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金督馳馬徑

抗疫行山:金督馳馬徑

12月27日(星期日)

上次和太太行金督馳馬徑是往鰂魚涌方向,大約2小時就可回家。今次的方向是相反,往黃泥涌那面行,也是預算大約2小時完成行程。其實早幾天,看見天氣轉晴,時間匆匆,在限聚令,也不想約太多朋友,所以今次除了太太,還只約江大哥和鍾同學兩家,一行6人。

由寶馬山行往黃泥涌,在2017年也和他們行過,那次還有二位同學由自美國和加拿大回港小聚,那次再約其他同學就搞了行山活動,邊看香港風景,邊閒談,那天也是陽光普照,一個難忘的旅程。今天我們先在北角吃早餐,然後再乘85號巴士往寶馬山,在樹人大學站下車。我們在寶馬山公園出發,行上聖貞德中學,從旁邊的小路上山。這段上山的小路,大部份是石級和斜路,是全程最辛苦的一段。雖然辛苦,就只有10分鐘,相信各人都可應付。起步是10時15分,大約10時半前就來到金督馳馬徑,我們向右行往黃泥涌方向走。這段是平坦的繞山路,首先經過紅香爐峰那小山頭,上次我們已有上山,今次就過們而不入,再沿著小路往前走。這段是暗斜的小路,路的兩旁有足夠的樹蔭,不會太晒。這段路有兩個觀景點,第一個比較隱蔽,在路旁有一支路,看到一塊大石,站在石上,可以遠眺維港景色,比從紅香爐峰山頭看不惶多讓。可惜是大背光,影風景還可以,影人像就臉部超黑,由於反差大,閃光燈補光也不行。第二個觀景點就不同,和山頭一樣的開揚,整個港島太平山的眾高樓大廈,櫛次鱗比的呈現眼前,在藍天下,沒有霞霧,清清的,真的美。每次走過都覺美麗。

再往前走,十多分鐘,就走馬路。轉右往下走。這裡也有一些芒草,也有一些紅葉。真的是一些,多也沒有。經過石礦場,再往前走,便來到黃泥涌道樹木研習徑的入口。走入研習徑,就不用擔心馬路上不時駛過的汽車。研習徑是傳統的小路山徑,久不久就要拾級而上,而大部份是繞山平路,路雖好走,但是我們這隊是比較弱:我是長期病患者,現在行短短的上山路也會喘氣;太太有時腳底痛;江大哥有滕患,只能上,不能下;鍾同學近期也有筋膜炎。所以全隊最精壯就江細侄。這段路大約要走半小時,最後我們終於來到尾站,一個屋苑樓下的遊樂場,我們在這裡來一個大休,梳洗,整理好行裝,才步出最後路段,然後想乘巴士回北角。可惜走了一班,而下一班又相隔甚遠,最後分乘兩部的士回北角。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2 一月, 2021 英吋 郊遊, 行山

 

標籤: , ,

抗疫行山:金督馳馬徑

對上一次的行山已是半年前4月的獅子山。踏入5月,香港的天氣轉熱,因熱暫時放棄行山也是理所當然,而我的主要原因是六月癌病復發,身體虛弱,自己在維園的跑步也沒有力氣,更不用想上高落低的山徑。7月初確診,7月中正式開始化療。2至3星期一個療程,到了第五針,身體才開始好轉,手腳開始有力。有力並不代表可以馬上挑戰行山。自己每天起床,都會用心感覺身體各部份的狀態,為免過份自信而誤事,我會慢慢測試自己的力量。10月22日,先和太太行一轉康怡後山,一小時多的短程行山是沒有問題。下一次,可以挑戰2小時的路線。

10月26日(星期一)
要行2小時應該沒有問題,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上山路段。自己感覺,平路和落山是沒有問題,但是上山,力量就不太足夠。和太太上星期試行時已知道,上山的步伐特別慢,怎樣也趕不上太太的。以前只會我在前等太太,現在剛好相反。正因上山乏力的問題,於是選了今次的路線,金督馳馬徑,由北角寶馬山出發,沿途主要繞著山腰橫行前進,到柏架山道時,又變成下山路段,正適合我現在的狀態。

