流質餐,有時肚餓會食少糧朱古力。實行了個多星期後,在4月20日(星期二),那天早上,感覺自己身體幾好,就想測試自己食固體的能耐。於是在食完西藥餐後,還未飲營養奶之前,就煎了半隻蛋食。

食時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感覺良好。半小時後,才飲半支營養奶。那天早上,預約了中醫,隨後去中環見曹醫師,向他訴說自己的近況。回程時,就開始覺肚脹脹。根據自己的經驗,通常吃後固體食物2小時後就有反應,2小時是剛好完成胃部消化,開始把消化物推落十二指腸和小腸。肚脹脹正代表推不落,消化物停在十二指腸和胃裡。我通常感肚餓就會飲營養奶,肚脹脹就沒有肚餓感,那天就打亂了當天的應有程序。除了必須的,其他的保健品就可減就減。期望睡一晚,身體可以自動調節,把那少少的固體推下去。星期三,早上起來,情況和昨天差得遠。現在我是逢星期一、三學太極。今天的氣力比星期一差得遠。整日都是這樣的厭厭悶悶狀態,鬱在肚內消化物又不能像按個製,馬上吐出來。星期四,約了大哥二哥郊遊,以這種身體狀態,真的令人擔心。無奈又過了一晚。情況更差,其實這樣的更差是好的,終於在早上9時前吐了第一口胃水,有了第一口,當然有其後的,大約五大口後,已吐得七七八八,人就回復精神。感謝主,我們可以如計劃中和大哥二哥二嫂一起郊遊。雖然能同行,身體也是比較虛一點。詳情請看我的另一篇網誌:抗疫郊遊,北區遊走。

4月23日(星期五),嘔吐後,當然又是100%全流質,不再嘗試固體食物。那天,早上去了通Port,而首幾天,又把不必要的保健藥減除,待身體再回復正常才開始再進食。這樣的全流質又維持了近十多天。4月28日(星期三),下午去了照超聲波,詳情請看我的另一篇網誌。4月30日(星期五),妹妹請眾哥哥飲茶,當然我只是只飲不吃和閒聊。5月1日(星期六),四哥約了我們去自駕遊,詳情請看我的另一篇網誌:抗疫郊遊,自駕遊。那天的午膳在東涌,我飲了半個椰青水。5月2日(星期日),在江大哥家又試吃了1/4碗的甜蒸蛋(1/8隻蛋)。這二個食物是新嘗試。5月4日(星期二),晚上,太太為了搾了鮮橙汁。5月5日(星期三)可是在第二早上,起床已發覺身體不像昨天的體能,其實情況沒有上次將嘔那麼差。學完太極,下午,又有一飲茶聚會。這段期間,多了約人見面閒聊聚舊。茶聚後回家,一返回家,就馬上上廁所嘔吐,吐了大約五口,身體又回復精神。今次是沒有嘗試特別固體食物,是什麼引至嘔吐?上網翻查,椰青比較寒涼,應該會把胃的功能打下來,再經橙汁的刺激胃酸,就引發不適。這是我的推論。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0 五月, 2021 英吋 疾病

 

標籤: , ,

牛牛之家12週年

越過十年,就是向十五週年或二十週年邁進。

第一年,寫了74篇網誌;
第二年,寫了69篇;
第三年,又上升到74篇;
第四年,只寫了60篇;
第五年,寫了68篇;
第六年,寫了100篇;
第七年,寫了90篇;
第八年,寫了93篇;
第九年,寫了110篇;
第十年,寫了110篇;
第十一年,寫了112篇;

今年第十二年,就寫少了很多,只得72篇;

每年的瀏覽數 (hit Rate)

2010 – 1666;
2011 – 2430;
2012 – 2400;
2013 – 1794;
2014 – 5502;
2015 – 5070;
2016 – 7734;
2017 – 10826;
2018 – 21033;
2019 – 23749;
2020 – 33273
2021 – 23516 (Up to 06-05-2022) 4個月已差不多等於2019的全年了

