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寶馬山

抗疫行山:金督馳馬徑

12月27日(星期日)

上次和太太行金督馳馬徑是往鰂魚涌方向,大約2小時就可回家。今次的方向是相反,往黃泥涌那面行,也是預算大約2小時完成行程。其實早幾天,看見天氣轉晴,時間匆匆,在限聚令,也不想約太多朋友,所以今次除了太太,還只約江大哥和鍾同學兩家,一行6人。

由寶馬山行往黃泥涌,在2017年也和他們行過,那次還有二位同學由自美國和加拿大回港小聚,那次再約其他同學就搞了行山活動,邊看香港風景,邊閒談,那天也是陽光普照,一個難忘的旅程。今天我們先在北角吃早餐,然後再乘85號巴士往寶馬山,在樹人大學站下車。我們在寶馬山公園出發,行上聖貞德中學,從旁邊的小路上山。這段上山的小路,大部份是石級和斜路,是全程最辛苦的一段。雖然辛苦,就只有10分鐘,相信各人都可應付。起步是10時15分,大約10時半前就來到金督馳馬徑,我們向右行往黃泥涌方向走。這段是平坦的繞山路,首先經過紅香爐峰那小山頭,上次我們已有上山,今次就過們而不入,再沿著小路往前走。這段是暗斜的小路,路的兩旁有足夠的樹蔭,不會太晒。這段路有兩個觀景點,第一個比較隱蔽,在路旁有一支路,看到一塊大石,站在石上,可以遠眺維港景色,比從紅香爐峰山頭看不惶多讓。可惜是大背光,影風景還可以,影人像就臉部超黑,由於反差大,閃光燈補光也不行。第二個觀景點就不同,和山頭一樣的開揚,整個港島太平山的眾高樓大廈,櫛次鱗比的呈現眼前,在藍天下,沒有霞霧,清清的,真的美。每次走過都覺美麗。

再往前走,十多分鐘,就走馬路。轉右往下走。這裡也有一些芒草,也有一些紅葉。真的是一些,多也沒有。經過石礦場,再往前走,便來到黃泥涌道樹木研習徑的入口。走入研習徑,就不用擔心馬路上不時駛過的汽車。研習徑是傳統的小路山徑,久不久就要拾級而上,而大部份是繞山平路,路雖好走,但是我們這隊是比較弱:我是長期病患者,現在行短短的上山路也會喘氣;太太有時腳底痛;江大哥有滕患,只能上,不能下;鍾同學近期也有筋膜炎。所以全隊最精壯就江細侄。這段路大約要走半小時,最後我們終於來到尾站,一個屋苑樓下的遊樂場,我們在這裡來一個大休,梳洗,整理好行裝,才步出最後路段,然後想乘巴士回北角。可惜走了一班,而下一班又相隔甚遠,最後分乘兩部的士回北角。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2 一月, 2021 英吋 郊遊, 行山

 

標籤: , ,

抗疫行山:金督馳馬徑

對上一次的行山已是半年前4月的獅子山。踏入5月,香港的天氣轉熱,因熱暫時放棄行山也是理所當然,而我的主要原因是六月癌病復發,身體虛弱,自己在維園的跑步也沒有力氣,更不用想上高落低的山徑。7月初確診,7月中正式開始化療。2至3星期一個療程,到了第五針,身體才開始好轉,手腳開始有力。有力並不代表可以馬上挑戰行山。自己每天起床,都會用心感覺身體各部份的狀態,為免過份自信而誤事,我會慢慢測試自己的力量。10月22日,先和太太行一轉康怡後山,一小時多的短程行山是沒有問題。下一次,可以挑戰2小時的路線。

10月26日(星期一)
要行2小時應該沒有問題,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上山路段。自己感覺,平路和落山是沒有問題,但是上山,力量就不太足夠。和太太上星期試行時已知道,上山的步伐特別慢,怎樣也趕不上太太的。以前只會我在前等太太,現在剛好相反。正因上山乏力的問題,於是選了今次的路線,金督馳馬徑,由北角寶馬山出發,沿途主要繞著山腰橫行前進,到柏架山道時,又變成下山路段,正適合我現在的狀態。