在康怡食過早餐,就乘85號巴士到寶馬山,10時正式起步。這幾天是連續的公眾假期,每天也看到新聞,熱門的景點都有被淪陷的感覺。幸好這金督馳馬徑並沒有被淪陷,當然到來郊遊的人也不少,在可接受水平。在小學旁開始登山,先要走一段長石級和斜路。這段路應該是全程「最」辛苦的,「辛苦」了5分鐘就來到金督馳馬徑,向左轉往柏架山方向走。這段路自己行過多次,但是每次總是由鰂魚涌那行過來,很少從北角這面行過去。今天的天氣真好,陽光普照而又不覺熱,行來特別舒服。從這個方向走,第一個CheckPoint是小馬坑,大約15分鐘的路程我們就到達,一條大水坑,一條石橋,從這裡有一條小徑沿坑而上,日後有機會一定會試行。繼續前行,突然看見小徑的山坡上,有二隻體形肥大的野豬正漫漫向下移動,當我們行過後,我向後面的行山人使叫他們小心山坡的野豬,轉瞬有一隻野豬已成功落到山徑,看到我們這群郊遊人,牠並沒有任何驚慌,看來牠已見慣不怪,反而某些遊人的驚慌度更高。拍過照後,就繼續行。不久就到達寶聯徑,那次我們就下行去探索真正的寶馬山。繼續前行,沿途樹雖不高大,但是總走在樹蔭下,加上今天是輕鬆遊,不用追趕時間,走來特別寫意。

繞過一個深谷,大致上,已走離北角,已可望到鰂魚涌的景色,康怡花園的大廈群已在腳下。這段路已沒有太多樹蔭,在未走出金督馳馬徑前還有二個開揚的觀景點,而有一處,更有清澈的山泉。以前的我一定會飲二淡,現在只會用來洗洗面、洗洗手,讓皮膚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清涼。就到出口處,柏架山道的人潮聲就越大,不少遊人會上大風坳或翻山落大潭。沿柏架山道向下行,逆人潮而下,在走到半腰,就轉入山徑,就是上星期我們試行的那段。過二個戰時爐灶,繼續向下走,沿引水道前行,再經康蕙花園,走出山徑,再沿斜路向康怡,到家的大堂前,剛好走了2小時,行了6.5公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8 十月, 2020 英吋 郊遊, 行山

 

標籤: , , , , ,

行山抗疫 – 金督馳馬徑 寶馬山

行山抗疫 – 金督馳馬徑 寶馬山

4月10日(星期五)
昨天趁好天氣,一個人去行山。今天的天氣已有所改變,天陰間中有陽光。四天的復活節公眾假期亦正式開始,在抗疫中,已沒有什麼節目可以選擇,除了行山是最健康的活動。9時許,和太太到後山行山,柏架山,舒展筋骨,吸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從康怡行落康景方向,進入登山步道,就除下口罩。這段期間,柏架山是滿多人來走動的,因為交通便利,但是大部份人都是沿柏架山道大馬路上山,只有熟路一點的才會從康景花園這一邊出發。所以這裡的人相對少。未出發前,心中已有路線圖,今天會上高一點,行金督馳馬徑去北角。所以今次也是沿引水道上山,經康柏橋,再上二戰大爐灶遺址。在這裡休息一會,繼續上山。今天太太的狀態不錯,沿途步伐不算急,就是少休息,她也應付得來。沿著山脊上山,不久經過林務站,再行一段大斜路,我們就出到柏架山道,未出之前,當然看到那次和大仔下雨行山的另一小路出口。