在2016開始,牛牛之家的hit Rate開始起飛,那年開始寫大腸癌的網誌,而我亦發覺開始多了人因搜尋「造口」這關鍵字而來到本網站。在2018將所有關抗癌的網誌作一個總匯,變成牛牛抗癌誌,來到這個網頁,有不少人真的有興趣一篇一篇看我的抗癌經歷,因此hit Rate提升不少。前年,每月hit Rate平穩在2000之下。可是今年已突破4000,紀錄是2021年3月的6849。真的有點受寵若驚。

ps 10年寫了848篇網誌,總 Hit Rate 是 67319

ps 11年,寫了960篇網誌,總 Hit Rate 是 93548

ps 12年,寫了1032篇網誌,總 Hit Rate 是 139131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6 五月, 2021 英吋 回顧

 

標籤: ,

抗疫郊遊:自駕遊:麗都灣、青馬觀景台、東涌炮台、欣澳 長索島

上次北區郊遊後,post 了相後,我又接到另一個邀約:四哥也約我們郊遊,日期是5月1日(勞動節),路線則由我決定。那幾天,研究一輪後,提議向清水灣走一轉,印洲堂的大廟,還可以到布袋澳食海鮮,又有大澳門、龍蝦灣一些郊遊地點。可是二哥說,地點ok,但是日期不太好,因為5月4日正是天后誕,大廟會超多人。最好是另擇地方。於是打開Google Map,看看那些地方自己都想去而又未去過。不久就定今次的行程路線,麗都灣、欣澳 長索島、東涌。每次出入屯門,都會走屯門公路或青山公路,遙望青馬大橋或汀九橋,從未試過停在那多個沙灘,以大橋作背景。上網找資料,麗都灣是最佳位置,一個灣可以近距離看二條橋。而欣澳的長索島是近年的新景點,以連島沙洲最有名氣,所以要揀潮退時段。東涌是午膳地方,在Google Map找了一間泰國菜餐館,而附近正好是東涌炮台這景點。這個提議得到兩個哥哥的贊同。

5月1日(星期六)

四哥駕的是8人車,所以6個人坐就比較鬆動。10時前,他先到柴灣接二哥二嫂,再到康怡接我們。第一站是麗都灣,我看地圖是不錯,但是駕車找路還是二哥比較專業,所以由二哥領航。我們先經東區走廊,再穿過官塘,九龍灣,走上龍翔道。長長的龍翔道,盡頭正是荃灣,再在那裡找路人青山道,這些全是大路,有足夠的路牌指示。大部份人到麗都灣都是乘巴士的,停車場在那裡我們並不知道,最後還是要繞了一個圈才找到停車場的位置,它就在天橋群的底部。假日時段,停車場已滿,幸好等了不久,就有車開出。泊好車,就向沙灘進發。在天橋群底下走過,景觀甚好。汀九橋的大橋躉甚為壯觀,一路行,一路拍照,未到訪過的地方就是這樣充滿新鮮感。6人之中,就只有二哥二嫂以前曾到過麗都灣,二嫂更說她還是聖約翰救傷隊時,曾到這裡當更,真是非常久遠的日子了。來到沙灘,最吸睛是近距離仰望汀九橋,網索吊橋,大大坐落在我們的背景,拍照是無得輸,而遠眺青馬大橋也不錯,在碧波上,一條大橋橫越其上。今天的天氣還不錯,說熱還不算熱,沒有撲臉的熱氣,而且還有不時的涼風吹來。唯一可惜,沙灘不停廣播,為他人著想不要除口罩,所以我們的相片全都是戴口罩的,看不到我們的笑臉。

第二站,作了些改動。我們開車上汀九橋、再駛去青馬觀景台。觀景台以前曾去過一次,是兒子還是幼稚園或小學時跟學校的旅行團去的,所以也超過20年了、印象已非常矇糊。到青馬觀景台就不擔心泊車問題。一個寬闊的停車場、只停了不少沒有生意的旅遊車。疫症期間,完全沒有遊客,就算到來觀景的港人,真是少之又少。泊好車、要走上行人天橋橫越馬路,才來到遊客中心。既然來到,我們也走入去逛一逛、看一看與青馬大橋相關的資料,原來青馬大橋的第二段叫汲水門大橋。隨後正式走上觀景台、觀景台主要分為二部份、第一部份看汀九橋、以堆砌地磚作前景、背後是鋼索多多的汀九橋、拍照甚美觀。再沿著步道繞圈而上、到頂可以看到青馬大橋。可惜青馬大橋還是有點遠、看不到他應有的氣勢,看來在青衣山頭看青馬大橋應該比較好。