在康怡食過早餐,就乘85號巴士到寶馬山,10時正式起步。這幾天是連續的公眾假期,每天也看到新聞,熱門的景點都有被淪陷的感覺。幸好這金督馳馬徑並沒有被淪陷,當然到來郊遊的人也不少,在可接受水平。在小學旁開始登山,先要走一段長石級和斜路。這段路應該是全程「最」辛苦的,「辛苦」了5分鐘就來到金督馳馬徑,向左轉往柏架山方向走。這段路自己行過多次,但是每次總是由鰂魚涌那行過來,很少從北角這面行過去。今天的天氣真好,陽光普照而又不覺熱,行來特別舒服。從這個方向走,第一個CheckPoint是小馬坑,大約15分鐘的路程我們就到達,一條大水坑,一條石橋,從這裡有一條小徑沿坑而上,日後有機會一定會試行。繼續前行,突然看見小徑的山坡上,有二隻體形肥大的野豬正漫漫向下移動,當我們行過後,我向後面的行山人使叫他們小心山坡的野豬,轉瞬有一隻野豬已成功落到山徑,看到我們這群郊遊人,牠並沒有任何驚慌,看來牠已見慣不怪,反而某些遊人的驚慌度更高。拍過照後,就繼續行。不久就到達寶聯徑,那次我們就下行去探索真正的寶馬山。繼續前行,沿途樹雖不高大,但是總走在樹蔭下,加上今天是輕鬆遊,不用追趕時間,走來特別寫意。

繞過一個深谷,大致上,已走離北角,已可望到鰂魚涌的景色,康怡花園的大廈群已在腳下。這段路已沒有太多樹蔭,在未走出金督馳馬徑前還有二個開揚的觀景點,而有一處,更有清澈的山泉。以前的我一定會飲二淡,現在只會用來洗洗面、洗洗手,讓皮膚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清涼。就到出口處,柏架山道的人潮聲就越大,不少遊人會上大風坳或翻山落大潭。沿柏架山道向下行,逆人潮而下,在走到半腰,就轉入山徑,就是上星期我們試行的那段。過二個戰時爐灶,繼續向下走,沿引水道前行,再經康蕙花園,走出山徑,再沿斜路向康怡,到家的大堂前,剛好走了2小時,行了6.5公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8 十月, 2020 英吋 郊遊, 行山

 

標籤: , , , , ,

行山抗疫 – 金督馳馬徑 寶馬山

行山抗疫 – 金督馳馬徑 寶馬山

4月10日(星期五)
昨天趁好天氣,一個人去行山。今天的天氣已有所改變,天陰間中有陽光。四天的復活節公眾假期亦正式開始,在抗疫中,已沒有什麼節目可以選擇,除了行山是最健康的活動。9時許,和太太到後山行山,柏架山,舒展筋骨,吸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從康怡行落康景方向,進入登山步道,就除下口罩。這段期間,柏架山是滿多人來走動的,因為交通便利,但是大部份人都是沿柏架山道大馬路上山,只有熟路一點的才會從康景花園這一邊出發。所以這裡的人相對少。未出發前,心中已有路線圖,今天會上高一點,行金督馳馬徑去北角。所以今次也是沿引水道上山,經康柏橋,再上二戰大爐灶遺址。在這裡休息一會,繼續上山。今天太太的狀態不錯,沿途步伐不算急,就是少休息,她也應付得來。沿著山脊上山,不久經過林務站,再行一段大斜路,我們就出到柏架山道,未出之前,當然看到那次和大仔下雨行山的另一小路出口。

