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粉嶺

抗疫郊遊:再遊北區 : 禾徑村大樟樹、坪洋村白茅草

1月底剛去完北區郊遊,看了禾徑村的大樟樹,坪洋的茅草和馬草壟的日落,看到這些從未到訪的美景,感到非常喜悅。可是為什麼那麼密,3個月也不夠,就又舊地重遊呢?其實主要原因只得一個,就是接到邀約。通常去完郊遊,我會在當天在FaceBook先post相,隔幾天再寫網誌。就在post相後不久,妹妹已問我那幾處風景在那裡。告知她後,隔幾天,她已和她的老公自駕遊去探訪了。4月頭,二哥也約我和大哥一起去北區看那大樟樹。眾兄弟中,二哥是旅遊專家,香港的勝景他應該去了不少,看來北區這幾個景點他也未到過,希望我引路。另外,幾兄弟這樣的自駕遊是從沒試過,我也覺得這提議不錯。可是提議雖好,那時在4月頭自己剛出院,我希望身體康復一點才出發,還要看天氣的情況。最後終於定了上星期四出發。

4月22日(星期四)
擾攘一二天的腸胃問題剛好在早上嘔吐後,回復精神。其實早上醒來自己還擔心會在途中才作嘔吐就把簡單事情複雜化了,影響各人的興致就不好了。
天氣正如天氣預告中在星期四早上放晴。9時45分,大哥到柴灣接過二哥二嫂後,再開車來我家接我和我太太,一行5人就正式出發。家在港島,要到北區,當然要花一點時間,經紅隧到九龍,再經官塘繞道,穿過大佬山隧道,直撲新界。有豐富駕車經驗的大哥,這段路當然不用作任何指引。最重要是第一站禾徑村的位置,可是那段路我也只是到過一次,而且那次我是坐在車後,不用找路。所以信心只得一半找回原路。車經過吐露港後不久在未到粉嶺前,已跟公路的路牌指示轉入香園圍口岸的龍山隧道。跟據我的記憶,龍山隧道,長山隧道,經過二個隧道就要找出口往禾徑山道。可是公路上的路牌卻不見這小小的禾徑山道,最後還是出錯了,幸好下一個公路出口是坪洋村,我們就走下高架,經過坪洋村的大牌坊,在坪洋村慢慢摸索向前。坪洋村並不算太大,只有數條車路,而我們上次是在坪洋村步行的,所以一入村,記憶就回來了,再在手機地圖看路,慢慢地找到正確方向,經過三鄉亭後,到達目的地已是十拿九穩了。

11時前,我們又來到那空地停車場,今天在附近停了兩架大泥頭車。我們泊好車後,就推大哥上那少少的斜坡。大樟樹就在這小小的斜坡後面,就算大哥坐著輪椅,我們也有信心可以帶他同往。轉瞬我們就來到大樟樹前,那大大的的樟樹,張開巨臂,迎接我們。與百多年的大樟樹相比,人變得特別渺小。3個月不見,這大樟樹多了一排圍欄作保護。有這圍欄,拍照的效果有點失色。在外圍拍完,我們再進入作近距離拍照,擁抱這百年大樹,期望他分一點樹的靈氣給我。練氣功的師傅都說:越大的樹,靈氣越多。其實這裡不只有一棵大樟樹,在旁邊還有數棵大樟樹,只是它們站在後排,不甚顯眼。我和二哥再往裡面走,看到最少還有5、6棵大樟樹,一樣的巨大。拍過照後,返回第一棵,再推大哥回停車空地。

第二站是坪洋村白茅草。上次我們來看的是大茫草,並不是白茅草,上次寫網誌時自己也誤會了。茫草是11月至12月最盛放,那次1月底已近水尾。而白茅草則是在3至4月盛放。在4月頭,我已在網上看到很多人放相。大茫草田的位置,我是知道的,就在三鄉亭隔離的小山頭,可是白茅草田則沒有準確資訊,網上說在壁畫村附近。所以既然回頭會路過三鄉亭,就順路帶二哥二嫂去看過了時節的大茫草是怎樣。茫草田並不適合坐輪椅的大哥,於是大哥就停了車在三鄉亭旁等候我們。1月底和現在最大的分別是顏色變了。金黃的大茫草變回綠綠的大茫草,真的有點怪,專誠來就不值得,但是順路就不妨一看。繞一圈,拍過照,就匆匆返回三鄉亭會合大哥。

既然不知正確位置,唯有以路在口邊的方法,駕事返回坪洋村中心問問當地的村民。一位女仕説白茅草田在村口牌坊附近、於是繼續駛向前返回牌坊。可是過了牌坊又看不到任何指示或白茅草田。最後、二嫂、我太太和我下車四處尋找、最後在牌坊前有一空地停車場、空地的盡頭還有一條隱蔽的碎石車路。我們沿著這車路往前走,大約走了15分鐘、終於找到一塊荒田、荒田上有傳聞的白茅草。老實説這樣的盲找是十分疲累的、自己曾多次説再找一會就放棄,幸好在最後時刻,我們終於找到了。連忙打電話給大哥,指引他開車駛來這條隱蔽車路而我亦走回車路接他們。其實這白茅草田並不像我看到相片那麼震撼,或許這塊田真的已到水尾,沒有白茫茫一片,如波如浪的景象;又或者這並不是坪洋最茂盛的白茅草田。無論如何,找到這塊田總比空手而回好。於是我們在這裡找最佳位置拍照打咭。

今天沒有第三站,打咭後,就回程。返回龍山隧道,找地方午膳。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7 四月, 2021 英吋 郊遊, 家庭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