自駕遊是充滿彈性丶第一站麗都灣花了比我預計多的時間,而第二站是臨時加的。原先的第二站是長索島,可是由欣澳站行去、一來一回加拍照也要2小時,所以我又改行程、先去東涌食午餐回程才去長索島,那麼時間就比較充裕。於是再開車往東涌進發。早一天、東涌剛發生大事,有一菲傭確診新變種冠狀病毒,令全幢大廈的住客都要入隔離營21天。而她到過的幾個商場附近的居民也要檢疫、以防社區廣泛傳播。所以今天特別少人往東涌走,而我選的泰國餐館在東涌舊區,遠離新區、應該相對安全。車進入東涌範圍,我們就往舊區走。路是不難找、可是餐館卻容易走漏眼。地圖是出中文名稱-小泰皇食府,可是實地只有英文名稱的招牌。幸好這一帶只有三間餐館、一間素食館丶一間印度菜和一間泰國菜。轉一個圈後、就確定這泰國菜正是我們選的那一間,車就泊在餐館前的空地。各人點了一個午餐,和一些小吃,而我則飲椰青。這間餐館出菜特別慢,一個餐一個餐地慢慢上,幸好這時段客人也不算多,我們就閒談再閒談。餐後,再到附近的東涌砲台,我在中學時期曾到過,一別又是幾十年了。天氣好,遊人又不多,這樣的觀光比我想像的更好。這裡有7、8支古砲,每支都向著以前是大海而現在是新起的高樓大廈,真以不知那些居民怎樣化解這樣的殺氣。

第四站,就是欣澳的長索島。四哥再開車往欣澳方向走,要入欣澳站,我們要先駛入迪士尼那方向,再在迪士尼的廻旋處駛出上高架,途中才可以轉入欣澳站。這段路正是我以前參加迪士尼10公里所經的路段。欣澳站旁有停車場,可是到來的港人真不少,而大部份的汽車就泊在路邊,所以我們也跟隨大隊泊在路邊,其實更有不少人把車開上海堤上的車道。下車就步行去長索島,沿著海堤的車路,而不時有港人泊了車在海堤路邊,拿出帶來的旅行式的座椅,圍著閒聊。長索島的沙洲是近來的新景點,我就不知道港人像這樣在長堤的泊車,有三兩知己閒聊,有的飲酒,有的燒烤,各適其式,各人享受這半私人的空間。5月初,天氣還不算太熱,這樣的對海飲酒閒聊感覺幾新鮮,有機會也要找朋友來雅聚一番。由欣澳行去長索需時大約大半小時,在長堤的盡頭,再轉入一小徑,再走一小段,就到鹿頸村。在以前,大嶼山未機場前,欣澳的舊名是陰澳,這個陰澳灣停泊許多浮木,多間木廠就在這堆積備用木材,要用才開木造船或木板,現在所有木廠已關門了。就留下幾支木樁插在灣內,而鹿頸村還有幾伙人,每逢假日就相約朋友來吹水吃喝。所以入村時,就要小心騷擾這些「原居民」。鹿頸村有條浮橋是最值得打咭的,浮橋的盡頭是他們的船中屋。我們也慢慢排隊等候,才能走上橋上拍照。再前行,就看到碼頭,碼頭旁有石級引落石灘,一個超簡單綑邊,就來到這長索島的沙洲了。這個時段剛好,水已退得七七八八,連島沙洲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石頭,又是拍照打咭的時間。到來的港人也不少,在四處取景後,就踏上歸途。全程是走回頭路,來時要走近1小時,回程就比較快,(因為不用停下來拍照),大約45分鐘就返回停車處。

這時已是5時半,正式駕車回程。今天的行程比預計來得豐富,各人都能盡興,看看從未到過的香港美景,或是重臨舊地,感受它的變化。今次自駕遊成功,相信日後會再加多些家庭成員,一起感受香港美景。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5 五月, 2021 英吋 郊遊, 家庭

 

標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