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畢拿山

輕遊寶馬山、渣甸山

秋高氣爽,又是行山的季節。自己計劃每星期出動一次,上星期行了南朗山,今個星期就輕遊寶馬山、渣甸山。自問自己的行山經驗,一個人也可以行山,看見天氣好,就出動,非常自由。當然一個人行山會帶一點危險,因為會人有錯腳,會有所損傷,結伴同遊就有照應;所以有時找朋友一起行山,也是好的,因為行山可以聯絡感情,是健康的活動也不錯。另外,今年我也會參加行山隊所舉辦的行山活動,由他人帶路,可以行一些自己未行過的山徑,又安全又放心。

10月24日(星期四)

今次是同太極師姐們一起行山,眾師姐是我學了二年多太極班的同班同學,平時學完太極班都會一起吃早餐。早前劉師姐約其他師姐明年去西班牙行聖雅各之路,要行7、8天,每天行十多公里。我說我可以陪她們在香港行山作訓練。於是趁著天氣轉涼又放晴,選了這天作第一次行山。由於是第一次行,選了一條最容易的行山徑,試一試各人的實力,日後才慢慢加點難度。選這條路徑就是喜歡它的起步點和終點都是交通便利,而且上落不高,是適宜新手行的。

9時半完成太極班,便匆匆去到我們的早餐基地,基本上我們有三個常去的早餐餐廳,這間是近我們將會乘搭85號的巴士站。現在手機可以看到巴士到站時間,真的非常方便。吃過早餐,負了款,時間到前才離去。準時乘搭10時15分的85號,直往寶馬山。在總站下車,先到附近的公園,有乾淨的洗手間。各人準備好後,先拍張大合照,就正式起步。今次的路徑自己已在2年前走過一次,所以對路線非常清楚。首先,在聖貞德中學旁的小路上山,而這段上山路應該是全程最斜的了。上頂就是金督馳馬徑。今天的終點是黃泥涌那邊,所以我們向右行。其實,今天的天氣比較熱,近28度。而上星期五,我行南朗山時只有25度。幸好這條金督馳馬徑有樹蔭,不是禿晒,而且不時有涼風吹來,走來亦不覺酷熱。太極班的同學大多退休人士,而且今次同行全是師姐,步伐盡量放慢,還要瞻前顧後,保持隊形前進。到了紅香爐峰的支路,今次我們不上路,怕其中幾個未必適應過高的上高落低的大石。只說山峰上是有名氣的景點,而我們沿金督馳馬徑前行,也有相像的景觀。前行不久,便看到小路旁有一小支路,延伸到一個石台,而石台旁則兩位少女在看風景。我們當然也要看一看這景觀,景觀是開揚的,可是站在石上拍照就看不見山下的美景,反之,坐在石上,從高向下拍,就拍到人景合一的靚相,只是臉部有點暗。再前行,不遠處就是第二個靚景位置,我走上左邊山坡向下拍,廣闊開揚的維景,和銅鑼灣、灣仔一帶的高廈盡在腳下。這景觀真的可比美紅香爐峰,只是紅香爐峰那邊看到的維港多一些,感覺更豐富。

再前行經過一條大山溪,溪水也水流十足。12時前,我們便走出這條金督馳馬徑。或許我們起步遲,今天在路上我們並沒有遇到太多行山人仕。沿馬路向右落,經過畢拿山石礦場,這石礦場已停止開發,在大大的石礦空地旁,就變成警察的軍火庫,最明顯的就是那些白色大水馬。過了石礦場,再經過畢拿山政府宿舍,便開始意留意左邊路旁的小徑。這段路是雙線行車,但是由於沒有行人路,我們是佔據一條行車線而行,而我們大約2人一組行,並不是7人一條直線的鴨仔團,有車經過,我們才行回路邊。看著手機上的地圖行,見到登山小路就停下來。我們開始轉入樹木研習徑,又是一輪的石級路,才是繞山腰的小路。這植物研習徑本應直往黃泥涌,沒有太多支路。可是竟然遇到一條往上,一條向下的小徑,還有一條較隱閉直行的小路。往上機會不大,往下又怕它太快出馬路,而直行的小徑,印象中又沒有那麼轉折。最後還是選擇向下走,下走不久,又開始繞山腰行,證明選擇正確,而這時亦可從樹葉叢中,看到遠處的高樓大廈,這正是我們的出口所在地。繼續前行,轉瞬就來到那大廈的底部,一個兒童公園,公園內又有洗手間。各人梳洗後,我們才前行正式步出研習徑的出口,再拍一個大合照,完成今天輕遊之旅。這時1時15分,走了6.5公里,共行了2小時10分鐘,這和我的預計差不多。隨後再行落黃泥涌峽巴士站,乘車回北角飲中式下午茶。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5 十月, 2019 英吋 郊遊, 行山