進入柏架山道,就想進入附近的金督馳馬徑,可是太耐沒走這段了,記錯方向往上走。走了十多米,就發覺有錯,轉頭落山,在出口再行一小段,就看到金督馳馬徑的入口。當時的柏架山道都幾多人,不停地有人從山腳行上來,亦有不少從大風坳行下來。當轉入金督馳馬徑,遊人就比較少,在一個觀景台拍過照就起步。自己從新開始行山是始於2015年4月和舊老細再行鳳凰山,在這個網站也沒有紀錄過,那麼一定超過十年了,應該是兒子還是讀小學時帶他們來行過。雖然隔了那麼久,但是這段路基本無改變,寬敞,視野開揚。行在小路,十分舒服。今天天氣非常好,放晴但不太熱,涼風甚多。雖然沿途樹蔭不多,但是行來也甚舒服。這金督馳馬徑是大路一條,久不久才有一條上山和下山的支路,上山是上小馬山,下山是落柏架山道。繼續前行,就來到一個大支路,直行大路繼續繞山行,或是上一個小山坡捷徑馬上到另一端的金督馳馬徑,如這樣行會行少最少分鐘路。可是,我們今天是閒遊,有的是時間,所以繼續繞山行。行多約十分鐘,又有支路。直行大路繼續繞山,另外走一捷徑馬上到寶聯徑,還有上山到有一條小徑,寶聯徑可以直接行落觀景台。印象中,我們未到過這觀景台,於是轉上山路。這觀景台並不高,上不久就到了。初時還覺得這觀景台只是一般,只有數棵大樹。可是走近一點看,就看到有個位置景觀甚開揚,更可踏上一塊大石,飽覽山下魚則魚涌風光。這裡是北角山頭的最北面,與太古坊的大廈十分近。

在這裡休息一會,再前行落山,返回金督馳馬徑。在這裡,我們可以順行繼續我們的目的地進發,可是在這裡,有條寶聯徑行落賽西湖大廈,以前我們就是走出金督馳馬徑。今次不是想走出,而是我想到途中的寶馬山,看一看寶馬山山頂有沒有黑白柱石。這一來一回,並不會太花時間,於是順著寶聯徑往下走。下降不久,就轉入上寶馬山的小路,這山當然不高,比觀景台還矮。上到頂,是一個晨運公園,並沒有黑白柱石。

隨意拍過照,就原路返回金督馳馬徑,繼續前行。不久到了一大水溪,溪旁有一條小路上山,相信這是較有名氣的小馬坑山路,日後有機會會試行。繼續前行,終於到達我們的目的地,紅香爐峰前的出口,從聖貞德中學返回寶馬山道,乘綠巴到天后。

今天行了這6.7公里,用了2小時20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18 四月, 2020 英吋 行山

 

標籤: , ,

輕遊畢拿山、渣甸山

輕遊的意思是從山腰繞過而不會攀頂。又是日出長跑會的遠足郊遊。上次9月中一行13人行了寶雲道和香港仔水塘,而今次因有兩位女同學(文同學和辛同學)剛好從外國回港。兩位都有不時各自回港短聚,就是未試過兩人同一時段回來,於是又再舉辦一次遠足郊遊,讓大家邊行邊聊聚舊。原先是次活動是由行山部長大力同學負責籌劃,可是因選定的日子剛好是部長要重賽10K,所以就由我走馬上任。我選了一條比較容易行,由寶馬山出發,先上紅香爐峰,再行金督馳馬徑,經畢拿山石礦場,上渣甸山山坳,再落陽明山莊,有時間就經大潭中水塘落淺水灣。

11月19日(星期日)

集合地點是天后龍鳳餐廳,吃早餐時,大力同學忽然說會趕來一起行山。最後我們一行14人到天后乘搭綠色小巴上寶馬山,下車處是寶馬山公園,拍全體照後,便正式起步。起步點是聖貞德中學旁的小路。踏上一段石級路,便正式踏上金督馳馬徑。

