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抗疫自駕遊:大埔墟街市、慈山寺

30 十二月

10-Dec-2021 (星期五) 大埔墟街市、大埔慈山寺

慈山寺以前(2019-11)也去過一次。一個月前,太太在網上又申請一次,因為寺內嚴限人數,所以要參觀就要早一個月預約,而且通常首15分鐘就會名額滿,真的是手快有,手慢無。今次太太更交了江大哥的車牌,如果江大哥同行,我們就可以驅車直進寺內的停車場,就更方便。報名的名額有6位,所以還約了鍾同學伉儷和陳同學。參觀時間是下午,和各人商議後,午餐就在大埔墟街市,餐後才去慈山寺。

大埔墟街市是一個十分大的街市,應該是我去過最大的街市。在門口,經過安心出行,就進入街市。這街市最大的賣點就是它的海產市場,在江大哥和陳同學的帶領下,慢慢遊走街市。因為這裡的海產超集中,種類繁多,店舖多,選擇也多,所以吸引了引整個北區的人跨區到來購買,當然還有不少港島或九龍區的買家。太太是第一次到來,感覺街市超大,種類真多,應該說應有盡有:各種類的新鮮海魚、龍蝦、蝦、膏蟹,毛蟹、長腳蟹,蜆、扇貝、帶子等等。由於我們還要參觀慈山寺,所以還是只看不買,其實江大哥說如要買也可以,他有個相熟的店舖,可以暫放戰利品,參觀後才回來取也得。相對濕貨區,乾貨區的肉類店舖就失色一點。但是老實說豬肉舖和牛肉舖也比其他街市多。這街市除了海產比較有名氣,而它的二樓熟食中心也是很有人氣的。在參觀完街市,我們就上二樓,又要經過安心出行的程序,才能進入熟食中心。午膳時間,大部的枱也坐了食客,幸好熟食中心的流動性也高,不久我們就坐了二張枱,在疫情下,這裡每張枱只限坐4人。各人點了一些基本的餐後,這裡有多名氣是豬扒麵,而陳同學就出去搜羅一些特式美食:林記點心:牛腸、蝦餃,蒸飯等等回來。飽餐一頓,我們再到街市外的露天街市,食亞婆豆腐花,這裡的豆腐花真是超滑,食客都是站在店外進食的。隨後,再到另一名氣店舖樹記腐竹。

完成後,我們才返回停車場,開車往近大尾篤的慈山寺,今天的主角。來得比預約時間早了15分鐘,就吃了閉門羹。督導員說我們要在預約時間才能進入,於是我們就繞一圈去龍尾灘,才再回來。回來時間剛好,今次可以駛入寺內的停車場了。由停車埸可以乘電梯上上層的主座,在未出去走走時,我們先到它的影院看一套短片,介紹一個僧侶的一天,透過這套短片我們可以了解慈山寺的佈局和僧侶一天裡的生活。這套短片,我上次來也沒有看過,現在正好補看一次。走出主座,我們再由山門進入解門,穿過一生補處(另一門),經過彌勒殿,就看到大雄寶殿。現在自己的身體不好,也沒有四處溜達,每進一處門就找座位坐。慈山寺,地方寬大,又限制人流,所以整座寺院份外寧靜。我和江大哥就坐多過行,而其他團友就四處觀光和拍照。看過大雄寶殿,我們再去寺內的主角,觀音聖像進發。其實這座白色觀音像十分高大,基本上,在寺內任何一角(除了室內)都可以看到它。觀音聖像的底部有個博物館,收藏了不少佛像、觀音像等等,可觀性甚高。可惜今天有一條人龍,而大家的興趣又不太大,於是放棄排隊,只是繞觀音聖像的底座一圈。

今天的天氣非常好,陽光充沛,藍天白雲,我們一行六人閒適地在寺內渡過一個寧靜的下午。慈山寺不愧是洗滴心靈的好地方。如下次再來可以嘗試抄寫經書,這種經驗應該有點意思。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30 十二月, 2021 英吋 郊遊

 

標籤: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