 

標籤: , , ,

輕遊畢拿山、渣甸山

輕遊的意思是從山腰繞過而不會攀頂。又是日出長跑會的遠足郊遊。上次9月中一行13人行了寶雲道和香港仔水塘,而今次因有兩位女同學(文同學和辛同學)剛好從外國回港。兩位都有不時各自回港短聚,就是未試過兩人同一時段回來,於是又再舉辦一次遠足郊遊,讓大家邊行邊聊聚舊。原先是次活動是由行山部長大力同學負責籌劃,可是因選定的日子剛好是部長要重賽10K,所以就由我走馬上任。我選了一條比較容易行,由寶馬山出發,先上紅香爐峰,再行金督馳馬徑,經畢拿山石礦場,上渣甸山山坳,再落陽明山莊,有時間就經大潭中水塘落淺水灣。

11月19日(星期日)

集合地點是天后龍鳳餐廳,吃早餐時,大力同學忽然說會趕來一起行山。最後我們一行14人到天后乘搭綠色小巴上寶馬山,下車處是寶馬山公園,拍全體照後,便正式起步。起步點是聖貞德中學旁的小路。踏上一段石級路,便正式踏上金督馳馬徑。

IMG_3621

因為人多,而且要拍合照,進度是預計中的慢。走了一小段,到了一個少少隱敝的支路,我們右轉入上山的小路。紅香爐峰,是在寶馬山上的小峰,山雖不高,但是小路是天然的,有不規則的山路,所以江大哥決定在支路等我們,他不上山。昨晚,下了一場雨,這上山小路比較濕滑,要特別小心走路。約十分鐘,我們便到頂,再攀上峰頂上的大石,就可俯瞰整個維港。只可惜今天沒有藍天,未能看到它最美的景況。拍過大合照,便匆匆下山和江大哥會合,繼續走金督馳馬徑。在這段路,還有兩個位置可以看到維港的景致,雖不及紅香爐峰那麼開揚,也是不錯的拍照點。而這段路是十分寬敞,基本上,整條金督馳馬徑也是這樣寬敞。而這段更鋪了石屎的,不像上山小路那麼滑,平坦微斜繞山腰而行,不久我們便走出馬路。

 

IMG_8646

左上可以上小馬山和畢拿山山頂,而我們的目標是渣甸山山坳,於是我們向右下行。沿著馬路走,經過石礦場時,看到圍欄的鐵絲網有數個破口,好像可以自出自入般。再走一小段路,就是登上渣甸山山坳的小路入口。其實今天的路段我大部份已行過,就是末段渣甸山山坳落陽明山莊是未曾走過,不知難易。而大力同學說再往前行還有條家樂徑比較易行。於是就跟部長的指示繼續前行,這段馬路是畢拉山道,經過畢拉山政府宿舍,再前行就是家樂徑的入口。其實,這小徑正式名稱是黃泥涌樹林研習徑。走這小徑當然比馬路好,這樣才像行山郊遊。又是先上一段石級,便繞著山腰行。這樹林研習徑的樹木比較高大,走在山徑,大部份時間是看不到山下繁華之地。就這樣繞了數個山腰,當看到山下的大草地,距離我們的終點也差不多了。大草地正是香港木球會,再前行就是這樹林研習徑的終點。在這末段,更下起薄薄的雨粉,到達出路便完成今天健行之旅。我們行了2個半小時,走了近7公里。我們再乘巴士到北角飲茶。

Hiking2017-11-19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3 十一月, 2017 英吋 行山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