IMG_3621

因為人多,而且要拍合照,進度是預計中的慢。走了一小段,到了一個少少隱敝的支路,我們右轉入上山的小路。紅香爐峰,是在寶馬山上的小峰,山雖不高,但是小路是天然的,有不規則的山路,所以江大哥決定在支路等我們,他不上山。昨晚,下了一場雨,這上山小路比較濕滑,要特別小心走路。約十分鐘,我們便到頂,再攀上峰頂上的大石,就可俯瞰整個維港。只可惜今天沒有藍天,未能看到它最美的景況。拍過大合照,便匆匆下山和江大哥會合,繼續走金督馳馬徑。在這段路,還有兩個位置可以看到維港的景致,雖不及紅香爐峰那麼開揚,也是不錯的拍照點。而這段路是十分寬敞,基本上,整條金督馳馬徑也是這樣寬敞。而這段更鋪了石屎的,不像上山小路那麼滑,平坦微斜繞山腰而行,不久我們便走出馬路。

 

IMG_8646

左上可以上小馬山和畢拿山山頂,而我們的目標是渣甸山山坳,於是我們向右下行。沿著馬路走,經過石礦場時,看到圍欄的鐵絲網有數個破口,好像可以自出自入般。再走一小段路,就是登上渣甸山山坳的小路入口。其實今天的路段我大部份已行過,就是末段渣甸山山坳落陽明山莊是未曾走過,不知難易。而大力同學說再往前行還有條家樂徑比較易行。於是就跟部長的指示繼續前行,這段馬路是畢拉山道,經過畢拉山政府宿舍,再前行就是家樂徑的入口。其實,這小徑正式名稱是黃泥涌樹林研習徑。走這小徑當然比馬路好,這樣才像行山郊遊。又是先上一段石級,便繞著山腰行。這樹林研習徑的樹木比較高大,走在山徑,大部份時間是看不到山下繁華之地。就這樣繞了數個山腰,當看到山下的大草地,距離我們的終點也差不多了。大草地正是香港木球會,再前行就是這樹林研習徑的終點。在這末段,更下起薄薄的雨粉,到達出路便完成今天健行之旅。我們行了2個半小時,走了近7公里。我們再乘巴士到北角飲茶。

Hiking2017-11-19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3 十一月, 2017 英吋 行山

 

標籤: , , ,

紅香爐峰

今年的聖誕假期,因為連著週六日,所以假期變成有四日這麼長。在這長假未開始時,太太也說找日去行山。每年黃家的聖誕派對都會在我家舉行,今年因病,這次派對則改在妹妹家裡舉行,所以太太不用忙於準備晚宴,終於可以休息一年。所以在這四日中,真的可以隨意選擇那一天去行山。但是由於上星期四才剛打完化療計,為免我身體太辛勞,太太希望找到一處地方郊遊,行山難度不高,風景美麗,路線又不要太長的。而我則等候一個理想的天氣,才出發。

12月27日(星期二),早上和太太吃過早餐,已看到今日的天氣份外清朗,極適合郊遊。11時,我們便正式從這家中出發。今天的目的地是寶馬山頭的紅香爐峰。紅香爐峰這個名稱,我在個多月前在網上已聽聞過,是俯瞰維港兩岸的絕佳地點。從康怡家中出發,首先下去康蕙花園旁的登山小徑,沿這條晨運小徑上柏架山。這段路,我倆走過無數次,其實自己住了康怡20年,那時還不知有這條小徑登山,大約10年前走過一次,就喜歡了。身處繁榮的都市,原來可以一下子就可以把人帶入山中,身處大自然中,看看綠葉,聽聽鳥聲、流水聲,如有藍天相伴更覺寫意。走到小徑的盡頭,一條直上的石級路,另一條走入引水道。引水道是我們常走的,流水沿山坡上衝下來,流水聲是美妙的大自然聲樂。雖然今天已是12月底,但是水量還多。沿著引水道的左邊上行,行上不久,地上就有個白漆指示方向,這裡是最佳跨越點,從左邊躍過引水道右邊,繼續上山,轉瞬便來到康柏橋。回歸行山小徑,拾級而上,過了休息涼亭,我們便來到第一個Check Point,戰時軍人的大廚房,一個個大爐灶。在這裡休息一會,再往上走。平時我們多是走繞山腰的路,到柏架山道再往下走,回鰂魚涌。今天的目標是沿金督馳馬徑,所以往上走。今天是郊遊的好日子,走在這登山小徑,不時有一隊隊的行山人仕已走回頭路下山。經過林務站,便沿著大馬路行。這段路是全程最斜的路段,轉過二個彎,慕然回望,開揚的景觀,鰂魚涌眾大廈就在腳下;清晰的視野,就連遠遠九龍油塘也清晰可見。再往上走一會,便來到第二個Check Point,柏架山道。