進入柏架山道,就想進入附近的金督馳馬徑,可是太耐沒走這段了,記錯方向往上走。走了十多米,就發覺有錯,轉頭落山,在出口再行一小段,就看到金督馳馬徑的入口。當時的柏架山道都幾多人,不停地有人從山腳行上來,亦有不少從大風坳行下來。當轉入金督馳馬徑,遊人就比較少,在一個觀景台拍過照就起步。自己從新開始行山是始於2015年4月和舊老細再行鳳凰山,在這個網站也沒有紀錄過,那麼一定超過十年了,應該是兒子還是讀小學時帶他們來行過。雖然隔了那麼久,但是這段路基本無改變,寬敞,視野開揚。行在小路,十分舒服。今天天氣非常好,放晴但不太熱,涼風甚多。雖然沿途樹蔭不多,但是行來也甚舒服。這金督馳馬徑是大路一條,久不久才有一條上山和下山的支路,上山是上小馬山,下山是落柏架山道。繼續前行,就來到一個大支路,直行大路繼續繞山行,或是上一個小山坡捷徑馬上到另一端的金督馳馬徑,如這樣行會行少最少分鐘路。可是,我們今天是閒遊,有的是時間,所以繼續繞山行。行多約十分鐘,又有支路。直行大路繼續繞山,另外走一捷徑馬上到寶聯徑,還有上山到有一條小徑,寶聯徑可以直接行落觀景台。印象中,我們未到過這觀景台,於是轉上山路。這觀景台並不高,上不久就到了。初時還覺得這觀景台只是一般,只有數棵大樹。可是走近一點看,就看到有個位置景觀甚開揚,更可踏上一塊大石,飽覽山下魚則魚涌風光。這裡是北角山頭的最北面,與太古坊的大廈十分近。

在這裡休息一會,再前行落山,返回金督馳馬徑。在這裡,我們可以順行繼續我們的目的地進發,可是在這裡,有條寶聯徑行落賽西湖大廈,以前我們就是走出金督馳馬徑。今次不是想走出,而是我想到途中的寶馬山,看一看寶馬山山頂有沒有黑白柱石。這一來一回,並不會太花時間,於是順著寶聯徑往下走。下降不久,就轉入上寶馬山的小路,這山當然不高,比觀景台還矮。上到頂,是一個晨運公園,並沒有黑白柱石。

隨意拍過照,就原路返回金督馳馬徑,繼續前行。不久到了一大水溪,溪旁有一條小路上山,相信這是較有名氣的小馬坑山路,日後有機會會試行。繼續前行,終於到達我們的目的地,紅香爐峰前的出口,從聖貞德中學返回寶馬山道,乘綠巴到天后。

今天行了這6.7公里,用了2小時20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8 四月, 2020 英吋 行山

 

標籤: , ,

輕遊寶馬山、渣甸山

秋高氣爽,又是行山的季節。自己計劃每星期出動一次,上星期行了南朗山,今個星期就輕遊寶馬山、渣甸山。自問自己的行山經驗,一個人也可以行山,看見天氣好,就出動,非常自由。當然一個人行山會帶一點危險,因為會人有錯腳,會有所損傷,結伴同遊就有照應;所以有時找朋友一起行山,也是好的,因為行山可以聯絡感情,是健康的活動也不錯。另外,今年我也會參加行山隊所舉辦的行山活動,由他人帶路,可以行一些自己未行過的山徑,又安全又放心。

10月24日(星期四)

今次是同太極師姐們一起行山,眾師姐是我學了二年多太極班的同班同學,平時學完太極班都會一起吃早餐。早前劉師姐約其他師姐明年去西班牙行聖雅各之路,要行7、8天,每天行十多公里。我說我可以陪她們在香港行山作訓練。於是趁著天氣轉涼又放晴,選了這天作第一次行山。由於是第一次行,選了一條最容易的行山徑,試一試各人的實力,日後才慢慢加點難度。選這條路徑就是喜歡它的起步點和終點都是交通便利,而且上落不高,是適宜新手行的。

9時半完成太極班,便匆匆去到我們的早餐基地,基本上我們有三個常去的早餐餐廳,這間是近我們將會乘搭85號的巴士站。現在手機可以看到巴士到站時間,真的非常方便。吃過早餐,負了款,時間到前才離去。準時乘搭10時15分的85號,直往寶馬山。在總站下車,先到附近的公園,有乾淨的洗手間。各人準備好後,先拍張大合照,就正式起步。今次的路徑自己已在2年前走過一次,所以對路線非常清楚。首先,在聖貞德中學旁的小路上山,而這段上山路應該是全程最斜的了。上頂就是金督馳馬徑。今天的終點是黃泥涌那邊,所以我們向右行。其實,今天的天氣比較熱,近28度。而上星期五,我行南朗山時只有25度。幸好這條金督馳馬徑有樹蔭,不是禿晒,而且不時有涼風吹來,走來亦不覺酷熱。太極班的同學大多退休人士,而且今次同行全是師姐,步伐盡量放慢,還要瞻前顧後,保持隊形前進。到了紅香爐峰的支路,今次我們不上路,怕其中幾個未必適應過高的上高落低的大石。只說山峰上是有名氣的景點,而我們沿金督馳馬徑前行,也有相像的景觀。前行不久,便看到小路旁有一小支路,延伸到一個石台,而石台旁則兩位少女在看風景。我們當然也要看一看這景觀,景觀是開揚的,可是站在石上拍照就看不見山下的美景,反之,坐在石上,從高向下拍,就拍到人景合一的靚相,只是臉部有點暗。再前行,不遠處就是第二個靚景位置,我走上左邊山坡向下拍,廣闊開揚的維景,和銅鑼灣、灣仔一帶的高廈盡在腳下。這景觀真的可比美紅香爐峰,只是紅香爐峰那邊看到的維港多一些,感覺更豐富。

再前行經過一條大山溪,溪水也水流十足。12時前,我們便走出這條金督馳馬徑。或許我們起步遲,今天在路上我們並沒有遇到太多行山人仕。沿馬路向右落,經過畢拿山石礦場,這石礦場已停止開發,在大大的石礦空地旁,就變成警察的軍火庫,最明顯的就是那些白色大水馬。過了石礦場,再經過畢拿山政府宿舍,便開始意留意左邊路旁的小徑。這段路是雙線行車,但是由於沒有行人路,我們是佔據一條行車線而行,而我們大約2人一組行,並不是7人一條直線的鴨仔團,有車經過,我們才行回路邊。看著手機上的地圖行,見到登山小路就停下來。我們開始轉入樹木研習徑,又是一輪的石級路,才是繞山腰的小路。這植物研習徑本應直往黃泥涌,沒有太多支路。可是竟然遇到一條往上,一條向下的小徑,還有一條較隱閉直行的小路。往上機會不大,往下又怕它太快出馬路,而直行的小徑,印象中又沒有那麼轉折。最後還是選擇向下走,下走不久,又開始繞山腰行,證明選擇正確,而這時亦可從樹葉叢中,看到遠處的高樓大廈,這正是我們的出口所在地。繼續前行,轉瞬就來到那大廈的底部,一個兒童公園,公園內又有洗手間。各人梳洗後,我們才前行正式步出研習徑的出口,再拍一個大合照,完成今天輕遊之旅。這時1時15分,走了6.5公里,共行了2小時10分鐘,這和我的預計差不多。隨後再行落黃泥涌峽巴士站,乘車回北角飲中式下午茶。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5 十月, 2019 英吋 郊遊, 行山

 

標籤: , , ,

渣甸山半日遊

近個多兩個星期,天氣總是恢懞懞一片,一時大霧籠罩,一時更下起雨來。所以自上次和眾女同學行過那次山(薄扶林水塘)後,便再沒有出動。正是靜極思動,上星期看天氣預告,這星期的星期一和星期二都適合行山,陽光會再出來與我們相見。那時我已定下星期二出動。星期一早上,還有一點雲霧,可是十時過後,天便開始放晴,下午更感到一點熱,後來才知道下午的氣溫竟高達27度,是早來的夏天。