在這裡,沿柏架山道直上是大風坳,這麼多年大風坳也上過不少次了。如沿左邊的山腰走,可以繞回康怡花園或去筲箕灣方向,今年就試過走一次(一探柏架山)。而今次是想經金督馳馬徑往北角方向走。於是走出柏架山道,往下走一小段,便可轉入金督馳馬徑。今天確是郊遊的好日子,這時已是12時許,柏架山道滿是行山客,就算轉入金督馳馬徑,也遇到不少遊人。走入一小段,就有一個非常開揚的觀景點,可以飽覽整個鰂魚涌區的住宅樓和商業樓,香港可愛之處正是要繁華近在咫尺,要遠離繁忙都市,洗滌心靈,也可以瞬間實現,就看你的心情和決心。金督馳馬徑和一般的的行山徑是不同的,它比較寬闊,或許以前真的可以騎馬奔馳。這段的金督馳馬徑全長約2.5公里,繞著山腰行,沒有太多的上上落落,是又平又寬的山徑,就算今天人多,也不覺擁擠。繞過數個山腰,山下的風景已漸由鰂魚涌景變為北角景時,遇到一條十字支路。路牌指示,往右走是寶聯徑,以前是經這條路下山到寶馬山花園;又可選直上的小徑,翻過一個小山,也是落寶馬山花園;今天是往左走,繼續沿金督馳馬徑走,到賽西湖花園才算。再走一小段,山路已變成石屎小徑,越過一條小石橋(其實也不太小),就看到一個路標指示前行是渣甸山。

這時我們已可看到對面一個小山頭,有不少遊人在山頂遊走,他們都是站在大石上,所以我們在山下也可看到,那裡正是今天的目的地:紅香爐峰。轉瞬,我們便來到支路,小徑右邊一條不太明顯的登山小徑。這登山小徑比較狹窄,小路是原始的山路,沒有人工修輯,沒有整理好的石級路,難度當然比金督馳馬徑為高。幸好,這小山丘並不高,太太也能應付。扶著路旁的樹枝,慢慢攀上山崗,到最後山頂全是大石塊,我們要從石隙中攀上去。花一點努力是沒有白費的。登頂一望,廣闊的視野,維港兩岸,太平山下,盡在眼底。我說過今天天朗氣清,所以今天的紅香爐峰也份外明媚。沒有霞氣,彷彿一位美女以素顏示人。藍天下,遠處是IFC 和ICC 在維港兩岸遙對,中間是北角和維園的大廈群,再有近處的綠葉和大石,置身其中,真是最美不過。好天氣,好景點,當然有不少三三兩兩遊人結伴同來。耐心地等候,終於可以拍攝單人照。在大石群上,也有一個黑白石柱,又是另一景點。在這裡流連一會,就原路返回那支路。從Google Map看到,支路旁有一條下山的小徑,同樣的不甚明顯,我倆往下走,也發覺這條路甚少人走。由於這條路距山下的大馬路並不太遠,我也放膽繼續往前走。到了山谷,越過一條溪澗,再走一段,我們終於來到寶馬山道。完成今天近3小時的遠足之旅。這裡原來正是85號的巴士總站,在附近吃過午飯,再乘巴士回家,真的非常方便。

其實這紅香爐峰,最有名氣的是日落景和夜景。今天只是來行山,順便探路,日後還要重回看橙紅色的日落景和璀璨的黑夜景。

 

 

 

%e7%b4%85%e9%a6%99%e7%88%90%e5%b3%b0map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9 十二月, 2016 英吋 行山

 

標籤: , , ,