3月21日(星期二)

早上起來,已看見陽光普照,今天的天氣比昨日更好。上星期尾我已決定今天出發行山,而路段也選好,計劃先由寶馬山出發,上紅香爐峰,再沿金督馳馬徑走,翻過渣甸山,落黃泥涌水塘,預算行2至3小時。由於路程不算長,不用太早,所以自己定了11時左右在寶馬山出發。由康怡可乘搭85號巴士到總站,交通非常方便。

其實在總站下車會更方便,只是擔心錯失上山路口,我在總站前一個站(樹仁大學)便跟人潮下車,慢慢地往上走。原來登山路就在聖貞德中學旁,十分明顯,不易錯失。這條是一條寬闊的石屎路,沿著石級,繞過中學的校舍,往上走,轉瞬便來到金督馳馬徑。路標清晰指示,左行往寶馬山,右行往渣甸山。上次來紅香爐峰,也走過這段。於是右行,遙望那小山峰進發。不久便來到登山的支路,沿小徑上山,小山峰並不高,不用太花力氣便到達頂峰。踏著一大堆大石塊上,拿出手機四處攝獵。今天是陽光普照,紅香爐峰的景色真的很美,可是午間的水氣大,還是及不上次12月底的天色。今天是閒日,我獨霸整個山頭。回頭下山時,才遇到另一對姊妹上山。

IMG_4658

返回金督馳馬徑,繼續向前行,往渣甸山進發。初段大多在樹蔭下行走,甚為舒適。其後的路段就非常特別,小徑是石屎的,可是小徑旁竟然另有一條去水道,在某段更是有蓋的去水道。不知是否這般因雨水充足,要特別照顧。沿著這金督馳馬徑走,不時會遇到一些觀景點,其可觀處並不比紅香爐峰差。就這樣往前走,半小時左右,我便走出金督馳馬徑,來到大馬路。右轉沿馬路下山,就來到一個石礦場。其實今天的路段,除了紅香爐峰那一小段外,是自己從未行過,今天的主要目的是來探路,看看是否適宜和太太結伴同遊。所以走出金督馳馬徑後,我便細看週圍環境。幸好手機上有兩個好地圖App,一個是Mapster和政府地圖MyMapHK。用Google Map行山是沒有用的。這兩個地圖都可看到所有山路小徑,非常有用。經過石礦場,在轉彎處找到登山小路,剛好也有一位男士上山。在這裡先飲水休息,才慢慢拾級而上。這條小徑並不闊大,緊容一人行走,沿著石礦場的鐵絲網往上走,轉瞬便來到引水道,左右兩邊前行都有小路上山,而我則選擇左邊。沿著引水道走10分鐘左右,我便到一條大分叉路,左去畢拿山,右上就是渣甸山。

IMG_4708

現在自己已在半腰,走上百多米便可到達渣甸山山頂。這段路是全段最辛苦的,而且在山脊上,沒有樹蔭,在27度高溫下來拾級而上,汗如雨下。而這段路的視野十分好,可以遠眺的畢拿山、大潭上水塘,石礦和起伏的山巒,景色是美,雖然上山是有點辛苦,但是也覺物有所值,汗水沒有白流。這段是正式山路,路比較崎嶇,但是在路上卻不時遇到一些跑山客,匆匆迎面而過,轉瞬便跑下山坡,再衝出另一山坡。約半小時,我亦來到頂峰(渣甸山 433米)。

IMG_4715

在這裡休息一會便落山。落山的坡段比上山更平順,約半小時便到達陽明山莊旁的港島徑入口的大牌坊。再沿著斜路往下走,到達今天最後景點黃泥涌水塘。這個水塘以前可以踏水上單車,可是由於人流少,剛在新年前關閉了。我只能走到大壩觀看這小小的水塘景色。剛好走了2個小時多一些。

IMG_4743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4 三月, 2017 英吋 行山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